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杂谈] 这又是FIT? [打印本页]

作者: goufcustom    时间: 2009-4-28 16:34     标题: 这又是FIT?

FIT...





[ 本帖最后由 goufcustom 于 2009-4-28 16:36 编辑 ]
作者: 利露    时间: 2009-4-28 16:39


作者: minkim    时间: 2009-4-28 16:39


作者: zhaolinjia    时间: 2009-4-28 16:48

我草,还没上牌的新车
作者: goufcustom    时间: 2009-4-28 16:51

TG众啊~FIT买不得啊~如果这车是POLO,结果会好很多
作者: 猫猫猫    时间: 2009-4-28 16:54

如果是POLO,结果更烂
作者: minkim    时间: 2009-4-28 17:00

听说车主是因为车零件击破了太阳穴毙命的

看吧,这就是你开车不戴头盔的后果
作者: Gion    时间: 2009-4-28 17:03

引用:
原帖由 猫猫猫 于 2009-4-28 16:54 发表
如果是POLO,结果更烂

作者: zhaolinjia    时间: 2009-4-28 17:05


作者: OMFG    时间: 2009-4-28 17:05

引用:
原帖由 Gion 于 2009-4-28 17:03 发表


太悲惨了
作者: mr9527    时间: 2009-4-28 17:15

看座椅还是LV的.
FIT如何??
我还有法拉利分两截的,保时洁变三明治的,BMW变二摩的车祸图.
安全驾驶才重要.
作者: 忘却武士    时间: 2009-4-28 17:15

用武汉话说:
稀烂
作者: 3036273    时间: 2009-4-28 17:1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WEB/IE]

ps的!飞度比坦克还硬!
作者: 不知所谓无所谓    时间: 2009-4-28 17:17

总有人拿三明治宝马抬杠。你用电动自行车给polo撞一大峡谷我看看。
作者: msforza    时间: 2009-4-28 17:25

被一个没鼻子的车撞成这样。。。。。。。。。
作者: foxesis    时间: 2009-4-28 18:25

所有部件都参与了吸能,虽然反对日车都不安全的说法,不过飞度这种油箱中置,薄皮大馅的M,M理念实在是不敢信任,只能市内代代步
作者: 经过    时间: 2009-4-28 20:3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ymbian]

纸折的么?真的不能买啊
作者: 倍舒爽    时间: 2009-4-28 22:05

话说自己也泡了车坛很久了,但对于车的安全概念,心里真是没底啊~
类似这惨状的,中国人觉得安全的德国车也不少~
只能具体案例具体分析了,但对于这方面的权威,不要说是网上的~
估计在国内也不多吧。。

以皮薄安全感低而闻名的fit在世界各国crash test上都获得很高的分数~
有时真觉得究竟crash test是不是真值得参考,但理性来说,这样的测试发展了这么多年了,
也是世界各国专家的成果,总比绝大部分的情结者来得真实来得科学吧。。

尽管如此~我个人还是觉得皮厚的,无论如何也感觉好些的~
尽管这很可能只是心理上的~这也是我打算换掉tiida的一个原因~

再一个皮厚代表车重,在相同的速度撞击下,车更重所带来能量更大~
皮厚了能不能抵消掉那种能量也难说~
当然,这只是基于主动撞击的立场下,被动撞击的话,皮厚肯定会相对好~

但是,抗击性又不是尽然体现在车皮上,绝大部分是看骨架的。。。

所以,对于安全性这个概念,偶是比较懵的,只是较偏向于crash test
但有一点我很能确定,0老大那小雨燕以安全性来说的话,肯定秒杀一堆豪车~

很喜欢讨论这个话题,大家踊跃些。。

[ 本帖最后由 倍舒爽 于 2009-4-28 22:49 编辑 ]
作者: sunner    时间: 2009-4-28 22:07

引用:
原帖由 OMFG 于 2009-4-28 17:05 发表

太悲惨了
不惨,驾驶员没有死你相信么?但这是真的
作者: sunner    时间: 2009-4-28 22:10

引用:
原帖由 倍舒爽 于 2009-4-28 22:05 发表
话说自己也泡了车坛很久了,但对于车的安全概念,心里真是没底啊~
类似这惨状的,安全的德国车也不少~
只能具体案例具体分析了,但对于这方面的权威,不要说是网上的~
估计在国内也不多吧。。

