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阿凡达》:成功跨越恐怖谷?(!)——ZT [打印本页]

作者: sunix    时间: 2010-1-15 00:56     标题: 《阿凡达》:成功跨越恐怖谷?(!)——ZT

[attach]171350[/attach]

身为一名技术盲,以下斗胆聊一聊《阿凡达》的技术问题。举的例子仅限于我自己的观影经验,很有可能错得离谱。



话说关于机器人的理论里有一个著名的恐怖谷(The uncanny valley)假设,1970年由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政弘提出。关于这个假设,我仅有的这点知识来自维基百科,我也不知道有多少科学依据,不过看上去蛮有道理的。这个假设是说,对于那些模仿人类的机器人,“由于它们与人类在外表、动作上都相当相似,所以人类亦会对机器人产生正面的情感”,但是,一旦“与人类相像超过95%的时候,哪怕她与人类有一点点的差别,都会显得非常显眼刺目,让整个机器人显得非常僵硬恐怖,让人有面对行尸走肉的感觉。”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洋娃娃不那么像真人时你会觉得它很可爱,但一旦它逼真到了某个程度,即使造型仍然可爱你也会觉得它阴森恐怖。

[attach]171351[/attach]

[attach]171352[/attach]


这一假设当然也适用于CG领域。不幸的是,CG创作者们朝着将人类角色向完美模拟真人这一目标冲击时,十有八九都掉进了恐怖谷里。最惨烈的一次大概是多年前的《最终幻想之灭绝光年》,坂口博信等主创呕心沥血试图把CG角色模拟真人的水准提升到一个新境界,结果技术上当时肯定是上了新台阶,无奈效果上造出满银幕表情呆滞的僵尸,最后口碑和票房双双惨败。此外还有堪称恐怖谷假设活祭的罗伯特泽米基斯。自从开始捣鼓动作捕捉技术开始,这位曾经拍出过《回到未来》、《阿甘正传》的牛导就一下子像被他的《贝奥武夫》里那些木头人附体了一样,完全失去了灵气。不过此公屡次坠谷却屡挫屡战,勇气可嘉。



所以迄今为止,很多时候CG作品塑造人物时,即使技术上能比较逼近真人,也会因为恐怖谷的关系人为地把逼真度降低。要么像Pixar那样把人物卡通化(Up里的人物脑袋和身子一样大),要么像一些日本CG那样只捕捉动作,不捕捉表情。比如《最终幻想之灭绝光年》同父异母的弟弟《圣子降临》,人物体态、背景材质尽可能求真,而对人物脸部的处理则反其道而行,材质上像塑胶,呈现的表情基本也是传统动漫人物该有的那些贴着动漫标签的表情。又或者像《苹果核战记》那样,人物动作基本上用动作捕捉完成,几可乱真,而人脸基本就是简笔画。



当然,禁区就是等着人来跨越的。逼近恐怖谷的努力一直没有被放弃。传说卡梅隆终于下决心开拍《阿凡达》是因为《魔戒》中Gollum这个CG角色的成功让他看到CG人物跨越恐怖谷的可能性。不过我觉得Gollum这个角色的塑造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人为地躲开恐怖谷的。首先是这个角色被设定为一个非人非鬼的怪物,这是从观众心理上取消了把Gollum作为人来看待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其次,CG模拟真人时除了模拟皮肤的质感外,最困难的还是表情的模拟(上述那些炮灰在质感的模拟上其实还算凑合,真正让人反感的是僵硬的表情),而在这一点上,Gollum突破不大,因为根据角色设定的要求,Gollum的表情都是夸张或极端的。观众对CG角色表情的反感,是因为他们对自身(真实人类)脸上那些细腻的肌肉运动的无比熟悉。而夸张的表情是扭曲的非常态,这比平淡的常态表情更能在观众挑剔的检视前蒙混过关。


[attach]171353[/attach]

在我看来,2005年横空出世的《金刚》才是CG角色逼近恐怖谷的有效尝试。你一定会说,这不是自相矛盾吗?Kong更不是“人”啊。其实不矛盾,因为Gollum虽然是人,却被当作怪物来塑造,而Kong虽然是怪物,却被塑造成人。 Kong的塑造虽然绕开了模拟人类皮肤这一难题,但前面说了,跨越恐怖谷最难的是对表情神态的模拟,而Kong的表情神态,尤其是那双水汪汪会说话的大眼睛,端的是惹人心碎啊。



