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电脑] 回想起MD(Mini Disk),被MP3绞杀是历史的必然还是索尼一贯的走错路?

引用:
原帖由 fengfenghh 于 2016-4-18 23:3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md比mp3早10年最多是比淘汰。而不是击败,击败的是netmd
事实就是md早出这麽多年连CD随身听都没能取代


TOP

sony当时往mp3转型其实还可以,凭借walkman的口碑在高端mp3市场还是挺有销量的,直到ipod出来……

ipod的赢点在于itunes,这才是ipod跟当时的高端mp3比如iriver啊创新啊sony啊的最大区别。应该说从2000年左右开始it界进入拼软件、拼用户体验的时代,日系传统是ID一流软件三流,一直到现在的手机市场依然这样,不败才有鬼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ONY Xperia Z3
引用:
原帖由 @无印凉粉  于 2016-4-18 14:41 发表
你用的一定是单放机,所有录放机都有液晶屏
没有这样的规定,参见夏普末代鸡黄DR80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md录制太麻烦,无论光纤还是netmd,音质也一般谈不上多神,淘汰必然的,不过那个做工蛮来福的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Ss是后期的软件了,最早的是open mg jukebox 其实,就是atrac 这种格式被淘汰的过程

TOP

引用:
原帖由 wap666 于 2016-4-18 20:2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MI 2
但是这玩意在日本生命力很强啊,给我留下印象的就是凉宫春日的激奏这集,还说什么喜欢的人可以来免费录制md。那个时候都2006年了。
06年的时候已经几乎是MD的末期了
那时候日本yodo里的大水果和大法专区比较,简单客观描述就是水果区门庭若市,大法区门可罗雀。这两个区还相隔不远对比分明,让人印象深刻。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yang_yii  于 2016-4-18 22:56 发表
那个时候mp3胜算并不大。当时阻碍mp3的一大障碍是闪存容量,记得大学时候看同学买了一个32m大小的三星mp3播放器都很前沿得感觉。但是容量小也有更新歌曲的困扰,当时一首mp3差不多至少23m。
应该说md当时的思路还是正确的,至少是能通过自己擅长技术解决存储媒介问题并且制定行业标准。
无奈苹果太机智了,闪存贵,用机械硬盘解决容量问题。并且推出了自己的数字音乐商店。
02年买的三星mp3 样子还比较来福 32M的容量 900多块 歌我都是下mp3然后转成wma听的 容量小一点 一次放个10多首 后来听到别人说苹果的mp3有多少g的容量 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TOP

回过头看当年买mp3也很坑,2000年前后32MB的mp3貌似也要1000左右……
谁还没扔,看见32MB“尸体”估计要哭……
MD买过sony r900,sharp mt770。
最后买了台EH1收藏,每年还会拿出来充充电……。
后悔当年欣赏不来sharp的蝴蝶机st880,那时候比较喜欢sony工整的机械质感设计。
MD自己录碟制作封面也算有点乐趣。当然估计这些东西也只有宅男愿意折腾……巨麻烦。
当年MD在日本流行,欧美就很一般了。也算是民族性格使然,日系数码产品,大到电视,小到卡西欧手表都能是厚厚一本说明书……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原始恶魔  于 2016-4-18 22:07 发表
历史证明技术优势才是王道。
索尼后面的BD能大胜也不是因为PS3,而是蓝光的容量是哪叫啥来着?HD的几十倍。
这技术优势才会注定赢。
MD之类的就和记忆卡一样,没啥技术优势却强行推广,失败是必然的
不要信口开河…
hddvd是15g
bd比dvd也就多了5倍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日厂在数码世代束手束脚,软件不行,硬件不愿意开放共赢,netmd在mp3初期比mp3优势大的多,几十m的mp3一点都不好用,完全不如能换碟的netmd。

2000左右买过一个松下的手表mp3,插sd卡的,时髦值爆表,但是导歌还是要软件,而且这sb软件还不支持xp,过了几年找出来直接没法用,真是喷了,日系的数码产品走出机械世代就不行了

TOP

其实在我使用MP3的几年里,MD还是神一般的存在,但后来随着盗版音乐的崛起,网上各种MP3~部队,应该是说网速的崛起,连CD都没人买了~仿佛是在半年内,原来周围用MD的人瞬间都换了MP3。我知道,索尼的时代基本结束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HTC 802t
引用:
原帖由 @raidentime  于 2016-4-18 16:08 发表
就一件事情.....你跑朋友家里想下首别人的歌还要随身带着管理软件光盘,安装完毕才能往里面写歌曲,人家拿出个128MB的mp3下完了像看煞笔一样看着你.....然后你还嘴硬说咱这虽然慢,录完了是wav级别的音质.....
就一件事情.....你跑朋友家里想下首别人的歌还要网上下载itunes,
,安装完毕才能往里面写歌曲,人家拿出个128MB的mp3下完了像看煞笔一样看着你.....然后你还嘴硬说咱这虽然慢,录完了是wav级别的音质...黑胶母盘压制,这才是真正的听mp3。

也不见苹果死,说到底还是信仰不够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Firefox
引用:
原帖由 @原始恶魔  于 2016-4-18 22:07 发表
历史证明技术优势才是王道。
索尼后面的BD能大胜也不是因为PS3,而是蓝光的容量是哪叫啥来着?HD的几十倍。
这技术优势才会注定赢。
MD之类的就和记忆卡一样,没啥技术优势却强行推广,失败是必然的
哪来的几十倍。。HD DVD最大30G碟片生产线更新成本低,BD最大50G碟片生产线更新成本高,技术层面上各有优势
BD最后能胜出和技术优势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最大原因是华纳财务赤字急于结束光盘规格大战,当时BD市场份额略高于HD,好像是55%对45%,华纳为快速结束战斗选择全面倒戈BD形成BD市场份额的决定性优势才一下子造就了BD的胜利。。。

TOP

引用:
原帖由 allensakura 于 2016-4-18 21:30 发表

无限细节个jb,聚氯乙烯分子就是这麽大,怎麽无限细节?
想要黑胶达到CD等级的采样率(16bit)每个黑胶分子都必须比一个氢原子还小,电子显微镜一样洗洗睡
巨巨真流弊,聚录乙烯原来分子量跟形状固定的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买MD的都是从磁带CD一步一步过来的 而且估计都是索尼牌的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