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今天看了个2001太空漫游 [打印本页]

作者: 折翼大天屎    时间: 2009-5-1 17:41     标题: 今天看了个2001太空漫游

写着是1968年的片子,不过我看了里面的道具和服装,根本不相信啊,1968年阿波罗计划还没成功呢!这片子里面的道具比同时期的star trek电视剧要现代化多了,虽然后者理论上还要先进几百年。
我当时还有点怀疑,以为这片子是八九十年代重拍了,可是找了半天资料,并没有这事儿。有朋友能给个确定的说法吗?我到现在还是怀疑这片子不是1968年拍的
作者: sonicwing    时间: 2009-5-1 17:45

引用:
原帖由 折翼大天屎 于 2009-5-1 17:41 发表
写着是1968年的片子,不过我看了里面的道具和服装,根本不相信啊,1968年阿波罗计划还没成功呢!这片子里面的道具比同时期的star trek电视剧要现代化多了,虽然后者理论上还要先进几百年。
我当时还有点怀疑,以为这 ...
是1968年的,太细致,耗时太长,以至于老板问导演2001是片名呢还是上映日期...
作者: stryker    时间: 2009-5-1 17:54

就是1968年拍的,当时美国宇航技术还没上天,电影里已经描绘出太空看地球、太空生活等超前的视觉体验。
这部片子启迪了后世无数科幻电影,因此被奉为神片。
但很多人又看着觉得的不神,是因为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片子里讲述的东西已经很平常了。

[ 本帖最后由 stryker 于 2009-5-1 17:56 编辑 ]
作者: 折翼大天屎    时间: 2009-5-1 18:00

大段的场景只有背景音乐,这片子太同人向了
作者: 夕雨    时间: 2009-5-1 18:08

其实看原著的描写比电影还要天马行空~特别是主角进入那黑块以后的太空,更是史无前例
而且交代的很清楚,如果只看影片后半部,估计会不是很懂.
作者: LFL    时间: 2009-5-1 18:2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onyEricsson (P1i)]

神片阿,神作里面很多基础的概念就来自于这里吧?记不大清楚了。
作者: 小碎丸    时间: 2009-5-1 18:58

神在道具和场景
作者: Kuzuryuusen    时间: 2009-5-1 19:00

引用:
原帖由 stryker 于 2009-5-1 17:54 发表
就是1968年拍的,当时美国宇航技术还没上天,电影里已经描绘出太空看地球、太空生活等超前的视觉体验。
这部片子启迪了后世无数科幻电影,因此被奉为神片。
但很多人又看着觉得的不神,是因为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片子 ...
美国从五十年代后期就开始射飞船上天了好不好……载人航天也是在68年之前

另这部片子很没劲啊,太高端了俺看不懂
作者: 聋则嗅明XP    时间: 2009-5-1 20:30

当时公映时,很多人都没毅力撑过开场的猿人大战,更有观众大叫这是一泡屎后离开影院……
作者: daytonasj    时间: 2009-5-1 20:39

看这部片子绝对需要耐心!
作者: 菜    时间: 2009-5-1 20:56

我觉得看这片之前必须先看书才容易理解。
但即使看过书,我仍无法理解影片最后一段的意义。
作者: EVAMRX    时间: 2009-5-1 21:55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ymbian]

看不懂就别廢話
作者: doraamon    时间: 2009-5-1 22:02

当时还没有在太空中照过地球的照片,没有人见过太空中的地球的样子,然而片子就拍出来了...虽然颜色是浅蓝色,和真实的颜色有所偏差。
真是震撼!
作者: 马甲君    时间: 2009-5-1 22:27

蓝色多瑙河太湿润了

最后那个巨婴泪流满面

视觉效果无敌了现在看来也是超强

要知道那时候星球大战还没影呢
作者: 马甲君    时间: 2009-5-1 22:28

引用:
原帖由 聋则嗅明XP 于 2009-5-1 20:30 发表
当时公映时,很多人都没毅力撑过开场的猿人大战,更有观众大叫这是一泡屎后离开影院……
很多人连一开始的黑幕没结束就走了
作者: 家明    时间: 2009-5-1 22:45

知道是神片,一次半夜电视台放这片,耐着性子看着看着,喷了,受到沉重的打击,最后关电视睡觉了
作者: 网上的final    时间: 2009-5-1 23:11

star war 才是革命,2001有点孤高了
作者: literry2001    时间: 2009-5-1 23:43

引用:
原帖由 于 2009-5-1 20:56 发表
我觉得看这片之前必须先看书才容易理解。
但即使看过书,我仍无法理解影片最后一段的意义。
意义可以随便猜
我猜是用主角代表人类的灭亡和新生命形态的诞生


