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昵称无效 于 2017-4-5 15:53 发表
bow刚开没多久,武器打着打着就碎了,很烦躁,最好有武器耐久度无限的cheat
原帖由 Hikariyayi 于 2017-4-5 15:56 发表
http://www.miaopai.com/show/xWNXmDelK583rk98O0nn6~uM9qA_.htm
一点想法
原帖由 hanzo 于 2017-4-5 16:12 发表
看完了,233
我还真没有说地平线比BOW好的意思,不过这个视频基本有点为黑而黑了,攀爬和砍木桶,射箭回收是BOW的系统,地平线没做不代表做不到,FAR CRY里就遍地都有可破的木箱也可以放火,体验还是差地平线很 ...
原帖由 yxhh1986 于 2017-4-5 16:2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你这里发个帖让别人说再多bow如何如何都没用,玩了自然有判断。而且狂吹塞尔达的文章还少么.....
原帖由 leyoung 于 2017-4-5 16:3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看看业内人士的意见
http://www.mariozelda.com/2017/0 ... 0%E5%B9%B3%E7%BA%BF ...
原帖由 BeastMa 于 2017-4-5 16:5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hanzo,你作为一个任黑,打从心底里就看不起塞尔达,那其实本身就已经有一个心里预设。
况且你连狂吹都还没摸过,你这个帖子就发得完全站不住脚。
何必呢……
HALO我还没玩上,CF一玩就从手柄满电玩到没电,已经若干天睡眠不足,上周给白了,顿时陷入了空虚
补充:因为满屏都是HALO的感叹帖子,而且夸HALO的句子大部分能用在形容CF上,所以特别想听听两个游戏都玩了的人告诉我体验差异在哪儿,有多大
原帖由 恋妖壶 于 2017-4-5 16:55 发表
LZ我记得你是HALO粉,我就这么和你举例:
你说要是你妮怎么好好回答这个问题
当然地平线没有CF那么糟,但是本质上其实就是这个意思,你懂就行
原帖由 hanzo 于 2017-4-5 16:53 发表
擦这帽子扣的,看主楼,真心对TG的总体阅读能力感到绝望
在这之前我已经读了好几天盛赞BOW的帖子,正面提出我的问题,除了leyong给我一个链接以外谁能正面回答我?
怪我咯?
原帖由 hanzo 于 2017-4-5 16:53 发表
擦这帽子扣的,看主楼,真心对TG的总体阅读能力感到绝望
在这之前我已经读了好几天盛赞BOW的帖子,正面提出我的问题,除了leyong给我一个链接以外谁能正面回答我?
怪我咯?
原帖由 hanzo 于 2017-4-5 16:53 发表
擦这帽子扣的,看主楼,真心对TG的总体阅读能力感到绝望
在这之前我已经读了好几天盛赞BOW的帖子,正面提出我的问题,除了leyong给我一个链接以外谁能正面回答我?
怪我咯?
原帖由 @高露洁 于 2017-4-5 16:43 发表
野炊跟其他游戏的最主要区别我觉得是那种非功利的纯粹好奇心,可以让人不推进剧情,不拿好装备,不变强,纯逛纯探索玩不腻
原帖由 超越怪的猫肉人 于 2017-4-5 17:35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酷派 大神F1
楼主是典型的画面派呗,大概就是先入为主的觉得先有代入感拟真感的画面再来谈游戏设计而不是反过来想先有什么样的内容再来搭配什么风格的画面,任天堂设计游戏从来都是先把框架 ...
原帖由 hanzo 于 2017-4-5 15:30 发表
楼主玩地平线没有?其实这三条套地平线完全成立,而且地平线画面好太多
事实上我发现夸荒野的所有形容词都可以用在地平线上,地平线还讲了一个足金足两绝赞的故事
原帖由 @超越神的牛肉人 于 2017-4-5 17:46 发表
呵呵呵呵
原帖由 古兰佐 于 2017-4-5 17:52 发表
地平线只能当两个游戏玩,PS4玩和PS4PRO玩是两个游戏。
而BOW可以当四个游戏玩,掌机720P模式是一个游戏,电视900P又是一个游戏,模拟器跑4K是一个游戏,等未来有HDR补丁之类的支持HDR了,再是一个游戏。
可玩 ...
