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不能免俗,我不想免俗,晚上去看了一场《让子弹飞》。小厅不大,坐了九成。现场没有像媒体报道中渲染得那么夸张,从头到尾只有轻笑,绝少有爆笑,根本没有掌声---可能和我去的住宅片区有关,文艺青年较少,普通观众人数占优。说实话,《让子弹飞》的笑点跟剧情、台词一样飞快,群众们笑得较为吃力,略微有些被拖着走。散场后,通过监听对话和观察面部表情,我那一场的观众应该觉得比较满意,值回60元的票钱。但也绝不至于高潮迭起,不能自己。说这话的人以后看电影的时候先把自己身上的跳蛋给关了,不要误导群众。
闲篇扯完,说点正事。
姜文这样的导演,他既然是如此牛逼的人物,历史上也做过牛逼的活计,所以我就只能用牛逼的标准来衡量他。当然,有人又要跳出来说:和菜头,你个老东西是在垫话,为接下来黑姜文预先打埋伏。那么我想问一句:你还想接着看吗?不想接着看,老子也有个便当的方法---不用牛逼的标准来衡量,就用普通国产片导演的要求来谈,一句话就足够了:票房足够高,过。拿了这句话滚吧,后面的内容你不用看了。
以牛逼的标准来衡量姜文这部《让子弹飞》,庸俗一点,咱们用百分制来说,这片子可以打65分。
为什么是65分?假设五年之后,我们再回忆这部片子,会出现两个问题:
1、根本想不起民国某冒牌县长,只能想起姜文来。这部片子里,不是姜文演县长,而是县长演姜文。不单是姜文演县长,电影里的一切都是姜文这个人的道具。准确地说,不是现实生活里的那个姜文,而是姜文心目中的那个天神一般的自己,一位二杆子牛逼犯。
2、葛优的鲜活程度要远高于姜文。因为在这部片子中,葛优比姜文演得出彩。姜文演出来的那个姜文,是有小瑕疵的高大全人物。看了一个多钟头下来,觉得基本上没有多少人味,浑身上下连一个砂眼都没有。即便有,也是姜文拿雕刀一点点高仿出来的,而且一开场就让你看到,目的是让你最后忘记他这点粗鲁,这点痞味儿。而葛优演出的小人物,那点贪婪,那点挣扎,那点奸猾,那点一闪而过的真诚,那点他自己都分不清是真还是假的柔情,却让这个小人物鲜明异常。在我所说的五年时光里,你会时时遇见师爷们,冷不防自己也会师爷一下,葛优饰演的角色会在你心头混合着酸甜苦辣反复出现,但姜文演的姜文绝对不会。一个演员经常拿影帝是有原因的,在演技这件事情上,葛优比姜文职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是《让子弹飞》是一部极具姜文个人色彩的影片,换大白话来说,这部片子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姜文坐在水边痴迷地盯着自己的倒影。自恋,有人说一个好导演当然要自恋,不自恋怎么可能拍得出好片来。这话只对了面上的那一部分,没有涉及到根上。各种网络红人都自恋,怎么不见你们主动自觉地按下跳蛋开关呢?因为他们看起来更像是自我认知障碍,极力想表现出他们所不具备的特质。牛逼人物当然自恋,牛逼人物的作品也当然自恋,不同的是,他们能够表现出自身具备的特质,那种万人迷的特质,而且观众也信服。在信服的基础上,这种自身特质其实依然有高低不同。一个典型的因子就是审美。
姜文的个人审美品位不高,这是没有丝毫办法的事情。他出生在60年代,在他的整个童年、少年时期,接受的审美训练,造成他到今天都欣赏强健的男人,痴迷于勋章、制服和武器。老天不长眼,没有给与姜文以及姜文同时代的那些少年一个英勇战死的机会,也没有可能在他们的小鸡胸上挂满五颜六色的勋章。而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小朋友是被作为战士培养起来的,力量是被绝对崇拜的,纪律甚至都成为性感的别名。为什么长枪、马靴、白马反复在姜文的电影里出现?因为在女人把高跟鞋视为性感之前20年,姜文他们把绑腿视为性感,而且绑得越紧越性感。
我甚至猜想,到了后来终于可以看一点外面的书籍,三岛由纪夫那样的人会成为新的英雄,剖腹会成为新的美学。对于准备好参加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战士们,这世界欠缺他们一次缓慢而痛苦的凌迟,他们的灵魂因为明确知道自己有生之年讲无法领受那种凄美而残酷的折磨而彻夜哀嚎。他们缺乏光荣的阵亡,只能在时光流逝中慢慢垂垂老去,这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当然,就有了姜文电影里那些鸡鸡大到只能叉腿站立的男人们。他们胡子拉碴,面容阴郁,穿着邋遢但未走形的制服,跃上马背、翻过高墙,娴熟地使用各种冷热兵器,在弹幕中跃进,就像死亡是一道可口的点心。这样的世界未免有些单调,所以要点缀些许恶人,一二美女。恶人总是手段酷烈,让人钢牙咬碎。而美女总是一见倾心,花痴一般在强而有力的臂膀中低下去,低下去,低到尘埃里头去,同时又在内心呐喊:占有我吧!赶紧的!
