Board logo

标题: 话说这ip的双摄有啥用? [打印本页]

作者: psi    时间: 2017-11-11 13:54     标题: 话说这ip的双摄有啥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长焦镜头底小一圈光圈小一点,和广角端数码变焦也差不多了吧,手机那小屏幕根本看不出区别

而且双摄算出来的假虚化被谷歌吊打

双摄感觉还是LG的超广加广角好

或者华为那种两个摄像头合成,目前技术还没做好,做得好的话2个镜头甚至三个镜头合成能达到非常好的降噪或者HDR
作者: elia    时间: 2017-11-11 14:19

现在手机的虚化全部是靠算法的。
作者: kendyo    时间: 2017-11-11 15:34

我个人还是更愿意要长焦+广角方案,lg的超广事实上用到的绝对没50mm标准焦段实用,至于华为的黑白更谈不上什么实用性了,带来的画质提升还没谷歌儿子2的hdr算法来的实在。虚化各家差异不大。
作者: 兰开夏    时间: 2017-11-11 15:40

另外说一句。mate10的白平衡有点可怕。
作者: 威猛先生    时间: 2017-11-11 15:4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没点卵用,纯是为了多一个卖点。
作者: 仓木叶    时间: 2017-11-11 15:54

Posted by: Xiaomi MI 6
2倍光学变焦有用,米6就是学苹果,不过我一般出去包里带黑卡,所以聊胜于无。
作者: achen126    时间: 2017-11-11 16:01

更喜欢单摄,要是能把1020的镜头拿出来再做一款手机,用最新的强劲cpu不拖慢,就好了!
作者: gogoout    时间: 2017-11-11 16:1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总之一句话,苹果亿万
作者: 双面胶    时间: 2017-11-11 16:2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NOTE
之前都说双摄没啥用,然后苹果用了,唉
作者: psi    时间: 2017-11-11 16:5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kendyo  于 2017-11-11 15:34 发表
我个人还是更愿意要长焦+广角方案,lg的超广事实上用到的绝对没50mm标准焦段实用,至于华为的黑白更谈不上什么实用性了,带来的画质提升还没谷歌儿子2的hdr算法来的实在。虚化各家差异不大。
关键是底小光圈小导致50mm镜头和广角数码变焦没啥区别,这是物理光学性质造成的,镜头不再突出来点的话是没有啥用的
作者: jun4rui    时间: 2017-11-11 17:0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OOGLE Nexus 4
引用:
原帖由 @兰开夏  于 2017-11-10 19:40 发表
另外说一句。mate10的白平衡有点可怕。
华为的白平衡两年前就不错了,那时候还是单镜头
作者: nkaito    时间: 2017-11-11 17:05

只能说谷歌算法牛逼,苹果要没这个景深信息估计还要烂
而别家的单摄虚化就没这么牛逼。
作者: kendyo    时间: 2017-11-11 17:31

引用:
原帖由 psi 于 2017-11-11 16:5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关键是底小光圈小导致50mm镜头和广角数码变焦没啥区别,这是物理光学性质造成的,镜头不再突出来点的话是没有啥用的
正常光照下以及透视上区别还是明显,到x上2.4光圈后结合改进了的算法,兼顾下随手“扫街”还是勉强可以的。(手机截屏裁剪一张)

[ 本帖最后由 kendyo 于 2017-11-11 17:32 编辑 ]
作者: 532    时间: 2017-11-11 17:36

引用:
原帖由 kendyo 于 2017-11-11 17:31 发表

正常光照下以及透视上区别还是明显,到x上2.4光圈后结合改进了的算法,兼顾下随手“扫街”还是勉强可以的。(手机截屏裁剪一张)
这种缩图看看可以,实际上背后黑色的女装摩托车头跟塑料膜交接位置还是非常不自然。。。
作者: yamiyama    时间: 2017-11-11 17:3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kendyo  于 2017-11-11 15:34 发表
我个人还是更愿意要长焦+广角方案,lg的超广事实上用到的绝对没50mm标准焦段实用,至于华为的黑白更谈不上什么实用性了,带来的画质提升还没谷歌儿子2的hdr算法来的实在。虚化各家差异不大。
黑白是提升夜拍能力,可以大大降低iso
作者: kendyo    时间: 2017-11-11 17:43

