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22 12
发新话题
打印

我晕!难道就没有人关注中国的独立制作?

刚才看凤凰卫视贾樟柯推荐的3部电影
韩杰的《赖小子》
应亮的《背鸭子的男孩》
鄢雨和李一凡的《淹没》

这3部片子估计D版商也不会做吧,只能求下载了……

关注下中国电影吧……

[ 本帖最后由 左手的无名指伤 于 2006-12-31 10:36 编辑 ]


TOP

纪录片《淹没》

作者:李一凡 鄢雨
制作:凡雨纪录影像工作室
出品国:中国大陆
长度:143分钟
介质:DV
彩色



获奖记录:
2005年2月,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沃尔夫冈·斯道特(Wolfgang Staudte)奖
2005年4月,法国真实电影节国际(SCAM,civil society of multimedia author)多媒体作者联合社奖
2005年3月,中国云之南纪录片电影节青铜奖
2005年3月,香港电影节纪录片单元人道奖
2005年5月,德国慕尼黑国际纪录片电影节首奖
2005年10月,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大奖


内容简介:
为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中国长江三峡水电站,长江三峡地区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水库。从2003年起水库开始蓄水,至2009年水库蓄水完毕,沿江的城镇、乡村、文物、自然景观不少将被淹没。因中国古代最伟大诗人李白的诗而闻名天下的奉节县也在其中。
本片忠实记录了2002年为保证三峡水库第一次蓄水成功,在水位上涨前,奉节老县城搬迁毁灭的全过程。记录了一位开苦力旅店的志愿军老人即将失去生活依靠的无奈;一座基督教教堂为搬迁的利益而丧失信仰的过程;以及一群移民干部和一群城市贫民在搬迁、拆除旧城过程中种种无法回避的矛盾纠葛和痛苦的内心挣扎。


评论:
这部记录片建筑在一片宏阔的背景之上,那就是长江三峡水电站的修建。但它并未直接讲述三峡工程史无前例的浩大和复杂,而是把目光聚焦在一个古老县城的搬迁。它的拍摄从2002年春节前开始,至2002年底结束,在这段时间里,这个县城经历了从有到无的变化。作者在十个月的拍摄中共积累了147个小时的素材。他们半年后开始后期剪辑,至2005年初,完成了这部长度将近两个半小时的作品。


它是一部两个人的合力之作。两个作者在现场的分工与合作使它在开阔的布局中表现出一种秩序。作为一部经典的现实主义作品,《淹没》象这时代其它许多记录片一样,是一片透镜:它聚焦于一些特定场景中的人或事物,试图通过它们的变化和挣扎,为这个时代打开一扇窗,而打开它的目的,是为了让那更广阔处的光景得到呈现。在这个意义上,这一类的作品,都具有一种隐喻性。而《淹没》在这样一个序列当中的别具野心之处在于:它不满足于一人一事的勾画,而是始终坚持以一种与它处理的题材相匹配的方式进行宏观叙述和全景把握。


作者是以个人的身份进入现场。他们只有一台摄像机。因此这种宏观叙述的难度在于,尽管他们在拍摄的过程中生活在那里,他们可以终日游走,去看去听,但相对于整个城市的搬迁这样巨大的动作,两个人的视力终究不能无所不及。然而这正是他们努力的方向:试图呈现整个旧城的搬迁涉及到的各种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淹没》是一部尽其所能的作品。这种关系在片中顺着几条人物和空间构成的线索逐渐铺展开,越来越迫切的搬迁工作使他们之间形成了各种利益关系――作为一条原则和某种态度,作者强调他们只进入公共空间。这些空间具体包括苦力旅店,基督教堂,移民办公室,城里的一片贫民社区和社区居委会,及城边的一个村庄。他们在这里遇到的,不仅有必须迁移的民众,还有负责移民和安置工作的政府干部。这些人都获得了在镜头前说话的机会,他们基于各自处境的态度、反应和行动,甚至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都一一在镜头前发生。


