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iPhone X看上去更像三星的产品?三星可能做不出 [打印本页]

作者: ff_cactus    时间: 2017-9-16 15:00     标题: iPhone X看上去更像三星的产品?三星可能做不出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苹果在为新产品选择技术创新时,坚持以我为主,不受竞争对手的干扰,同时对选择的技术进一步优化,为它们设计有趣的使用场景。

视频:iPhone X详细成本出炉:售价9688元成本才多少?,时长约1分17秒

腾讯数码讯(红果)据Digital Trends网站报道,在位于公司新总部Apple Park的史蒂夫·乔布斯剧院阐述iPhone过去10年的发展史时,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表示,“过去10年,我们一直在推动着技术创新。”库克是正确的,就对现代智能手机的贡献而言,苹果大于其他任何一家公司。2007年,苹果凭借第一代iPhone,奠定了颠覆黑莓和诺基亚等公司的基础,而后每年都会为智能手机增添新特性。时间到了2017年,苹果发布了iPhone X,这是一款支持刷脸解锁、无线充电,采用无边框屏幕设计的手机。

对于库克声称iPhone X将定义未来10年智能手机的说法,Digital Trends副主编杰佛里·冯·坎普(Jeffrey Van Camp)认为并非是大话,他的这一说法可能是正确的。过去10年,苹果不断推出“创新性技术”,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对手,很难想象未来10年这种状况会发生什么改变。虽然一切皆有可能,但从目前来看,还没有一家智能手机厂商在短期内能取代苹果。

苹果的部分魔力可能在于不为竞争对手所动。它在为iPhone X等设备选择技术创新时相当谨慎,然后巧妙地为它们选择使用场景。但是,随着产品越来越精致,苹果推出全新产品的周期也越来越长,竞争对手可能抓住这一机会,尝试获得优势。苹果通常需要等待2年或更长时间,才能推出采用真正全新设计的产品。

从理论上说,吸引苹果用户倒戈似乎很容易,但尚没有一家公司能真正做到。Android手机厂商没有能促进苹果加速创新,它们现在也跟随苹果放慢了创新的速度。多家公司本应当能够开发出iPhone X,相关技术已经具备,但需要苹果出手把它们融合成一款漂亮、令人兴奋的产品。

出色的手机厂商不在少数,但为什么它们没有迎难而上,融合相关技术开发出iPhone X呢?苹果领导智能手机创新已经10年,为什么没有另外一家手机厂商能真正与它比肩呢?

三星本应开发出iPhone X



以三星为例。为什么三星——苹果在智能手机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没有能率先在Galaxy系列手机上实现全面屏呢?它拥有必要的技术,苹果iPhone X手机的OLED显示屏是由三星制造的,覆盖整个机身正面,但它没有在自家手机上实现这一设计。三星在Galaxy S8和Note 8上实现了接近iPhone X的设计,它知道苹果的发展方向,但做得还不够。安迪·鲁宾的Essential手机也属于一款“功败垂成的产品”,在机身正面顶部也有开口,但走得不够远。

看到iPhone X的显示屏时,它给人一鸣惊人的感觉。iPhone X屏幕的边相当圆润,看起来像是科幻影视作品中的道具,顶部用于安装相机的弧形开口,更是强化了这种效果。苹果打破了这一观念:手机屏幕必须是标准的矩形。但是,无边框显示屏并非什么新技术,例如,夏普2014年推出的一款手机,就采用了相似的无边框显示屏。但苹果把无边框显示屏技术运用到了极致,做到了鹤立鸡群。

三星有时也会把技术运用到极致。三星最大的成功来自它采取并坚持的幸运和大胆的立场,例如曲边侧屏或Galaxy Note系列手机——使大屏手机成为了香饽饽。Note在市场上获得了足够大的成功,苹果都被迫做出反应。令人遗憾的是,三星没有坚守自己的立场,受到了竞争对手的影响。对于其手机创新,三星通常含糊其辞,态度不够明朗,或无情地抛弃它们,没有真正地支持那些好的创意。三星更多的是跟风,很少领风气之先。

Digital Trends表示,像三星这样的公司具备在市场上击败苹果的实力,但仍然跟在苹果后面跑。许多厂商会对出现在网上的传言进行研究,在企业和制造圈儿,有更多秘密渠道,手机厂商在苹果推出产品数月或数年前就能发现苹果在开发的技术。但是,除非能开发出更好的不同产品,否则它们不可能在市场上战胜苹果。这正是苹果竞争对手的问题所在,通过模仿其设计选项,想战胜苹果是不可能的。

苹果为特性想出存在的理由



再来看iPhone X,它并非是第一款支持人脸识别功能的智能手机。三星去年就发布了集成有“虹膜扫描仪”的智能手机,但并没有大力支持这一特性,并对它精益求精,使之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特性。一张简单的照片就能骗过Galaxy S8的虹膜扫描仪。苹果推出的真正安全的技术,使得三星的虹膜扫描仪看起来就像是傻瓜。在演示中,苹果特别提到照片、面具等无法骗过其具有深度感知能力的Face ID,彰显了它对这一特性投入的精力。虽然说一切还得靠实践证明,但根据苹果以往一贯的表现,Face ID的性能与宣传应该会是一致的。

