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39 123
发新话题
打印

《太阳》太让人失望了

引用:
原帖由 斯科尔斯 于 2007-10-19 10:35 发表
太阳姜文纯粹玩结构,在国产电影里面看似乎有些新意,但故事却简单无聊,很多细节方面,不知道是不是我境界不够高,直到看完也摸不着头脑。也许是因为我是个喜欢看故事的人。

说到阳光,太阳比这部国产神片差远了 ...
没看明白《太阳》的象征意义就说导演纯粹玩结构。。。


TOP

引用:
原帖由 AzureZH 于 2007-10-18 22:28 发表
之前坛子里几个“看懂了”太阳的,分析和解读都不一样,
这很奇怪么?<Matrix>整明白了没?《红楼梦》咋那么多年还有人没整明白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jonathan 于 2007-10-19 10:42 发表


这很奇怪么?整明白了没?《红楼梦》咋那么多年还有人没整明白呢?
个人认为应该是有人以为自己看懂,又或者有人没看懂装懂吧

做学问不也是这样吗?红楼梦一只死蚂蚱,养活了多少标榜着自己是红学家的蚂蚁啊



[ 本帖最后由 AzureZH 于 2007-10-19 11:5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AzureZH 于 2007-10-19 11:47 发表


个人认为应该是有人以为自己看懂,又或者有人没看懂装懂吧

做学问不也是这样吗?红楼梦一只死蚂蚱,养活了多少标榜着自己是红学家的蚂蚁啊

那是你自己的看法。就不兴别人对电影有多种理解和看法?

TOP

引用:
原帖由 jonathan 于 2007-10-19 13:23 发表


那是你自己的看法。就不兴别人对电影有多种理解和看法?
没说不让人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啊。但是理解归理解,客观事实是不会随着你的理解和看法而改变的。

就拿姜文究竟是不是房租名他老爸这个问题上,就出现了两种意见。

但只有一种可能性是成立的。要么是,要么不是。

但是持这两种意见的人都号称自己看懂了。这不是很可笑的事情吗?



[ 本帖最后由 AzureZH 于 2007-10-19 13:53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AzureZH 于 2007-10-19 13:51 发表


没说不让人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啊。但是理解归理解,客观事实是不会随着你的理解和看法而改变的。

就拿姜文究竟是不是房租名他老爸这个问题上,就出现了两种意见。

但只有一种可能性是成立的。要么是,要么 ...
客观事实。。

对于《太阳》这样的影片,它的客观事实就根本不是人物关系,故事的起因和结果,而是一种感觉,一种印象。
就象Matrix里你不会去讨论Neo和Trinity XX的时候戴不戴套一样,这些事情根本就没什么可在意的。
片里这2人的内在关系根本无所谓,观众只需要在乎他们俩的冲突就可以了,至于内在联系当然是给予观众想像的空间,所以你认为乱伦也好,偷情也罢,只是观众自己对于电影的理解,只取决于观众,导演只是给观众一个感觉。

你对着类似的印象派作品谈客观事实。。。就好比用莫奈,毕加索的画和摄影作品去比较。。

TOP

引用:
原帖由 minkim 于 2007-10-17 10:15 发表


大卫林奇怎么了?你看懂大卫林奇了吗?别那这渣片跟大卫林奇的比,大卫林奇的故事比谁都严谨
1.大卫林奇很好,很强大。
2.没周黎明等几位资深影评人,他的片要看出门道还真要花不少功夫。
3.日照升不渣,和穆赫兰道比的话都及格了,有分差而已。后者那可是要闷多了。
要是影院里能有十几个人看日的话,那么换作后者恐怕就只有几个人,当中还有一半睡着了。

国产片敢拍成这样,的确不容易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AzureZH 于 2007-10-19 13:51 发表


没说不让人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啊。但是理解归理解,客观事实是不会随着你的理解和看法而改变的。

就拿姜文究竟是不是房租名他老爸这个问题上,就出现了两种意见。

但只有一种可能性是成立的。要么是,要么 ...
我想起一个小品。《婚姻介绍所》。蔡明郭达李文启的。征婚老头李文启说完笑话,他们问道:后来呢?

TOP

太阳照常升起:从性解放到人性解放

小毕的个人评分:A-



一、疯的不止是疯妈



疯的不止是疯妈,疯的还有整个时代。



被某些学者誉为“是中国人民民主参政巅峰时期”的文革,我相信在不少朋友看来仍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时代悲剧。疯妈之于小队长恰似时代的缩影,因为疯妈“疯”,所以一会儿整些洋事儿(羊羔上树),一会儿整些土事儿(刨地采石);于是小队长一会儿扛梯“上”(山)、一会儿跳江“下”(乡),九天揽月、五洋捉鳖、上穷碧落下黄泉……,这不正是时代的隐喻么?小队长就是当时的群众,疯妈则不言自明,浅显吧!



