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影评:诚意良品——让子弹和口水都飞一会儿 [打印本页]

作者: 国产宝宝    时间: 2010-12-20 16:26     标题: 影评:诚意良品——让子弹和口水都飞一会儿

姜文自从操起导筒就是个异数,让人捉摸不透的价值取向,让人晕三到四的叙事风格。回溯姜文从艺的几部里程碑大作,从拨乱反正后的《芙蓉镇》,到名噪海内的《红高粱》,青春年华的大好时光都陪着一群有抱负的国民级导演花在站在国民立场的国民级大反思上。现在正处于他当时那个年纪的我,对于这种定位不免感到唏嘘,至少对于年轻小将这些包袱还是过于沉重了些。可能有些人认为这不能苟称为负担一类的负面定性,至少对于胸怀天下,踌躇满腹的鸿鹄之徒可能是种享受,至少是一种病态的自虐倾向的享受。于姜文是也,于本人貌似也。

年轻的记忆决定整个人生的定位。从演员成长起来的姜文或潜移默化、或主观接纳吸收与他合作的导演,包括他们的业务风格,他们的作品导向。所以,在《让子弹飞》中,你可以看到那似是而非的张艺谋标志性的大红大绿的色彩张力;谢晋导演跌宕起伏的叙事脉络;再辅之姜大侠自己理解的欧美外向型表演风格,以及其他一些不明来路的流派特质揉搓一起,融会贯通也好,大杂烩也好,总之就是开篇那硕大的火锅一样,掺和一起就成了现在这般瑰丽的景象。

在国人的记忆中,恢恢神州也就个把两个导演享受国民级待遇,并不是什么待遇问题,而是记忆问题。几代国人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记得个二五八万的人名的名人,如谢晋,谢老爷子,张艺谋,张大国师。令他们功成名就的作品基本都有个共同卖点,即论国人之祸,简称国祸。芙蓉镇的国民道德之反思,红高粱土地上关于家仇国恨的原生态反思,或多或少,间接直接都在国人心坎中插了一刀子,所以老百姓记得住。这恰恰都让姜文赶上了。这个有抱负的男人从幕前走到幕后,继而又从幕后走回幕前,且身兼数职,利用手中的导筒开始继续这些前辈老师们的未完的反思之旅。这些导演原本自我或者被动之举,可以看作是给姜文留下深深地烙印或者说他就从此好上这一口。从当初他选择王朔的《阳关灿烂的日子里》作为发力点,这种对中国传统人文意识形态的不自觉偏好成为姜文的主攻方向。

作为导演,姜文首先是个男人,其次还是个男人,再次还是个男人。满腹牢骚再加上文骚满腹让这个汉子成就了铁骨铮铮又柔情万里的雌雄同体的绝技。在《让子弹飞》里这种特质幻化成各个生龙活虎、身怀绝技的麻匪干将。之所以如此纠结凌乱,又痛快淋漓,所以让广大80宅男怂货感官共振达到高潮。这种无心插柳成就了本片的高人气、高票房。子弹不仅在拙劣的电脑动画特效下乱舞飞梭,票子也在分不清雨水还是泪水的戏院里飞花爆棚。姜大侠在之前的几部实验性质的商业品探索的阴霾里得到解脱,终于能兑现“站着也能赚钱”的抱负。

如果要说国产魔幻题材商业化成果的话,《让子弹飞》可以算得上一部好作品。从技术角度来讲,中国也开始有叫得出名字的魔幻作品,比如《阳光灿烂的日子》,还有这部《让子弹飞》。虽然剧本故事有扎实不容置疑的历史真实时代环境,但片子故事性是魔幻的,更准确地讲是虚幻的。一个在有棱有角的地方和时间发生的一系列摸不着边际的荒诞故事。这是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更显现姜大侠多年积累的影像风格。

诚然,《让子弹飞》发生在民国开化,各类三教九流人士一词粉墨登场,世间乱象不啻言表。各类观众可以从各自的认知偏好出发对影片的故事进行解读,就因为故事发生在这么一个时空交汇点。民主人士看得到普世正义;民粹人士看得到礼仪仁教;任侠义士看得到劫富济贫;苟且之徒看得到明哲保身;商贾政客看得到经营算计;革命斗士看得到改旗易帜……如此算来,两个小时十分钟的影片信息量之丰富可见一斑,其实不然,只不过是架空的历史环境配合夸张的故事,再佐之浮夸的表演,各厢角色人尽其力,给观众留下印象深刻罢了。

影片的娱乐性来源于这种彻头彻尾的浮夸设定。比较与时俱进的改变剧本,尤其是,浮夸明显的表演风格,巧妙而不失粗犷的故事逻辑,基本成就了这部作品的价值卖点。宅男腐女平日里只能在网络交流的猥琐段子,如打手枪、搅基之类能够堂而皇之通过广电总局大佬们的审核搬到公共台面上说事,敏感脆弱的神经瞬间共振至高潮;上班族的怂孬憋屈能从姜大侠的豪情侠义中获取些许畅快淋漓,岂不快哉!好的票房需要迎合大众口味, 而非在乎技术本身,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了。

