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18 12
发新话题
打印

星河战队就是三级片啊

引用:
原帖由 pixies 于 2012-9-3 10:23 发表

也不能完全说是荷兰人有纳粹情节,毕竟,星船伞兵原著本身就是极重的这种类似军国强权的味道。
星船伞兵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星河戰隊
跳转到: 导航搜索
跳过字词转换说明汉漢
为了阅读方便,本文使用標題手工轉換
  • 转换标题为:简体:星船伞兵;台灣:星艦戰將;香港:星河戰隊;
  • 实际标题為:星艦戰將;當前顯示為:星船伞兵

[展开]

字詞轉換说明


字詞轉換是中文维基的一項自動轉換,目的是通過计算机程序自動消除繁简、地区词等不同用字模式的差異,以達到閱讀方便。字詞轉換包括全局轉換和手動轉換,本說明所使用的标题转换和全文转换技術,都屬於手動轉換。
如果您想对我们的字词转换系统提出一些改进建议,或者提交应用面更广的转换(中文维基百科全站乃至MediaWiki软件),或者报告转换系统的错误,请前往Wikipedia:字词转换请求或候选发表您的意见。






星艦戰將
作者羅伯特·海萊因
原名Starship Troopers
出版地 美国
語言英文
系列1冊
題材科幻小說
出版者G. P. Putnam's Sons
出版日期1959年
媒介紙本
頁數263
ISBN0-450-02576-4
OCLC2797649
星艦戰將》(Starship Troopers),是一部1959年出版、由羅伯特·海萊因执笔的科幻小说。故事內容以第一人稱描述一名叫胡安·里科(Juan Rico)的年輕士兵,在地球联邦(Terran Federation)的機動步兵團(Mobile Infantry)中服役的種種經歷,在故事中,未來人類政府對抗的是名叫Arachnids的外星種族(一般稱之為蟲族)。由於作者自己曾經讀過軍校,並在海軍服役,所以儘管這是部科幻小說,軍事上的描寫卻頗為扎實,另外在作品中滲入了不少太平洋戰爭等真實戰爭的影子,如開戰時蟲族奇襲了布宜諾斯艾利斯,而地球聯邦的反擊類似二戰時美軍的跳島戰術。小說中涉及了政治體制的運作,引來了一些爭議與批評,有人指出蟲族是影射共产集团,而故事中的地球聯邦也被批評是軍國主義
星艦戰將》在1960年獲得該年的雨果獎最佳小說。
這本小說最廣為人知的是1997年拍攝的同名電影,雖然電影版並不算是忠實的改編作品,不過由於畫面呈現上和當時熱門的電腦遊戲星海爭霸有不少相似之處,因此大受歡迎。

第一集
主条目:星河戰隊 (電影)
同名電影於1997年上映,預算一億美金,由保羅·范赫文(Paul Verhoeven)執導。與原著的最大差異是電影沒有關於動力裝甲的內容,取而代之的是較為一般的戰鬥服。事實上,電影原本是獨立的劇本,但是保羅·范赫文的一位朋友指出了劇本與小說的相似處,於是在獲得小說的授權之後,劇本便修正成小說的改編作品。後來保羅·范赫文表示,他從來沒有把原著看完過,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電影和原著有著諸多差異。
除了科幻方面表現的缺陷,好萊塢式公式的俊男美女組合也抹煞了對角色心理詮釋的部分。原作中主角是個對社會價值保持冷漠態度的年輕人,但在經過軍隊訓練與戰爭的磨練後,體認到了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與自我定位的成長。但是保羅·范赫文的片中只是將主角演成一個只會賣弄肌肉的無腦發情男。另外在原作小說中,作者使用許多篇幅來探討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差異,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姑且不論作者的未來社會觀,是否能得到每個讀者的認同。甚至質疑這個未來社會裡法西斯的成分濃厚,但是至少作者是在描繪一個可能的、太過理想化的未來社會。保羅·范赫文的電影則將這個未來社會簡化成一個未來版納粹德國,雖然說對極權體制表達了強烈的反諷意味,但是卻完全迴避原作中最重要的個人與社會的價值探討議題。大多數觀眾印象最深刻的只有裡頭傑出的巨大昆蟲視覺特效。


TOP

老师,恕我眼拙,您贴的跟我说的啥关联



TOP

在原作小說中,作者使用許多篇幅來探討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差異,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姑且不論作者的未來社會觀,是否能得到每個讀者的認同。甚至質疑這個未來社會裡法西斯的成分濃厚,但是至少作者是在描繪一個可能的、太過理想化的未來社會。保羅·范赫文的電影則將這個未來社會簡化成一個未來版納粹德國,雖然說對極權體制表達了強烈的反諷意味,但是卻完全迴避原作中最重要的個人與社會的價值探討議題。


TOP

 18 12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