金刚



去年,又一部试图挑战恐怖谷的CG神作——《本杰明巴顿奇事》诞生。看拍摄花絮之前很难想象老Benjamin出现的场面几乎全是由CG脑袋(捕捉皮特表情)和真人替身的身体拼接而成的。静态来看,这些半真半假人绝对可以乱真;而动态来看,片子对表情的处理,其实还是有点取巧的。表情捕捉中最难克服的呆板、迟滞问题,很巧妙地被角色的设定化解了。因为Benjamin年轻时本来就是一个表情和行动有点呆板、迟滞的老头(这么说真有点别扭),所以即使技术上仍然不能避免CG表情呆滞的问题,它也被角色本身的呆滞巧妙地掩盖了,我在看这部片子时丝毫没有觉得老年 Benjamin那一段有什么别扭的地方,反而觉得老人家就得是这么呆呆的。这跟对Gollum的处理在思路上一致,在方法上正好相反。不过这样的评价对《本》是太苛刻了,毕竟老年Benjamin比当年的Gollum进步了太多。

[attach]171354[/attach]


然后,终于是我们的神作登场了。看《阿凡达》时,我相信很多观众跟我一样会觉得,片子里在动态CG方面最不可思议的就是对纳威人神态表情的完美表现(听说卡梅隆特别发明了一套“表情捕捉系统”,通过一些微型摄影机拍摄演员表情并数码化,才达到如今这种近乎完美的效果)。其神态表情之自然可信,让我完全忘记眼前展现喜怒哀乐诸般神态的竟然是CG人物。



这么说吧,看着它们时我的错觉就是:这是化了妆的真人在表演!



等一下,这不是很奇怪吗?CG拟人技术进步了这么多年,最后的结果居然就是达到化了妆的真人表演的效果?如果这就是最终目的,那何苦花这么大心思绕个大圈呢?直接找些演员涂成蓝颜色来演,不就成了吗?CG难道只是一种走火入魔的、自虐的行为艺术吗?



当然不是。CG的伟大之处,仍然是创造真实摄影无法达成的影像,或者说是创造真实摄影无法低成本地达成的影像。别看CG烧钱,其实要达到同样的效果,CG比实景拍摄可省钱多了。比如拍历史题材吧,我们的做法是搭一座影视城,而以《本杰明巴顿奇事》为例,在很多场景里其实都只有跟人物接触的小范围景物是实景,而其余背景都是以CG绘制,那些景完全可以搭出来,但导演偏用CG做,他可不是有钱没处花。更极端的像《阿凡达》这样的题材,潘多拉星球的大自然完全是CG虚拟,如果要用实景拍摄,那即便倾国家之力也造不出一个“潘多拉影视城”。



阿凡达



那么现在的情况是,与人物接触的环境背景是全是CG场景,如果用真蓝人拍摄,必然遇到真人与CG接触部(点、面)的衔接问题。一边是真,一边是假,两者相互接触并互动,尤其是一起做一些不规则的运动时,两者之间是非常难协调的,这时既要模拟两种物理材质之间真实接触的反应(比如拿真实的手指戳CG脸,脸上的皮肤和肌肉应该怎么反应),又要严丝合缝地协调两者的运动轨迹。在我看来,这又是一个CG技术的老大难问题,目前看来很难做到完美的效果,这类场景中似乎都会看到真人角色发生类似停格动画式的不自然运动——比如《蜘蛛侠2》里章鱼博士用CG爪子劫持姨妈的场景。真实和虚拟的衔接,可能到了《本杰明》这里是一个重大突破,CG头部和真人身体之间的衔接很多时候是它的制作手法被点破之后才能辨识出来些许不自然来。但毕竟《本杰明》也没有能力更进一步,比如老年Benjamin较少有相对于镜头的全身大范围运动。



既然CG和真人互动很难做到完美,那么这种情况下把人物也变成CG,其实也是一种能省时省力地绕过难题的好方法了。人物和背景的隔阂不见了,互动就相对简单了太多。如果用真蓝人拍摄,我们哪能看到那么自然的驯马驭龙镜头(想想《黄金罗盘》里的骑熊场面吧)?   