疯妈的故事放在全篇最开头,为的正是突出整部电影的“超现实性”,然而这种“超现实”并非“不现实”而是“不写实”。为什么“不写实”?一来时代特征和历史问题注定了没法写实,二来图腾一般的映像洪流摆明了就要写意,认同这点即可不必再追究疯妈怎么疯法,更不必刨根问底“鞋到底在哪里?”。



言归正传,在发现姜文导演不仅要忆苦思甜、而且想发人深省的意图之后,我们便可放开手脚去拥抱《太阳照常升起》的微妙世界观。“井,十三”这么个老段子,主人公被姜文巧妙替换为“疯子”、“傻子”,用在文革期间所指一目了然:出头的“疯子”以为能看清时代,结果自己倒霉;无知的“傻子”什么都不以为,于是顺理成章地扮演了荒谬的刽子手——那可真是一群刽子手,互相运动的结果就是井底下的尸骨越来越多,井边上的人越来越麻木不仁,……十三就这样变成了十四。



类似事例太多。疯妈一句话,学习文化知识的小队长从此与学校拜拜。疯妈砸锅摔盘子一通败家,小队长效尤。疯妈说得好,还是小警察的时候老李是个好人,但却牺牲了,也就是说如今的老李(人一旦做了官)就不是人了,这是第一层;疯妈上头一句话,小队长平素敬尊重的李警察就不是人了,群众在那个时代就是这么无情而愚昧地抛弃了一位又一位曾经敬爱的人,这是抨击的第二层。此类不胜枚举,各位自己“咋么”味儿吧。



这里还得继续讲政治,因为好多不懂装懂的人居然把她当人性来读解(大笑)。随心所欲的疯妈有个信念:她选择被时代打磨得毫无棱角的石头(民众基石),去构建她的理想国(理想社会)。理想么?风吹草动打个喷嚏就支离破碎,看似被她拼凑规划得整齐有序,其实一个个内心早已粉碎。



顺便说一句,仅从人性的角度看,疯妈确实也为后代进行了一番规划。她为小队长挑选了一张中规中矩的“时代标准审美像”来当另一半儿,无疑是生怕儿子不当“傻子”而当“疯子”——这也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相当重要的线索:刘长瑜的“李铁梅定妆照”,幸亏我学点历史,不然还真不知道是革命样板戏!





二、梁老师怎么死的



梁老师怎么死的?吊死的。没错,导演也在这里“钓”了我们一把,留白了。



现在小生姑妄外批。就我个人便可设计三种答案,下面由浅到深逐层罗列出来,谨供各位批判之用。第一层很简单:那样一个可爱的梁老师;多情的梁老师;曾经在回疆跟姑娘们肆无忌惮、天真烂漫地嬉戏,如今竟只能忍受被欲望长期压抑而人性扭曲的厨师、大夫乃至变态追求者轮番折磨的梁老师;终于不解这万恶的世界,驾鹤西游去也。



听个《索罗河》、和个面都有性冲动的女厨们,明知电话里来了流氓,还一定要次第 “亲耳”尝一尝,这是最典型的中国式性压抑;从生龙活虎地夹着大腿拧毛巾、到如饥似渴地探视,一场近乎独白的大戏奉献出入魂演技的陈冲,通过被摸的爽、被虐的渴望,展示了性压抑更久之后更极端的爆发;几乎雌雄莫辨的变态追求者,为听一句粤语版的“去你妈的!”而无所不用其极,这种程度的压抑堪称登峰造极的境界吧!压抑的是性么?似乎是,但压抑久了扭曲的就不只是发乎生理欲望的性,而是人性。



第二个版本复杂一些,也“人性恶”一些。谁说林大夫是要救梁老师——导演在采访里说的我们就要信?导演这部片子已经把我们忽悠成这样了,还信丫干什么!?那么,我180度反转着解释。林大夫和老唐偷情,误打误撞被人追的梁老师看见了;看见了就是麻烦,麻烦就要当机立断;……当机立断的当然不是心存非分之想的林大夫,后面的故事里杀人不眨眼的老唐才是幕后主使!!!



指认时精心选中梁老师的手,是林大夫试图做掉梁老师的第一步,没想到跟吴主任对“站的位置”的证词时露出了马脚,未遂;老唐劝诱梁老师写自白书是第二步,没想到元凶找到了,又未遂;林大夫探病当然是试探口风,不想还未遂;傻乎乎的梁老师真不愧是小布尔乔亚的知识分子,竟实诚到对老唐说“枪给你,枪带给我留下”,还一脸无辜地要请“你们俩,……你,和林大夫”。人人自危的年代,两个见不得人的家伙当然要先下手为强,于是老唐一边斩钉截铁地应“好!”、一边飞奔出去暗号召唤,二位笑吟吟地把梁老师请进屋……。当我们再见到他的时候,冰冷的梁老师已挂在枪带上停了呼吸。



