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知乎:2013 年电影《地心引力》(Gravity)中有哪些科学上的错误? [打印本页]

作者: STRIFE    时间: 2013-11-27 15:57     标题: 知乎:2013 年电影《地心引力》(Gravity)中有哪些科学上的错误?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Mega

匿名用户
李商隐、Will Liu、黄俊晰 等 148 人赞同
我很喜欢这部科幻片,如此真实,以至找 bug 成为一种挑战和乐趣,不会出现内伤吐血。

其他答案提到的轨道和航天上的 bug 我就不重复了。不过好像还没有人提到这件,IMDB 和 Wikipedia 都提到了:由于表面张力,眼泪不应该飞出来,而应该贴在脸上。不过……那样就拍不到美丽的球形水滴了……
我个人印象里,多次撞击和变速时,舱内的头盔和笔仍然在淡定地四处飘浮,这不符合物理。如果我是编剧,我可能会设计让飘浮的头盔砸毁什么东西,让没有固定的笔扎伤女主角之类……原谅我吧……

科学上的小错误就想到这两个。

下面是跑题:

在影片设定内,我对两位主角的策略细节不是很满意……

男主救到女主之后,两人的移动过程中,连结他们的绳子一直没有绷紧。于是陷入「男主全力加速 - 绳子突然绷紧 - 两人受冲力相互靠近 - 绳子弯曲 - 男主再全力加速」的循环中,持续很长时间。这样的运动方式,无论从能耗还是时间来说,效率都很低。如果他们在出发前能花足时间,先把绳子拉紧一些,再做些其他调整,平缓加速,这应该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我认为高超的太空行走应该行云流水般平滑(数学意义上的光滑),两位似乎并不怎么训练有素。

两人到达国际空间站时,男主为何要突然加速,我一直不理解……也许女主氧气紧张,也许下波太空垃圾马上会到,总之时间和燃料都很宝贵。但是他们剧烈加速之后,大大增加了抓住空间站的难度,也耗完了宝贵的燃料。然后他们折腾半天、又生离死别矫情半天,把加速赢来的时间都浪费掉了。
我觉得,工程师应该有工程师思维。他们面对的问题,是在成功和风险中小心权衡,为进入空间站创造最大机会。所以他们到达前,不应该欣赏地球美景,而应该商讨各种策略和计划,定出几套方案,包括最底线的应急处置等。片中消耗掉 MMU 的所有燃料背水一战,我觉得是下下之策,至少应该保留少量燃料应急。

以上都是极为蛋疼的细节。
很显然,按照我的这些想法,影片将无聊至极,所以我注定不会是个编剧。
148 2013-10-13 51 条评论 感谢 更多
花豚,运载火箭
李振、徐杉、刘文瑜 等 140 人赞同
在看这类电影的时候,总避免不了着眼于所谓技术细节上,寻找硬伤。不可否认这的确带来莫名的优越感和成就感,但是,这不就是科学主义作祟,失焦于电影的内涵,丧失了净化心灵启迪思维的机会嘛?
  所以,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决定忽略物理定律构建的机械世界,回归内心,inner peace什么的——其实这也不难做到,只要忽略那么1、2、3、4、5……点所谓硬伤的话,大概就可以了。科学控们,醒醒,要是看到以下这些情节的时候,一定要进行深入解读,理解创作者的良苦用心:

  1,经历过冷战的老毛子,好像还是一个不安分的没有长大的熊孩子非要搞个什么低轨反卫的玩具来玩玩,不过他们这低轨反卫导弹未免也太脱线了点,揍了自己一颗废弃卫星之后,竟然影响到了航天员的通讯,甚至会影响到众多网名在非死不可上撒欢——绝对不能容忍!300多公里高度的低轨卫星产生的碎片,竟然影响到了36000多公里高度的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这准头也太差了点,真是熊孩子!我想了一下,这是电影,是有人文内涵的,必定不可能是这么肤浅。所以,这也许是在侧面反映了老毛子技术不靠谱?抑或,这是对冷战带来的军备竞赛负面因素的深层次的解读?又或者,这是对我天朝一直不承认的动能反卫武器,所带来的空间碎片给太空资源造成的破坏的一种讽刺?一定是这些!
  2,想来这次航天任务除了更换哈勃望远镜上的模块之外,应该还有利用航天飞机为哈勃望远镜抬升轨道的任务——轨道高度大概是600公里的哈勃竟然掉到了和300多公里,和国际空间站一个轨道,怎么能这么不靠谱。不过,局限于这种单纯的机械思维就太肤浅了,和上面一样,对它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大概,这是美国人对政府花大资金发展航天的一种反思:太空技术到底可靠么?
  3,至于用宇航员携带的喷气装置飞向空间站这一情节的设置,真的是绝妙的反讽!天马行空般的思维,跳出了地球引力场作用下,改变轨道高度和轨道倾角所需要的速度增量的物理定律的桎梏——你们费尽心思计算的轨道变换,其实只要小小的喷管、甚至一个灭火器就可以办到了。技术和人的精神以及创造力比起来,真的不算什么。
  ……