既然《阿凡达》非用CG人物不可,而且又把CG人物的表情表现提升到了一个几近完美的境地,那么它有没有成功跨越恐怖谷呢?我觉得它已经穿过谷底,正在往完美模拟那一侧的岩壁上向上攀爬,但要说它已经完全跨越却也不尽然。因为我们又回到了CG人物模拟的另外那一面——皮肤材质。



我觉得对材质的模拟很大程度上是越简单的材质越难模拟。这其实是一个心理加工的问题,物体可供分辨的特征越明显,我们加工辨认这个物体所需存储在脑子里的表象反而越模糊,而特征越不明显的物体,存储在脑子里的表象就需要足够细致才能辨认。比如你被一个刀疤脸抢了,你很容易就能指认他,而如果你被一个大众脸抢了,就得想象他的眼睛、眉毛、鼻子是怎样,才能从辨认出来。我猜想这是不是就是《本杰明巴顿奇事》中Benjamin变成孩子之后没有再使用CG制作头部的原因。老人布满褶皱的皮肤就是一个特征明显的物体,观众对于“老人脸”这类物体的认知习惯是——不需要形成细致的表象,只需辨识褶皱等明显特征,而对其他细节关注度不高,这就给CG材质的模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而对于年轻人那光滑紧绷的皮肤,观众的认知习惯是对它的细节要求很高,皮肤细小的色泽变化等都在观众的注意范围之内。CG在展现这类材质时,可想而知难度陡增。我在看《本杰明巴顿奇事》的最后段落时完全不能入戏,主要原因就是少年和幼儿Benjamin不再用CG制作,导致影片在本该最煽情的高潮处神韵尽失。



在这个难题上,《阿凡达》其实是巧妙地避开了——纳威人跟金刚一样,毕竟不是 “人”啊。虽然卡梅隆夸下海口说,这些CG人物跟真实人物站在一起观众也分辨不出真假,但我想,如果CG制作的不是纳威人而是地球人,那分辨真假还是不难的。虽然在很多特写画面中,纳威人的皮肤质感还是制作地很完美,皮肤的纹理、斑点栩栩如真,但是在某些镜头中,还是不可避免地有些“塑胶感”。我相信如果 CG人物是地球人的话,这种感觉会更明显。《阿凡达》的聪明之处是让观众有了一个纳威人是“外星人”的预设,于是弱点也就不怎么是弱点了。

不管怎样,我觉得《阿凡达》仍然是迄今为止我看过唯一一部几乎跨越恐怖谷的CG作品,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attach]171355[/attach]
作者: 白死之二    时间: 2010-1-15 01:30

挺有道理的,我看的时候也这么想。
其实我发现潘多拉的生物都没有毛的。。。
如果有估计更难处理。。。
作者: DKNYZK    时间: 2010-1-15 03:0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说明人和动物都有灵魂啊
作者: ashley    时间: 2010-1-15 08:05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WEB]

偶土鳖了,真以为蓝妹妹是演员演的,还想这么个大片,没给个正脸出来这花瓶当的太吃亏 -_-b
作者: eva3d    时间: 2010-1-15 08:30

蓝妹妹后面真有个演员,长得还不错
作者: 大头木    时间: 2010-1-15 09:34

不知道啥恐怖谷......

最终幻想灭绝人性里面那时候的技术还没到可以完全模拟真人的程度
眼睛看起来很木讷,皮肤也太过于ps,表情虽然有,但是太机械

阿凡达也不过是有点取巧了

不过环境真的是花了很多功夫做的
作者: 国产宝宝    时间: 2010-1-15 10:09

学习了~~
作者: 狮子歌歌    时间: 2010-1-15 12:05

细看还是有点僵的
作者: doublewen    时间: 2010-1-15 12:20

我一直细看这个女主角有没有穿上身衣服,觉得总是没有但却没有露点
作者: ABCDE    时间: 2010-1-15 12:53

那美人的眼睛也做的特别大。也有借取卡通角色的经验,把眼睛做好了,人物表情一半就成了。
作者: xx88    时间: 2010-1-15 13:06

引用:
原帖由 ABCDE 于 2010-1-15 12:53 发表
那美人的眼睛也做的特别大。也有借取卡通角色的经验,把眼睛做好了,人物表情一半就成了。
其实那美人原型应该是猫
看鼻子和眼睛
作者: literry2001    时间: 2010-1-15 13:33

