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转帖:日系和德系:中国市场上的好基友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ONY Xperia TX
日系和德系:中国市场上的好基友
比起福特和通用等美系车的隔岸观火,日系和德系之争,似乎从一开始,就是基情四射的连台好戏,作为较容易获得的德系车,大众承担起了推广“德系品质”的历史使命。而作为东亚的近邻,背负民族情绪的日系诸强,自信文化和用车环境更加贴近中国人需求,自然也不会错过这块高速增长的市场份额。
大泽龙方蜇,中原鹿正肥  
提起合资车的历史,就不能不说桑塔纳和捷达。
    经常有人说,大众用一个老捷达和一个老桑塔纳骗了中国人这么多年,赚的盆满钵满。客观上,这是对的,大众靠这俩车赚到的钱,几乎支撑起了大众前十几年在中国市场的利润和份额,这是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包括大众自己。
    但严格的来说,这不是骗,当初中国第一次向世界敞开国门,谈合资车的事宜,标致、丰田等大批汽车厂商都闻风而动,最后因为担心中国的市场太小,增长太慢,加之摸不清改革开放会持续多久等各种政治、经济原因,都按兵不动,唯独大众坚定的押宝中国市场,商业有时候是需要冒险精神的,大众这一把,毫无疑问开出了豹子。
    这就是商战的规矩,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般这种人很容易失败,但一旦成功,所获也绝非蝇头小利。
    事实上大众的眼光也确实毒辣,桑塔纳当时在国外卖的其实很一般,但拿过来往中国一放,无论品质、外观、稳定性立即征服了大大小小的政府官员,在中国社会,别看骂的再凶,只要你能当上干部,那么总体上,总是意味着优秀。干部用的当然是好东西,后来奥迪的官车身份,桑塔纳出力甚多。
    所以,在最初的开荒时代,大众先拔头筹,并且迅速树立了自己德系品质的形象,直到日系车醒过梦来。
三英战吕布 日系车的华丽逆袭
对手永远不会让你笑太久,日系车来了。
    直到今天,大众在这一回合犯的错误,都是值得每一个企业人反思的。
    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后,大众明显低估了中国人对新车的接受能力。说白了有点瞧不起中国人,寻思一个桑塔纳再战300回合绰绰有余,反正这华夏国的汽车工业几乎为0,一个桑塔纳够他们享受和研究的。
    其实中国人自己也这么想。
    但是,日本人可不这样认为。
    如果说在第一回合,魄力上,日本人输了一局,那么接下来,在精明这一环节的比试中,日系车展现了实力。
    90年代,日系三强集体发力,首先本田和铃木的摩托车迅速进入中国,抢占民用市场,这一块是大众的绝对弱势,当时对于中国家庭来说,还是摩托车的普及时代,80后很多都有共同的儿时回忆,摩托车绝对是不可缺少的情节。日系这一剑,大众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但也不太在意。
    大意是要付出代价的,在汽车领域马上应验,日系的进口车汹涌杀来。
    整个九十年代,雅阁、佳美、皇冠以及稍后一点的凌志,还有公爵王等高档日系车,一下子打开了中国人的视野,当时买车的都是机关和暴发户,而且当时一辆好车所能带来的面子和创造的隐性价值远比今天要更大。所以日系车很准确的判断了当时暴发起来,同时又穷怕了的中国人,对高档车车倾其所有一定要买的心态和需要。
    更重要的是,所谓的德系品质,在这个时期彻底被颠覆了,当时买丰田的都是牛逼哄哄的挤兑桑塔纳车主,日本车拿来了看家本领的高品质车型,捷达桑塔纳有点撑不住了。
    所以说,车和价格永远是硬道理,神马民族情绪都不管用,要说民族情绪那个时代远胜现在,你车确实好,谁都没招。
    反观这个时代的大众,主力车型的更新几乎停滞,后几代的捷达和帕萨特(桑塔纳是B2)都没有带来中国,只好将这哥俩不断简配降价,从高端市场往低端市场转移,当然这种转移,本身对这两个车型来说是成功的,多年累积的人气和口碑,加上不断降低的价格,中国人不断提高的收入,使得很多人的入门车就锁定了这俩老兄弟。但是,在大局上来说,大众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代价。
德系日系位置互换,输赢成败世事无常
    大众的老宝来,老帕萨特上市之后,止住了颓势,但在当时的中国市场,雅阁,凯美瑞,CRV以及后来的天籁都已经羽翼丰满。大众想一下子后来居上实在是有心无力。
    在这一段过程中,速腾的特殊地位值得一提。
    其实在老宝来的时代,就已经有了驾驶者之车的美誉,虽然板车悬挂的配置和今天的标杆差异明显,但较短的车身带来的灵活性和大众的底盘调效功力,还是赢得了一批忠实的粉丝,这也是后来毁誉参半的“神车党”原型。