原帖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7-4-5 17:54 发表
语言没法概括太夸张了
http://club.tgfcer.com/viewthrea ... amp;authorid=239921 >>wap
这是上个月我刚开始玩的时候发的回复,当然我现在玩多了一些,我也知道很多细节说的不对,需要修改,但是我的核心观点没变
核心就是“最终耐玩度=原始手工内容素材 X 机制变数”(我把最后一个改成机制变数是因为,我还不确定到底有多少是随机的,这个大概要很久以后,我玩很多次才能搞清楚)
想要把等号左面最大化,就需要把等号右面两个做的尽量一样多
我回复那一串帖子的时候那套任天堂官方的花絮视频还没出,后来出了
官方的说法跟我是差不多的,即“做乘法而非加法,确保乘数和被乘数都保持在比较大的范围内,不要一个大一个小,这样乘法的结果才是最大的”
这个思路也导致塞尔达这游戏很难写流程攻略,你最多写某个迷宫的某种解法,完整攻略是比较难写的
因为选择太多,写着写着就容易变成个人游记,我认识的几乎每个媒体人都碰到了这个问题
前后选择顺序不一就容易在玩法上产生蝴蝶效应,我第一次还没打完,但我可以感受到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依然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耐玩度
这个系统并非完美,它也有自己的缺陷,因为太自由,所以不太好设计复杂的剧情
所以并不能套到任何一个开放世界游戏上,但让那些没什么剧情的游戏去模仿是完全可以的,当然能不能模仿的来另一回事,因为这个思路对关卡设计的要求很高
还是那句话
任何一个优秀的系统,仔细分析以后都是可以理论化和量化的
虽然不是每个开发者都能有精确把握数字和节奏的功力,但这个功力绝对不是玄学
最近已经有媒体,比如Game Maker Toolkit,做了一些简单系统分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mIgjAM0uh0
再过一阵子,有人反复打穿N次,把游戏彻底咀嚼透,你会看到更详细更准确的系统分析的
原帖由 cynic0522 于 2017-4-5 18:0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AC OS X
你好像说明了为什么耐玩,没说明为什么好玩,更不能传达给第三人。
看官方三集视频的感受也是一样,站在开发者和从业者角度去说我们做了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知道他 ...
原帖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7-4-5 18:16 发表
我说了,所谓主观观感依然是可以理论化和量化的,只不过有可能用的不光是数学机制,还有心理学
不要说开放世界游戏里最复杂的塞尔达
就是看上去毫无技术含量,只要拉三次杆的老虎机,能够让人上瘾,也是有一连串的数学和心理学机制在里面的
详见:https://theoffline.com/article/dms5/
你所见的,语言无法概括的玄学,或者主观心理体验,在开发者眼里也只不过是可以控制、可以理论化、量化的东西
即使是瞎猫碰死耗子碰对的例子,开发者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好玩,其他人也能归纳出来
塞尔达这种大作都要有一个翔实的企划书,而且企划会在制作过程中不断变更,你在官方视频里看到的机制,只是企划书里的一小部分
官方当然不会全部发出来便宜别人
对于荒野之息这样一个教科书级的作品,对它表示一定程度的敬畏,不要轻易下结论,那是应该的
你们也完全可以指责我上个月刚拿到游戏没多长时间就谈感想的方式是不对的,本来那就是个随性感想,如果我认真写个归纳,肯定要更严谨
但是要说它玩的是玄学,永远都没法归纳……我反而觉得是对作品的侮辱
原帖由 超越怪的猫肉人 于 2017-4-5 18:4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酷派 大神F1
我觉得游戏当然是不可能存在玄学,但是任天堂的游戏哪怕你在数据和理论上完全研究透彻之后按照模板完全照搬却很难
原帖由 king8910213 于 2017-4-5 19:1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我刚白,地平线的整体设计除了机械兽外在根本上都是比较常规的东西,尽管这些东西制作扎实,但上限我们其实也非常清楚了。
当然我还是比较享受这70小时的游戏过程的
BOW属于在开 ...
原帖由 alanwzw 于 2017-4-5 19:13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ONY Xperia Z5 Premier
地平线还在沉迷中,游戏时间50多小时了。我自己总结沉迷的原因是画面好,女主性格好、言谈举止很对味,末世科幻题材很吸引人。另外,我是大龄手残脑也残的玩家,拿 ...