很多人抱怨看不懂其实是因为习惯于看有头有尾的剧情片,像这类剧情线很模糊,仅仅是构造一个世界观和想象的片子会摸不着头脑

[ 本帖最后由 literry2001 于 2009-5-1 23:46 编辑 ]
作者: 真奥丁神    时间: 2009-5-1 23:51

因为是68年的片子

所以才不太想看……
作者: erick211    时间: 2009-5-1 23:56

这部片子是在外教的视听课看完的,还要写影评·········
作者: lain007    时间: 2009-5-2 00:03

估计当年很多人就跟十几年前我们看EVA差不多,关于本神作的解释已经有太多太多了,随便转点资料吧:

·剧情介绍
  本片讲述的是,为了解开神秘的石柱突然屹立于地面并攻击人的秘密,原子动力太空般帝斯卡巴里号出发飞往距离八亿公里远的木星。此宇宙飞船的成员包括波曼船长、布鲁飞行员及三个在圆筒内冬眠的队员等五人。途中电脑HAL发生错乱,破坏了冬眠装置,布鲁被诱出船外,于黑暗的太空中被杀,波曼船长则被困在母船中,与之展开生死格斗,结果人类终于获胜。不久宇宙飞船在进入木星的轨道后,因船长发现某地有与月球上的石柱一模一样的东西,就驶向它,却发生意外。当他醒来时,看见自己正和宇宙飞船在路易十六的寝室中。超越时间与空间,所有的一切东西都消失于白光之中后,飘浮在太空上的绿色地球,由一胎儿看守着,此胎儿正是波曼转世而成的,正继续等待着自己出生的日子。这部内容以不远的未来为背景,在广阔的宇宙空间中,人类将面对不可思议之事。
  本片曾获得5项奥斯卡提名,其中包括最佳导演提名。但导演斯坦利·库伯力克的命运似乎总是如此,获得无数提名但永远也拿不到一个奥斯卡的大奖。该片在科幻片领域的重要性是其它任何一部影片都无法代替的,你看过该片后就明白为什么后来的科幻片里的飞船会是那样,为什么外星的表面总是砂石遍地。 该片绝对不是一部纯粹意义的科幻片,它带给我们的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深层次思考,告诉我们的是人类永恒的绝望,正因为有这样深邃的思想意义,也使得这部科幻片不像日后的《星球大战》那样广受欢迎。但是,它绝对是一个里程碑。

