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闲来无事给DC做了个小手术,兼换电池方案... [打印本页]

作者: hkt3010    时间: 2010-11-24 00:19     标题: 闲来无事给DC做了个小手术,兼换电池方案...

DC出厂已经12年了,主板上的电池貌似已经快over了,不过不知道SEGA是怎么想的,居然把电池焊死在主板上,不动个手术还无法更换...
[attach]252563[/attach]

难不倒偶,找了一些材料...
[attach]252559[/attach]

直接换跟原厂一样的三插脚电池貌似最合适,不过想想以后更换电池还要再次焊接,还是换电池座来的方便...三种电池座其实都可以用,不过由于电路板上插孔本身设计是给立式使用的,所以两种卧式无法直接焊上去,必须稍加改装。蛋疼先换了个黑色卧式电池座上去,居然也不错...
[attach]252561[/attach]

不过感觉不太牢固,想想还是不爽,完美主义作祟,最后还是弄下来换成立式电池座,管脚距离尺寸完全合适...
[attach]252560[/attach]

随便看了下老外的作品,由于买不到这种特殊的纽扣电池,居然还有把两节7号镍氢电池包起来焊上去的....
[attach]252562[/attach]

最后友情提醒,DC的设计标准是使用充电电池,在开机状态下会给电池加载3v左右的充电电压,所以一定要使用ML2032(3v)或LIR2032(3.6v)两种可充电电池,建议使用前者,使用普通CR2032电池有爆炸的危险...
作者: hk1964    时间: 2010-11-24 00:42

跪求国外怀旧论坛看看…
作者: 真三国无双3    时间: 2010-11-24 00:49

哟 老外的DC是初版铁风扇的啊
作者: hkt3010    时间: 2010-11-24 01:15

引用:
原帖由 真三国无双3 于 2010-11-24 00:49 发表
哟 老外的DC是初版铁风扇的啊
可惜他的是三星光驱...偶的也是金属风扇,不过是yamaha光驱...

从实用角度,塑料风扇的机器比金属风扇的好,噪音小了很多,而且改善了散热。
作者: hkt3010    时间: 2010-11-24 01:44

引用:
原帖由 hk1964 于 2010-11-24 00:42 发表
跪求国外怀旧论坛看看…
过气的主机,人气就表指望了,当资料库还不错。
http://www.assemblergames.com/forums/forumdisplay.php?f=35
http://www.dcisozone.com/community/forums/
http://dcemulation.org/phpBB/viewforum.php?f=64
作者: xck    时间: 2010-11-24 07:37

电池爆炸很诡异 我一直没有找到电池爆炸以后的碎片 :D
作者: RVR    时间: 2010-11-24 09:2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从电源来看,老外的照片应该是欧版初版,感觉没日版的好啊~~

很巧我现在也在弄这个事情。家里初版、樱花还一台美版都很久没用了。
立式的电池插座我也想到过,但是在淘宝上没有找到。
这个方法可以算是最平衡的做法,几乎不改变任何东西,只要囤积足够多的可充电2032就不怕以后有问题。

我准备用的方案是16340的3V磷酸铁锂电池,配合电池座(原先想用更小的15270的,可惜没有找到电池座)。
这个方案的麻烦在于占用体积比较大一点,还好比老外用的2节AAA小很多了。
好处在于有配合的专用充电器,而且容量比原配的大的多,磷酸铁锂电池也比较安全。
不过嘛,这个方案其实还没实施

这几天正在用充电器直接对快失效的原配电池充电,电压恢复很慢,但效果还算不错,如果救的回来也就懒得弄了
作者: RVR    时间: 2010-11-24 10:1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引用:
原帖由 @hkt3010  于 2010-11-24 01:15 发表
可惜他的是三星光驱...偶的也是金属风扇,不过是yamaha光驱...