相比之下,马识途老前辈原本的《夜谭十记》要内敛很多。马老先生那种小文员的唯唯诺诺其实不会很讨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审美情操的,一部这样的龙门阵口水故事能够通过现代艺术手段进行如此解读,还能赚来白花花的银子,一洗前辈们窝囊迂腐之气,姜文的大刀阔斧的革新至少是值得认可和赞许的。同时,神经质丰富的姜大侠那堪称标志性的一贯散乱的叙事逻辑也拖累了其作品的内在品质。只要作品风格稍微架空一点,基本就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水平跌落到自说自话的境地。整体来看,《让子弹飞》在叙事方面的凌乱,前后衔接的突兀配合一惊一乍浮夸的表演造成一种全程无冷场的假象,更准确的讲是一种全程不消停的乱象。好歹也刺激刺激麻木的现代都市人群的神经,片子是好看了,但不耐看。

剧本:7分。桥段紧凑,关联生硬。原作小说改编并没有实质的提高。

导演:8.5分。姜文的作品能够保持惯有的影像风格,夸张且不失幽默,暴力不失智慧。全片整体节奏能够有较好把握,不至于虎头蛇尾,在国产片里已经难能可贵。细节之处还是稍欠打磨,既没有考虑故事细微之处的逻辑连接,同时也忽视演员角色的情绪把控。整体缺乏可塑性,刚性有余,弹性不足。

表演:8分。各色演员表演都很卖力,但不卖智。脸部表情和口腔括约肌都尚武有力,角色内心激情和冲突能够顺畅表达,一扫国产片的演员假、大、空的戏剧化套路,回归原始,回归本位。同时,角色情绪缺乏合理把控,容易陷入一种甲亢症状的异常兴奋状态,略显不自然。这个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导演的问题,怪不得演员自己。姜文和他弟弟姜武的名字应该对个调才对。

摄影:8分。也许是受张艺谋老师的熏陶,姜文的作品向来都比较注重画面影调风格。比如《阳关灿烂的日子》象征温暖、青涩的革命年代的夸张柔光;《鬼子来了》那种糅杂漫画和老片子纪实性质的黑白画面;《让子弹飞》更多的是荒诞年代的绚烂色彩,同时融入一部分美国西部片的蓝天日光影调,配合影片的侠义情怀。片子暗部的光影以及部分场景的色彩构图,如张麻子这个拉拢其余三名乡绅一起上台誓师剿匪的镜头,画面都很好的配合电影桥段,营造强烈的戏剧冲突。

音乐:6分。本片唯一的暗淡就属于音乐了,不光是久石让的配乐在片子的氛围少得可怜,同时音量也小的可怜,夹杂在嘈杂的枪声和各种音调当中,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唯一留下印象的只有电台般管用的麻匪鸡叫。貌似,此番的久石让作品还是重复利用,拿着《梦想照进现实》的边角料就地取材。不晓得是不是这预算都拿来犒赏三位大老师(葛优、周润发、以及其他不便宜的配角和龙套)。

音效:7分。与音乐一样,音效也是容易让观众淡漠的环节。枪炮声突出,其它细节一般。能够让人记住的只有枪声和你来我往的拳头声。子弹只顾着飞,声音还是很难听到的,就连呼呼的啸叫也听不到。

场景:8分。本片最大的场景——鹅城,作为民国初期的一个南部中国的缩影,晚清古朴风格和近现代西洋风格相结合的人文环境塑造的非常理想,基本没有太多挑刺的地方,同时又能起到很好烘托戏剧张力。

特效:7分。现实基调的魔幻主义,特效其实还是占据蛮大比重,而且要求还不低,比如开场的让火车飞一会,然后掉小河里,深圳万宽的技术和口碑在业界还算比较好,但是这回的作品却很难打出可圈可点之处。视觉特效合成的地方瑕疵还是比较明显。算不上严重,但能够拉低全片整体品味。简而言之,乏善可陈。

服装:8.5分。角色衣着配合那个新旧交替的年代,配合那个荒诞离奇的世界观,包括葛优的斯内普发型、姜文德式风格的戎装、周润发的华尔街式的西装坎肩和几颗金牙、日式风格明显的敲鼓手女,麻匪的麻将牌面盖头这几个角色设计都让人印象深刻,透着股卡通版的角色张力,配合演员夸张的肢体动作相得益彰。

综合:7.6分。娱乐大作,欢乐良品。
   
姜文的商业化探索之路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文艺倾向尚未有所削弱,在众多商业化到严重这种品质难能可贵。套用剧中的台词:站着也能把钱赚了。国内的类型片至少在张氏冯氏分庭抗礼的局面被这半路杀来的陈咬金打破。文艺片的类型倾向又多了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魔幻类型片种。其实,很早就有,只不过姜文此番通过票房让观众重新认识了他。
作者: 洛克狼    时间: 2010-12-20 16:29

mark~~
作者: 第七个男孩    时间: 2010-12-20 17:24

写这么多是蛋疼吗?
作者: 风之勇者    时间: 2010-12-20 19:11

宝宝的文

不错mark慢慢看
作者: 白死之二    时间: 2010-12-20 19:13

好文,支持!~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club.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