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探讨和影评

最近看了两部电影,《灵异第六感》和《美国精神病人》。男主角我都很喜欢,更偏向于克里斯汀·贝尔。
两部影片的结局都很出人意料之外。想探讨一下两部影片的导演分别想通过电影表达些什么内涵。
大家更倾向于那部电影的编剧和手法。


TOP

导演M·奈特·沙马兰通过《灵异第六感》反对的是整个传统美学的再现基础,这种创作原则为沙马兰提供了无形式束缚的自由度,并让观众看到导演受到戏剧、舞蹈等传统艺术领域的影响。
  《灵异第六感》以极大的勇气去表现心灵中的真实,并通过变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灵异第六感》中海利·乔·奥斯蒙的角色显然受到了法国的绘画艺术的影响,并有德国文学及戏剧的突出反应。《灵异第六感》艺术家以非理性的变形、几近怪诞的形式来表现人的内心。像卡夫卡的《变形记》、电影《铁皮鼓》中的敲鼓男孩及侏儒形象。沙马兰反对传统的电影理论,要求创造新型电影。他不重视客观事物而重视个人心灵的反映。他在《灵异第六感》这一完全自我中心艺术的影响,把客观世界变成了他们的主观幻想,把现实生活进行扭曲反映并表现在反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中。所以,《灵异第六感》重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强调人物的潜意识活动和变态、疯狂心理,而情节往往缺乏逻辑,只用来解释主题和某些观念。
  在我看来,《美国精神病人》与《灵异第六感》存在着相似的观念背景,都是轻“再现”重“表现”,重视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能动参照。然而,两者却存在性质上的相异。这不仅是时间上的区别与界分,更是存在状态的不同。《灵异第六感》仅仅是惊悚电影艺术发展的一个特定时期,不可否认,它对其他电影艺术流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历时性的角度来看,《美国精神病人》应用手法更多样,也就是后现代惊悚电影艺术至今的发展阶段。《美国精神病人》导演玛丽·哈伦放弃了传统再现和模仿的形式,没有拘泥于内容呈现客观的真实来表现,而是拓展思维空间,充分发挥丰富的艺术想像力,寻求多种形式来扩大和深化人物的心灵空间。

[ 本帖最后由 sectionboy 于 2008-11-3 12:51 编辑 ]



TOP

LS这篇东西谁看的懂........


TOP

2楼的分析很到位,感觉很专业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