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23 12
发新话题
打印

HIFI功放跟AV功放有什么讲究么?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想在卧室组一套音响,主要是用来听音乐,看上了马兰士的NR1509,主要是看上这个功放的体积不大,还有APP可以用。
我看马兰士还有HIFI功放PM6006,可惜没有APP能用,同价格的两种功放真能有一耳朵的差距?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ad
一个是放音乐,追求高保真,驱动2声道的无源音箱,叫功率放大器
一个是放电影,追求声效,驱动至少5个声道以上的无源音箱,叫AV接收机
就不是一个东西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hi-fi = 2 声道 最求逼格 价格可以无限高
av = 5.1 7.1 追求 配置高格式 价格不是很高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用天龙最低端的5.1功放 推HD650,感觉和专业的耳放系统区别不大,解析低一点,但是劲力很足低音很强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进来学习一下玄学!自己用环绕功放听歌没感觉有什么不妥,听个响得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一个是高保真,用最低的失真率来放大信号。一个是用前级来做效果,注重各种声效,不讲究失真控制。如果有ab对比,差别是很明显的。我家里就有两套系统,hifi用麦乐迪el34推,电影用安桥3030,主箱都是jbl4312d。同一首音乐,通过hifi功放和av功放,出来的声音差别很大,声音的密度,分离度,纯净度,等等,全方位的,av功放要逊色不少,这不用金耳朵,木耳盲听都能对比出来,因为太明显。当然,如果不ab,听听流行乐,安桥也能胜任,我老婆就喜欢用安桥听,因为有蓝牙,她说听听够了,我说你那音源文件,也的确用不着hifi系统。

TOP

你可以去音响城试试,双盲听不出买便宜的好了,真正的大头是音箱,建议多砸钱,功放影响真的不大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其实av发烧友的箱子也都不便宜,而且个数多……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99%的人都是听个响
剩下的不排除真正的发烧友个专业工作者或研究者,这些人是真正懂得声学和乐理的人

觉得自己是1%就不计成本呗,不管别人怎么说,自己高兴就好,反正在自己的世界里,谁都打不赢你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发充了

本帖最后由 Alloyo 于 2020-2-10 23:54 通过手机版编辑

TOP

现在还有人迷信无源也是醉了,世界级别的天朗 丹娜 真力 柏林之声都在推有源三分频,配上个好的前级就可以享受音乐,乱七八糟买一堆HIFI功放是10年前的做法了

花18000买一套声荟,花30000买一套纽曼 小烧玩10年没问题啦~

[ 本帖最后由 白桦林 于 2020-2-11 14:08 编辑 ]

TOP

别管hifi或av功放了
卧室听音乐用买sonos,舍得钱买挂壁套件。。。。
再把qq音乐、apple music、网易云音乐付费会员给充了
硬件什么的都是浮云,网络增值服务才是王道

[ 本帖最后由 洛克狼 于 2020-2-11 15:41 编辑 ]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刚搜了下,发现有源的音箱都开始支持无线传输了,确实可以省了功放。

现在自己用的是飞艇,感觉这种不能左右分开摆放的音箱听着很没劲。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以下这篇文章发表在12年前。当时正是国内家庭影院热潮高涨之际,而作者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清晰地揭示家庭影院的本质,提出独到的观点,这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认为,能这样想的人在当时不敢说绝无仅有,但说“凤毛麟角”那是肯定的,因为那时音响界、发烧友对AV是一面倒地持反对的声音,认为AV是低档的东西,能清醒地看出问题本质的又有几人?而经过十几年的检验,已经充分证明作者的观点是正确的,各HI-END品牌已经将AV、多声道放在很重要的位置,特别是蓝光出现之后。相信通过阅读此文将一解大家对所谓AV箱、HI-FI箱的谜团。谨以此文纪念去世三年多的刘总。


