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杂谈] 听听研发人员谈汽车结构安全-两厢三厢追尾时谁更安全 -by YYP [打印本页]

作者: xxhunter    时间: 2012-6-18 12:43     标题: 听听研发人员谈汽车结构安全-两厢三厢追尾时谁更安全 -by YYP

我的一个朋友在德国留学后留在当地工作,目前任职于某德国一线豪华品牌汽车公司研发部门,负责安全构造设计领域,具体是负责CAE碰撞安全模拟工作。这几天他休假回国,我和他聊天,自然问到了许多我关注的问题,他也乐于解答。
为了保护这位“线人”(因为我还从他那里打探了一些该品牌的未来产品动向),我不会公布他具体任职于哪个品牌,但以下内容基本上是他以一线工作经验、从一个技术人员的角度、基本不带任何预设立场给出的个人观点,我觉得很值得跟大家分享(问题基本上是我提的,回答经过我整理)。
Q:日系车普遍在E-NCAP等碰撞测试中成绩出色,是否存在“应试教育”?
A:日系车在碰撞测试中得分不错,说明他们的结构确实优化得比较好,只有足够优化的结构才能实现较好的吸能效果。因为E-NCAP也好、IIHS也好,都是以车内乘员碰撞时受到的冲击力大小来衡量安全性的(当然基本的生存空间也会被考量),所以E-NCAP测试成绩好,起码说明这车的吸能(卸除撞击力)表现出色。汽车厂商做的安全结构研发,说白了也就是不断地优化构造。
Q:是否存在一种可能性:同样两款车,在64km/h撞击下A比B成绩好,但提升到80km/h或更高速度的撞击时,B反而比A好?
A:可能性较低。因为64km/h撞击表现好,说明这车的主体结构比较出色,好的结构在各种条件下应该都能起到作用。但也有一种情况:有的车可能会有针对抵御高速碰撞的结构设计(极端的例子就是赛车的防滚架),专门用来保护很高速度下的碰撞安全性,某些高端车型或高端品牌的车确实有这样的设计。说到“应试”,也不是所有的安全研发都是围绕“考试”项目展开的,大的厂商也会做一些法规没有规定、但对实际环境有价值的测试研发,例如两车64km/h对撞试验(这样相对速度就是128km/h)。这种对撞试验是目前全球法规都没有强制测试的,但奔驰、宝马(包括日系的丰田、本田)都有在内部进行这样的试验,从中优化某些结构(例如防撞梁的高度,这在标准NCAP测试中是体验不出差别的,但在实车对撞中就很有讲究),使产品在真实环境下有更好的安全性。这类开发可以被说成“不为应试,只为实际环境而做”。
Q:那么,这种应对高速碰撞而做的测试研发,会不会有可能降低了它在标准碰撞测试中的成绩?
A:理论上存在这种可能性,因为某个位置的结构强化,可能会导致其它位置变弱,影响全盘的构造安全性。安全结构的设计是要从整车整体去考虑的,有时真是牵一发会动全身,这需要设计人员作一个平衡。但从厂商角度说,如果有能力在E-NCAP这样的测试中拿高分,他们一定不会故意放弃高分,因为厂商、研发人员基本都认同E-NCAP这样的测试标准是有真实价值的,不仅仅是一个考试。
Q:关于高强度钢——高强度钢是时下汽车安全领域的一个热门词,很多厂商都拿高强度钢的标号作为标榜安全性的宣传亮点。那么消费者应该怎样看待高强度钢?是否只比较钢材的强度、看用材的标号,就能评判一部车的结构强度高下?
A:不是的。举个简单例子,以A柱所用的钢板为例,同为600MPa高强度钢,但钢板的厚度分别做成2mm和3mm,实际刚性就完全不同。有些车型虽然没有用高强度钢板,但用3片普通钢板组成一个结构件;另一个车用上高强度钢板,但简化为一片的结构,可能前者的实际强度还高于后者。所以,结构强度永远是材料、尺寸、构造这三者整合的结果,只看其中任何一个都说明不了实际性能。
Q:用高强度钢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A:所谓高强度钢,就是通过热处理等方式改变钢材的内部分子结构,使之强度增加。这种钢板生产成本是高的,但好处是在钢板强度增加的同时,密度并不会成正比地增加,通常标号强度翻倍,重量最多也只增加1~2%。举个例:本来用两片普通钢板叠加的架构,改用强度高一倍的高强度钢板,就可以仅用一片同等厚度钢板达到和原来两片相同的强度,同时重量减轻了一半。所以某程度上,汽车界使用高强度钢的最大驱动力并不是增加结构刚性,而是在保持一定结构刚性的前提下,实现轻量化。因为结构刚性只要增加钢材的用料、厚度并不难实现,而且成本也没有用高强度钢来得高,但那样会大大增加重量,影响整车的许多性能。有了高强度钢,就解决了强度与重量的矛盾,唯一要面对的就是成本问题,这一点倒过来又要求优化结构,结构优化得好,钢材也可以少用一点。这个例子可以直接高声驳斥“车越重越安全”的谬论。
Q:最后我想到一个网友问过的问题:三厢车和两厢车,被追尾时安全性有差别吗?
A:三厢车和两厢车的车身后部吸能结构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靠下方的纵梁去吸收和传递碰撞能量。三厢车的纵梁的确比两厢车伸出更长,理论上确实有更多的吸能空间(以后排乘客的位置来说)。但两厢车有一个优势:它的C柱或D柱造型可以延伸到下轮拱,使得车身侧围(车身侧面的主要受力框架)的后端可以和后轮拱相连,而三厢车该部件是向后延伸的,刚性可能会低于两厢车的构造。两者此消彼长,结果是两厢车的抗追尾安全性并不见得逊色于三厢车,在各种试验中也没有得出过这样的结论。
这回我想到的问题就是这么多。由于这位朋友相当专业和资深,我已经决定“聘用”他为专业顾问,如果大家有关于汽车安全构造方面的问题,也欢迎在这里提出,有价值的我会转告顾问,让他说说专业角度的观点。抛砖引玉,欢迎讨论。