《淹没》首先在这个意义上成为宏大叙事:它强烈的现实感当中蕴含了深刻的历史企图。作者在制作一部影像的文献,不仅为他同时代的观众,也为那些将来的。他们试图让所有在这城外面的人,对这座城被淹没之前的状况,获得一个完整的认识。作者并不愿用“责任”来描述他们所做的工作,但李一凡的表白是:“我更看重的是我们通过影像纪录了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包括下层社会的整体利益,全社会的道德文化水平,以及整个社会阶层的相互信任的关系等等)。从本质讲片子讲的淹没与物理意义无关。”


由于它记录的是一个格外激烈的现场,凝聚在《淹没》当中的现实感也前所未有的迫切。然而在一种宏观的叙述当中,并未与他们尽量铺开的视野形成矛盾的是,作者的关注又始终是具体而微的――他们做到了以人为本。片中那位开苦力旅店的老退伍军人,他的境遇牵动人心;那些基督教徒,为了一点点微小的利益,在毫无顾忌的争吵;还有众多无名的人物,从挑鱼的棒棒(他们是这个城市最常见的劳力),到抽签的村民(官员的声音通过麦克风在重复,强调,扩大,这些村民只是默然),到废墟里坚持不肯离开的住户····对他们细致甚至是体贴的观察,都给影片宏大主题的叙事增加了一种感性的温度。这些被撼动的人们为了应对那种必须的改变,在镜头前言语,行动,成为了他们自己,而不完全是搬迁民众的符号。因为记录了他们具体而真切的挣扎、焦虑和痛苦,这部影片获得了自己内在的生命。


作者置身其中,用一种更接近直接电影的方法,看着这一切在镜头前发生。他们不动声色,对现场既不干扰,也不介入;他们使用经典的记录方式――跟拍,通过所选择的拍摄对象,实现对整个事件的研究和观察。尽管他们和被拍摄者处于同一个现场之中,但这种方法在他们之间建立了距离。这种距离可以被称为“客观”,如果这个词语的使用仅仅是用来描述那种不干扰和不介入的态度:拍摄者不对镜头前发生的事情表达个人意见,也不评判和定义那些被拍摄的人们。他们看起来好像是中立的,但其实也不尽然。


因为这种对现场不干扰和介入的态度并不意味着作者的感情也降到了零度,更不意味着他们真的没有看法。《淹没》的影像语言之所以是优异的,正是因为它在技艺的成熟之上,说出了更多。比如片中最令人回味和印象深刻的一幕,是那个退伍老兵,走下一片坡地,在巨大的钢筋水泥架构中间,试图寻找到一块地方,能让他继续开一间苦力旅店,赖以谋生。摄像机看着这个老人走下去,用一种固定不变的视野和角度,看着他顾盼的身影越来越小,小到在那钢筋水泥背面消失不见。如果说这是片中最具有揭示性的镜头之一,那不仅是因为它说明了人与他生存的环境的关系,同时也毫不掩饰地传达出拍摄者对这个老人的命运感受。


《淹没》的民本态度,也正是因为作者更多地把镜头朝向了这些人,这些在旧城搬迁的过程中利益被侵害或没有得到满足的人们。他们用最多的时间和精力,和这些人待在一起。显然他们意识到,这些人的心情和他们重建自己生活的行动,应该是这部纪录片叙述的重点。也正因为这样,当结尾的字幕出现,也许是片中唯一一次作者发言,祝镜头前出现的所有老百姓“生活幸福”的时候,我们相信这愿望由衷地发自他们内心。


但如果说,这种所谓“客观”的态度,在当下中国具体的语境当中,也可能包含某种局限,那是因为,无区别地对待镜头前的所有人物,不干扰,也不介入,使影片只是让我们看到,谁在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付出代价,却没有进一步的追问,更没有把它指向谁。作为记录片工作者,他们看到了那些人的抗争,却并没有完全跟他们站在一起;而当他们把态度削减,直到最低,也只是稀释了那些个人的故事里可能生发出来的能量,甚至把这种能量局限在影片的形式当中,使它没有得到最充分的释放。