人脸识别技术问世已经多年,但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苹果需要做的,是让外界知道它非常重要,提高了iPhone的安全性和易用性。现在,坎普都迫不及待地想使用Face ID了。作为一项福利,苹果甚至为iOS增添了采用人脸追踪技术的Animojis——来自Face ID的又一个小惊喜。

2013年,苹果在Touch ID指纹传感器上就采用了相同策略。指纹传感器应用在笔记本,以及Moto Atrix和Windows Mobile等手机上已经有多年时间。通过把它应用在iPhone 5S以及之后所有型号的iPhone/iPad上,苹果使得指纹传感器成为现代智能手机一个不可或缺的特性。苹果赋予指纹传感器两大功能——解锁手机和购物,并把它深度融合在iPhone中。在Touch ID发布不到1个月,HTC发布了一款配置劣质、不安全指纹传感器的手机,三星草率地为下一款旗舰机型智能手机(Galaxy S5)增添了指纹传感器。让人莫名其妙的是,它们都没有花时间对指纹传感器进行调校,使之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iPhone X还增添有无线充电功能——三星和其他手机厂商多年前就已经支持的一项特性,但苹果对这一技术做出了改进,开发了使用户可以同时给多款产品(例如iPhone和Apple Watch)充电的充电板,减少了用户需要的充电板数量,床头柜或桌子再也不会因线缆显得乱七八糟了。

最后说说出现在iPhone 7 Plus上的双摄相机——另一项许多手机已经采用的特性。LG设想通过支持拍摄广角照片提高双摄相机设计的用途,但只有苹果想到通过双摄相机实现拍摄肖像时的背景虚化效果,利用第二个摄像头让用户实现2倍光学变焦。令人遗憾的是,只有苹果成功地赋予第二个摄像头以意义和目标,使得双摄相机不再只是个噱头。

苹果所做的就是给予这些技术有用和深思熟虑的目的,为什么苹果的竞争对手就做不到这一点呢?

优秀创意的坟场


由于不能迅速提振业绩和获得成功,苹果竞争对手放弃了许多有前景的创意,模块化手机设计、HTC令人惊异的Boomsound扬声器、诺基亚的4100万像素相机,这只是几个足以改变智能手机产业格局的特性的例子,由于不是出色产品的一部分,或缺乏能使它们出彩的使用场景,它们都没有获得成功。

苹果似乎是能推出全新类型产品的唯一一家公司。虽然经过多年努力,谷歌的Glass增强现实项目仍然以失败告终,它目前在再次尝试。现在,苹果似乎将通过iOS 11涉足增强现实领域,使它成为人们真正想使用的一项特性。

尝试与iPad和Apple Watch竞争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表能填满一个坟场。Android设备厂商提前4年时间就知道苹果在开发智能手表,并抢先逾一年时间推出了产品,但它们没有能够展示出智能手表的吸引力。Apple Watch是目前最畅销的智能手表。

苹果是首家推出完全无线的耳机(AirPods)的主要科技公司?相关技术已经具备,但只有苹果花时间推出了用户真正想使用的产品,它甚至为此去除了iPhone 7系列的传统耳机插孔——虽然遭到用户吐槽,它还是坚持自己的决策,今年的iPhone 8或iPhone X手机,依旧没有传统耳机插孔。这样的坚持,使得它一年后在不断增长的无线耳机市场上获得了85%的份额,对iPhone销售也没有造成重大影响——如果说有影响的话。

没有一家竞争对手发现一种长期愿景,与苹果展开竞争,是令人困惑的。

如果不再跟风 其他公司能打败苹果


Digital Trends称,苹果并非是无敌的,它有软肋。例如,Spotify——苹果推出Apple Music的原因,亚马逊的Echo智能音箱如此成功,以至于苹果要推出HomePod与之竞争。苹果Siri曾开语音助手风气之先,但现在日渐失去生机,亚马逊Alexa则在慢慢普及。借助Alexa,亚马逊赢了苹果一局。苹果可能在开发升级版Siri,应对Alexa的挑战,这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件好事。

亚马逊在设备领域的发言权越来越大,将塑造未来的智能家居产业。它没有等待苹果首先推出产品。Roku是推进自己愿景的另外一家优秀公司,当时Apple TV并未受到苹果重视,被称作是一款“玩票”产品。

在发布iPhone X时,库克引用了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经常引用的韦恩·格雷茨基(Wayne Gretzky)的名言,“我滑向冰球的新位置,而非原来的位置。”苹果一直遵循着这一名言,当冰上有高明的对手时,它会更努力,滑的速度更快。在手机领域,苹果不再需要考虑冰球问题了,因为它已经一枝独秀。

坎普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更多的苹果竞争对手滑向冰球的新位置,有自己的创新。

来源:Digital Trends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club.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