鼻子原型是豹子
眼睛看不出来是什么
作者: realbobo    时间: 2010-1-15 13:50

引用:
原帖由 sunix 于 2010-1-15 00:56 发表
我在看《本杰明巴顿奇事》的最后段落时完全不能入戏,主要原因就是少年和幼儿Benjamin不再用CG制作,导致影片在本该最煽情的高潮处神韵尽失。  
你说的最后段落是哪段?我印象里最后相当煽情啊~~
作者: 片翼妖精    时间: 2010-1-15 15:2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E71)]

会不会有一天,奥斯卡影帝影后真的会出现一个虚拟人物?
作者: squallySP    时间: 2010-1-15 17:02

引用:
原帖由 eva3d 于 2010-1-15 08:30 发表
蓝妹妹后面真有个演员,长得还不错
我记得是个一脸黑斑的黑白混血啊……
作者: squallySP    时间: 2010-1-15 17:04

恐怖谷理论解释了我以前很多疑问……

谢谢LZ的ZT
作者: 老鹤    时间: 2010-1-15 17:17

引用:
原帖由 白死之二 于 2010-1-15 01:30 发表
挺有道理的,我看的时候也这么想。
其实我发现潘多拉的生物都没有毛的。。。
如果有估计更难处理。。。
毛发很简单的~已经没技术难度了。
作者: 老鹤    时间: 2010-1-15 17:21

唯一那一刹那觉看出CG感的瞬间就是 杯具男见到魅影骑士那段 有个他说话的特写,嘴唇和里面的牙齿在光感上有些突兀。
作者: KIRITE    时间: 2010-1-15 17:34

引用:
原帖由 squallySP 于 2010-1-15 17:02 发表

我记得是个一脸黑斑的黑白混血啊……
星际迷航里的乌苏拉
作者: 犬神狼    时间: 2010-1-15 21:0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oogleChrome]

说了一大堆,其实还是没跨越恐怖谷,做出来的是外星人,与人类相像没超过95%
作者: QWDIGM    时间: 2010-1-16 02:24

头一次听说这个理论,学习了
作者: kiwin    时间: 2010-1-16 03:27

动作捕捉技术还是看起来很僵硬,特别是跑的时候

皮肤是cg制作的最后难点吧

真假立显
作者: gogogo    时间: 2010-1-16 17:01

引用:
原帖由 ashley 于 2010-1-15 08:05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WEB]

偶土鳖了,真以为蓝妹妹是演员演的,还想这么个大片,没给个正脸出来这花瓶当的太吃亏 -_-b
蓝妹妹是有原型演员的,不过那女的真实模样一般

[ 本帖最后由 gogogo 于 2010-1-16 17:03 编辑 ]
作者: cold    时间: 2010-1-16 17:10



半夜昏暗的灯光下,摆在屋里挺可怕的。
作者: Nothing    时间: 2010-1-17 17:46

引用:
原帖由 kiwin 于 2010-1-16 03:27 发表
动作捕捉技术还是看起来很僵硬,特别是跑的时候

皮肤是cg制作的最后难点吧
真假立显
阿凡达的皮肤用了前几年出来的一个新技术A Practical Model for Subsurface Light Transport,卡梅隆还把第一作者找去帮了半年的忙。这个东西基本解决了皮肤光泽像橡胶的毛病,以往的蒙特卡洛渲染器也能做类似的算法,但是非常慢,实用的时候顶多做做静帧或者短片。新算法比老的快了200多倍,因此这是次表面光传递算法第一次应用在长片上。