正确认识家庭影院
⊙刘志仁
在世纪之交,人们总是少不了总结一下以往走过的路程。回顾世事的变幻,温故而知新,这对于我们的成长是有帮助的,也是必要的。
“家庭影院”这个名词在我国已流行了相当一段时间了,相当一部分的家庭里也组建了“家庭影院”系统。
在一些人的眼中。“家庭影院”是一个时髦的名词,是现代家居的一个象征。但在一些音响爱好者(发烧友)的眼中“家庭影院”却是一个贬义词,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凡是沾上AV家庭影院边的音响器材都是低档货,是音质低劣的音响产品。
为什么在对同一件事物上,会有如此之大的认识反差呢?
“家庭影院”这个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那是在80年代中后期,LD影碟机的标准尘埃落定,大量上市的时候。
在80年代初期,CD机的标准格式制定之后,影碟机的格式却尚未有定论,以JVC为代表的VHD制式和以先锋公司为代表的LD制式进行了长时间的较量。到了1987年秋季,先锋公司的LD制式的影碟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得到了国际电工委员会的认可,成为全球的统一标准。随后,LD制式得到美国各大电影公司的支持,在美国市场上全面铺开。
以追求新技术敢于冒险而著称的美国人很快就出现了Hi-Fi的概念,用高质量的大屏幕电视机加上高质量的LD影碟机组成一套有清晰画质的家庭影视系统。还有一些人将 Hi-Fi和AV组合在一起,合成一套可看可听的组合视听器材,这便是家庭影院的雏型了。
在1987年末,美国的杜比实验室抓住这个机会,推出了一种家用的杜比定向逻辑环绕系统,其中各声道的分离效果直逼专业的电影院,一时间在业界引起了不少的轰动。接着,日本的雅马哈公司在家用AV器材的开发上投入了大量的科研力量,开发出很多解码和模拟声场的集成电路,大大简化了AV器材的设计和生产,为家庭影院的诞生和以后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紧接着,新旧版本的电影LD版不断涌现,使美国揪起了一股AV家庭影院的热潮。
美国人在组建家庭影院的时候,考虑到的问题就是要把电影院搬回家,追求的是一种真实的感觉。使用的是大屏幕的投影机或电视机,大功率、高保真的五声道放大器,高分离度、低失真的解码器和可以承受大功率、大动态的高保真扬声器。当然,这样一套家庭影院音响器材自然价值不菲,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国家,一般收入的家庭也是不敢问津的。
美国人建立家庭影院是真正希望家庭影院能够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画面和高保真的声音。杜比实验室在1987年推出杜比定向逻辑解码器时,并没有对家庭影院音响器材的最终效果下一个定义或技术规范,为后来一些厂商可以随意使用家庭影院的名称留下了隐患。
然而美国的另一家电影制作公司——卢卡斯电影制作公司,将其著名的THX电影环绕声伴音系统改造成家庭影院用的环绕声伴音系统时,对这种THX家庭影院环绕声伴音系统的音响器材和技术要求作了严格和详细的规定。凡是不符合这个规定和要求的家庭影院音响器材,是不能称之为THX家庭影院系统的。
下面我们一齐来看看这种THX家庭影院伴音系统的详细要求,以便我们可以领略一下美国人心目中的家庭影院的风木。
家用THX系统是在杜比定向逻辑环绕声解码器的基础上产生的,共有独立的6个模拟声道。即左前、中置、右前、左环绕、右环绕和超重低音声道。
THX家庭影院的声音处理电路包括均衡处理器、音色匹配、校正和输出电平控制电路。
THX家庭影院要求前置、中置音箱的重播频响在20Hz~20kHz内0dB时幅频误差在正负2dB内,动态范围达到105dB;环绕声道的音箱需要有扩散声场,需要选用双极性的环绕音箱,频率范围在125Hz~8kHz,能提供高声压的扬声器;超低音音箱的频响范围在20Hz~80Hz,能产生105dB以上声压的超低音。
THX家庭影院系统标准不但对重播器材作了详细的要求,还对视听室的声场环绕作了详细的规定。要求视听室的声场标准符合ISO2969的要求。
在视听室内不允许有噪声源的存在,背景噪声要低于30dB,室内的自然噪声要达到城市深夜室内噪声的水平。视听室的声学特性要好,墙壁要加厚并使用吸声材料,还要保证门窗的封闭性能和隔音性能,不允许存在声共振、声会聚及声吸收点等明显的缺陷。
THX标准还对视听室内各种频率成分的混响时间有严格的规定,如下表:
要建立一个符合THX要求的家庭影院,在美国至少要花5~10万美元,在中国则必需要30万人民币以上。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都明白为什么美国人视家庭影院为奢侈品,把其看成是与游艇别墅等同级别的概念,不是一般人家可以拥有的。
在欧洲,也许他们的住房面积还没有美国人那么宽敞,也许他们觉得家庭影院还消费不起,一直以来在欧洲大陆LD、VCD这些数码方式的影碟备受冷遇,在欧洲市场上极难觅到它们的身影,陪伴着欧洲人的只有普通的VHS录像带。
但是,在亚洲的日本,先锋公司花费大量的精力独力撑起LD的大旗。雅马哈公司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去研究人造数码声场(DSP),绝不能容忍他们的战果无用武之地。