作者: 晓炎    时间: 2012-6-18 12:49

老话题了,但再科普也改变不了某些人的观点,人家就觉得德国车比日本车结实,日本车碰撞成绩好都是小日本滑头、应试教育,德国人才是真厚道!哪怕他开得是桑塔纳、捷达,也觉得自己能秒杀一切日系薄皮车……
作者: fayelna    时间: 2012-6-18 12:52

  我随便想了想后面车是一个 农用车前面凸的很长的话追尾2厢车,有可能给后做人直接戳死了,3厢车至少要长一些
作者: xxhunter    时间: 2012-6-18 13:07

引用:
原帖由 fayelna 于 2012-6-18 12:52 发表
  我随便想了想后面车是一个 农用车前面凸的很长的话追尾2厢车,有可能给后做人直接戳死了,3厢车至少要长一些
如果速度够的话 两厢三厢一个后果
作者: kdscw    时间: 2012-6-18 13:31

引用:
原帖由 fayelna 于 2012-6-18 12:52 发表
  我随便想了想后面车是一个 农用车前面凸的很长的话追尾2厢车,有可能给后做人直接戳死了,3厢车至少要长一些
两厢不是没有缓冲,三厢也不见得长很多。
数据说话。
马3两厢 4505
马3三厢 4595
如果你认为100MM有决定性的话更小的AO级车就不用上路了。
作者: cp251    时间: 2012-6-18 13:42

如果真的存在这么一个"线人",那此人的保密意识是cia级别的,从整个"访谈"中找不到任何具体设计工作的痕迹。
有些恶意的揣测我就不说了。
作者: dantedevil    时间: 2012-6-18 14:5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马克学习了。
作者: anonym    时间: 2012-6-18 18:05

引用:
原帖由 xxhunter 于 2012-6-18 13:07 发表




如果速度够的话 两厢三厢一个后果
如果速度不够的话,三厢就比两厢安全点。
作者: gloria    时间: 2012-6-18 18:17

三厢后尾始终等于"厚"一点,一定速度下是占点优势.
作者: 资深围观群众    时间: 2012-6-18 18:27

这是两厢日系车主撰的软文么
作者: toshiya1986    时间: 2012-6-18 20:45

这可笑的德日之争是还要持续多少年呢??
作者: anubisx    时间: 2012-6-18 20:49

引用:
原帖由 资深围观群众 于 2012-6-18 18:27 发表
这是两厢日系车主撰的软文么
欧系两厢车比日系多多了
作者: leedsun    时间: 2012-6-18 20:5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MI-ONE)

欧洲两厢车这么多,他们的高速竟然不限速!
作者: zwxworld    时间: 2012-6-18 21:21

两厢对比三厢的唯一优势就是后行李箱空间大而已,什么操控、什么安全缓冲都是YY的。
作者: 资深围观群众    时间: 2012-6-18 21:31

引用:
原帖由 anubisx 于 2012-6-18 20:49 发表

欧系两厢车比日系多多了
没说谁比谁少啊
只不过这文突出了两点:日系好,两厢同样安全
合二为一那么不就是。。。你懂得
作者: xxhunter    时间: 2012-6-18 22:31

楼不要歪
这就是一科普帖 还是转载的

某位不请自来胡b喷的主儿 您还是早点儿撤吧 谢了先
作者: anubisx    时间: 2012-6-18 22:39

引用:
原帖由 资深围观群众 于 2012-6-18 21:31 发表

没说谁比谁少啊
只不过这文突出了两点:日系好,两厢同样安全
合二为一那么不就是。。。你懂得
本来就挺好,不过是某些群体无知而已
作者: wj3691556    时间: 2012-6-18 22:55

