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神秘网站来了……汤姆·克兰西新作……会是什么呢?翻出篇旧文来给大家提供点YY资料……
红色的反恐飓风
——汤姆·克兰西系列反恐游戏全回顾
作者: 叉包饭斯DKCK
相信大部分玩家都对“汤姆·克兰西”(Tom Clancy)这个名字如雷贯耳吧!没错,这位原本身为畅销军事小说家的文人墨客,因为多年来频繁出现在育碧公司的多款游戏系列上而名扬电玩界。虽然一开始,是“游戏沾了小说的光”,但由于红色飓风,和后来育碧软件的精心打造,三大冠以“汤姆·克兰西”大名的系列作品《彩虹六号》、《幽灵行动》和《细胞分裂》都成了全球热卖数百万的人气大作,其风头丝毫不逊于小说原著。于是在今天,“汤姆·克兰西”已经不再只是现代军事小说的代名词,更成了“优秀军事题材动作游戏”的标志。以下就让我们深入到这个充满男性气息的现代战争世界中去吧!
■ 横扫反恐战场的红色飓风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出版界处于低迷状态之际,汤姆.克兰西可谓军事小说界窜起的一朵奇葩。他的成名作是《追击“红色十月”号》(The Hunt for Red October),此书因包含有大量真实详尽的技术数据和无可辩驳的内幕细节而引起了美国各界的极大震动,连里根也称之为“一个在技术上近乎完美的故事”,于是,克兰西便获得了“技术型惊险小说之父”的称号。
提起“红色飓风”这个名字,或许最早要追溯到汤姆·克兰西(Tom Clancy)在1985年的一次会面。在十年前的那时,已经是知名作家的汤姆·克兰西会见了当时的英国皇家海军军官多格·小约翰斯(Doug Littlejohns)。当时的克兰西刚刚因为上一本军事小说《追击“红色十月”号》的大获成功而在畅销小说界初露头角。克兰西会见多格,就是为其下一本作品作军事专业问题方面的准备。这本小说最后就定名为《进入红色飓风》(Red Storm Rising,又译《进入风暴》)。该书通过美国杰出部队指挥官的独特视角,深入地展现了战争艺术。
十二年之后,1996年。汤姆.克兰西已经有十多部小说被美国著名的《时代周刊》杂志评为畅销书之冠。其系列军事小说作品成为美国各大畅销书排行榜的常客,并缔造了蝉联榜首多周、上榜数十周之久的佳绩。此时的汤姆·克兰西已经成了现代战争小说乃至战争理论的一个代名词。这一年,“战果累累”的汤姆·克兰西开始寻求小说领域之外的突破。他开始表现出对成立一家新型的多媒体娱乐公司的兴趣。这次他再次想到了十二年前的老朋友——英国皇家海军军官小约翰斯先生。
有时候机缘就是可以如此巧合。1996年11月,和他当年小说同名的游戏公司:红色飓风(Red Storm Entertainment)宣告成立,而担任CEO和总裁一职的正是多格·小约翰斯先生。
很快,红色飓风公司就在多媒体娱乐内容开发方面取得了领先地位。
红色飓风和当时的关联出资公司合作,在1997年11月推出了公司的第一款游戏软件——《汤姆·克兰西之政治风云》(Tom Clancy's Politika)。这款相对简单的作品当时与克兰西的全新小说一起发售,借小说之力在玩家群体中赢得了最早的支持。
1998年,《汤姆·克兰西之彩虹六号》(Tom Clancy's Rainbow Six)作为公司推出的第二款游戏闪亮出击,获得了巨大成功。游戏瞄准了最佳的市场契机——赶在汤姆·克兰西的同名小说上市之际同步发售。玩家们很快就沉浸在由军事小说教父所营造的浓厚剧情中,而这款第一人称战术射击游戏作品本身的素质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游戏中独特的表现手法使得当时用“动作游戏”来对其分类都显得过时老套。《彩虹六号》独创地建立了以团队合作为核心乐趣的“团队战术射击”(squad-based shooters)这一全新子类型。
很快,游戏的第续作《汤姆·克兰西之彩虹六号:雷霆战警》在1999年9月发售,取得了较第一作更为辉煌的媒体评价。很快,系列作品第一次登陆了家用主机平台,当时的PlayStation和任天堂64(Nintendo 64)上。之后,作品又相继登陆到苹果机平台、世嘉的Dreamcast,乃至GameBoy Color——真正成了名副其实的“多平台”大作。
