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姜文,中国电影界的坏孩子? [打印本页]

作者: Geo    时间: 2010-12-27 00:23     标题: 姜文,中国电影界的坏孩子?

姜文,中国电影界的坏孩子?



  《让子弹飞》终于展示出姜文又高又硬的野心:他要成为中国电影界的坏孩子!

  拥有光碟与网络两种渠道之后,热衷电影的人们早已对暴力、荒诞、黑色、幽默等电影艺术熟悉得很,但对于大多数走进电影院的中国观众来说,《让子弹飞》的暴力美学与黑色幽默还是成为一次备感新鲜的观影体验。

  国际独立电影市场有一位知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他就是“电影顽童”。也许很多中国民众对昆汀·塔伦蒂诺并不熟悉,这位导演以《低俗小说》、《无耻混蛋》为代表作,暴力美学与黑色幽默是他的鲜明标志,除了众多国际知名导演,他也喜欢吴宇森、林岭东、王家卫等香港导演,并且用后现代的拼贴方式发扬了美国本土B级片。姜文这次很聪明也很大胆地模仿了这位昆汀大师,并且力图把其风格本土化,幽默的文戏与智慧的对白,对革命理念的解构与对现实的大胆讽喻,姜文终于显示出一个中国电影界“坏孩子”的风貌。

  2007年,姜文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其实就是学习了昆汀1994年的成名作《低俗小说》的结构方式。《太阳照常升起》中被评为“看不懂”的混乱结构就是《低俗小说》中为人称道的“环状结构”,即影片由好几个互相关联的段落组成,每个段落中的人物都有交集。在国外,环状电影最知名的代表作是马其顿导演米尔科·曼彻夫斯基的影片《暴雨将至》,这个影片里三个故事环环相扣,在互为因果间展示了人类因为文化歧异、宗教误解处于永远的冲突中,矛盾永无止歇,而昆汀在《低俗小说》里表达的则是暴力现象是一种永远无法停止的人类欲望。

  《让子弹飞》里昆汀的风格犹如一个幽灵笼罩整部影片。长达两个小时的观影时间里观众都处于暴力娱乐的体验与心理紧张的宣泄中:无节制的血浆喷洒,胡万的耳朵被打穿,老七的腮帮子被打穿,六爷自剖把凉粉拿出来、马帮德的屁股被炸得挂在树上等等情节都是暴力美学的产物。而夕阳西下的城墙上,三四个打手穿着西服拿着双枪在余晖里踱来踱去的镜头则显然是向经典黑帮电影的致敬。

  在暴力美学电影中暴力成为有意味的形式,夸张的动作与荒诞的处理方式弱化了暴力带来的不适感,使得电影的娱乐与宣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有人认为这类电影抛弃历史只为营造快感展现形式技巧,或许有意思却失去了意义。但这种对“意义”的追求或许就是中国观众最应该改变的观影心态,电影艺术不仅仅是故事或者历史,用荒诞塑造另一种真实,用幽默体现深刻的智慧,用拼贴的方式展示现代文化同样是电影的意义与艺术追求。

  昆汀的电影里黑色幽默也是最重要的标志之一,用玩世不恭的态度,荒诞滑稽的形式处理悲剧,用缺乏逻辑与插科打诨对社会进行批判与映射,表达出作者对各种社会问题的看法。姜文把昆汀的电影风格搬到中国,还把这些电影成功地弄进了中国的大影院!其实姜文的电影里暴力、色情与粗口台词仅仅是停留在表层的底线挑战,其深层次对荒唐年代的批判,对社会性压抑的讽刺,对革命崇高等理念的解构才是真正的挑战,因伏笔太深,竟成功地躲过了全球知名的剪刀手。

  不过姜文这个坏孩子显然还需要继续修炼,《太阳照常升起》并没有营造出浑圆自然的电影风格,反而让人有点哭笑不得,情绪找不到合适的放置点,最终落得“不知所云”;《让子弹飞》虽然已经在想象力、疯魔感、黑色幽默与暴力美学等方面超出了许多中国电影,但是影片的后三分之一显然有点驾驭不住,功力不够。

  电影本身也是一种讲故事的方式,不仅要故事好,还应讲究“怎么讲”。庞大的国际电影市场早已诞生出丰富的电影叙述方式,拍摄手法与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风格,由于国内影院输入的国际电影九牛一毛,因此大多数中国观众还有很大的电影审美空间可以开拓,这就好比当初小说界有马原、高行健与先锋派输入世界现代派小说的各种技法,广阔的电影艺术市场仍有待开发,2006年红遍大江南北的《疯狂的石头》就把英国经典的黑色幽默电影《两杆大烟枪》做了完美的中国着陆。

  昆汀说过:“我每部戏都是东抄西抄,抄来抄去然后把它们混在一起……伟大的艺术家总要抄袭!”面对人们期待雄起的国产电影市场,面对连故事本子都整不好,更别提会不会讲故事的一批中国导演,如果他们能“不耻外抄”,抄出自己的风格,抄出优秀的国产电影,或许也能让子弹飞一会儿,并最终直击靶心。

刘茉琳
(来源“羊城晚报”)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club.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