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52 1234
发新话题
打印

[电脑] 华为不错!新款mba和matebook 13横评

转载自MobileDeviceTalks
http://t.cn/E4KM65C

MacBook 系列最新的产品 MacBook Air 2018, 是 Air 时隔多年来的首次更新,但其更新之后并没有符合大部分人的预期,所以被冠上了徒有其表的称号,而 华为MateBook 13 则是 MateBook 系列最新推出的 13 英寸 3:2 屏幕产品,在 5000 左右的价位段拥有很高的性价比。
让我们看看同样是非 16:9 屏幕,同样是轻薄定位 13英寸级别,这两个售价差距接近一倍的产品,表现到底有什么不同。(其实就是懒得单独写一篇 MBA 2018 的评测)
*全文基于:
华为 MateBook 13 国行量产非在售版本(i5-8256U, 8GB 内存,256GB 固态硬盘版本,售价 ¥5399,全系起售价 ¥4999。
苹果 MacBook Air 2018 同为国行量产版本, i5-8210Y, 8GB 内存, 256GB 固态硬盘版本,售价 ¥11099, 全系起售价 ¥9499。

工业设计:
MacBook Air 2018 延续了 Apple 产品一贯的精致感,大量的部件被精简成为单一的全金属一体化机身设计,让它拥有了无与伦比的一体性,而对于 MateBook 13 来说,确实没有办法在细节和做工上达到与售价过万 MacBook Air 相近的水平,但以 5000 的起售价来看,它绝对对得起这个价格,在具体的尺寸上:
MateBook 13:13 英寸 2160 x 1440 分辨率屏幕,286 x 211 x 14.9, 重量 1.3Kg
MacBook Air 2018:13.3 英寸 2560 x 1600 分辨率屏幕,304 x 212 x 4.1~15.6 mm, 重量 1.25Kg

我们不难发现由于 MateBook 13 的屏幕尺寸更接近正方形的缘故,所以两者的机身在纵向几乎没有区别,而横向上则会明显拥有更小的体积。

从侧面看,两者的接口选择也较为类似,全部接口都已经更新到了 USB-C 标准,都是两个 USB-C 接口 + 一个 3.5mm 耳机接口的设置,只不过 MacBook Air 的 USB-C 接口在同一侧,MateBook 13 的 USB-C 接口分别在两侧,都没有任何传统的 USB-A, 因此大概率上都是需要转接来扩展使用的。

所以从接口上来看,MacBook Air 会是最为顶级的存在,毕竟 MacBook Air 2018 上的两个 USB-C 接口均温 40Gbps 的雷电 3 标准,这就意味着它可以直接外接 2 个 4K 显示器,并且每一个都是全功能的 USB-C 接口,均可同时传输数据,供电,输出视频信号。
说回到 MateBook 13, 虽然同为 USB-C 接口,但两个接口都不是全功能的,左边的 USB-C 支持供电和数据传输,右边的 USB-C 支持输出视频和数据传输,并且两个接口的速度都是 5Gbps, 因此总体来看和我们在 MateBook 13 单品详细评测 中提到的一样,MateBook 13 的接口依然是它的劣势。

而屏幕,毫无疑问会是它们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在这个 16:9 满天飞的年代,想要找到一个纵向分辨率更高的屏幕不太容易,MacBook 系列一直坚持 16:10, 而 Surface 与 MateBook 则是唯二提供 3:2 屏幕的笔记本产品的主流厂商。当我们打开屏幕并且把两者放在一起对比, 也不难发现 MateBook 13 的屏幕边框会明显比 MacBook Air 2018 更窄,同时纵向的显示面积也要稍稍大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 MateBook 13 的摄像头也还在屏幕顶部,所以无法用 MacBook Air 顶部需要留空给摄像头来解释上边框宽度问题,不论是上边框还是左右边框,MateBook 13 都要比 MacBook Air 2018 窄了许多,也就达到了更高的屏占比。

两者都拥有指纹识别,均为按压式,也不约而同的都将指纹放在了键盘的右上角,识别准确性和速度几乎没有差别,解锁都相当的快。不过也必须提到:MateBook 13 的指纹识别可以在第一次按下电源键开机时,直接识别出指纹并且在进入系统时自动解锁,也就是说整个开机过程只需要按一次电源键,就可以完成开机+指纹识别的两步操作,而 MacBook Air 目前来看都只能等待开机进入登录界面后再次按压输入指纹。