    但是老宝来翻不了天,很简单,后排太小,对于空间无比忠实的中国人,你就是拿F1的操控性来卖捷达的价,只要车太小,注定翻不了天。所以同期的老宝来销量比之花冠还是始终逊色不少。
    后来的速腾完全吸取了这个教训,同级车中够大的车身,优秀的油漆钣金,敦实厚重的外形,做工用料实足的内饰,再加上在当时本来就非常优秀的多连杆悬挂,激光焊接,空腔注蜡等等,还有大众不遗余力宣传的平台概念。
    速腾一举赢得了神车之名。
生为强者的广告词至今记忆犹新。
    老速腾这个车,其实销量来说,一直也不算太好,至少远远没达到后来朗逸的疯狂程度。
    原因无他,唯价格耳,老速腾当时1.8T的价格直接冲进的中级车的区间,还是那句话,中国的老百姓买车,高档货是喜欢的,面子也是要的,但是腰包那也是握的很紧的。
    后来速腾逐步简配,逐步降价,销量才有所好转,无论论坛怎么骂声震天,什么背叛德系造车理念也好,什么为中国市场妥协也好,车是个人选购的商品,钱包才是硬道理。
    但是他最大的贡献,是在中国的汽车普及时代,一下子把大众的高档印象,植入了每一个人的心中,风头一时无两,压的丰田本田都有点喘不过气来,为后来大众的全面胜利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基础。
    基本上,今天的大众粉丝,一提起老速腾,说有点神圣感都不夸张,由此可见一斑。
    作为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老朋友”,大众的最后一步棋,才是重磅炸弹。
    这就是朗逸。
    其实在早期,大众对桑塔纳不断的拉皮,就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管你看不看得起,卖的出去才是硬道理。
    拉皮这种事,其实放在商业行为里很正常,别说土鳖不土鳖,你想吃这碗饭,想赚这份钱,你就得服这个市场。
    市场永远不会错,这是最基本的商业常识。
    后来的B5改领域也是成绩斐然,此时的日系车,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冷眼旁观大众的拉皮行为,一边时不时喊两嗓子低俗恶心。
    从来就是按市场造车的日本人,这次居然忘记了贴合市场。
    反而是按技术造车的德国人,经过多年的积累,吃透了这个市场。
    朗逸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早在老高尔夫在中国叫好不叫座的时候,德国人就恍然大悟的说过“中国人不喜欢精致的小车,他们喜欢简单的大车”
    到了朗逸这里,德国人精准的恰住了中国消费者的七寸。
    大众的标志,前期经过桑塔纳捷达皮实耐用,速腾高档大气安全等积累的口碑这时候集中体现了。
    同级较大的车身。
    依然优秀的油漆钣金。
    成熟的技术带来可靠性的提高
    外形绝对符合中国人审美观
    最重要的是价格。
    一切的一切,朗逸的销量疯狂的有理。
    当然,新速腾的简配,曾经让大众的这个“神车”体系有所动摇,大众需要一个新的标杆来维护自己在中低端市场的巨大声誉。
    6代高尔夫完美的接过了这个使命。此时的中国人在德系品质的熏陶下对这种正宗欧洲精致小车也开始青睐有加
    明锐这个私生子也用正宗PQ35继续网罗大量依旧喜欢三厢的车主。
    反观日系车,不带任何民族情绪的说,这几年日系车的颓废,并不是某岛事件造成的。
    至少不是主要原因。
    这几年,日系车基本是自己作死。
    一夜之间日系车仿佛变成了之前的大众,车系更新缓慢,好东西都不拿来国内,仿佛中国人开着万年卡罗拉就够用了。
    没有更好的亮点技术提出,各方面确实落后是不争事实。
    早期的进取心和日系高档车的印象已经消耗殆尽。
    唯一好点的是日产,对市场还一直在紧跟,所以还能撑撑场面。
    当然,世间没有常胜的将军。
    最早反应过来的是本田。
    锋范的试水已经获得成功,凌派还没上市就被人喷的“中国独有”。
    但第一个月就上万的销量,这是一个谁也无法忽视的成绩,更是近年日系少有的亮色。
    本田开始醒过梦来了。
    还在固执是丰田,这个全球老大至今还在沉睡。
    或许明天,他就会醒来。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MI 3
大师,学习了



TOP

本田那满嘴金牙是梦做醒了?


TOP

所以说,车和价格永远是硬道理,神马民族情绪都不管用,要说民族情绪那个时代远胜现在,你车确实好,谁都没招。

-------------

这绝对是扯蛋,那个时代中日关系不要太好。
蛤蟆后期中日关系才恶化。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丰田新家族脸最难看了,逼格跟马自达差了五条街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