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影院是一股很強大的勢力,還在不斷湧現,在2012年繼續擴張它的範圍。電腦特效不僅能幫助我們看到超級英雄、霍比特人和皮克斯(Pixar)的動畫人物,而且能給《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加入老虎,能去掉《銹與骨》(Rust and Bone)中瑪麗昂·歌迪亞(Marion Cotillard)的雙腿。數碼技術能降低成本,增加電影製作的手段,這也是紀錄片如今如此繁榮的一個原因;今年的紀錄片種類很多,而且很震撼,所以需要為它們單獨設置一個榜單。
但是在梳理我最喜歡的影片時,我卻意外地發現,其中大多數電影採用的是傳統的方式和素材,比如《南方的野獸》(Beasts of the Southern Wild)用的是16毫米膠片,面畫帶有顆粒感;《大師》(The Master)用的是65毫膠片,面畫帶有光澤;《林肯》用的是明暗對比拍攝法;《愛》(Amour)在取景和剪輯方面都非常小心翼翼。這也許是巧合,也許是我太守舊。又或者,也許技術手段最終變得沒有藝術效果那麼重要了。
5.《大師》(The Master),導演:保羅·托馬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
這部電影是根據“山達基教”(Scientology)創始人L·羅恩·賀伯特(L. Ron Hubbard)事業早期的經歷編寫的;影片令人迷惑、高深莫測,似乎就是為了讓人誤解。在這個故事裡,一個靈魂受傷的人(傑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飾)努力想從一位具有超凡魅力的騙子那裡尋求治癒的良方,最終找到了他追尋的東西。
6.《獵殺本·拉登》(Zero Dark Thirty),導演:凱瑟琳·畢格羅(Kathryn Bigelow)
本片是與9/11事件有關的電影的一個里程碑,努力想要誠實地反映反恐戰爭的道德複雜性。傑西卡·查斯坦(Jessica Chastain)在片中扮演參與抓捕奧薩馬·本·拉登行動的一位C.I.A.探員;她硬朗、冷靜的表演,融入了過去十年里人們的各種情緒——悲傷、恐懼、沮喪和疲憊。本片同時也是一部緊張、殘酷的地緣政治驚悚片。
8.《再見,初戀》(Goodbye, First Love),導演:米婭·漢森-洛夫(Mia Hansen-Love)
很難用老套的“成長故事”來形容這部敏感而富於觀察力的影片。故事講述一個女孩在從青春期邁入20多歲時,經歷了激情與失望,也發現了自己的智慧。這是漢森-洛夫女士的第三部作品,她以此奠定了自己在法國電影界的地位:她代表了最新鮮、最勇敢的聲音。
2.《凡賽爾宮的皇后》(The Queen Of Versailles),導演:勞倫·格林菲爾德(Lauren Greenfield)
其他那1%的人是怎麼生活的?跟我們其餘這些人一樣,只不過有很多錢。
3.《如何在瘟疫中生存下去》(How To Survive A Plague),導演:戴維·弗朗斯(David France)
這個發生在艾滋病最猖獗的年代的感人故事,講述的是失去、愛和行動主義。
4.《這不是電影》(This Is Not A Film),導演:賈法爾·帕納西(Jafar Panahi)
伊朗當局禁止帕納西先生拍電影,所以他就用這部大膽而機智的視頻日記來回應,講述的是暴政和創造力之間的博弈。
5.《中央公園5》(The Central Park Five),導演:肯恩·伯恩斯(Ken Burns),莎拉·伯恩斯(Sarah Burns)和戴維·麥克馬洪(David McMahon)
這部痛心、憤怒而一絲不苟的紀錄片,回顧了1989年發生在中央公園的一起駭人聽聞的強姦案,受害人是一位慢跑者。片中探討了種族、不公和媒體炒作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