在键盘设计上,两者都没有小键盘,键盘布局都非常相似,键帽表面均为弧面,都能更好的贴合手指指肚,不过在按下之后就能明显的感受到 MateBook 13的键程远比 MacBook Air 2018 要长,所以长时间打字会比 MacBook Air 2018 更舒适。

将目光转向键盘下方的触控板,由于MateBook 13 整个键盘相对靠下,所以纵向上给触摸板留下的空间并不多,加之MacBook Air 2018触摸板维持了 MacBook 系列硕大的传统,所以整体面级还是小了不少。并且在实际使用上 MacBook Air 2018 由于能够和 macOS 天衣无缝的配合,所以确实是 Win 暂时没有办法比肩的。

内部设计:
MateBook 13 机身底部一共拥有 10 颗螺丝,我们能直接看到的 6 颗螺丝均为内六角花形,而还有四颗螺丝隐藏在四个脚垫之下,先拆卸脚垫并将隐藏的螺丝取下之后,就可以打开后盖。

内部为中置双风扇双热管布局,双风扇也采用了官方宣称的鲨鱼鳍风扇 2.0 设计,从外表来看扇叶密度很大,风扇也很薄,官方提到这两个风扇的最高转速可以超过 8000 转/分钟,且风量较普通风扇提升25%风量,在我们之前的详细评测中实则能承受的热量也确实更大,并且可以更换固态硬盘,但并不能增加内存容量,内部整体来看没有空余空间,设计很紧凑。

回到 MacBook Air 2018, 保留了 Apple 一贯的反拆解传统,因为 Apple 官方明文规定,任何机器在拆机之后均意味着失去官方保修资格,所以原则上就不鼓励用户拆解。
所以很多部件在设计之初就没有考虑过后期拆卸的便利性,例如扬声器,全部的电池等等部件都采用了大量的粘合剂固定,而且不仅是内存,硬盘都无法自定更换,也就是说从硬件上就失去了拆机的意义。
虽然这一次 MacBook Air 选择的是 TDP 较低的 i5-8120Y 系列处理器,但依然配备了一个小型风扇了辅助散热,不过由于内部空间的限制,并没有任何热管设计,这样一来风扇也就不能直接为 CPU 降温,只能起到改善内部空气循环的效果,这也为后期散热造成了一定影响。

屏幕素质:

两者的屏幕相对于各自更高一级定位的产品都相对有一定差距,但对于它们之间的优劣来说,除了分辨率和尺寸之外,MacBook Air 和 MateBook 13 的屏幕表现几乎都是一样的。

按我们在当评价一款产品时,我们关注的是什么?中提到的标准,中提到的标准,sRGB, P3, Adobe RGB 才是对消费者更为直观有效的色域。
左侧的 MacBook Air 2018 与右侧 MateBook 13在设计之初均为 sRGB 覆盖,在实测中忽略测量误差也属于能覆盖全部 sRGB 的级别,因此它们在色彩鲜艳的程度上基本没有区别,覆盖 sRGB 也能让它们在日常的观影娱乐和非印刷用途的修图、视频编辑中得到很好的体验。

在我们的测试中,两者的屏幕都属于 300cd/m² 级别,左侧 MateBook 13 和右侧 MacBook Air 2018 的最高亮度都在 322 cd/m² 左右,面对室内使用都已经足够,主要区别还是 MacBook Air 与其他 Mac 一样,拥有更多快捷亮度调节级别,以及最低亮度时会直接关闭屏幕。
而对比度方面,两者也都同为 1000:1 级别的较高水准, 也就是说明暗对比较为突出,文字锐利看电影时上下都不会有明显灰边存在。

而在色准对比上,两者的差距也都不算大, MacBook Air 2018 的色准整体来看要更好一些,平均 ΔE 只有 0.67, 而 MateBook 13 则是 1.08,因为它们的平均 ΔE 都没有超过 1.5, 所以都可以在没有校色的情况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图片 & 电影观看体验,或者直接满足一些基础的影像工作。


屏幕部分两者在屏幕素质(色域,对比度,最大亮度 ,色准等)表现都很接近,主要区别就是 MacBook Air 的分辨率更高,达到了 2560 x 1600 水平 227 ppi,相对于 MateBook 13 的 2160 x 1440 分辨率 200 ppi,大概会高 13.5%, 理论上会精细一些,但实际差距确实不明显。

性能表现:
尽管厚度比较接近,但是 MateBook 13和 MacBook Air 2018 在定位上还是有较大差距的,MateBook 13 主要以性能,而 MacBook Air 2018 则是轻薄长续航,所以性能上的对比没有太大悬念。
但我们依然进行了 CINEBENCH R15 连续跑分对比测试:

灰线为 MacBook Air 2018, 在最开始由于可以短暂保持 15W 的功耗,会达到 290 cb 的峰值性能,后期会回归 8W 左右的,所以 Cinrebench R15 在后期的温度会稳定在 255 cb 的水平,但核心温度依然高达 100°C。
蓝线为 MateBook 13, 一开始可以达到超过 700 cb 的峰值性能,随后由于触发了温度限制,会让CPU 功耗约在 15W 区间浮动,核心温度也就稳定在 70°C 附近,最终长期性能会稳定在 540 cb 水平。
这样的结果就很显而易见了,MacBook Air 本身采用的是较低功耗的 Y 结尾双核处理器,主要是为了延长续航,加上并没有采用传统的风扇+鳍片设计,所以性能会比 MateBook 13 这样采用四核 U 结尾处理器的产品低很多,而且由于 MateBook 13 的中置双风扇设计,也能保证较低温度,因此性能确实也没什么压力。

表面温度:
由于内部散热设计存在着巨大不同,MateBoko 13 和 MacBook Air 2018 的表面温度差距本应会有较大区别,但实际上由于不同的温度控制策略和处理器 TDP,所以两者的表面最高温差距并不大。

从上图我们不难看出左侧 MacBook Air 2018 的高温区域主要集中在键盘中上部和转轴区域,而右侧的 MateBook 13 由于拥有 CPU & GPU 两个热源,所以高温区域确实会更大,导致了键盘区域平均温度更高,但两者键盘区域最高温都差不多是 43.5°C, 这也是因为 MacBook Air 2018 核心温度上限被设置在 100°C, 右侧的 MateBook 13的核心温度上限则是 75°C 的缘故。

噪音表现:
MacBook Air 2018 与 MateBook 13 在轻度使用的前提下几乎都没有风扇噪音,因此我们直接进行的是极限风扇转速下的对比:

在极限风扇转速下,由于 MacBook Air 只有单风扇,而且内部风道较为封闭,尽管其风扇转速也达到了 8000 转每分钟级别,但总的噪音还是会比 MateBook 13 这样的双风扇设计小一些,一个是 42dBA 而另一个是 45dBA。两者都没有明显的单一频率异音存在,因此而舒适度方面都有比较好的表现,听到的声音主要都是呼呼的风声而不是高频异音。

续航与充电:
MacBook Air 2018 的电池容量为 50.3 Wh, 而 MateBook 13 的电池容量就要明显更小了,只有 42Wh, 所以只从电容容量的理论上来看,两者的续航差距可能就要有 20% 左右,不过实际也需要考虑屏幕分辨率,节电方式等等因素。
通过 MDT 常用的 2 种方式来测试续航,由于 MacBook 一直都不会在使用电池时降低其性能,若有高性能需求程序运行,MacBook Air 2018 依然会让 CPU 满载,所以相对于电池供电时有功耗节电设置的 MateBook 13, 在一些需要性能的复杂操作续航时并不占优势。

比如本地 1080P 视频播放测试中 MacBook Air 2018 能够坚持差不多15 小时,而 MateBook 13 则是接近 13 小时,差距 15.2%。在日常网页浏览的续航测试中 MateBook 13由于电池供电时会控制功耗,并且屏幕分辨率相对更低,所以续航反而更高,达到了 7 个半小时的成绩,而 MacBook Air 2018 吃了没有功耗控制的亏,以 5 个半小时多不到 6 小的成绩超比 MateBook 13 少了 32% 左右。

在充电速度方面,MateBook 13 在前期能够以短暂超过 50W 的功率充电,随后 60% 之前都可以保证 40W 左右的充电功率,因此一共需要 1 小时 25 分钟完成 5%~95% 充电。而 MacBook Air 2018 由于默认附送的充电器只有 30W, 所以最高充电功率则是 28W,整机充电速度并不是很理想,一共需要 2 个小时才能从 5% 充至 95%, 差距比较大。
在电源管理方面,MateBook 13 提供了半自定义电源阈值的选项,虽然不能完全自己选择数值,但提供了家用、办公、差旅三种电池模式,分别会在 70%, 90%, 100% 停止充电,因此相对于 MacBook Air 2018, 在长期插着电源使用的情况下,能够更好的保护电池,减小不必要的电池衰减。

总结:

苹果 MacBook Air 和华为 MateBook 13 虽然都是 13 英寸非 16:9 屏幕的轻薄产品,但实际上的定位还是有较大的不同,一个偏向于轻薄续航与设计,另一个则注重性能。
经过 MDT 的完整测试,我们认为 MacBook Air 2018 和 MateBook 13的实际表现也确实符合了它们各自的差异定位:
屏幕:MacBook Air 2018 和 MateBook 13 都采用了少见的非 16:9 比例,色域、对比度、色准差距也都不大,MacBook Air 2018 的 PPI 和分辨率都高于会稍高于 MateBook 13,所以屏幕更细腻。
尺寸:由于 MateBook 13更窄的边框,屏占比要高于 MacBook Air 2018, 所以尺寸会更小。
性能:MateBook 13 由于其中置双风扇的设计,可以带来更高的性能,长期负载性能会高于 MacBook Air 2018 两倍以上,还有独立显卡可选,在 3D 性能上就更没有可比性了。
续航:MacBook Air 2018 拥有大了 20% 的电池容量,在播放视频时由于 macOS 更优秀的后台管理会有更长的续航,而 MateBook 13在使用电池时会主动限制功率来节电,而且分辨率稍低,所以在性能需要求波动较大的综合操作下续航更长。
充电:由于 MacBook Air 2018 只附送了 30W 充电器,并且电池容量更大,所以充电时间会是 MateBook 13 的 1.6 倍,如果算上综合充电功率,那么差距会是 1.33 倍。
散热:MateBook 13 的双风扇能够让它承受更高的功耗,所以绝对散热比 MacBook Air 2018 要强,二者在极限负载的前提下表面温度也差不多。
噪音:两者在极限情况下都不会出现明显的高频异音,但 MacBook Air 2018由于其单风扇设计,相对于双风扇的 MateBook 13 噪音会更小。
键盘与触摸板:MateBook 13 的键程远长过 MacBook Air 2018, 所以长期大量输入时更有优势,但 MacBook Air 2018 也有能与系统配合更完美的,面级更大的触摸板。
接口:MacBook Air 2018 拥有两个目前最先进的 40Gbps USB-C 形雷电 3 接口,可以实现一根线输出视频,传输数据以及给笔记本供电。 MateBook 13 并没有一个全功能 USB-C, 而是左边为 5Gbps 支持传输数据 + 供电,右边 5Gbps 支持传输数据 + 输出视频的两个接口,在功能和带宽上都有比较大的差距。
可维护性:MateBook 13 可以较轻易地拆开后盖并且更换硬盘网卡,但对于 MacBook Air 2018 来说,一般的消费者几乎没有可能拆解,而且拆解之后也无法更换硬盘。
价格:MateBook 13 的起售价只有 MacBook Air 2018 的一半左右。

从详细测试数据与日常体验来看,MacBook Air 2018 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可以说的上是内忧外患。它的性能不强但是极限情况下噪音也不小,只是在表面温度比 MacBook Pro 2018 有优势,但 MacBook Pro 的性能却要强得多,因此如果是和 MacBook 系列的其他产品做对比,要面对性能不足,屏幕没有高亮度和 P3 色域的劣势。
而如果是和其他 PC 对比,在性价比,屏幕边框,性能和扩展性上都没有多少优势,而现在由于 华为MateBook 13 成功地把 3:2 比例屏幕的价位拉到了 5K 段,MacBook Air 2018 稍高的分辨率和 ppi 并不能拉开质的差距。
所以我们认为,如果你需要精致的设计和细节做工,并且需要 macOS 以及 40Gbps 的顶级雷电 3 接口,那么真的不如选择 MacBook Pro 2018, 甚至是没有 TouchBar 的 MacBook Pro 2017 也更有性价比。
而 MateBook 13, 拥有全覆盖 sRGB 色准表现不俗的 3:2 屏幕,性能在13 英寸轻薄产品中表现不错,比较明显的缺点也就是在接口以及没有 16GB 内存可选这两点上,但它的起售价只有 4999 人民币,也就让 MateBook 13 成为了这个价位段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TOP

从2016年开始Mac还是看渠道价吧,官方的确实毫无性价比,某宝某家园15寸MBP卖到了官网13寸MBP的价格,不知道有没有猫腻
其实MBP早年被人推崇,性价比还是原因之一....
至于这次的air...