[ 本帖最后由 Nothing 于 2010-1-17 17:53 编辑 ]
作者: 潮吹圣手    时间: 2010-1-17 21:59

这理论用在游戏上也合适啊
典型的新鲜例子是FFB和质量效应,质量效应努力向真实化靠拢,但是因为恐怖谷效应让人感觉角色是一堆木偶,FFB就是介于真实和动漫的夸张演出,相比较下反而让人感觉更生动更容易接受

[ 本帖最后由 潮吹圣手 于 2010-1-17 22:01 编辑 ]
作者: 色带    时间: 2010-1-17 23:16

引用:
原帖由 犬神狼 于 2010-1-15 21:02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oogleChrome]

说了一大堆,其实还是没跨越恐怖谷,做出来的是外星人,与人类相像没超过95%
十分同意,老美的CG电影没有哪部是真正像人的。
作者: ♂LEO    时间: 2010-1-18 00:04

其实,我看完电影后还是把那威人当成是真人看,觉得是真人在演
作者: yak    时间: 2010-1-18 01:11

进贴里第一个震撼是那满屋的硅胶娃娃……

第二震撼才是这个理论,确实很受益。
作者: 小虫A    时间: 2010-1-18 01:28

没人说是福利贴么???
作者: EVAMRX    时间: 2010-1-18 06:21

还有,这片比起卡没龙的最高成就-T2来说,还是有差距的,而且不小

从特效来说,在电影所处的年代,都是属于顶级,但是,T2是超越了时代的,比起同期的科幻电影,T2领先了不只一个身位,但是化身并没办法能指着变2说:“你差我太多了”

角色:T2不管是我方还是敌方角色,基本可以用完美来形容,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你依然无法找出任何瑕疵,每一个主要角色都成了影史上的经典,但从化身里你基本找不出这么一个人来,不得不说,这是个遗憾。其实这也没办法,纯CGI的镜头占了电影的绝大部分,留给真人演员发挥的地方实在是不多,并且,以现在的CG技术,离虚拟角色替代真人演员这个终极目标还是要有很长的路要走;电脑制作出的演员实在是太“完美”了(我不是指表演),只要是个人类总是会有“缺陷”的,但正是因为这些“缺陷”才反映出了真人演员的不可替代性。

所以造成的结果是全片只有一个人让人印象深刻,那就是BOSS,有可能因为他是全片中,出现镜头最多的“人类”角色吧。。。。

剧情:一个未来版本的与狼共舞。其实有这么一个珠玉在前,我觉得老卡选择这么个故事挺不明智的;与狼共舞用了N长的时间,大量的台词和独角戏来使主角的“叛变”变的合理和赋有人文情怀,而化身,我之前就说了,演员没那么多空间,而且我相信就算有这么多时间,他和全盛时的慨文.四特可拿也无法相提并论,何况老卡也没想过靠这片拿个奥斯卡最佳电影什么的。

T2之所以能称的上经典除了超越时代的特效,完美的演员,最重要的还是那充满人文关怀的故事核心,尽管T2充斥着动作戏,但在剩下的时间里,主题只有一个-人类与机器的关系;究竟是互相依存,还是互相毁灭?电影的结尾把这个问题抛给了观众,不过直到2010年的今天,我们依然得不到答案(极有可能在未来的100年乃至几百年后都得不到答案。。。)(其实这个命题在N年前的大都会里就开始探讨了。。)

但化身里基本没有任何问题可以留给观众的,在思想的层面上观众没能和电影里的角色有任何“互动”,观众始终没法带着问题去看电影。一个好人带领着一帮不好不坏的人打败了坏人,很爽吗?是挺爽的,但也仅此而已。
遗憾啊。。。。。。。

化身拥有足以傲视群雄的特效水平,但是,既然特效是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那就总有被超越的一天。虽然化身不能说是只有特效的电影(比如TF),但是他也并没有好出别人很多,那么,在可见的将来,被遗忘将是无可避免的。就算再过20年,我相信与狼共舞,T2这种电影依然会被拿出来讨论,但是化身呢?!