以皮薄安全感低而 ...
所有车,只要设计的不垃圾,基本上碰撞都不会太差(早期国产车除外),注意这个碰撞是自己撞,并不是辆车(不同级别)对撞,你看看很多厂家都很开心的去做单车撞墙,很少有放出两种不同类型车碰撞的结果

smart都五星,这结果你信么?当然是自己撞墙才会5星
作者: 倍舒爽    时间: 2009-4-28 22:21

引用:
原帖由 sunner 于 2009-4-28 22:10 发表


所有车,只要设计的不垃圾,基本上碰撞都不会太差(早期国产车除外),注意这个碰撞是自己撞,并不是辆车(不同级别)对撞,你看看很多厂家都很开心的去做单车撞墙,很少有放出两种不同类型车碰撞的结果

smar ...
是的,车v车这基本没有~
但不等于说是碰墙没参考性,发展多年的crash test我想不会如此sb的~

但问题是车撞车的话,都是以50多kph互碰~
能量远比单一质量以64kph撞墙大nn多啊。。

再一个我觉得车v车的对碰得出的参考性也有待商榷~
smart vs 大奔600~
smart当然死得很惨~

可是如果大奔600 vs 集卡呢?

大奔600在路上有几率跟smart撞,就会有几率跟集卡撞~
基于这点,互碰的参考性在哪里??

相关车v车结果的参考文献:
http://www.iihs.org/news/rss/pr041409.html
好像有人在tg贴过吧??

[ 本帖最后由 倍舒爽 于 2009-4-28 22:53 编辑 ]
作者: 井冈山剿匪记    时间: 2009-4-28 22:38

参看上次天涯那帖车祸贴,厚皮车里这种惨烈事故的图片也不少,作者觉得这是媒体的一种选择性失明。
互碰视频原来车区贴过一次吧,我记得有Q7撞FIAT500之类的,基本就是大车完胜小车,体积大质量重的不吃亏。
作者: NeoDemon    时间: 2009-4-28 22:41

小鸟可以把飞机撞得稀巴烂,难道就说飞机皮薄么??
作者: 倍舒爽    时间: 2009-4-28 22:47

引用:
原帖由 NeoDemon 于 2009-4-28 22:41 发表
小鸟可以把飞机撞得稀巴烂,难道就说飞机皮薄么??
相对这样庞大体积来说,确实皮薄~
只有约一个硬币的厚度的铝合金~

但每平方却承受着约5吨的气压~
作者: 倍舒爽    时间: 2009-4-28 22:57

我之前在这转帖过一个帖子~
http://club.tgfc.com/thread-6059692-1-1.html

厂商大肆炒作安全高科技的pq35平台出来的明锐~
以图来说,安全性实在一般。。。
作者: Romeo    时间: 2009-4-29 04:49

让你Y不上牌就去拉风啊。。。让你Y用山寨LV啊。。。
作者: handsomeken    时间: 2009-4-29 06:22

动能和物体的质量有关。
测试只能撞墙因为测试时标准。
仅此而已。
作者: AaronBrooks    时间: 2009-4-29 08:19

最近GF订了明锐,不知道安全性咋样啊
作者: zhaolinjia    时间: 2009-4-29 08:48

引用:
原帖由 Romeo 于 2009-4-29 04:49 发表
让你Y不上牌就去拉风啊。。。让你Y用山寨LV啊。。。
顶糯米藕
作者: 狗娃    时间: 2009-4-29 09:19

大车撞小车,肯定很惨~~~~~~~~~~~~

我觉得我而我好像还比较结实
作者: 天堂任鸟飞    时间: 2009-4-29 09:21

引用:
原帖由 NeoDemon 于 2009-4-28 22:41 发表
小鸟可以把飞机撞得稀巴烂,难道就说飞机皮薄么??
飞机的皮那是相当的薄,在天上就跟纸糊的一样。。
作者: 装机工    时间: 2009-4-29 09:28

飞度、骐达一类的车,空间利用率高,又非常轻,确实皮薄馅厚,除了撞墙,一般真出事都挺吃亏,想起来还是挺吓人的
作者: aweiwei    时间: 2009-4-29 09:32