从实用角度,塑料风扇的机器比金属风扇的好,噪音小了很多,而且改善了散热。
我这边的情况是铁风扇声音比塑料的轻,光驱的声音也是初版的轻很多。

铁风扇采用的是热管散热方案,直接将CPU/GPU的热量导出到风扇散热器上,然后被抽出,效率是十分高的。
CPU的热管上还附带有温度探头,用以在过热的时候停机保护,这种设计还是比较严谨的。
在主板上还压着个光驱主板的情况下,我认为是最佳散热方案。

而塑料风扇则是在CPU/GPU加上导热垫利用主板的金属屏蔽板直接散热,热量通过屏蔽板传导到外壳内部空气中,
再由风扇将热空气抽出。由于热空气几乎会传导到整个外壳内部,于是风扇出口热量不高,给人以DC热量不高的假象。
这种方案没任何技术含量,省略了2根热管,1个热探头,2个导热块,1个散热器,纯属成本降低的结果。
作者: hkt3010    时间: 2010-11-24 12:04

引用:
原帖由 RVR 于 2010-11-24 10:1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我这边的情况是铁风扇声音比塑料的轻,光驱的声音也是初版的轻很多。

铁风扇采用的是热管散热方案,直接将CPU/GPU的热量导出到风扇散热器上,然后被抽出,效率是十分高的。
CPU的热 ...
这两种机器偶都有,还特意比较过...
读盘声音来看,DC基本都差不多,反正都是一个字,大,yamaha的读盘声比棒子还略大一些。
先说说DC的整体散热方案,DC内部基本是密封的,底部开了进风口,风扇位是出风口,设计的目的是利用密闭空间内的空气流动,通过风扇实行主动换热。无论是铁风扇还是塑料风扇都是利用这种方案,风扇的作用是实现内部空气对流而非直接散热。
铁风扇的机器是用热管把热量传递到风扇位的散热片,因为有散热片在风扇的背面,经过的气流通过狭窄的散热片时会产生啸叫,而塑料风扇则是整个底部屏蔽罩整体散热,风扇位就一个风扇,没有任何阻挡,所以气流不会产生任何噪音。
没有仔细比较过两种机器的具体散热效果,反正经常用的铁风扇机器底部热量是很高的,至少不会比塑料风扇的温度低,由此看来热管散热器未必比整体覆盖散热器效果好,不过成本要高那是肯定的。
作者: hkt3010    时间: 2010-11-24 12:10

根据DC的散热原理可知,DC最有效的降噪办法就是:打开外壳,裸奔...
因为没有了密闭空间,所以气流啸叫声都没了,那叫一个安静,除了读盘声...
不过空气对流也没了,有可能过热死机可别怪偶...
作者: RVR    时间: 2010-11-24 13:0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那还真奇怪了,最近因为电池的原因还特意把3台都拿出来开机充电了。
就只有汤川初版比较轻一点,美版塑料风扇和樱花的稍响一些。樱花因为用的光驱比较烂,读盘声音还要响很多。

啸叫的情况,照理说应该在设计的时候避免了,DC的风扇散热片很粗,间隙也比较的大,
虽然这样设计肯定影响散热面积,但是可以避免空气流过时候发生共振。
而且啸叫产生的原因只和散热片不良设计有关,不会因为外壳移走而停止,最多被减轻而已。

至于底部的散热口……其实啊,由于被主板和主板表面的屏蔽板遮盖的缘故,
这些口基本上不是为了给DC内部提供冷空气而开的,应该仅仅为了散发部分主板底部的热量而已。
而真正的进气口应该是背后的竖条纹,冷空气经过光驱补充到风扇附近。

本帖最后由 RVR 于 2010-11-24 13:15 通过手机版编辑
作者: zhaolinjia    时间: 2010-11-24 13:1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oogleChrome

楼主怎么把原来的电池引脚取下来的?
作者: SSforME    时间: 2010-11-24 13:22

普通CR2032完全可用,绝对不会爆炸!

而且质量比较好的电池还可以短时间的当充电电池用....

立式电池插我没买到...

还有LZ使用我的图片也不注明一下

原帖再这里

http://bbs.chinaemu.org/read-htm-tid-93524.html
作者: hkt3010    时间: 2010-11-24 13:25

引用:
原帖由 RVR 于 2010-11-24 13:0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那还真奇怪了,最近因为电池的原因还特意把3台都拿出来开机充电了。
就只有汤川初版比较轻一点,美版塑料风扇和樱花的稍响一些。樱花因为用的光驱比较烂,读盘声音还要响很多。

啸 ...
你居然有樱花版...那个是唯一官方标明不支持MIL——CD的限定版,貌似是没有光驱板的后期精简机器...
作者: hkt3010    时间: 2010-11-24 13:27

引用:
原帖由 SSforME 于 2010-11-24 13:22 发表
普通CR2032完全可用,绝对不会爆炸!

而且质量比较好的电池还可以短时间的当充电电池用....

立式电池插我没买到...