引用:
原帖由 532 于 2017-11-11 17:36 发表

这种缩图看看可以,实际上背后黑色的女装摩托车头跟塑料膜交接位置还是非常不自然。。。
手机的优势毕竟在于随手拍,谁家放大能看细节?,我也只是想说明广长焦方案坚固兼顾2种视角增加实际应用场景,当然用不惯50段的大部分普通用户另当别论。
作者: kendyo    时间: 2017-11-11 17:44

引用:
原帖由 yamiyama 于 2017-11-11 17:3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黑白是提升夜拍能力,可以大大降低iso
我没否认黑白彩色双摄提升了实际成像效果,但这种提升后的最终素质和其他厂旗舰并没拉开什么差距呀。
作者: psi    时间: 2017-11-11 17:45

引用:
原帖由 kendyo 于 2017-11-11 17:31 发表

正常光照下以及透视上区别还是明显,到x上2.4光圈后结合改进了的算法,兼顾下随手“扫街”还是勉强可以的。(手机截屏裁剪一张)
广角数码变焦至50mm,和50mm镜头在透视上是一模一样的
作者: elia    时间: 2017-11-11 19:23

引用:
原帖由 kendyo 于 2017-11-11 17:44 发表

我没否认黑白彩色双摄提升了实际成像效果,但这种提升后的最终素质和其他厂旗舰并没拉开什么差距呀。
Posted by: Coolpad C106
10已经是最佳之一了
作者: 孤高的弑神者    时间: 2017-11-11 23:3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我的7p有光学变焦么?
作者: dorashop    时间: 2017-11-11 23:45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同觉得还不如来个超广或者鱼眼,出门不用带运动相机了就
作者: naughtyben    时间: 2017-11-11 23:55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没鬼用的,一泡污全是噪点加涂抹,垃圾
作者: jun4rui    时间: 2017-11-12 00:0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引用:
原帖由 @kendyo  于 2017-11-10 21:31 发表
正常光照下以及透视上区别还是明显,到x上2.4光圈后结合改进了的算法,兼顾下随手“扫街”还是勉强可以的。(手机截屏裁剪一张)
边界都是线条一样,是这个图这样还是都这样啊!
作者: kendyo    时间: 2017-11-12 10:34

引用:
原帖由 jun4rui 于 2017-11-12 00:0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边界都是线条一样,是这个图这样还是都这样啊!
边界?

[ 本帖最后由 kendyo 于 2017-11-12 10:36 编辑 ]
作者: fanti    时间: 2017-11-12 10:3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引用:
原帖由 @kendyo  于 2017-11-11 17:31 发表
正常光照下以及透视上区别还是明显,到x上2.4光圈后结合改进了的算法,兼顾下随手“扫街”还是勉强可以的。(手机截屏裁剪一张)
手机上都没法看
作者: 旨旨    时间: 2017-11-12 10:4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psi  于 2017-11-11 16:51 发表
关键是底小光圈小导致50mm镜头和广角数码变焦没啥区别,这是物理光学性质造成的,镜头不再突出来点的话是没有啥用的
苹果不知道,小米的长焦镜头还是远好于广角端
作者: yamiyama    时间: 2017-11-12 12:06

引用:
原帖由 kendyo 于 2017-11-11 17:43 发表

手机的优势毕竟在于随手拍,谁家放大能看细节?,我也只是想说明广长焦方案坚固兼顾2种视角增加实际应用场景,当然用不惯50段的大部分普通用户另当别论。
这种级别的拼接别说放大了,手机都很容易看出问题,无论是接边还是光照效果衔接都很不自然
作者: masterfish    时间: 2017-11-12 12:34

其实mate的+黑白镜头减噪和景深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而双镜头增加光学变焦也很不错,那么是不是可以预期下一步就是:三镜头(或四镜头)+AI算法
进一步就是:复眼(100镜头)+AI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club.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