还是得看驾驶舱是不是真的结实。

如果是侧面撞,普通小车的确很吃亏的。

想想F1,撞车的时候危险的多吧,但是驾驶舱非常结实,其它部件破碎吸能,也不错啊。
作者: 装机工    时间: 2009-4-29 10:46

引用:
原帖由 aweiwei 于 2009-4-29 09:32 发表
还是得看驾驶舱是不是真的结实。

如果是侧面撞,普通小车的确很吃亏的。

想想F1,撞车的时候危险的多吧,但是驾驶舱非常结实,其它部件破碎吸能,也不错啊。
请别拿民用车和F1或者任何改装赛车比

就民用车那承载式车身,那么大个在那放着,重量在那放着,难道厂商还能给你的车架用上别家不用的高强度低重量特殊材料???做梦呢……
作者: edenfu    时间: 2009-4-29 10:54

引用:
原帖由 aweiwei 于 2009-4-29 09:32 发表
还是得看驾驶舱是不是真的结实。

如果是侧面撞,普通小车的确很吃亏的。

想想F1,撞车的时候危险的多吧,但是驾驶舱非常结实,其它部件破碎吸能,也不错啊。
被大巴这种车侧撞,德国车一样会烂,我还看过照片,是bmw还是benz驾驶侧被一辆大巴撞了,司机彻底死机,肉和铁都搅一块儿。。。
作者: 不知所谓无所谓    时间: 2009-4-29 11:01

引用:
原帖由 edenfu 于 2009-4-29 10:54 发表

被大巴这种车侧撞,德国车一样会烂,我还看过照片,是bmw还是benz驾驶侧被一辆大巴撞了,司机彻底死机,肉和铁都搅一块儿。。。
如果是神车司机直接变钢铁侠,日系车司机只能变奥特曼了。
作者: Gion    时间: 2009-4-29 11:11

引用:
原帖由 sunner 于 2009-4-28 22:07 发表


不惨,驾驶员没有死你相信么?但这是真的
是的,这才是我贴这图的本意

可惜有人理解错了
作者: 緋月.    时间: 2009-4-29 16:42

对对,买POLO烂的就是那个大巴了
8MM满塞
作者: iceliking    时间: 2009-4-29 17:33

安全因素应该很好比较吧
统计一下各个型号的车在一定时间内车祸发生时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不就行了吗

反正买polo,tiida,fit的都是差不多的人群,驾驶习惯应该也差不多
作者: sunner    时间: 2009-4-29 17:36

引用:
原帖由 緋月. 于 2009-4-29 16:42 发表
对对,买POLO烂的就是那个大巴了
8MM满塞
不止大巴,高速公路都会烂,您满意了么?
作者: iven    时间: 2009-4-29 19:56

反正开车只能自己尽量安全些,要是别人硬要撞过来,你只有开坦克才能幸免于难了。
作者: 不如灌水    时间: 2009-4-29 23:14

18楼敢告诉我那白车是啥车吗?
作者: SEN    时间: 2009-4-30 22:45

看了图片浑身一颤,想想还是不考虑FIT了,还是2号候补雨燕吧
作者: kklee    时间: 2009-4-30 23:23

没记错的话,lz买的是卫生巾车吧?何必挑起神车众和日车众之间的矛盾呢。。。。。
作者: sunix    时间: 2009-5-1 00:19

引用:
原帖由 sunner 于 2009-4-28 22:10 发表
smart都五星,这结果你信么?当然是自己撞墙才会5星

smart 撞击 S系的视频网上有,你自己看看不行么????


点击此处看smart 碰 大奔 视频

一辆算上防撞条总重也超不过1吨的精灵(Smart),勇敢地迎头冲向重近2吨的奔驰S级,除了德国人,谁还会有这样的怪念头。
   
     整个过程也就持续了几秒钟,一声轰响之后两车停了下来,确切地说,是奔驰S级直挺挺地站着,车身拧了大约25度,而小精灵被撞成侧翻,驾驶员侧冲下,车头掉转180度,现场一地碎片……大家可能会问,精灵为什么要进行这样“不公平”的对抗?
   
