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十月围城》的剧本真是太滥了

在看十月围城的过程中,脑子里突然升起一句话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老百姓永远都是被掌权者鱼肉的对象,是被革命派忽悠的对象,在革命者需要的时候是老百姓出来当枪使,而革命者掌权以后老百姓又继续成了被鱼肉的对象。

而老百姓们呢,43楼的帖子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他们投身到这当中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很明显,草根阶层没有想到什么“革命”,他们单纯的是为了爱,为了义气,为了重要的人。
除了李玉堂,也许老于世故的他看得到腐朽的清政府将会灭亡,他愿意资助革命,但他绝不会为了革命搭上自己孩子的性命。
除了李重光,“我一闭上眼,全都是中国的明天”——靠!他才只有17岁!这就是热血方刚的学生,可怜的孩子,不知道今天的中国是否是他脑子里那个明天的中国?也许他的年纪再大一点,当他闭上眼睛后,脑子里会出现自己的父亲,自己的爱人。
除了陈少白,“我们这一代的牺牲,就是为了重光那一代的幸福”,前面Nomadsoul说得没错,重光这一代都死光了,他还活着。也许他也是有“牺牲”的觉悟的,可怎么说呢,总之最后有无数人替他死了。而还有很多陈少白这样的人,最后是可以成为主席,成为将军,成为省长,成为政协委员……

看十月围城,有很多种评论角度。有趁机贩卖鼓吹牺牲的疑似五毛思想的;有怀疑导演夹带私货借古讽今的;有超然世外直指影片逻辑混乱不清的……其实真相是什么并不重要,对号入座就是了,能做到这一点,十月围城已经成功了。

不过最后还是要啰嗦一句,当你超脱地坐在屏幕前,冷锐潇洒地指出影片缺乏逻辑时,有没有一双眼睛也在冥冥中注视着我们,注视着七十码,注视着南京老太,注视着高房价……我们的生活是充满逻辑的吗?

我很赞同Nomadsoul所说的“情怀”,也许有些时候只有当自己面临一些选择的时候,才会知道“情怀”比“逻辑”更重要。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仔细一看原来是个半入土的坟贴……

唉,看片子太晚就这点不好,讨论正热乎的时候总是赶不上



TOP

同一个导演的两部作品《投名状》、《十月围城》都有同样的毛病——编剧太差、逻辑混乱、漏洞N多,可见陈导演的水平就那么回事。可是《十月围城》多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让我觉得可以忽视它的不合理性,而投名状却乏善可陈。


TOP

引用:
原帖由 zoah 于 2010-2-2 11:36 发表
同一个导演的两部作品《投名状》、《十月围城》都有同样的毛病——编剧太差、逻辑混乱、漏洞N多,可见陈导演的水平就那么回事。
整个香港电影莫不如此. 大陆也是同样. 我想这和整个华语圈的近年来文化素养下降有关.

TOP

怎么影视区都有五毛驻在啊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