=======================================================

开始,发展,终结,新生,人类的全部历史浓缩在这139分钟的电影里。《2001:太空漫游》,它是史诗里的史诗,是库布里克最华美最恢弘的交响乐。  

Chapter One.The Dawn of Man(人类的黎明)  
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以黄土造人。中国的神话如是说。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圣经》如是说。  
普罗米修斯给人类带来了火种。希腊神话如是说。  
在那不知道年代的远古,非洲大地仍是荒漠一片。一群黑色的猿人生活在这片大陆上,艰难求生。以文明人的眼光看来,这里是黑暗一片,文明的曙光也许还在黑洞里旅行。一日,一块黑色的方碑神秘地降临非洲。仰视黑石,太阳从上方升起,曙光破开黎明前的黑暗,驱赶走夜月微弱的光;猿人举起手中的骨头,如天光破开黑暗一样,强健的臂加上坚固的骨头,劈开了蒙蔽在猿人眼前懵懂无知的黑暗混沌,文明的曙光第一次降临地球;尚存兽性的嘶吼如教堂里的颂歌——天上的父啊,荣光开始照耀地球。库布里克如是说。  
《2001:太空漫游》,讲述了一个充满自我意识的、混杂了历史、宗教、寓言等意识形态的神话。这的确是一部非常自我的片子。影片开头长达三分钟的黑暗足以让没有耐性的观众退场。语言在片子里是纯粹的配角,第一句人的声音是在片子的第25分钟。我们需要在音乐里根据画面判断或者思考。这对于习惯于听到对白的观众们来说,实在是费劲的折磨。  
观众一开始就被排斥在片子外。我不考虑你想看什么。你只需要接受我给你所看的,然后,思考。库布里克有他自我的霸道,而匍匐在大师威名下的我们低眉顺眼,企图在这晦涩的、混沌的片子里解读或者自以为解读出大师的目的。  
从猿人到人类,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步。库布里克把它处理得如宗教故事一样,黑石的降临,如上帝赐予猿人的天书。触摸黑石的猿人,如接受天书启示的教徒。黑石和骨头交错出现的画面,更是意味深长。似乎在暗示人类的文明起步于天启。而那发明(准确点是发现)了的工具的猿人,则是上帝最初的宠儿——亚当。在水坑附近进行的争夺,是人类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战争,由神庇护的亚当利用手中的工具杀死了对方的首领,赢得了战争。这却让我想起《圣经》里该隐和亚伯的故事,只是该隐和亚伯的角色颠倒了一下。  
时光飞逝,在剪辑的画面上蒙太奇的手法运用得如此精妙。在蓝色天空下旋舞的骨头,一瞬间,已经换成漆黑太空里漂浮的宇航器。白驹过隙已经不足以形容时光的飞逝。漫长的文明史就浓缩在一秒之内。然而,这是人类的沧海桑田;却是宇宙的微不足道。伟大和渺小,便共存于这一秒。太空的深处,也许有神在发出悠悠的叹息,人啊……  
Chapter Two.月球之旅  
无声无息用优雅姿态入港的太空船,宁静深邃的太空,配乐是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美妙如斯的音乐和绚丽无比的画面配合得天衣无缝。  
请记住,这是1968年拍的片子。那个时候,人类还没有从外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更不用提什么月球和木星了。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仅仅是这一点,足以让我们,即使是在21世纪,也得向库布里克致敬。  
恢弘大气的画面、精致绚丽的细节,还有穿梭机、空间站、卡式电话、超级电脑……这样在今天得到惊人的实现的技术前瞻性,这属于1968年的非凡的想像力,足以让21世纪的高科技支撑下想像力反而萎缩到只能在故纸堆里翻找灵感的好莱坞汗颜。奢华的想象和绚烂的视觉冲击是《2001:太空漫游》的亮点,恐怕也是能让一部分不耐烦的观众支撑下去的动力。如果嫌思考太累的话,就看影片的画面和太空旅行的细节好了,那些泛着金属光泽的充满冰冷气息的太空船、太空基地是天才的想象力和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的完美结合,这的确是顶级的视觉享受,正如影片的宣传语所说:you’ve never seen anything like it。当然,前提是片子的画面够清晰,质量够好。  
影片第二部份便开始于前述提到的蒙太奇手法——从骨头到宇航器。从第一部分平滑渡过到第二部分,甚至连标题都没有(也是唯一一处无标题的)。也许,即使进入了太空,人类的蒙昧时代还没结束。黎明仅仅刚开始。四百万年过去了,人类的本质仍旧没有改变。注意进食、睡觉、饮水等生活细节的反复出现,虽然方式有了区别或者说进化,不过本质上,黎明时代的猿人和太空时代的人类没什么区别。  