美国人认同的家庭影院无疑是极少数人消费得起的了。别说亚洲就连欧美也难以承受。但是聪明的日本人很快就发现,在日本、中国还没有家庭影院的技术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也没有明文规定家庭影院的客观指标。同时他们还发现人们在欣赏AV节目的时候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屏幕上,对声音的细节、失真情况并不很留意。以此为依据,他们很快就制造出大量廉价的AV器材。这些称之为AV中心的产品十分注意外型和功能,唯一不注意的就是音质。这种廉价的家庭影院器材,在对声音十分挑剔的欧洲人面前,自然不会有市场,被拒之千里乃是情理之中。
在中国的市场上,日本人却打了一场胜仗。大量日本产的廉价AV器材配合现代的包装、宣传之下,大量涌进中国大陆市场。虽然一些有识之士很快就发现用日本的AV功放听音乐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失真大到不能接受,与真正的乐器的声音相差太远了,但还是有很多人认为AV功放用来看影碟还是可以的,听到的爆炸声和枪声还是可以接受。因为很少人听过真正的爆炸声和枪炮声,误以为真正的爆炸声音就是这样的了。
国内的音响界和音响发烧友普遍存在这样的意识:“Hi—Fi器材是要把音乐软件上的信息原汁原味地重播出来。”“AV器材是为了获得最佳的声场效果,而声音主要的作用是为了渲染画面气氛。”
“Hi—Fi器材和AV器材是二种目的不同的器材,不存在谁比谁好,也不存在谁可以替代谁的问题。他们都有自己大展身手的舞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你如既要追求Hi—Fi的高度传真,又要享受声画的强烈效果,最好的办法是AV系统、Hi—Fi系统各置一套,别无他法。”
不错,这是目前音响市场上的一个现状,但是却是有违家庭影院的初衷的,家庭影院应该是要求比Hi—Fi音响器材高的一种音响器材,是高级Hi—Fi器材的一种延伸。不存在两者不兼顾的问题。从美国的家庭影院要求来看,AV家庭影院应该是要求比Hi—Fi高的音响器材,是高级Hi—Fi的一种延伸。
造成目前这样AV与Hi—Fi不兼容的现状首先是认识的错误造成的。Hi—Fi器材需要忠实地重播CD等软件上的内容,这是大家都认可的事情,但是在AV器材中,很多人认为需要夸张的重造音场震撼力,但绝不提保真的事。
但事实上,AV器材同样需要高保真,电影中的夸张、震撼是电影录音师的事,不是AV器材制造商的事。AV音响器材只要能把电影的伴音信号忠实还原出来,就尽职尽责了。让那些什么“数码效果音场DSP”等事情留给电影的录音师去用吧。看电影、听音乐才是消费者需要的。道理很简单,要是生产音箱及生产AV功放的厂家都来夸张一下高频、低频,并且没有一个夸张的标准,那电影录音师就不知该如何录制,才能保证听众听到导演要求的效果。
在CD、DVD、LD都很普及的时代,消费者买一套音响器材,要求既能够很好地重播CD唱片,又能够较好地还原DVD、LD等视频软件的伴音内容是一种很自然又很正常的消费需要。但是,如果要满足这种正常的需要,需要购买二套音响器材的话,会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金钱上的压力,而且会占用了不少本来就不宽敞的家居面积,这对于一般的消费者而言确是一件痛苦的事。
目前的市面上,一台得到发烧友认可的欧洲产的中低档合并式双声道立体声扩音机的价格大约是在5000~6000元左右。相当于每声道的售价是2500—3000元,以此音质,换算成一台含解码器的五声道AV功放机的合理售价应在12500—15000以上。一台合格的AV功放的售价应该是比一台立体声的功放要高不少,这样是正常的。如果从各方面偷工减料,一台AV功放的售价则只需千多元。在目前的技术及材料的成本限制下,那音质一定是很差的了。
事实上,让一套音响器材同时能良好地重播音乐和电影的伴音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在欧洲生产的AV音箱用来听音乐是完全没有什么问题的。例如著名的英国音箱厂家 SPENDOR(思奔达)生产的SP-l00音箱在设计时就考虑了AV的用途,在它的说明书中也说明SP-l00可以作为AV音箱来使用。其他的一些欧洲厂家生产的AV音箱,如AE的100系列、 B&W的6系列、KEF的Q系列,用来听音乐也没有什么问题,在一般家庭中作为AV与Hi—Fi的一种兼顾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现时,主要的问题是美国人生产的AV功放和音箱售价太高,如Jeff Rowland的Model—10五声道后级的售价超过10万元人民币,一个杜比解码器动辄二、三万元,实在令国人难以接受。欧洲则是从未兴起过家庭影院,但是随着DVD在欧洲的兴起,目前已经有一部分生产功放的欧洲厂家,开始把目光投向AV领域,一些相对价廉物美的欧洲产AV功放很快就会面市。
事实上,一套优秀的AV音响器材的重播效果是一点也不逊色于二声道的Hi—Fi音响器材的。只要正确认识AV音响器材,合理搭配和使用好AV音响器材,一定会将你带入 一个崭新的音响世界。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Shadd 激骚 +1 感谢分享 2020-2-12 15:56
  • Shadd 激骚 +1 恭喜发财 2020-2-12 15:55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公司有套hifi系统
箱子还没到的时候,功放先到的家
和家里av功放推同一对箱子 听同一个歌
差别太大了 av功放像功率不够似的

TOP

 23 12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