离谱吧?我不否认林大夫对梁老师是有些情欲的,要不打针的时候干嘛那么暧昧?可林大夫对哪个没情欲呢?老唐召唤她的喇叭,到后面不过是勾引野鸡出洞的伎俩——恐怕林大夫在老唐心中也不过如此。再者可以这样解释,后面老唐干嘛下放?不是梁老师死前先坏了他的事儿,就是林大夫在梁老师死后动摇了立场,……女人这东西,唉。



第三个版本就更不可信了。梁老师尽管还算高雅,但理性毕竟抗拒不了原始的本能,他自己也觉得不争气,“就这手……,就这手!”但就是摸了屁股。摸也没关系,孰料湿漉漉的林大夫来了,雌雄莫辨的变态追求者也来了,梁老师这么多年弹唱《索罗河》的矜持和无视女厨们意淫的自尊,一点一点被屈打成招的冤案羞辱、蚕食殆尽。最后三个人在屋里干的什么,你还真以为是简单派对啊!?“林大夫”三个字哪个不是左右对称、左右逢源的?我看他们应该在小黑屋里“嬲”得很开心吧!梁老师从风度翩翩、仪态潇洒走到天平另一端淫荡兽性的极致,……玩够了,活腻了,上吊。





三、枪让史诗变图腾



刚看完《太阳照常升起》,感觉难免怪怪的。好比姜文请我去他家吃饭,让我坐桌边等着,然后:豆芽丝、萝卜丝、黄瓜丝、苤蓝丝、蒜、酱……,我当然等着吃炸酱面了,结果他端上一锅米饭!——是为初次观赏该片的体验,你不生气反而不正常:以为是好端端的史诗、岂知幻化成“性”冲冲的图腾,不为别的,就因为那杆枪。



核爆之后早期冲击波一样扑面席卷的映像,恍如洪流奔涌,呼啸着把你直接打傻,这就是《太阳照常升起》的第一印象。脚、鸟、水、枪、喇叭、和面、打针、拧床单、摸屁股、“索罗河”、“五指山”,……不管明的暗的,反正性暗示林林总总,可恶得让人挠墙、可气得让人笑场。没关系导演,“我知道,我知道。”



注意,姜文这绝对不是耍流氓——要耍的“爆乳宫女方阵”早耍完了——而是以最基本、最直接的方式,对文革浩劫血泪控诉。姜文当然懂历史,所以他没法拆穿谜底,就假借志愿军的杯子当幌子。其实“李不空”这怪名字真是中国人的么?剪掉的头像和“西洋长相”的房祖名都印证了我的猜想——“疯妈的阿廖沙根本就是苏联人”!!!



连“以扼杀生命为己任”的猎人老唐都知道,交配的鸡不能打;为什么疯妈和阿廖沙要被硬生生拆散呢?恩爱夫妻因两国绝交而生离死别,不管阿廖沙是死是归国,反正“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很抱歉,运动的浪潮早已风起云涌,前进的火车已经“在上面停下啦!”,无论你走“尽头”还是“非尽头”,殊途同归。



可是,即便在回疆人民欢庆的背后黑云已经压城、欢乐的帐篷已经引火烧身,太阳照常升起,孩子照样降生。即使蒙昧也依然是无法克制萌动的生命,哪怕放着“万泉河水清又清”,摸屁股的本能也顾不得闹革命;无论你怎么给后代规划“李铁梅”的未来(前面说过那张至关重要的刘长瑜的“李铁梅定妆照”),你都阻止不了孩子选择“天鹅绒”。



……你还能说这是性么?这是何其纯粹的人性!中国人被封建礼教压抑了几千年,那算揉面的女厨;到偶像崇拜无以复加时不惜抹煞自我,基本成了渴望受虐被摸的林大夫;及至全国大运动被进一步抑制和扭曲,就真是雌雄莫辨的变态!从个性、到性、到人性,我们一样一样地丢失,姜文大把大把地往回捡。



夸了您这么半天,姜老师,最后我还得说说您。您是优秀的演员不假;看完本片说您是历史学和哲学的信徒,我举双手赞成;但有一样最基本的问题,当导演的不能放弃电影的公众性!您是在启迪大家的智慧不错,但这么些个哑谜,试问几个人看得明白?浅显地玩玩结构没关系,凶悍地搞搞写意也没关系,潜藏众多机锋、故意让人感觉到又偏偏不给答案,矫情吧!?本来一部A的杰作,不大众就没法传世,那我只能给到A-。



最后表个态:我自己歪歪半天,没一句对的、没一句真的,千万别因为我信口开河、胡说八道,引起有司误会,耽误人家的票房。在此特别强调:整一篇都在忽悠你呢,想参透《太阳照常升起》,至少得坐进电影院看上三遍。

文章引用自:

TOP

 39 123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