2005年慕尼黑国际记录片电影节将首奖授与《淹没》,评委解释获奖理由如下:

鄢雨和李一凡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城市在被水淹没之前被清空的过程。两千三百年之后,长江上的古城奉节不得不为三峡大坝的洪水让路。作者累积数月,观察这些移民者的忧虑和痛苦,他们不得不为了尚未安置妥当的搬迁来回奔走。而一场搬迁意味着他们必须推翻他们自己的房屋,他们的社会网络和他们的生存方式。

沿袭一种经典的,观察式的记录电影传统,作者给了他们自己和他们的主要人物足够的时间去倾听,去说出他们所想并且等待事情发生。他们使观者屈服于一种较慢的节奏,这种节奏反应了这个有两千年历史之久的古城的现实以及人们的思考方式。主要人物们在镜头前的安然和迫切显示了作者进入他们的程度。我们对鄢雨优异、稳定、不张扬的手持摄影工作尤其印象深刻,他似乎是凭着一种直觉提前感知到(现场的)形势。作者的这种方法使我们体验到了这个遥远城乡的人们所经历的,也理解了他们的思想方式―并且感受到那种激情却不觉得情感上有矫饰。



TOP

这种片子正式发行过吗?


TOP

应亮《背鸭子的男孩》获五个国际大奖  

  青年导演应亮的处女作《背鸭子的男孩》继获得东京FILMeX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和香港国际电影节亚洲数字竞赛金奖之后,又在旧金山和新加坡获得三项国际大奖,分别是旧金山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SKYY奖、新加坡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国际影评人联盟奖和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同时,该片还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新加坡亚洲电影资料馆将被其收藏和展览。
     《背鸭子的男孩》是应亮导演的处女作,用MiniDV拍摄,成本不到三万圆人民币。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应亮和制片彭姗共同分担诸多工作,历时十个月,于今年6月在四川自贡完成了全部的拍摄。
  旧金山国际电影节的五位分别来自伊朗、日本、德国(两名)、瑞士的国际评委认为:“这部用借来的摄像机所拍摄的‘小电影’,无疑是今年电影节的最亮点,导演应亮是一位全新的独立英雄。这部影片具有强烈的生活质感、冷静的批判态度和黑色幽默,尤其是两只可爱的鸭子让人难以忘怀。”  这部影片具有出人意料的叙事风格,结尾震撼人心,真实而清晰地描写了一次青春岁月的终了。《背鸭子的男孩》以全景的景别构成了独特的视觉风格,显示出这位富有希望的青年导演的非凡才华。

TOP

《赖小子》剧照


TOP

疯狂的《赖小子》,比石头更商业


不好意思,免不了俗给标题加上了“疯狂”二字,这样做不是要借石头余风,实在是因为影片里的赖小子们够疯狂,影片够疯狂!
看《赖小子》不能不想到《疯狂的石头》,宁浩和韩杰同贾樟柯一样都来自山西,他们同是77年出生,他们都开创了中国商业电影新模式!
如果说《疯狂的石头》开创了中国黑色幽默电影新的类型模式,那么看完韩杰的《赖小子》我要说他开创了中国残酷青春电影新的类型模式。
我是《疯狂的石头》的坚定支持者,曾经为他热烈欢呼叫好;而如今我更要用更大的声音为《赖小子》吆喝,因为他来的太凶猛,太商业,太有冲击力
如果一个影片讲述的是当下中国几个赖小子们的泡女中学生、偷情、砍人、逃亡、嫖昌、抢劫、杀人的故事,那么可以说这个影片是一部分十足的商业电影;如果恰好这个影片把这些商业元素完美的串在一起又不露声色的糅合进中国当下社会背景,把商业和艺术结合的这么好,那么它没有理由不获奖,没有理由不获得掌声和欢呼声!
我说了这么多如果,还想说如果你看了《赖小子》你也一定会为它吆喝叫好!