黑石再一次神秘出现,它仍然是静默地伫立着。但是,和第一章《人类的黎明》有区别的是,上次从天降临如上帝降临的神谕一样的黑石这一次是被自认为文明高度发达的人类开挖出来的。被谨慎地埋葬,这是他们对黑石的评语。这也就意味着这次围观上去的人类和四百万年前的猿人在心态上的区别,虽然都有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但是,前者更带有一种狎玩的心态;后者则是尊崇。前者是举起手中的手术刀企图解剖,后者是跪拜在其面前接受神的天启。走上前的博士和走上前的猿人动作相似,心态却差得十万八千里远。而其后围上来和黑石一起合影的举止更是清楚地表明,黑石对于他们来说,是未知的,但不值得抱以敬畏的心态。黑石的宗教意义在傲慢的人类面前似乎得到消解。但是,紧接下来的尖啸狠狠地惩罚了这群科学家。相似的画面再次出现,天体从黑石上空再次升起。  
Chapter Three.Jupiter Misson:18 months later(木星任务:18个月后)  
镜头一摇,已经转换到在广漠的太空里航行的太空船“发现者号”。注意它的造型,两端粗大,中间细长,是否让你想起最初的工具——那支被猿人举起的骨头?这种带有寓言性质的故意巧合也许在暗示导演对工具的一种心态。  
“发现者号”载着5名宇航员到遥远的木星。3名宇航员保持在冬眠状态,清醒状态下的是大卫和富兰克。在船上还有第六名成员——超级电脑HAL9000。这是一台人性化的人工智能,有超强的计算能力,能模拟出大部分人脑的活动,正如我们现在经常接触到的科幻元素设定。  
号称有完美记录从不犯错的HAL9000是影片里人类最高科技的结晶,是目前人类科技文明发展的顶端。在富兰克描述HAL9000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背后隐藏的导演的疑虑:HAL能够表现出情感,这是因为人类的设计,但是到底HAL是否具有情感,没有人知道。这已经在暗示了由人类创造的工具,已经在逐渐摆脱人类的控制,表象仍旧是人类控制着工具,在深层次的地方,工具已经成为未知,而其后富兰克对HAL的指示实际是对HAL的依赖,把自我的命运交给未知的他物,命运开始叵测。人机和谐相处的表象下是暗流汹涌。  
常常有观众抱怨这部片子的节奏缓慢、沉闷,宇航员外出修理太空船的情节便是典型的例子。一切都是慢腾腾的,在庞然大物的太空船和更广阔深邃的太空的映衬下,如微尘一样的人类的渺小和脆弱被放大到极致,不仅仅是来自太空,还来自宏伟的工具的对比。在这样的画面下,高科技的结晶不能唤起人类的自豪,反而是对其产生莫名的排斥和恐惧。在类似噪音的背景声里,缓慢变化的画面传达的是一种被压缩到极点的恐惧和冷冰冰的绝望。在宽大的银屏上,虚无的黑色(太空)充斥整个视界,冷冰冰的白色(太空船)旁是触目惊心的一点红色(宇航员),这对抬头看银屏的观众是怎样的一种巨大的视觉压迫,那种喘不过气来的压抑想必足以让爆米花在电影院里消失地无影无踪。  
HAL的失效预测引起了富兰克和大卫的怀疑。富兰克和大卫决定“杀死”HAL,后者则通过唇语做出自己的判断。然后,黑屏,时间流逝,慢得令人窒息。  
富兰克在外太空发生致命事故,联想到前面的情节,不得不由我们做出“有预谋的谋杀”这样的判断。HAL无所不知,无所不至的强大让我们不寒而栗。而身在陷阱中的宇航员似乎糊涂了。  
谋杀不紧不慢地进行,冬眠的宇航员相继死去。人类的背后,死神无声无息如附骨之蛆缠绵上来,来自九渊深处的幽灵的冰冷气息弥漫在原本宁静祥和的太空船……  
这一部分把人与工具之间的紧张对峙发挥得淋漓尽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次的工具是能够模拟大部分人性的超级电脑,也许正因为太过于象人所以才凌驾于人的头上。比起前面以及后面的章节的隐晦,似乎这一章想表达的思想锋芒外露了许多。  
Chapter Four.Jupiter and Beyond the Infinite(木星以及无限苍穹)  
这一乐章是最梦幻也最诡异的一段。  
“发现者号”按计划到达木星。与黑石擦肩而过。静谧的太空里,黑石安静地漂浮着。宏大和诡谲混合在一起,在越来越清晰的背景音乐里,更显示出一片空洞的死寂。  
大卫穿越时空隧道。紧接下来的大量反色偏色的镜头画面让人头昏眼花。旋转混沌斑斓变幻扭曲闪烁绚丽诡异梦幻堕落飞腾快感失重加速窒息冲击红绿蓝紫黄……若说前面的视觉冲击充满了全金属的气势磅礴和机械化的一丝不苟,那这里的视觉冲击则是疯狂的激情、癫狂的嘉年华、迷幻药物刺激下的狂欢的幻觉。“据说当年的嬉皮士们是躺着看完这部电影的,因为影片那无比绚丽的视觉冲击可以让他们体嗑药后的幻觉快感;而且干脆有人怀疑库步里克是在吸食LSD之后拍摄了这部影片。”假若这是真的话,那毫无疑问是属于这一段的。在深夜的时候,独自看这段片段,甚至有一种毛骨悚然却又欲罢不能的快感。  
接下来发生的更象大卫潜意识里的幻象。太空舱落入一个充满洛可可风格的卧室。穿着宇航服的大卫明显衰老,然而他看到了穿着旧式睡袍进餐的更衰老的自己。然后,进餐的老人大卫又看到了躺在床上更衰老的等待死亡的自己。神秘的黑石出现在垂死的大卫面前,大卫伸出手指急切地去触碰它。一转眼,透明晶莹的球体里孕育了新的生命——星孩。生命的终点是死亡,时间却没有终点,死亡不过是另一个新生的开始。星孩的目光凝视着宇宙,前方是未知的未知,影片却已经结束。  
The Last 终极  