  抛开这些涉及技术的不谈,电影的整个结构、故事安排,真是让人颤抖不已,加上那些涉及文化、意识形态充满隐喻的镜头,更让这部电影显得厚重。这是一个绝妙的故事,整部片子角色不多,除了航天飞机内不幸罹难的航天员外,有台词的角色只有三个:
  一个哈佛毕业的脱线geek,在欢催的进行了几次太空蹦极之后,被碎片击中丧生;
  克鲁尼大叔作为成熟魅力男士的代表,真是时时不忘展示人格魅力,虽然镜头不多(可能会少到让冲着大叔进影院的姑娘们深深失望),但是不要紧,仅有的几个镜头,就把克鲁尼大叔在面对困境之时,熬鸡汤能力毫无痕迹地表现了出来,深入人心。当克鲁尼大叔打开扣锁的那一瞬间,我被他那漂亮的蓝眼珠(亦或是褐色?)深情的往着布洛克的镜头深深打动了,黑色的眼珠被泪水模糊——生的伟大(打破了太空行走纪录),死的光荣!(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人)。更别提再后面,布洛克因为缺氧产生幻觉之时,克鲁尼大叔又像天使一般出现,让布洛克重新找回了勇气——你要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其实布洛克才是本片唯一主角,可圈可点的表演让人叹服——这种构思,让我想到了《月球》这部电影,差不多都是一个演员要撑起整部电影,难度可想而知。恰如其分的表演加上象征意味十足的镜头,创作者的才情不得不让人感叹。不知道是否注意到了布洛克在进入国际空间站,脱掉太空服后的那个镜头,蜷缩着的布洛克加上镜头中出现的管线,像极了胎儿在母亲子宫内的姿势,这,难道不是对重获新生的赞美么——想想《2001太空漫游》最后,重获新生的大卫作为另一种生命存在重回地球,镜头上出现了的婴儿形象,我想《地心引力》这个镜头,也许是像《2001太空漫游》致敬吧。
  电影里同样表现了在面对生死之题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的人类该有什么样的信仰做了思考。但是这个命题未免太过庞大,导演以极为巧妙的手法表现了这一点:联盟号内的耶稣画像、神舟飞船里的弥勒佛坐像遥相呼应,引人深思。所以在这样的思想冲击下,电影对于神舟飞船山寨联盟号的吐槽竟然被我忽略了。

  当布洛克乘坐的返回舱展开一朵美妙的伞花降落在水面,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在布洛克慢慢降到水底的同时,镜头中出现了一只游向水面的蛤蟆,真是妙极。对自由的向往、重获新生的喜悦、生命的赞美,都通过这一只蛤蟆表现了出来,神来之笔。其实本来到再入返回的那一段,我已经深深觉得这次观影体验可以值回这125的票价了,但是青蛙一出来,再一次被深深打动——我愿再买一张给这部电影,因为它当!得!起!这250的票价!!!



