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在后9.11时代,任何对“英雄”的演绎,都会被多愁善感的人士赋予现实意义——这在美国“文艺评论”这个最多愁善感的圈子里更无法避免。所以,到2008年《暗黑骑士》(The Dark Knight)上映时,舆论似乎更加认定诺兰是想在完全现实的设定里“重新定义”超级英雄。小丑那无法捉摸的极端无政府主义疯狂,不就是现实中让美国人民心烦心悸、却又无法根除的恐怖主义隐患么?
前两集中,因为基本设定中没有引入社会矛盾、美国政府、股市动荡这种很强的现实元素,所以电影的整体现实感——从观众直接感知的角度来说——远不如TDKR这么强;偶尔出现一些神秘素材(比如BB中有关Ra's al Ghul老师的情节),也不至于令观众出戏。到了TDK,除了在视觉上将全片环境设定得更接近真实外(多数用现实城市实景),“小丑”这个经典漫画角色,无论是希斯莱杰的表演,还是诺兰表现该角色行为的方式,都显得很真实,观众完全可以将其认同为现实世界里的“天才疯子罪犯”,所以也不会觉得与全片现实化的基调有任何不协调。
但是,我很喜欢Bane老湿非演讲状态下的只言片语,他那独特的语调有些花腔似的做作,但正是这种“故意”让他更可爱有趣起来,我尤其喜欢她在球场听完国歌后的那句嘟哝——当时没有任何听众,他的随从也不在身边,所以,他纯粹是说给自己在听,这表明他确实是在自得其乐。尽管形象和行事风格想去甚远,Bane老湿和小丑在“时不时自我小沉溺的做秀一下”这方面有难得的共通点,这种细节的处理让这个形象更好玩。(现在,每当我家娃哭闹时,我都会模仿Bane老湿的腔调说:Your punishment must be more ~ severe!娃的反应也像Bane老师那么干脆:伊哭得更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