对于库布里克,爱他的,恨他的,一半对一半。对于《2001:太空漫游》,一半的人说这是深刻,另一半的人说这是无聊。  
139分钟的片子,在今天看来也不算长。但是,缓慢的节奏使得有时间延长了数倍的感觉;丰富的细节包含了似乎过于庞杂的信息,使得内在的寓意充满了模糊性、多重性、不定性,难以进行系统的清晰的明确的阐述。在成混沌一片的影片里抽丝剥茧一般梳理库布里克的思想,那是费脑筋的游戏,也是库布里克迷们乐此不疲的动力所在。  
这部片子的剧情并不明显,或者说缺乏具有剧情片常常应有的紧张、悬念、刺激等等因素。似乎比起故事来,导演更乐于在画面和音乐里寄予他的思考。影片里有大量充满寓意的意象,而黑石、骨头则是最典型的。  
黑色的方碑,安静地漂浮在太空里,像极了宇宙的墓碑,然而它的寓意远远超越了死亡。贯穿全片的黑石,充满了神秘的宗教意义。它在影片里总共出现了四次:猿人进化成人类之前一刻,月球之旅的结尾,飞向木星的“发现者号”和它擦身而过,垂死的大卫的床前。每次的出现,似乎都昭示文明的转机。它从何来,到何去?它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若是人工的,那它的创造者是谁?我们,一概莫知。也许,库布里克也不知道。这个神秘的造物在影片里是一个充满宗教色彩的符号。它既能够让人想起圣经里摩西在西奈山顶从耶和华那里领受的刻着“十诫”的石板;又能让人想起供奉在犹太人的耶路撒冷圣殿里的黑色石头。它是伊甸园智慧树的果实,人类触摸它的举动,与亚当摘取智慧树的果实如出一辙。它是文明的载体,智慧的传承者。它是神的天启,上帝的神喻。它神秘,静默,诡异,也许它是真实存在的,是宇宙智慧生命留下的天书;也许它仅仅是幻觉,是人类潜意识里创造的“物的上帝”。不过,唯一能肯定的是,当手指触碰到黑石那一刻,意味着飞跃、进化。黑石是蒙昧、衰老的墓碑,是文明、新生的摇篮。也许它是库布里克表达自己对人类文明历史的一个媒介,也许它象征那些引起历史翻天覆地变化的触机——那些被称做“历史进程的必然”的偶然事件。有谁知道呢?黑石象征寓意的模糊性,往往让我们望而却步,冥思苦想却不得其解。  
相比起来,骨头的含义更明确得多。骨头——工具,这是确凿无疑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里,把使用工具作为人类的定义,文明的开端。骨头便是这最初的工具。而时间流逝了漫长的400万年,我们发现,虽然我们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但,高科技造就的宇宙飞船和最初的猿人的骨头在本质上没有区别,还是——工具。库布里克充满了忧思,看着随着科技的进步,工具越来越精妙,人类也越来越依赖于工具,大师不由自主地在片子里表达了这种忧心忡忡,比起对生命隐晦的思考,这一次有遏制不住的尖刻讽刺,尖锐得有一点锋芒毕露的味道。如果简单地把这种忧患意识归纳成人与工具之间你死我活的抗争,那也难免是对库布里克的粗暴解读,矛盾才是导演真正的心态。人与工具之间的对抗,最终指向的是人,以及生命。在忧心忡忡的下面隐藏的是导演对人的爱恨难言,难以描述的矛盾心态。看看那个杀死人类的电脑HAL,这科技的最高结晶,因为像极了人,所以成了类智慧生物,但是正因为像极了人,继承了人的多疑、自私这样的缺点,HAL犯了弥天大罪,最终招来自身的灭亡。这工具的最高代表,按理说导演是排斥、憎恶它的,然而临死前HAL的歌声却是这部充满理想思考却显得冷冰冰了一些的片子里最温暖最感性的一幕。也许,我们能感受到这幕后大师的对HAL的一丝怜爱,惋惜。  
工具的强势,人类的弱势这也不是绝对的。当大卫毁灭了HAL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如何把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发挥到极致,而工具是如何脆弱,命运操纵在人类手里。因此,库布里克的困惑又出现了:生命该向哪个方向进化?  
原本功能强大的HAL的出现,也似乎预示着生命进化的一个方向:人工智能。我们已经在很多很多的小说电影漫画里看到,机器人如何地进化成比人类更高级的生命,然后新老人类彼此发生尖锐的对抗。那个时候,还没有阿西莫夫天才而冷酷的三定律,拥有近乎无限自由的HAL也许能够真的创造出属于它的时代。但是,我们也看到了HAL的不堪一击。这是人工智能进化梦的破灭,而人类的文明进化似乎也进入了死胡同。于是,我们在片子的结尾看到另一种生命的形式——导演想象中的、拥有无限自由、能在宇宙中自由穿越的生命——星孩。比起弥漫整部片子的神秘、破灭、困惑来说,这个乐观的结尾在我看来显得有点勉强。  
Odyssey(奥德赛),来自希腊神话里的奥德修斯的故事。特洛伊战争之后,奥德修斯在海上漂流了漫长的时间,历尽艰辛。库布里克用它来为自己的片子命名——《2001:A Space Odyssey》(《2001:太空漫游》)。当华彩乐章奏响的时候,生命的思维在没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宇宙里漫游,伸向无限的未知,探索那终极的意义。
作者: jonathan    时间: 2009-5-2 00:10