安全不安全跟日系德系没关系,只跟价格有关:D
作者: 资深围观群众    时间: 2012-6-18 23:0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Galaxy Note)

恩,人家说日系好,那就是日系好,人家说两厢被追尾跟三厢被追尾都一样那就都一样,这就是科普。转帖就是硬道理,谁反对谁就是不抠血
作者: AndMe    时间: 2012-6-18 23:1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Galaxy Nexus)
引用:
原帖由 @资深围观群众  于 2012-6-18 23:0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Galaxy Note)

恩,人家说日系好,那就是日系好,人家说两厢被追尾跟三厢被追尾都一样那就都一样,这就是科普。转帖就是硬道理,谁反对谁就是不抠血
你也可以转个来看看
作者: anubisx    时间: 2012-6-18 23:2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onyEricsson (Xperia NEO)
引用:
原帖由 @资深围观群众  于 2012-6-18 23:0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Galaxy Note)

恩,人家说日系好,那就是日系好,人家说两厢被追尾跟三厢被追尾都一样那就都一样,这就是科普。转帖就是硬道理,谁反对谁就是不抠血
那你还买什么golf,速腾合适你
作者: 陈惯吸    时间: 2012-6-19 00:09

引用:
原帖由 zwxworld 于 2012-6-18 21:21 发表
两厢对比三厢的唯一优势就是后行李箱空间大而已,什么操控、什么安全缓冲都是YY的。
同样车款有屁股确实比没屁股操控下降这个还需要说么
作者: 善良的大灰狼    时间: 2012-6-19 08:3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看完这文第一感觉,是不是思域type R要上市了……
作者: 资深围观群众    时间: 2012-6-19 11:5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Galaxy Note)
引用:
原帖由 @anubisx  于 2012-6-18 23:27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onyEricsson (Xperia NEO)

那你还买什么golf,速腾合适你
买什么车自然有看中的特点。但追尾安全性咱得客观不是
作者: 善良的大灰狼    时间: 2012-6-19 12:0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引用:
原帖由 @kdscw  于 2012-6-18 13:31 发表
两厢不是没有缓冲,三厢也不见得长很多。
数据说话。
马3两厢 4505
马3三厢 4595
如果你认为100MM有决定性的话更小的AO级车就不用上路了。
马3三厢这后备箱空间小到令人发指啊
很多人说两厢的好看,我就觉得三厢这个屁股非常性感= ̄ω ̄=
当然,我的是老款,新款的难看死了……
作者: 善良的大灰狼    时间: 2012-6-19 12:1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引用:
原帖由 @zwxworld  于 2012-6-18 21:21 发表
两厢对比三厢的唯一优势就是后行李箱空间大而已,什么操控、什么安全缓冲都是YY的。
还真不是……
操控方面如果没差别,为啥sti的屁股没了?
至于安全方面,我曾经亲眼见了一辆三厢polo被大巴车追尾,因为两个车的高度问题,polo的后保险杠完好无损,后备箱完全缩进去了
这要是个两厢车,就算是有那个高位防撞梁,我估计后排坐的人也不可能会像被挤扁了后备箱的三厢车后排那位,能竖着出来吧……
作者: 幻飞一线天    时间: 2012-6-19 22:3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HTC (Desire HD)

楼上,两箱车C柱一直延伸到最后,起到高位防撞梁的作用!三厢后面长出来的都是铁皮,底下才抗撞一些!另外你举的POLO三厢属于奇葩,真长A级车才有三厢的,而且A级车三厢和两箱只差几厘米的长度而已!这A0级的三厢都属我朝特色产品,硬拉长的!
作者: 幻飞一线天    时间: 2012-6-19 22:3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HTC (Desire HD)
引用:
原帖由 @xxhunter  于 2012-6-18 12:43 发表
我的一个朋友在德国留学后留在当地工作,目前任职于某德国一线豪华品牌汽车公司研发部门,负责安全构造设计领域,具体是负责CAE碰撞安全模拟工作。这几天他休假回国,我和他聊天,自然问到了许多我关注的问题,他也乐 ...
说了半天等于什么都没说,一点新鲜的都没有,这能连业内,我就可以去做业内的师傅了!
作者: 幻飞一线天    时间: 2012-6-19 22:3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HTC (Desire HD)
引用:
原帖由 @xxhunter  于 2012-6-18 12:43 发表
我的一个朋友在德国留学后留在当地工作,目前任职于某德国一线豪华品牌汽车公司研发部门,负责安全构造设计领域,具体是负责CAE碰撞安全模拟工作。这几天他休假回国,我和他聊天,自然问到了许多我关注的问题,他也乐 ...
说了半天等于什么都没说,一点新鲜的都没有,这能连业内,我就可以去做业内的师傅了!
作者: 爱你一棒陲    时间: 2012-6-20 00:32

两厢车后部的溃缩行程还是短了点儿,而且后排如果没头枕,甩鞭伤更惨。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club.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