这就是英雄。而在英雄的对立面,毛的语录还在回响:最重要的是。。。要教育农民。。。在姜文他们的审美里,毫不掩饰地透露出精英的气息。因此,可以看到懦弱、多疑、愚昧、麻木的大批群众。他们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响应英雄的号召,跟随英雄战死。以此,才可以终结他们无聊、悲惨的生活,用短暂而壮烈的人生取代永无休止的剥土豆皮生涯,赋予这些历史的空白页一点点有价值的意义。
现在,可以理解我所说的审美品味不高的理由了吧?姜文当然很牛逼,他牛逼就牛逼在把他和他世代的那点审美表达到了极致。问题在于,这种审美本身品格不高,哪怕做到极致的牛逼,也就是那个样子。同样的例子是张艺谋,他也做到了相同的事情。极度压抑和扭曲的生命力迸发出来会是什么样子,张艺谋的电影里做过很好的诠释。在电影《菊豆》里,可以拿表演大奖的不是巩俐,而是巩俐在李保田身上的那双手。张艺谋灵魂里的那点小欲望,那点小肮脏,全在这双手的动作里释放完了。
姜文由于自身的审美限制,在后天进行了很多恶补。但是从他的电影来看,这些恶补都是补丁式的,不是模块式的,更不是系统式的。《让子弹飞》里,姜文自然是不肯用威风锣鼓的,因为那玩意儿品味极低,而且烂俗不堪,所以他换用太鼓。姜文也不肯露了怯,所以让一群土匪在长草中纵马下山,但是身上分明插着日本战国斥候骑兵的小旗。姜文也要让男人们都赤膊上阵,露出精壮的肌肉来,才够雄浑有力,充满男性魅力。而我也很清楚地看到,他所做的一切,都学到了形,而在神髓上始终隔了一层纱。我想,如果要去掉这重纱,大概需要从喝茶开始做,但他怕从来没有那么多时间。要是真有了这个,《让子弹飞》的结尾才有可能精彩起来,而不是像现在一样直坠而下---英雄已经亮完肌肉,坏蛋的存在已经威胁到英雄的苍白,姜文怎么可能想得出更精彩的结尾呢?在他的世界里,故事一早就已经结束了,英雄没有“接下来”这一说的。
这就是65分的原因,限制来源他自身,而不在别处。姜文越是用力地爱自己,越是张扬地想表达他所认定的那点美,他的个人限度也就体现得越是明显。在这65分里,有50分是给这部片子的可诠释性---不同的人可以从影片中读出不同的隐喻,以至于左中右三派皆大欢喜。还有15分是给他的毒辣,为了一场戏和一个角色。戏是分钱分枪的那一场,虽然非常精英视角,但不得不承认很淋漓尽致。一个角色是姜武扮演的武教头,这个人从头活到尾,屁事没有,当真是莫大的讽刺。
限制归限制,但是任何人都有权利来那么一哆嗦,尤其是为了自己的生命。人生不过就是一哆嗦,姜文的这一哆嗦还算不错,故事讲得挺好,大家看了也很是欢喜,不禁也随之哆嗦几下。我哆嗦不起来,就只能啰嗦一下,就这样吧。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club.tgfcer.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