还有,经典瞬间的缺失。这其实是让我感觉最遗憾的地方,卡没龙一向是个善于打造经典镜头的导演,T2有“肌肉洲长洗铁水浴竖大拇指称赞水温合适”;异性2有“两大种族女强人互比胸大”;化身里并没有这样的情节,好看吗?好看!爽吗?爽!(听上去似乎像是对某日本爱情动作片的评价。。。)但是,夸张的说,快3个小时的电影里,楞是没有一个能让人在心灵上为之一震的片段,当我看到雷普力说整个森林其实就是一个生物互连网,我当时心想,难道要来了?(什么要来了?)可惜之后的情节虽然多次提到这条线索,但是竟然没有出现任何以此为重心的,可以把这部电影的内涵值多少提升一些的“经典”镜头来,实在是遗憾啊,敌人听了哈哈狞笑,我看了只能是无奈的笑笑了。。。。

飞行员死的时候也是,你哪怕让她死的时候冲BOSS骂句“操你!”也能让这人物更饱满一点啊,本来应该挺悲壮些的场面,没想到却处理的”轻于鸿毛“。。。。男主的“背叛”虽算不上“真实”,但也合理;她为的是啥?人道主义?甚至她和主角的接触都不多,都快赶的上路人甲了,

没想到打了这么多字,其实电影还是不错的,只是从T2开始等了这么多年,我一直希望老卡能拍一部超越T2,对,就是“超越”,不是“达到”T2水准的科幻(动作)电影,难道真是我期望太高了?




继续讨论电影吧
作者: 级替四    时间: 2010-1-18 08:03

其实阿凡达里最有技术含量的不是角色动画,而是潘多拉星球。

这些角色动画全部都是成熟的技术,以往的僵尸感最主要还是因为,动画师的工作量问题,你给他足够的时间,他就能仔细调,慢工就可以出细活。

问题是,你给他们时间就等于是支出更多的资金,阿凡达的效果比较好一点,也是因为钱砸到一定量了。
作者: 级替四    时间: 2010-1-18 08:15

另外别以为老美电影里没用cg做过真人,只不过做得太像了,混在整个片子里你没看出来而已(比如骇客帝国)。

但这些镜头都比较短,而且不是特写。

对动画师来说,只要集中精力对付少数几个片段,所以活做得很细。

但cg一多就不同了,上百分钟的素材制作,到后面制作人员就恨不得把这没完没了的项目早点弄完,特别在客户预算并不特别充裕时。

[ 本帖最后由 级替四 于 2010-1-18 08:17 编辑 ]
作者: EVAMRX    时间: 2010-1-18 08:29

引用:
原帖由 级替四 于 2010-1-18 08:15 发表
另外别以为老美电影里没用cg做过真人,只不过做得太像了,混在整个片子里你没看出来而已(比如骇客帝国)。

但这些镜头都比较短,而且不是特写。

对动画师来说,只要集中精力对付少数几个片段,所以活做得很细 ...
黑客2里大战失密死那段假的没边了。。。。。我一直认为这是这是整部黑客2里最失败的一段。。。。。
作者: 级替四    时间: 2010-1-18 09:41

引用:
原帖由 EVAMRX 于 2010-1-18 08:29 发表


黑客2里大战失密死那段假的没边了。。。。。我一直认为这是这是整部黑客2里最失败的一段。。。。。
变形金刚2的女人假不假?
作者: 碎南瓜    时间: 2010-1-18 10:34

引用:
原帖由 级替四 于 2010-1-18 08:15 发表
另外别以为老美电影里没用cg做过真人,只不过做得太像了,混在整个片子里你没看出来而已(比如骇客帝国)。

但这些镜头都比较短,而且不是特写。

对动画师来说,只要集中精力对付少数几个片段,所以活做得很细 ...
matrix3最后一段在天上飞着打做的比2好一点,质感起码不是那么假;本杰明巴顿的特效虽然逼真,但是仔细看还是能看出来是CG
阿凡达是真人表演+科幻背景+外星人,科幻飞船和场景加潘多拉星球加外星人,这些都是不存在的东西,所以无从对比,所以阿凡达的特效做的非常讨巧,让人能信以为真
作者: EVAMRX    时间: 2010-1-18 14:09

引用:
原帖由 级替四 于 2010-1-18 09:41 发表


变形金刚2的女人假不假?
那是真人+CG啊。。。。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club.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