红色飓风取得的这一系列成绩在2000年引起了国际大游戏出版商育碧软件(Ubisoft)的关注。育碧软件最终在当年九月成功将红色飓风收归麾下,红色飓风成了育碧的全资子公司。当时,成立于1986年的育碧软件已经是在包括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和中国等18个国家设有机构的全球娱乐软件大厂了。事后证明,红色飓风的加盟大大丰富了育碧的产品线,也成为一个成功的国际公司理应拥有的细分子品牌。
红色飓风这个品牌的定位就是多人战术射击。《彩虹六号》最终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系列作品家族”,成为全球玩家最为欢迎的联网对战作品之一。之后的《幽灵行动》又进一步深化了红色飓风在此领域的强势地位。
汤姆·克兰西本人曾说:“我们尝试开启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我们试着创造一种玩家能置身其中,亲身扮演角色的互动故事。”
红色飓风公司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育碧公司战略中一颗重要的棋子。这家拥有超过130多人的独立子公司和育碧在全球的各大制作室密切合作,以满足和吸引“硬核玩家”("hardcore" game players)为主要市场对象,制作逼真的、智能化的电子游戏作品。同时也兼顾更为休闲的玩家群体的需要。以全3D的震撼图像来表现一个逼真的现代真实世界的反恐军事行动,是红色飓风系列作品的一贯特色——也是他们当之无愧地使用“汤姆·克兰西”这一名号的最大理由。《彩虹六号》始终是红色飓风最为重要的作品,也是汤姆·克兰西唯一真正自己动笔写作原著小说的作品。因为后来打着“汤姆·克兰西”名号的作品《幽灵行动》和《细胞分裂》,更多的是育碧方面对扩充产品线的需求,实际上汤姆·克兰西本人在后面两作上的贡献微乎其微。
育碧现在把《彩虹六号》、《幽灵行动》和《细胞分裂》这三大作品都作为“汤姆·克兰西”系列游戏品牌的三大主力阵容。就游戏作品自身的风格而论,《彩虹六号》突出团队射击,和繁多的角色、武器配置。《幽灵行动》和《彩虹六号》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和《彩虹六号》的“指挥官的智慧”这种策略性而言,《幽灵行动》更强调玩家身处一个广阔场景中的逼真临场感。用Xbox版《彩虹六号》制作人Chadi Lebbos的话说:“玩《幽灵行动》的感觉和玩其他克兰西系作品的感觉完全不同。我在一片开阔地中行走,明明知道有潜在的敌人,试图去掩护我的队友,我气喘吁吁,藏在灌木丛中,要求部下协同掩护……但突然,子弹就开始像野蜂一般向我脑袋扑来……我立刻按下卧倒键,摒住呼吸想知道子弹到底是从什么地方射来,同时还听到子弹壳劈哩啪啦在我身边落地的声音……”至于《细胞分裂》则不用多说,展现的是山姆·费舍大叔作为反恐特工,孤胆潜入敌后的“一个细胞的微观乐趣”。
“911事件”后,反恐战争成了当代世界的核心议题。这反应在电子游戏中,就出现了铺天盖地的“基于真实世界背景的战争游戏”。而实际上,其中真正能做到逼真还原战场实际、体现现代战争策略思想的寥寥无几。而“汤姆·克兰西”系列游戏当然是其中首屈一指的佼佼者。
实际上除了这三大系列,红色飓风还制作过多款基于汤姆·克兰西小说原著的作品,比如《恐惧的总和》等。但这些作品素质一般,而且随着育碧的收购,红色飓风今后就将以《彩虹六号》和《幽灵行动》这两个系列作为主打品牌。
【以下是骗分内容~~~~应该是你在网上能找到的最全的《彩六》和《幽灵》的中文资料,含全系列作品谱系+全系列作品点评回顾】
我们出来卖的容易么……
原帖由 beegao 于 2007-4-8 01:01 发表
提个意见
英国秘密空军基地(British Special Air Service)
翻译做英国特别空勤团感觉比较好,至于全称英国皇家陆军特别空勤团就感觉罗嗦了。
好文。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club.tgfcer.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