神片啊~蓝光早入手收藏了,嘿嘿~
作者: henvelleng    时间: 2009-5-2 01:12

这部片子根本就没有剧情,如果一块黑石碑也叫剧情的话。这片就是纯看视觉效果和概念的,环行的宇航仓、宇航客机里上下颠倒的客舱、宇航船降落于旋转空间站和月球基地的全过程、船外太空作业等等。这是一部纯粹的科幻片
作者: 还珠楼主    时间: 2009-5-2 04:55

这片本来就不能当剧情片来看~虽然当时在出租店租了梦寐以求想看到片子,但是不得不说还是让人想睡觉~恩,抽空把书看看再来温习下片子~

别说2001太空漫游有超前的意识,让你看过之后压根不觉得是几十年拍的~还有部片子也给我感觉不像几十年前拍的,就是发条橙~
作者: MysterioJr    时间: 2009-5-2 13:02

人缘站起来都没看到就换碟了……
作者: sleepd    时间: 2009-5-2 19:01

我觉得中间和电脑作战很刺激精彩啊
作者: LTFYH    时间: 2009-5-2 21:06

对,那段人和电脑的斗争看起来并不闷,不过最后的那个婴儿把我震撼了。
作者: dizhang    时间: 2009-5-2 21:09

很不错的片子…………那个骨头突然变成飞行器的镜头太有意思了
而且我很喜欢猿人突然领悟的时候的背景音乐,最后主角变成婴儿也是那段音乐。现在是保存了一个6.x G的720P版本。
作者: 马甲君    时间: 2009-5-3 04:50

引用:
原帖由 dizhang 于 2009-5-2 21:09 发表
很不错的片子…………那个骨头突然变成飞行器的镜头太有意思了
而且我很喜欢猿人突然领悟的时候的背景音乐,最后主角变成婴儿也是那段音乐。现在是保存了一个6.x G的720P版本。
所以库贝里克是史上最强的导演啊
作者: HAL_9000    时间: 2009-5-3 16:49

引用:
原帖由 于 2009-5-1 20:56 发表
我觉得看这片之前必须先看书才容易理解。
但即使看过书,我仍无法理解影片最后一段的意义。
最后一段主角就是变成了一个婴儿,小说里是称“星童”,这个还是看小说后面几部吧。
导演在这里似乎把这里又升华了,由人到超人的升华。
另外,整部电影里,我最酷啊!
作者: 折翼大天屎    时间: 2009-5-3 17:08

引用:
原帖由 HAL_9000 于 2009-5-3 16:49 发表

最后一段主角就是变成了一个婴儿,小说里是称“星童”,这个还是看小说后面几部吧。
导演在这里似乎把这里又升华了,由人到超人的升华。
另外,整部电影里,我最酷啊!
可惜被人拔了插头
作者: 马甲君    时间: 2009-5-3 19:03

引用:
原帖由 HAL_9000 于 2009-5-3 16:49 发表

最后一段主角就是变成了一个婴儿,小说里是称“星童”,这个还是看小说后面几部吧。
导演在这里似乎把这里又升华了,由人到超人的升华。
另外,整部电影里,我最酷啊!
还不是被秒了
作者: superDioplus    时间: 2009-5-3 22:03

这片子在电影领域属于教科书级别
作者: aitakute    时间: 2009-5-3 23:13

神作中的神作,每个镜头都是内涵,连黑屏都有其隐喻
作者: rebirthofukuro    时间: 2009-5-3 23:46

这片一点也不闷,若是和Solaris比起来,完全就是一部情节火爆的动作片
作者: zhaolinjia    时间: 2009-5-4 01:48

引用:
原帖由 doraamon 于 2009-5-1 22:02 发表
当时还没有在太空中照过地球的照片,没有人见过太空中的地球的样子,然而片子就拍出来了...虽然颜色是浅蓝色,和真实的颜色有所偏差。
真是震撼!
1965年6月3日,“双子星座4”号升空,航天员怀特在列昂诺夫之后太空行走。68年拍电影再不知道从太空看地球啥样子那死了算了
这段太空行走的视频youtube上有,当年也在美国电视上播过吧?
对此片的态度铜Kuzuryuusen
作者: zhaolinjia    时间: 2009-5-4 01:50

引用:
原帖由 stryker 于 2009-5-1 17:54 发表
就是1968年拍的,当时美国宇航技术还没上天,电影里已经描绘出太空看地球、太空生活等超前的视觉体验。
在苏联“上升2”号飞船升空后第5天,即1965年3月23日,“双子星座3”号飞船正式载人轨道飞行。

美国人内牛满面
美国宇航局内牛满面
作者: zhaolinjia    时间: 2009-5-4 01:52

引用:
原帖由 HAL_9000 于 2009-5-3 16:49 发表

最后一段主角就是变成了一个婴儿,小说里是称“星童”,这个还是看小说后面几部吧。
导演在这里似乎把这里又升华了,由人到超人的升华。
另外,整部电影里,我最酷啊!
HAL 9000好像是apple电脑 公司的一个产品????