     其实这种双车正面撞击测试是在逼真地模拟一次交通事故,绝不是为了摆架子。让我们从头说起。
   
     据统计,在两车对撞的事故中,微型车与大车相撞事故的比例约占5%,而其后果往往很严重。德国《汽车、发动机与运动》杂志从1995年起开辟了两车对撞的项目。曾经做过奔驰S级与欧宝可赛(Corsa)、奥迪A8与大众波罗(Polo)、奥迪A8与奥迪A3、大众帕萨特与路波(Lupo)等双车对撞试验,但重量比从未如此悬殊过,比如奔驰S级与欧宝可赛,级别差也挺大,但其重量比也仅为1.8:l, 而这次奔驰顶级S级与小精灵的重量比达到了2.O:1。
   
     我已对奔驰S级车作过介绍,是奔驰公司的顶级车型,长逾5米。这儿简单介绍一下精灵。精灵是奔驰公司的子公司MCC于1998年推向市场的迷你型城市用车。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精灵”,它是那么地乖巧可爱:外表小巧俏皮,内饰透着灵气,速度表和转速表设计成两个小半球,立在仪表板上,活像两个卡通小脑袋,让人忍俊不禁;虽然只有两个座位,但功能设计齐全;无论是外表还是内饰都有很多鲜亮的颜色可供选择;2.5米长的车身最适合城市街道:“横竖”泊车无障碍。所以它面世后立即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当然作为“迷你”型车,还得表现出令人信服的安全性来,才能征服大家的心。
   
   
     有关这次撞击测试的情况是:奔驰S级重1960千克,速度为每小时50.46公里;精灵重966千克,速度为每小时49.87公里。前排座均设置了两个假人。并以自身发动机作动力。通常两车相撞的前脸覆盖率均在50%,即70厘米左右,但由于奔驰车远宽于精灵,所以它的覆盖率小一些,为40.8%。尽管两车速度均为每小时50公里左右,但重量差别悬殊明显。所以此时的奔驰S级是带着双倍于精灵的动能在迎接挑战。也可以这么说,奔驰S级仅相当于以每小时33 公里的速度撞向固定障碍物,而精灵却相当于以每小时67公里的速度撞向固定障碍物,要知道,在常规撞击测试中,车辆都以每小时50公里~55公里的速度冲向固定障碍物。
   
   
     一般认为,车头前鼻是吸收、消化冲击力的重要部分。小精灵整个儿才2.5米长,根本没有前鼻。其实,研制人员车辆数值假人数值(司机/副司机)还是有所考虑的,在前倾式车头部位为它精心设计了30厘米的变形缓冲余地,在车身上也设计了尽可能多的被动安全措施,还配置了双前座气囊。当然尽管如此,小车里的人要想幸免于难,还得祈求对方:希望奔驰的大鼻子又软又长,消化掉很多的能量。所幸,奔驰S级正是这样一辆车。
   
     经测试,奔驰s级撞后虽变形44厘米,但几乎只限于其“软鼻“部位,硕大的车身部分基本完好无损。驾驶员侧A/B柱距离尺寸没有减少,仪表板下移3厘米,方向盘基本不动。不太费劲就能打开门锁,拉开车门。从车内厢看,除气囊松弛地耷拉着外,很难找出其他撞后痕迹。驾驶员侧轮距缩进5厘米,反映在驾驶员的脚部空间,脚踏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均只缩进2厘米,其影响当然微乎其微,对驾驶员完全构不成威胁。事故研究专家称:就是真人坐在这辆奔驰车里,事后也可以不用外人帮助,自己走出来。驾驶员肋骨可能受伤,甚至轻微骨折,那是因为安全带的缘故。因为即使安全带有拉力限制功能,也难免在事发时胸部被勒进2—3厘米。而右前座乘客可以完全安然无恙。
   
     重要的是,此时奔驰所能证明的,不仅仅是对自身乘员的保护程度,它还证明了同时能给对方车辆以一份爱心。精灵与它对撞后未造成乘客的致命伤残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据统计,约有10%的交通事故导致翻车。精灵侧翻可能是左前轮轮毂造成的。
   