《赖小子》的故事建置在山西大同附近,那里空气污浊,土壤贫瘠,大小煤窑多如老鼠洞;黑色的煤污染了环境却没有给那里更多的人带来财富,一小部分老板们暴富与大多数人的贫穷形成极度落差;在这片黑色的土地上欲望肆意张扬,土地下面则埋藏了太多的暴力和罪恶;这里可以滋生一切妖孽,这里也更适合滋生电影!
看惯了太多的煤矿死人,那里的老板已经不动声色,那里的百姓也学会坦然面对!
看惯了太多的宝马美人,那里的孩子也过早的明白金钱的力量,网络虚拟空间里的暴力和色情塑造了他们的新社会人格!
在这个一切以金钱发展为中心的年代里,那片土地里的孩子们、赖小子们比中国其他任何地方的同龄人们似乎更愤怒,更尖锐。
人们在《疯狂的石头》里看到了《坑蒙拐骗》,我在《赖小子》里看到《上帝之城》、《大象》甚至《天生杀人狂》的影子。
影片由贾樟柯监制,叙事手法也和贾樟柯电影一脉相承;如果把贾樟柯的电影比喻成一个筐,那么他会把筐里装满苹果、香蕉、荔枝等等各种各样的水果,但是绝对不会只装一种水果;而且筐里肯定装的是水果不会有别的东西,他要说的就是这些不同的水果的故事,这些故事的相同因素就是他们都是水果。
《赖小子》用三个砍人少年逃亡的故事为筐,一路上不停的朝里面加上嫖记、偷盗、抢劫、杀人等等故事,你不知道他们未来会干什么,会走到哪里,故事一直充满悬念和不安,引导观众兴趣盎然的看下去。
《赖小子》和贾樟柯电影不同的是镜头语言;《赖小子》以近景,中景为主,肩抗摄影把影片拍的动感十足,非常符合赖小子们骚动的内心活动。
我喜欢故事开头流流在货车驾驶室里上女中学生的这场戏,流流的突然袭击,女学生的半推半就让我看的会心微笑,流流的大屁股露了出来,显然我没有料到,当时便想片子后面更有看头!
而女中学生的同学,收低年纪同学保护费的小四率领5个10来岁的孩子群殴流流的戏看的我热血沸腾,太爽了,我有种看到《上帝之城》和《人皮客栈》里儿童杀人般的震动。
而几个人在路边旅馆嫖小姐的戏拍的很写实,有了前面露屁股的戏铺垫,后面露几只乳房不难猜测,我认为韩杰应该让片子露的更多一些,可以像《滑板公园》里那样来搞口J和3P!
我最最喜欢的是片子里三个赖小子之间的关系的设置,在他们身上已经看不到什么纯粹的兄弟情、江湖义气,为了利益他们可以随时翻脸,又随时聚合在一起;这是时代造成的,他们几个如此这般的关系是可信的,真实的,又是打破常规的,所以我认为喜平和流流之间因为赌博而引起打斗的那场戏的设置是非常好的。可惜的是在这场打斗里喜平的性格特点没有突显出来,他此前的气质和形象在这场戏里弱化掉了。
在后面杀出租车司机那场戏里同样有这样的问题,喜平的戏没有出来,我期待的爆发力和张力没有出来,影片前面的戾气很足,后面的戾气一直没有提起来,颇为遗憾。
我想这是导演控制的问题,毕竟他是第一次拍长片,出点失误是正常的。

我说了这么多《赖小子》的好话,并用比石头更商业来评价这个片子实在是用心良苦,我希望每个看到我这个文章的人都可以受到一些影响去电影院看《赖小子》,再创一个票房奇迹。
可是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赖小子》的独立电影身份,让投资他的贾樟柯工作室在影片获得鹿特丹电影金虎获奖后都不敢在国内大肆宣传,某某局里那些鹰、犬会用他们敏锐的视觉和嗅觉查封这个影片,甚至封杀他们韩杰劳动的权利;所以根本就不要奢望《赖小子》走进电影院,更不用说创造新的票房神话了。
这是我们这个国家电影人的悲哀!
我们期待更多的《赖小子》疯狂起来,我们更期待中国电影环境早日得到改善!