原帖由 超越神的牛肉人 于 2017-4-5 19:25 发表
地平线骨子里还是典型大法流派的表演流
说开放其实一点都放不开
光说一点,地平线爬山,你得找剧组搭好的脚手架,下山要剧组搭好的缆绳
野吹是个山就能攀,下山直接滑翔伞
原帖由 king8910213 于 2017-4-5 19:31 发表
其实也不是所有地方都必须找脚手架的,当然也不到狂吹到处乱爬的程度,但部分地点确实自己找地方瞎蹦能跳上去,没有设置绝对的屏障,我好几个地方都是自己蹦上去后才发现有攀爬点的
原帖由 @alanwzw 于 2017-4-5 19:13 发表
地平线还在沉迷中,游戏时间50多小时了。我自己总结沉迷的原因是画面好,女主性格好、言谈举止很对味,末世科幻题材很吸引人。另外,我是大龄手残脑也残的玩家,拿到织物护盾之前打大型怪飞行怪总是很吃力,战斗难度对我而言并不算低,还有玩头。
BOW我玩的WIIU版,只玩了一两个小时,然后就放下继续地平线了。我觉得能放下的主要原因是一是英文能看懂但总没中文流畅舒服,或者今年就会有汉化呢,那还是先放着吧,接下来还有P5等等要玩啊。二是画面不漂亮,不是4K HDR什么的分辨率画质之类的问题,而是观感不漂亮。三是不知道要干嘛能干嘛,大概还没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吧。
看本坛的帖子,感觉激赞力捧乃至感动BOW的一般都是老玩家,就是过去所谓CU(核心玩家)吧。电子游戏玩得早,类型接触多,水平高见识多,上手快也很容易厌烦。但BOW却是个几乎有无限可能,但要你自主去探索的游戏,你自己有多大创造力,就有多少乐趣,特适合以上CU(核心玩家)。但是在我这样的LU(轻度玩家)眼里,要体会到这样的乐趣是有门槛的。还不如靠简单暴力的漂亮美景吸引人、直截了当地告诉我:规则是这样,就按这来玩。反正我水平也低,玩很久都不能吃透这个规则到厌烦的程度。
所以,地平线凭借画面主角剧情设定这些非游戏性的东西、以及对我足够有挑战性的战斗系统使我沉迷。BOW回归原初游戏乐趣,所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像我这样本身心也不大没啥创造力的LU(轻度玩家),暂时倒是放下了。没官方中文又有汉化版可期,可能是个原因,也可能是一个借口罢了。我就没心思去像这些天来本坛那些贴子里讨论的那样去玩一个游戏,太费脑子了,智商不足。
原帖由 @hanzo 于 2017-4-5 17:43 发表
现在的tg也不缺扣帽子的,咱都别太把自己个儿当回事
倒是这帖子里能回答问题的没几个人,游戏玩再多是不是都绞杀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倒是应该想想
原帖由 @yamazaki120 于 2017-4-5 20:09 发表
可能是开头那滑翔伞的前奏太长了。。。我花了将近10个小时才把前面几个神殿打掉特别是雪山上的神殿没有防寒服一直不停的掉血让人不想玩下去 拿到滑翔伞后发现这游戏才刚刚开始
原帖由 @hanzo 于 2017-4-5 17:43 发表
现在的tg也不缺扣帽子的,咱都别太把自己个儿当回事
倒是这帖子里能回答问题的没几个人,游戏玩再多是不是都绞杀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倒是应该想想
原帖由 yuong32 于 2017-4-5 20:09 发表
这两个游戏碰在一起也是冥冥中的缘分吧,一个追求画面引擎的极致,一个追求玩法内涵的极致。目前只玩了地平线,狂吹的卡带还在等待母体的到来。
就地平线给我的感觉来说技术层面真的很强,画面整体水平超神海4,但只 ...
原帖由 上海狗狗 于 2017-4-5 20:12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你让普通玩家来回答这样的问题未免太苛刻了,如果这么容易公式化方法论化的话,也不会是今天才归纳总结出来的
最好的回击办法是你行你上:1、买一台NS 2、写一篇有说服力的文章 ...
原帖由 @hanzo 于 2017-4-5 20:44 发表
233咱别这动不动就战区三板斧
问题不好回答,回答问题的态度总能要求吧?至少我还是挺真诚的在问
原帖由 hanzo 于 2017-4-5 20:47 发表
“但只要上手玩个1小时就能对游戏的核心乐趣体验大半”
二周目一小时内勉强能买到绊索,但肯定没有爆破箭和弹弓,也还不能hack敌方机器,谈何核心乐趣?
原帖由 88ace88 于 2017-4-5 20:52 发表
这类帖子其实和随处可见的“请问XX游戏的爱好者xx游戏的玩点到底在哪里?”是一个道理了,会发这种帖子本身就是心态出问题了。
区别是,问XX游戏玩点在哪里为什么我get不到的人常常好歹还玩过一会儿他所指向的游戏。 ...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club.tgfcer.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