还有LZ使用我的图片也不注明一下

原帖再这里

http://bbs.chinaemu.org/read-htm-ti ...
偶改的卧式电池座忘了拍照了,于是随便网上找了一张,见谅...
不过普通电池充电确实有爆炸危险,电池说明也写的很清楚,偶就不当小白鼠了。
作者: hkt3010    时间: 2010-11-24 13:29

引用:
原帖由 zhaolinjia 于 2010-11-24 13:1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oogleChrome

楼主怎么把原来的电池引脚取下来的?
最简单的是引脚全部剪断,然后就可以焊下来了。
不想破坏的话,要用吸焊枪,把锡吸干净就可以取下来了。
作者: RVR    时间: 2010-11-24 14:1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引用:
原帖由 @hkt3010  于 2010-11-24 13:25 发表
你居然有樱花版...那个是唯一官方标明不支持MIL——CD的限定版,貌似是没有光驱板的后期精简机器...
精简机型是50XX的型号啊,樱花版不是的。
作者: RVR    时间: 2010-11-24 14:25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CR2032会不会爆炸不知道,过充一定会鼓包。
而且不像一般的电池,一次纽扣锂电池完全充不进电的。
这个我以前试过,没电了充到微微鼓包放电子表里都很快没电。
作者: RVR    时间: 2010-11-24 14:2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引用:
原帖由 @hkt3010  于 2010-11-24 13:29 发表
最简单的是引脚全部剪断,然后就可以焊下来了。
不想破坏的话,要用吸焊枪,把锡吸干净就可以取下来了。
zhaolinjia搞错了,LZ没有利用原来的电池,换了电池座以后连电池也换成了没有引脚的ML2032。
作者: Darun    时间: 2010-11-24 15:42

话说DC的光头还有地方买吗 我家的那个就是光头废了 一直积灰 有6年了吧。。
作者: 自由人眼镜兄    时间: 2010-11-24 16:09

引用:
原帖由 Darun 于 2010-11-24 15:42 发表
话说DC的光头还有地方买吗 我家的那个就是光头废了 一直积灰 有6年了吧。。
我也有一台日版DC放了5年没用就不读盘了,不知道用那个什么SD卡玩是不是就不需要光头了。
作者: hkt3010    时间: 2010-11-24 16:3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N97)
引用:
原帖由 @RVR  于 2010-11-24 14:17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精简机型是50XX的型号啊,樱花版不是的。
难道去掉对MIL-CD的支持改下系统软件就可以了?记得硬件也是不同的,还有一个接线改回来的办法。传说中的50X0主机一直是个传说,那些标着50X0的包装里面的机器其实还是30X0,一直想看看50X0铭牌的机器到底什么样,可惜从来见不到。
作者: hkt3010    时间: 2010-11-24 16:4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N97)

查了一些资料,SEGA发布50X0机型的时候已经到了DC的晚期,没生产多少就宣布停产DC了,而仓库库存基本还是30X0,所以导致这个版本基本上变成了传说中的机器。更多的只是把它的包装都用在了30X0上面而已。
作者: hkt3010    时间: 2010-11-24 17:17

引用:
原帖由 Darun 于 2010-11-24 15:42 发表
话说DC的光头还有地方买吗 我家的那个就是光头废了 一直积灰 有6年了吧。。
YAMAHA光驱的光头是SPU3200,棒子光驱的光头是R48G,淘宝上都有的。
作者: 马里奥派对    时间: 2010-11-24 17:53

dc什么时候能连硬盘啊,这么经典滴机器模拟器不给力
作者: hkt3010    时间: 2010-11-24 18:18

引用:
原帖由 马里奥派对 于 2010-11-24 17:53 发表
dc什么时候能连硬盘啊,这么经典滴机器模拟器不给力
BBA太罕见,就算hack了找不到实物也无解。
唯一的破解可能就是通过那个扩展口,早期亚版机器配的不是modem,也不是后来的一块塑料挡板,而是一个带电路的终结器,从终结器的电路里面接线倒是可行的。不过达人已经不屑hack这种过气主机了。
作者: RVR    时间: 2010-11-24 19:29

引用:
原帖由 hkt3010 于 2010-11-24 16:36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N97)

难道去掉对MIL-CD的支持改下系统软件就可以了?记得硬件也是不同的,还有一个接线改回来的办法。传说中的50X0主机一直是个传说,那些标着50X0的包装里面的机器其实还是30X0, ...
樱花版应该是B版DC的开始,硬件上和塑料风扇的DC没什么大区别。因为根本没打算用来玩D,所以没去研究B版DC的改机问题:D

