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数码手机] 苹果:微软——时间的证明,兼谈Android:iOS

竟然有两个帖子同时对比微软和苹果,让时间来说明一切:

1977年6月5日 Apple II (第一款商用家电化,不那么计算机的计算机)
1981年7月 MS-DOS登陆IBM PC


1984年 Macintosh(第一款成功商用的图形界面电脑)
1985年 Microsoft Windows 1.0(真正比较成功的是1990年5月份的Windows 3.0)

微软的最初产品均不如苹果的,但是依靠IBM开放PC兼容机的低价格优势,还是最终战胜了苹果的产品。

是低价格, 而不是开放,带来了微软的胜利。


如果没有微软,最坏的情况是:我们今天也许依旧要购买昂贵的苹果。
也许会有其它的公司来做到微软做到的一切,只是名字不叫微软。

比尔·盖茨是个幸运,并且能抓住幸运的幸运家伙,幸运也是一种实力,并非讽刺,历史上很多先行者缺乏这种实力。


当然,低价格是由开放的竞争所导致,但就此说开放将打败封闭,我也并不完全赞同。

苹果的高价是自己选择的结果,Mac OS X不是不能在低配置电脑上运行,但苹果要刻意维持自己的高利润,如果像SONY搞游戏机那样,万一在内容和销量上赢不了,负利润的硬件销售就会伤身。

IBM兼容机和苹果的对战和今天Android对iOS的情况并不相同,苹果当年输给了钱包(后来的IBM PC也一样),而今天硬件相当的Android产品跟iOS产品价格也相当,甚至还勇于更贵(Tab),而那些甚至叫不上型号的低配低价Android机型也要占据Android胜出iOS份额的一部分,而这些机器,从990元话费就送的上至2000元附近,对占软件比重很大的游戏支持并不理想,除非钱多人傻(又何必购买低价机),这些机器不会成为游戏销售的选择,因此如果对比拥有完全商店/市场消费潜力的机型,iOS未必输。

而iOS目前拥有先发和内容的优势,在硬件配置和其它特性上可后发制人——实际上iPhone除了一代时率先带来的多点触摸和浏览器操作体验这两板斧,其它东西从未领先过。

Android也拥有一些优势:挂IM、Flash、输入法,更多的外形选择。

竞争越激烈,消费者越收益,因此胶着的战况才应该是聪明的消费者所期待的,期待一方大获全胜是愚蠢的。


谁也不希望微软操作系统隔代垃圾和NOKIA S60傲慢的证书悲剧再上演吧?


一些不相干的信息:
IE在Netscape之后
Word在Nisus Writer(第一款Macintosh字处理软件)之后
Excel在Lotus 1-2-3之后,而之前已有VisiCalc——1979年登陆Apple II的第一款个人电脑上的电子表格软件
Powerpoint在VCN ExecuVision(1982年,第一款个人电脑的演示软件)之后
微软主席盖茨的全名为William Henry Gates III是在他父亲和祖父之后(Bill是William的昵称,同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全名是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但一样被叫Bill)

[ 本帖最后由 burnfox 于 2011-2-4 00:50 编辑 ]


TOP

乔布斯不在,苹果怎么办



TOP

我想到了毒瘤


TOP

What's the point?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如果乔布斯在,ipad2应该公布了吧

TOP

Jobs的离开应该完全不会影响iPad 2的研发。

看了一下苹果产品的发售日期规律,最晚不应该晚于2月底发布。

TOP

其实iphone和ipad的价格已经很普通了

苹果的风光也得益于自己的“低价”
第一代iphone签约费500美刀,后来降到300
直到iphone 3gs降到200美刀的时候,iphone才彻底疯狂

ipad就不说了,一上来就是500的低价
苹果花了n年的时间,才悟出了“薄”利多销的道理

[ 本帖最后由 mirokuneal 于 2011-2-4 10:47 编辑 ]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ad

低价的确是杀手锏,但是只有低价又是不够的,还要有生态系统。

WP7以配置不算高价,Linux甚至不要钱。

MTK手机方案也低,但是如果没有中国这么一个特色的市场环境,怕也不会让巨人诺基亚抱怨。



话说这ios输入法还行。

本帖最后由 burnfox 于 2011-2-4 10:57 通过手机版编辑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