[ 本帖最后由 yzfyffs 于 2018-12-22 18:51 编辑 ]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ad
最近刚把老air换了个ssd, 完全能打

用mac 原因就是macos , 和机器配置没啥关系

我一台thinkpad 都是最强配置, 40g内存, 但很少用, 现在基本就当个docker 服务器用用, 远程上去启动几个服务而已

本帖最后由 somesun 于 2018-12-22 18:56 通过手机版编辑


TOP

引用:
可以更换固态硬盘,但并不能增加内存容量,内部整体来看没有空余空间,设计很紧凑。

MacBook Air 2018 的色准整体来看要更好一些,平均 ΔE 只有 0.67, 而 MateBook 13 则是 1.08,因为它们的平均 ΔE 都没有超过 1.5, 所以都可以在没有校色的情况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图片 & 电影观看体验

由于内部散热设计存在着巨大不同,MateBoko 13 和 MacBook Air 2018 的表面温度差距本应会有较大区别,但实际上由于不同的温度控制策略和处理器 TDP,所以两者的表面最高温差距并不大。
四核笔记本碰瓷双核mac book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华为本子销量十万级,约等于无

TOP

而 MacBook Air 2018 由于默认附送的充电器只有 30W, 所以最高充电功率则是 28W,整机充电速度并不是很理想,一共需要 2 个小时才能从 5% 充至 95%, 差距比较大。

苹果还真的是喜欢安全充电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matebook的电池才43wh……感觉不行啊

TOP

真便宜...那谁还买matebook pro.

TOP

引用:
原帖由 jjx01 于 2018-12-22 19:27 发表

四核笔记本碰瓷双核mac book
第八代intel移动U都是4核了
——————

Intel第八代Core i5什么时候有双核处理器了?其实,这个i5双核就是原来的Core M系列的产品。新MacBook Air上使用的是Core i5-8210Y处理器,14nm工艺制程;双核四线程架构;属于不久前发布的Amber Lake架构Core M系列,Intel这一代为Fanless设计的处理器除了入门的酷睿M3 8130Y,其他的Core M5、M7都改名称都改成了Core i5、i7的命名方式,实际在设计及定位上还是酷睿M系列…

竟然是core m
1W多买个core m,这新mba买的是信仰吧

[ 本帖最后由 black199288 于 2018-12-22 22:28 编辑 ]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AC OS X
MBA就是留着降到999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black199288 于 2018-12-22 22:21 发表

第八代intel移动U都是4核了
——————

Intel第八代Core i5什么时候有双核处理器了?其实,这个i5双核就是原来的Core M系列的产品。新MacBook Air上使用的是Core i5-8210Y处理器,14nm工艺制程;双核四线程架 ...
所以要和mac比配置
神舟这么跟mac比一样赢,怎么不和神舟比配置?
比发热的时候倒比的是“最高温度”

[ 本帖最后由 jjx01 于 2018-12-22 23:3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jjx01 于 2018-12-22 23:23 发表


所以要和mac比配置
神舟这么跟mac比一样赢,怎么不和神舟比配置?
比发热的时候倒比的是“最高温度”
偷换概念可以啊
MateBook 13:13 英寸 2160 x 1440 分辨率屏幕,286 x 211 x 14.9, 重量 1.3Kg
MacBook Air 2018:13.3 英寸 2560 x 1600 分辨率屏幕,304 x 212 x 4.1~15.6 mm, 重量 1.25Kg

神舟重量多少?

比较发热是为了评测散热设计,不比长期高负载时候的温度比什么?待机温度吗

TOP

引用:
原帖由 DarthVadar 于 2018-12-22 23:48 发表

偷换概念可以啊
MateBook 13:13 英寸 2160 x 1440 分辨率屏幕,286 x 211 x 14.9, 重量 1.3Kg
MacBook Air 2018:13.3 英寸 2560 x 1600 分辨率屏幕,304 x 212 x 4.1~15.6 mm, 重量 1.25Kg

神舟重量多少?
...
恩?屏幕可以缩水,重量为什么要一样?

[ 本帖最后由 jjx01 于 2018-12-22 23:52 编辑 ]

TOP


发热只比最高温度,不要跟我谈总发热量
最高温度还得是特挑某块区域


色准只看平均误差(温度倒不看平均温度),不要跟我谈某个颜色偏色特别多

我不能换内存,但比你mac什么都不能换好多了

各位真的会看评测吗?这客观器材数据倒像是个评测,配的文字评价就是田忌赛马表演

[ 本帖最后由 jjx01 于 2018-12-23 00:00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引用:
原帖由 jjx01 于 2018-12-22 23:49 发表

恩?屏幕可以缩水,重量为什么要一样?
哦,这就是搬神舟抬杠的理由。
请你继续表演

TOP

 52 1234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