50系列只看过图片,真的是很少见。
作者: RVR    时间: 2010-11-24 19:32

引用:
原帖由 hkt3010 于 2010-11-24 17:17 发表

YAMAHA光驱的光头是SPU3200,棒子光驱的光头是R48G,淘宝上都有的。
DC原装光头都是物镜突出于光头外壳表面的,这点观察一下就能了解,外面买的到的很多都是物镜和外壳一个平面的,这种没法很好工作。
作者: RVR    时间: 2010-11-24 20:17

被评分了啊,加点图片充数
作者: RVR    时间: 2010-11-24 20:18

3V锂电池,550mAH。后面是插座,大小还算过得去
作者: RVR    时间: 2010-11-24 20:19

最近就是天天充啊充,量啊量
作者: hkt3010    时间: 2010-11-24 21:26

居然用FLUKE,装备真先进的说...
作者: RVR    时间: 2010-11-24 21:41

15B,真的是非常实惠又好用的型号。除了电阻自动挡比高端型号慢点,其他都还OK。
我认为家用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如果手头没有的话,强力推荐呐。
作者: segachzh    时间: 2010-11-24 23:07

引用:
原帖由 RVR 于 2010-11-24 10:1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我这边的情况是铁风扇声音比塑料的轻,光驱的声音也是初版的轻很多。

铁风扇采用的是热管散热方案,直接将CPU/GPU的热量导出到风扇散热器上,然后被抽出,效率是十分高的。
CPU的热 ...
我的两台也对比过,的确是铁风扇的声音更小。我也觉得热管散热是最好的方法。

至于电池方面,我也遇到这个情况,当初我是用坏的DC电池座来换,还好能用。 这东西很久不用拿来开机充电一下就好了,很少见到坏了的
作者: themasterking    时间: 2010-11-25 10:35

长时间不开机的DC,第一开机时不要时间太长,否则电池会坏——我的机器半年没开,第一次开就开了一宿,结果电池充不进去电了,每次开机必须设置时间,很讨厌。
NGC和DC差不多,BIOS时钟电池也是焊在板子上的,因此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不知道能不能把充电的功能去掉,直接安个CR2032省事了,没电了就换,反正每个电池可以使用很多年呢。
PS2的电池就是可更换的。
作者: RVR    时间: 2010-11-25 11:3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大致看过手柄接口电路板,电池是通过限流电阻直接连到主板的,因此充电电路(如果有的话)应该是在主板上。
理论上只要割断或者去掉某个元件就可以去掉充电功能。
不过,去除充电功能也意味着即使开着机,时钟的维持也是由电池保持的,CR2032这种容量不知道一次能保持多久了。

本帖最后由 RVR 于 2010-11-25 12:09 通过手机版编辑
作者: RVR    时间: 2010-11-25 11:55

——————————————————————————————————————————————————————————
经过近一个星期的折腾,到昨天晚上手里的2个备用DC接插口电池均差不多恢复正常。

蓝色塑封的是三洋的电池,一般用在早期的DC中,三洋的充电电池技术还是很好的。
我手里的那个最初只有0.4V左右的电压,经过短时间充电,迅速恢复到1.8V,但是之后就很慢了。
为了防止充电出意外,我都是充半小时——观察有没有鼓包——放置半小时以上等电压稳定——量电压——再充电,这样循环的。
现在大致电压能维持在3V不到,估计再稍稍充几次电就能放置备用了。

紫色塑封小一点的是松下的电池,后期用的多一点,容量也稍小。
手里的那个情况不错,2.4V。充了几次就恢复了。

接下来可以放心地去弄美版DC了,这台的情况也是不很好,连续开机4小时也很快没电。电压只能维持在1.8V。慢慢来。
——————————————————————————————————————————————————————————
以上内容不够正确,待稍后另作更新。

[ 本帖最后由 RVR 于 2010-11-28 21:36 编辑 ]
作者: dragonfly    时间: 2010-11-25 14:12

引用:
原帖由 hkt3010 于 2010-11-24 18:18 发表

BBA太罕见,就算hack了找不到实物也无解。
唯一的破解可能就是通过那个扩展口,早期亚版机器配的不是modem,也不是后来的一块塑料挡板,而是一个带电路的终结器,从终结器的电路里面接线倒是可行的。不过达人已经 ...
求问这终结器 是派什么用处的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club.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