不用好像,绝对是
作者: zhaolinjia    时间: 2009-5-4 01:55

HAL9000---最具人性的超级电脑  
   
1. 个人档案 1992年1月12日,伊利诺斯州出厂。全名Heuristic and Algorithmic。设计者Langly博士。这台从不出错的超级电脑比片中的所有人物更具人性   

2.两个巧合:1) H,A,L的后一个字母分别是I,B,M   
2)弗吉尼亚州的Langly地区,是臭名昭著的CIA所在地。该组织以强迫别人说   
谎闻名   
3.HAL崩溃/暴走的原因   
1) 陷入了两难困境   
通过片中情节可知,设计者在给HAL编程的时候输入了两条完全矛盾的指令。A 不惜一切代价完成木星任务;B 向两名船员Frank和Dave隐瞒实情。然而Frank和Dave对完成任务又是如此重要(或者,HAL需要有人分担它的恐惧和忧虑),以至于HAL必须间接提示二人重新思考木星之行的真正目的。它的办法是:报告AE-35天线失灵的错误信息。由于HAL9000型系列电脑从不出错,因此它以为Frank和Dave会从这个奇怪的矛盾中获得提示,但二人开始怀疑HAL本身的可信度,于是HAL又给了进一步的提示,它指出“这是你们人类的错误(意指设计者强加于我的二律背反)”。但不幸的是,二人再次误解了HAL的意图,并开始策划终止HAL的运行。HAL已无选择余地,为了完成任务,它必须除掉船员。   
2) 故意设局   
注意Dave与HAL的对话:“You're working on your crew psychology report?”“I'm sorry, I know that its a bit silly。”这说明:HAL在暗地里调查船员的精神/心理状况,也许它从中预测出人类的多疑将威胁到此次任务,所以故意报告AE-35失灵的错误   
信息,一步一步除掉船员;或者,(更加合理的推测)Dave的质问涉及到了任务的核心,而这是HAL一直极力隐瞒的,所以,它在情急之中编造了天线失灵的消息以求转移Dave的注意力。用一个谎言掩盖另一个谎言,像人类一样。   

3) 确实发生了错误   
虽然历史上的HAL9000型电脑从不出错,但我们并不能彻底否定在特殊情况下错误发生的可能性。但HAL的自尊不允许它打破该系列从未出错的完美纪录,抹除这一污点的唯一办法就是除掉船员;或者,它虽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将威胁到整个任务,但又不想失去生命,所以,在自我牺牲和自我保护之间,它选择了后者   

4) HAL之所以崩溃,就是因为它有太多人的特点。HAL是人类野心的牺牲品   
4.棋局   
片中一个情节是HAL与Frank下国际象棋消磨时间。这个棋局在历史上确实发生过(1913年的汉堡,对弈双方是Roesch和Schlage。Ruy-Lopez式开局。16步将军 ).HAL说:“I'm sorry Frank. I think you missed it. Queen to Bishop Three. Bishop take Queen. Knight takes Bishop. Mate.”实际上这是错误的。Frank的主教(Bishop)完全可以不吃掉皇后(Queen)而选择其他棋步延缓失败!但遗憾的是Frank几乎没有验证就承认了失败。人类在机器面前理所当然的甘拜下风,而机器,正在预示着以后的致命错误。这一细节有力支持了   
HAL误报AE-35失灵的论点。   
5.临终一曲“Daisy”。其中一句歌词“I‘m half crazy。”这首动人歌曲再次显示了HAL回归纯真的人性一面。而人类杀死了它(这个比人更像人的机器)以求自保。死亡的主题再次出现(联想第一幕猿人用骨头杀戮同类的相似情节)   

6.HAL的神经中枢系统酷似一块块微缩的白色Monolith
作者: 变形金刚    时间: 2009-5-4 10:03

2010太空漫游也不错啊
作者: kingxuqing    时间: 2009-5-4 10:06

第一次看睡着了
作者: HAL_9000    时间: 2009-5-4 14:59

引用:
原帖由 马甲君 于 2009-5-3 19:03 发表

还不是被秒了
没有被秒!后面又被Sal9000启动了,再后来和鲍尔合体成超级电脑生物了
你们快去补小说!
作者: 马甲君    时间: 2009-5-4 16:22

引用:
原帖由 HAL_9000 于 2009-5-4 14:59 发表

没有被秒!后面又被Sal9000启动了,再后来和鲍尔合体成超级电脑生物了
你们快去补小说!
电影那段读唇配合你的头像看妙不可言啊
作者: rebirthofukuro    时间: 2009-5-5 01:37



地出,1968年12月由阿波罗8号在月球轨道拍摄。
作者: 孟德尔    时间: 2012-9-22 14:15

才看完,神片啊
作者: nightmare8424    时间: 2012-9-22 16:18

看不懂这片的。。。可以不用可硬科幻了。。。
作者: aXn    时间: 2012-9-22 17:58

HAL不是IBM么
作者: 激骚专用马甲    时间: 2012-9-22 18:01

2001太空漫游这片的内涵可以用《一的法则》来解释
作者: fujin    时间: 2012-9-22 18:02

神片

第一次看的时候被震得目瞪口呆

科幻影史里程碑之作
作者: 四百击    时间: 2012-9-22 18:33

库布里克是神
作者: 不吃胡萝卜    时间: 2012-9-23 00:44

好吧……我来吐槽……

这就是一部按照当时技术来说最时髦最潮的神棍片,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对太空技术的展现方面,不过也仅仅于此

但是它慢得出奇的节奏对于习惯了紧凑明快叙事方式的观众来说显得毫无吸引力观赏价值

这片子最大的作用也就一部分SF迷用来给自己贴“硬科幻迷”的标签了,(我知道他们其中也有的是忍受着看完的)可笑的是此片那块缺乏任何科学依据神棍般的石头形成的立意却又把片子带到了形而上的角度,那块石头是什么?是上帝吗?

