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田株式会社简介:
高田株式会社(Takata)最早成立于1933年,并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致力于汽车安全系统的研发。时至今日成立八十余年的高田已经从早期的生产安全带,发展至如今的生产三点式安全带、方向盘,研发双囊袋气囊、气囊气体发生器、儿童安全座椅等多种当今汽车安全系统,并且成为了全球第二大安全气囊供应商(第一为瑞典Autoliv公司)。『全球第一起高田气囊致死事故』
2009年5月16日,一名18岁美国女孩埃希利帕海姆在开车接弟弟放学的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与另一辆车相撞后死亡,而后经调查造成其死亡的原因正是保护驾驶者安全的气囊展开后,里面弹出的一个金属片划破颈动脉,造成其大量失血而亡,而她驾驶的本田思域正是配备有高田公司生产的安全气囊。『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介入调查』
因高田气囊爆炸致驾驶者死亡的案件以及类似事故的不断发生,引起了美国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2014年10月20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宣布,因高田气囊可能存在缺陷,将对474万辆汽车展开调查。21日,NHTSA更新了信息,调查总数扩大到610万辆。『06款福特Ranger皮卡』
就在这份报告公布不久,美国媒体很快又确认了第九起和第十起因高田气囊致死的事故,其中第十起事故的驾驶者驾驶的是一台06款福特Ranger皮卡,也是首例非本田车型因高田气囊爆炸致人死亡,这也使得高田气囊波及的企业和车型进一步扩大。『日产奇骏』
与此同时高田气囊造成的事故已经不仅仅出现在美国市场,据日本国土交通省介绍,2011年9月以后高田生产的气囊已在日本国内发生14起异常破裂事件,其中最近一次是在2015年10月28日,在日本静冈县伊东市的一起追尾事故,坐在日产奇骏(X-TRAIL)副驾席的女性额头与左臂轻度受伤。经过日产公司调查,从该女性身上取出了用于使气囊膨胀的发气装置上的金属片,从而断定受伤原因为气囊异常破裂。『高田CEO高田重久』
2015年5月,高田首次公开承认其生产的气囊存在缺陷,并宣布将在美国召回约3400万个隐患气囊,至此这一数据使得高田气囊门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一次汽车召回事件。◆ 海外频频召回
2009年7月29日,本田全球召回51万辆2001至2002款思域、雅阁和讴歌TL车型。『老款本田思域』
高田气囊门使得全球多家企业受到牵连,就连国内市场也没有躲过,其中最早的一起因高田气囊召回是在2010年7月1日,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递交了召回报告,由于安全气囊缺陷,将从2010年7月19日起召回部分进口版2001及2002年款思域(Civic)和时韵(Stream)轿车,车辆生产日期为2000年8月7日至2002年7月22日。据该公司统计,在中国大陆地区共涉及165辆。『高田公司近日股价』
据高田公布的2014年财报,受召回事件影响,2014财年该公司净亏损269亿日元(约合15.41亿人民币),在2013年财年亏损211亿日元(约合12.09亿人民币)的基础上有所递增。有海外分析师预计,高田大概需要3000亿日元(约合171.89亿人民币)来处理气囊召回事件。其极有可能面临出售股权来缓解危机的危险,此外也有外媒猜测高田公司CEO高田茂久迫于安全气囊事故引起大规模召回的压力,将有可能被迫下台。『本田时任社长伊东孝绅对高田表示非常不满』
高田公司已经失去了众多车企的信任,曾有相关人士透露,时任本田社长个人伊东孝绅对高田表示非常的不满,觉得高田“背叛”了他,他认为本田是这场危机的“受害者”之一。而刚刚上任的本田新社长八乡隆弘也曾表示,即使公司持有高田公司1.2%的股份,但也不会对高田公司有任何的支持和帮助,随后本田成为第一个宣布未来不再使用高田公司气囊的车企。『本田新社长八乡隆弘宣布本田不再使用高田气囊』
2015年11月本田正式发表声明称,经过调查高田公司内部文件,发现高田在部分测试气囊的测试数据造假。未来本田和讴歌品牌下所有将推出的新车都不会再使用高田气囊气体发生器。消息公布后,高田公司的股价暴跌13%。『高田公司的三大竞争对手』
在高田失去大部分重要客户的同时,其竞争对手已经着手蚕食其原本拥有的市场,并且日本企业一直引以为豪的本土供应商体系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用“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句话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虽然这种体系能够依靠互信与忠诚度形成强大的利益共同体,但一旦某一方出现重大问题时,带来的后果往往是不可估计的,而随着本田等日系企业抛弃高田,这一固有体系或将遭到动摇。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club.tgfcer.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