     在与奔驰碰撞的瞬间,精灵正面防撞梁被撞弯,左轮毂也变形,使车轮无法向前滚动,以致车自身的动能向右轮集中,重心失去平衡导致翻车,然后整车又绕着左轮转了一圈。精灵车头到B柱严重变形,缩进32厘米,但整车并未塌陷。4个人就能将车扶正立稳,打开车门和门锁倒也不用借助工具,但要特别使劲(用力大于 500牛顿)。从车厢内看,仪表板水平方向缩进14厘米,垂直方向落下17厘米:脚踏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分别缩进15和25厘米,空间明显变小。经测量,驾驶员右膝盖受到仪表板8.1千牛顿的冲力,可能造成膝盖骨裂或髋臼受伤,脚踝和韧带也难幸免。但假人并没卡住,甚至可以不太费力地从汽车残体中走出来。跟奔驰车一样,精灵车上驾驶员胸部也会轻度受伤。但副座乘客肋骨也有受伤的危险。乘员内脏器官受伤危险性微乎其微。
   
     总的看来,精灵选择了这种近于苛求的撞击方式,不仅勇气可嘉,更是为了用实力来证明自己:它的美妙之处。绝不仅在外型尺寸上。它提供的被动安全性足以保证乘员的生命安全。虽然“石头”“鸡蛋”相碰时产生的冲击力那么大,但实际上小精灵是抵挡有余,只是在图片上显得格外惊心动魄,似乎给人另一种感觉。结果是不是比你的想象要好得多了。
作者: sunix    时间: 2009-5-1 00:36



别拿这个和小贵族比……
作者: zhaolinjia    时间: 2009-5-1 10:44

有土鳖砍不了了,要不然书记说的那些视频应该都能看到
作者: 倍舒爽    时间: 2009-5-1 10:53

引用:
原帖由 sunix 于 2009-5-1 00:19 发表

smart 撞击 S系的视频网上有,你自己看看不行么????

点击此处看smart 碰 大奔 视频

一辆算上防撞条总重也超不过1吨的精灵(Smart),勇敢地迎头冲向重近2吨的奔驰S级,除了德国人,谁还会有这样的怪念头。 ...
应该再来个测试,大奔跟个货车来撞撞~
重量比维持1:2~:D

看看相对状况下,smart灵些还是大奔灵。。。
作者: sunner    时间: 2009-5-1 22:23

不好意思,我不知道书记要买smart或者要代理smart,前期要做正面宣传,我错了
作者: handsomeken    时间: 2009-5-2 18:02

引用:
原帖由 sunix 于 2009-5-1 00:19 发表
尽管两车速度均为每小时50公里左右,但重量差别悬殊明显。所以此时的奔驰S级是带着双倍于精灵的动能在迎接挑战。也可以这么说,奔驰S级仅相当于以每小时33 公里的速度撞向固定障碍物,而精灵却相当于以每小时67公里的速度撞向固定障碍物,要知道,在常规撞击测试中,车辆都以每小时50公里~55公里的速度冲向固定障碍物。
质点组的动量为组内各质点动量的矢量和。物体的机械运动都不是孤立地发生的,它与周围物体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表现为运动物体与周围物体间发生着机械运动的传递(或转移)过程,动量正是从机械运动传递这个角度量度机械运动的物理量,这种传递是等量地进行的,物体2把多少机械运动(动量)传递给物体1,物体2将失去等量的动量,传递的结果是两者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公式
  p=mv

动量守恒:
  无论那一种形式的碰撞,碰撞前后两个物体mv的矢量和保持不变.
  由于速度是矢量,所以动量也是矢量,它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

这个计算其实要复杂的多,具体没有多想,也可能是对的。但削减一半的做法应该是不妥的。他们的相对速度已经是时速100公里了。如果以Smart为参照系,相当于奔驰以100公里时速撞击。反之亦然。然后两车的动量矢量和应该守恒。
作者: goufcustom    时间: 2009-5-2 19:59

引用:
原帖由 kklee 于 2009-4-30 23:23 发表
没记错的话,lz买的是卫生巾车吧?何必挑起神车众和日车众之间的矛盾呢。。。。。
我只是网上看到转过来的而已,没有蓄意挑起战争,每个车都有每个车的好处,也有缺点,比如尾申鲸车原型设计是棒子的,十字架被人说是卫生巾,神车容易自燃等,都是缺点~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club.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