  -------------------------我是很认真的分割线-----------------

  吐槽完了,还是认真的把片子里我觉得是硬伤的地方写出来,以免吐槽误导。

  1,国际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大约是300公里的圆轨道,哈勃望远镜的轨道高度是600公里左右,所以在进行哈勃望远镜维护的时候,是不可能看到国际空间站的;
  2,电影里宇航员通过喷气装置到达国际空间站,这种事情基本上是不可能发生的。太空中运行的物体(包括天体和人造物体),都有其各自的轨道,轨道高度、轨道倾角不一样,因而在各个轨道上运行时具有的能量不同,要从既有轨道变轨,推进所需要的能量、以及推进的角度、方向灯都是需要精确计算的,这就是轨道设计和轨道交会所研究的内容。就算忽略具体的计算,单凭宇航员携带的喷气装置,要产生能够改变轨道的速度增量,也是做不到的。总之,在太空里不是说看到哪里就能去到哪里的,毕竟万有引力在那摆着呢;从这点来说,用联盟号的着陆反推小火箭飞向天宫呢,也不太靠谱。轨道交会要是像狙击手一样瞄准射击那么简单的话,好多事儿就好办了;
  3,故事的背景是俄罗斯进行了一次反卫星试验产生了空间碎片,这种情况是会发生的,包括由于反卫试验产生的空间碎片对其他运行在轨道上的卫星造成了危害(这叫做链式反应),也是可能会发生的(老美说姆们天朝进行动能武器反卫试验造成的空间碎片给俄罗斯卫星撞坏了就是这情况,但是这都是网上说的,姆们可从来没承认过╮( ̄▽ ̄"╭ )。但是不太可能发生的是,由于这次碎片对宇航员和地面通信造成了严重影响(包括克鲁尼大叔说的人们都上不了班非死不可了),从情节来推断,俄罗斯这次反卫试验是低轨反卫试验,轨道高度可能在几百公里,而通信卫星一般位于高达36000公里,这两者之间的差距明显;
  4,太空中资源都是非常宝贵的,太空行走也是十分危险的,克鲁尼大叔听着乡村小民谣讲着段子,当热闹看看也就成了,毕竟他是克鲁尼大叔,耍帅还是必要的。真实的太空行走应该是不会把系索解开,也很少使用自身携带的喷气装置的;
  5,天宫号在大气层被烧毁那一段,不靠谱。即便被碎片击中功能受损,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也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之内下降到大气层边缘,有可能的情况是空间站能力全损,在万有引力作用下,成为一块漂浮在空间的巨型空间碎片。空间站由于建立在低地球轨道,受引力影响明显、也有大气层微弱气动力影响,但是要进入大气层烧毁,恐怕没有几十年、几百年是做不到的(具体数字不清楚,但是现在国际组织要求废弃卫星有主、被动离轨能力,或者再入大气层烧毁,指标在几十年就算很阿弥陀佛了)
  6,空间碎片一起飞来的场景,也不太可能发生。首先就是速度太快,宇航员根本看不到,还没缓过神来,早被碎片击中了。其次航天器在被撞击后,产生的受动量作用会重新进入新的轨道,还聚集在一起的可能不能说没有,但是也不大。另外那么密集的空间碎片要是真的在这条轨道上的话,这条轨道算是废了,没法再用了。航天界对空间碎片监测能力大概能做到10cm以上的碎片有编目(老美可以),对于高密度的空间碎片怎么定义呢?具体的数字我记不清了,也不好查,但是可以这么比喻一下:如果空间碎片在距离上的比例类似于两个相邻的足球场正中央各放了一个足球的话,这就算是密度很高了(只是比喻);
  7,关于神舟山寨联盟号的槽点,我国官方是一直予以坚决否认的,嗯。至于到底是不是,仁者见仁——毕竟阴谋论者还说阿波罗登月计划是假的。但是如果就揪着外形相似,作为支持山寨论的论点的话,说服力不够哟~~毕竟航天器的三舱结构的合理性在航天界是公认的,返回舱形状之所以相似,是因为气动再入的时候,钝头体外形有利于气动减阻,这是理论验证的。好比不论波音、空客还是姆们大飞机,都是俩翅膀的气动翼布局一样。


  大概就这样。
  再入返回那段镜头还是挺美的。这部国际空间站15周年的献礼片,也算是老美对我天朝航天技术的致敬吧,我们看完电影低调接受他们的敬意就好了。


  补充一下,在我看来这部也就算太空灾难片而已,算不得科幻片。想要看灾难片,可以去看看《阿波罗13号》,真实事件改编,基本忠于事实。在奔月过程中飞船受损,航天员在太空中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但又奇迹般生还。胜利的失败。
作者: Jeffrey    时间: 2013-11-27 16:36

imdb上很多人都觉得阿波罗13更好

当然地心引力也是一部很好的电影
作者: STRIFE    时间: 2013-11-27 17:31

引用:
原帖由 Jeffrey 于 27/11/2013 16:36 发表
imdb上很多人都觉得阿波罗13更好

当然地心引力也是一部很好的电影
阿波羅13是奧斯卡金獎,這部電影得獎難度不小。
作者: dd80t    时间: 2013-11-27 18:3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onyEricsson (Xperia X10i)

碎片把航天飞机都击毁了,空间站和天宫竟然没毁。
作者: 撸一管    时间: 2013-11-27 19:45

阿波罗13没有这片这么漏洞百出
作者: mentalraydx    时间: 2013-11-27 21:20

阿波罗13毕竟是基于真实事件改编.
作者: yamiyama    时间: 2013-11-28 11:00

克鲁尼大叔听着乡村小民谣讲着段子……所以就挂了
作者: zichuanle    时间: 2013-11-28 11:2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麻痹喷了,真把电影和自己当回事。。
作者: cc0128    时间: 2013-11-28 12:35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S IV

和tg的喷点大相径庭
作者: God88    时间: 2013-11-28 12:45

回答问题的和在座的有几个出过地球,没出过怎么证明电影漏洞?
作者: zark    时间: 2013-12-2 15:44

导演从来就没标榜过自己拍的是世界上最严谨最符合真实情况的科幻片。
人家的设定都是为剧情服务这很正常啊 。 就是为了个热闹。
这么长篇大论的揪着空间物理来喷这电影说导演骗钱大呼上当的人。  你们这么不爱看就别再看第二第三遍了, 这不找不痛快么。
有那钱买几个驴肉火烧吃多美的事儿啊
作者: jahaman    时间: 2013-12-2 16:47

??????????????????????????????????????????



???????????????????????????????????????????????
????????????λ?????????
作者: sherlockboy    时间: 2013-12-2 19:1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eizu (MX2)
引用:
原帖由 @God88  于 2013-11-28 12:45 发表
回答问题的和在座的有几个出过地球,没出过怎么证明电影漏洞?
你不也没怀过孩子。但你也知道老公出差三年回来老婆带的一岁的儿子是便宜得来的吧。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club.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