作为一个对科幻类题材有热情的观众,我认为这种电影是越少越好,你能想象如果每部科幻题材的电影都打着硬科幻的旗号走这种风格的话,有多少观众会买单,又有多少观众在今后的日子里看到科幻两个字就望而却步
作者: asarato    时间: 2012-9-23 13:29

这片俺是看着看着快进一拉就删了
如果没那些超前道具的话根本看不下去
比发条橙差远了
作者: 折翼大天屎    时间: 2012-9-23 19:2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Galaxy Nexus)

擦 被挖坟
作者: 狮子歌歌    时间: 2012-9-23 20:02

那啥科技看的昏昏欲睡,机器人捣鬼开始提起精神了
作者: literry1    时间: 2012-9-23 22:09

引用:
原帖由 不吃胡萝卜 于 2012-9-23 00:44 发表
好吧……我来吐槽……

这就是一部按照当时技术来说最时髦最潮的神棍片,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对太空技术的展现方面,不过也仅仅于此

但是它慢得出奇的节奏对于习惯了紧凑明快叙事方式的观众来说显得毫无吸引力观赏 ...
最近的《普罗米修斯》就是也往这方面靠。

不追求蹊跷意外的剧情,而是展示世界观和设定
这种片子不用多,但绝对不能没有
作者: gogogo    时间: 2012-9-24 00:3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OTOROLA (Defy)

宇宙飞船外观和外星场景设计的不错,看着基本没有违和感。不过宇航服和飞船内部(尤其是控制台)的模样还是有很明显的那个年代的烙印
作者: 孟德斯鸠    时间: 2012-9-24 09:08

看完片子一听蓝色多瑙河就想起片子里各种宇航飞船和星球的镜头。
www.tudou.com/programs/view/1lIokp6sWTk

[ 本帖最后由 孟德斯鸠 于 2012-9-24 11:21 编辑 ]
作者: 碎南瓜    时间: 2012-9-24 09:52

高3时候找碟看的,当时刚买的《看电影》,结果看了个开头,发现太神,当时的自己肯定理解不了,于是果断关机,等到现在估计差不多我可以可以补课了:D
作者: 灵り魂    时间: 2012-9-24 10:04

大神的片子  当年看完很震撼的。。。辛普森恶搞2001的哪集也很不错
作者: tsubasa2000    时间: 2012-9-24 16:41

我喜欢看的是2010太空漫游,虽然这个片子没有达到2001那么高的高度,但作为续集,其中的反战,生命的诞生,世界的和平等元素一直都感动着我。特别是最后第二个太阳诞生前那诡异的气氛,看多少次都能让人汗毛都竖起来。
作者: 激骚专用马甲    时间: 2012-9-24 16:45

折翼大天屎

白天撸一管不瞌睡

晚上撸一管睡的香


才发现撸主的亮点啊
作者: Heidern    时间: 2012-9-24 16:50

猩猩举起骨头做工具那个镜头还是很震撼的。
作者: laciel    时间: 2012-9-24 17:0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因为本片的宇航场面过于真实,阴谋论者认为老库被nasa找去拍了登月的假影片,才能得到如此多的第一手资料。

证据就是粉丝在闪灵里发现的各种隐喻。

盗梦空间里那条翻转走廊就是诺兰在向2001中的空间站漫步致敬

总之,库布里克是神…这辈子要是资料馆能放一次2001,让我看一遍70mm胶片就好了…
作者: 激骚专用马甲    时间: 2012-9-24 17:54

登月是真的,放给大众看的资料是假的,至于为什么,参照变形金刚:D
作者: shaggyangel    时间: 2012-9-24 21:56

引用:
原帖由 lain007 于 2009-5-2 00:03 发表
估计当年很多人就跟十几年前我们看EVA差不多,关于本神作的解释已经有太多太多了,随便转点资料吧:

·剧情介绍
  本片讲述的是,为了解开神秘的石柱突然屹立于地面并攻击人的秘密,原子动力太空般帝斯卡巴里号 ...
谢谢 mark
作者: 大盗贼    时间: 2012-9-25 09:0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引用:
原帖由 @nightmare8424  于 2012-9-22 16:18 发表
看不懂这片的。。。可以不用可硬科幻了。。。
哥们你都硬到语死早了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club.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