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能看到《环太平洋2》(Pacific Rim 2)了。这是环球电影(Universal,属于康卡斯特公司旗下)在上周四晚发布的一则相当令人震惊的消息。
传奇电影公司(Legendary Pictures)将负责影片制作,但由于该公司现在已经跟环球电影合作,而不是华纳兄弟(Warner Bros,属于时代华纳公司旗下),环球电影的标志将出现在电影片头(即环球电影将取得电影发行权——译注)。
《环太平洋2》仍将由吉尔莫·德尔·托罗(Guillermo del Toro)执导,剧本将由扎克·潘恩(Zack Penn)负责。这则新闻有趣的地方在于,它是一部票房失败电影的续作,《环太平洋》制作预算达到1.9亿美元,但北美票房仅为1.01亿美元。它在海外市场取得了成功,全球票房总计为4.11亿美元,而单在中国就达到了1.11亿美元。
去年9月,票房圈里有人指出,《环太平洋》在中国取得的票房大捷与其说让它成为卖座影片,倒不如说使它免于失败的境地,因为丰厚的海外票房让影片出资方不至于在这部巨额预算原创科幻影片上赔钱。
《环太平洋》能够拍摄续集,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海外票房已经改变了大制作影片的成功标志。
其实之前已经有过不少大片是全靠海外票房收入才实现的票房大捷,比如《加勒比海盗:惊涛怪浪》(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On Stranger Tides,北美票房2.4亿美元,全球票房10亿美元),乃至最近的《X战警:逆转未来》(X-Men: Days of Future Past,北美票房2.23亿美元,全球票房7.14亿美元,且仍在增加)。
也有不少低预算影片在海外拿下了更多的票房,这可能就是派拉蒙(Paramount,属于维亚康姆公司旗下)为什么要为《韩赛尔与格蕾特:女巫猎人》(Hansel & Gretel: Witch Hunters,预算5,000万美元,北美票房5,500万美元,全球票房2.26亿美元)制作续集,以及《生化危机》(Resident Evil)系列电影为什么能够成为索尼公司(Sony)的摇钱树。
不过,上面提到的要么是注定会卖座的大片续集,要么是预算更低的卖座B级电影,它们并不需要创造票房纪录才能取得收支平衡。
还有一些大片是在北美市场一败涂地,靠强劲的海外票房表现才使其挽回一些颜面。诸如《木乃伊:龙帝之墓》(Mummy: Tomb of the Dragon Emperor,北美票房1亿美元,全球票房4.01亿美元)和《纳尼亚传奇:黎明踏浪号》(Chronicles of Narnia: Voyage of the Dawn Treader,北美票房1.04亿美元,全球票房4.15亿美元)这样的影片,它们都不能算作“卖座”,而只能说是“逃过一劫”。而且,它们都还没有续集问世呢。
相反,电影公司正在全面重启《木乃伊》系列,而《纳尼亚传奇:银椅》(The Silver Chair)是否会投拍还没有准信。如果是在去年,我会把《环太平洋》归入“逃过一劫”的影片。
《环太平洋》以怪兽大战机器人为题材,其预算为1.9亿美元,这部影片的北美票房堪堪突破1亿美元,全球票房勉强达到预算的两倍。冒着过于简单化的风险,我要说,《环太平洋》是在北美市场失利后首部获准拍摄续集的原创大片。
其意义之重大绝非言过其实。我们在过去十年已经听到很多人说,海外票房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不过,在大多数时候,那只是指海外票房对一些注定卖座的大片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这得益于中国、俄罗斯以及其他国家贡献的力量。
即使没有中国9,300万美元的首映票房,《变形金刚:绝迹重生》(Transformers: Age of Extinction)仍能够在本周末收获2.1亿美元,这意味着该影片在全球首映前四天便能回本。
没错,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北美票房1.24亿美元,全球票房6.09亿美元)在全球火了一把,但我不认为福克斯公司(Fox)有拍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的打算。
《环太平洋》是不同的,这是一部完全原创的影片,本来就是想要发展成系列电影的,但却在北美市场遭遇滑特卢。然而,几乎可算是完全归功于强劲的海外票房表现(以及或许稍许盲目的乐观主义),这部影片才有了续集,并还启动了拍摄动画剧集的计划。
或许环球电影希望获得更多的系列影片,因为这条新闻是紧随《白雪公主与猎人》(Snow White and the Huntsman)要拍篇外篇和该公司的第五部《谍影重重》(Bourne)因故延迟的消息公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