2006.10.13

TOP

韩杰:<赖小子>是小小的情感游历


主持人说:首先我们恭喜韩导的新片《赖小子》获得最佳影片奖,我知道您的这部片子是您拍摄的第一部长篇,这部片子是贾樟柯导演做监制,您能谈一下您和贾导合作的有意思的事情吗?

韩杰说:我是2000年才来到北京学的编导,02年的时候我拍了一个自己自编自导自己做摄影的20分钟的短片,是在我陕西老家拍的,反映了一些小青年在春节这个时间段的一些生活和命运的遭遇,拍完以后在2002年大学生电影界上得了学生组最佳短片奖,片名叫《过年》,毕业的时候我看了贾樟柯的一部片子,在放映会上我认识了他,一见如故,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是感觉像很多年没见的老朋友一样。

韩杰说:感觉挺好的,我给他看了我的短片,他挺高兴的,他说很久没有看到有这种新鲜血液创作的东西,他就问我你有没有什么打算?我说我想做一个摄影师,拍电影,我还问他有没有你的朋友招摄影师的徒弟呢?他说你应该把你更多的才华放在导演上,自己拍摄长片,他就问我有没有拍摄长片的计划?他自己想作制片人,想挖掘一些年轻导演。

韩杰说:就是在我原来一定没有信心的基础上他给了我很多信心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因为我之前也看了他很多的文章和电影,所以他在各方面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自信。于是我们的合作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了,他鼓励我写剧本,我用一年的时间写出了我现在这个长片的剧本。

《赖小子》是小小的情感游历

主持人说:这部《赖小子》的剧本是您自己写的?

韩杰说:对。

主持人说:我觉得您和贾樟柯是老乡,也和一见如故有关系吧?可能生活的背景什么的都有关系,那您能不能大概介绍一下这部影片拍摄的背景呢?

韩杰说:背景是当下,小镇青年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天天开着卡车闲逛泡妞,他们在学校和一帮孩子打架,他们以为把孩子打死了,就去外地逃亡,通过这个纪录片的形式拍了他们成长的过程。

韩杰说:背景我觉得就是有一个规律吧,这个规律就是很多导演拍他第一部片子的时候,甚至包括短片,他难以舍弃的就是自己成长的依恋和故乡的乡愁,所以就选择了在陕西拍,在陕西当下很强烈的时代背景载入这个故事,这个故事源于我小时候上学的经历,我小时候上学的时候学校里有一帮坏孩子,欺负我们。我们当时也不敢还击,我有一个叔叔,天天开着卡车经过我们学校,他们那时候拉煤,我的这个叔叔有一帮自己的兄弟,他知道我们受学校坏孩子的欺负,他们就找到学校把坏孩子打了,当场我看到那个孩子……当场就倒在血泊里面,这一幕让我永远难忘,我觉得难忘的不是暴力,难忘的是他们的勇敢吧,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勇敢,看到了青春成长的血液的力量。当我有第一次拍片的机会的时候,这种力量是油然而生的,我要表现他们,也要表现他们的成长和一些力量的东西。

主持人说:我看有报道说这部片子也体现了您的成长的过程?

韩杰说:对,当然也不是全部,只是一个小小的情感的游历而已。

主持人说:那您在拍这部片子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或者困惑呢?

韩杰说:我觉得困难肯定是有的,包括大家不可回避的一些,包括资金上、人才整合上,还有电影体制上的困难、电影工业的困难,都会在我们身上遇到。

主持人说:那这部片子后期是在法国做的,为什么选择在法国做呢?

韩杰说:当时是在我去参加鹿特丹电影节,他有一个单元是有一个平台,让每个国家的新导演拿着剧本和各种各样的制片人、发行商见面,谈他们自己的意向,我当时参加了那个以后,有一个法国公司,他们是专门做儿童题材还有青少年题材的这样一个制片公司,正好我这个剧本就是描写一帮十几岁还有二十几岁的孩子的成长题材,这样一拍即合,通过他们申请到了法国的南方基金。所以我在整个制作上有了一种国际间的合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整体上有了更科学的制片系统,在做后期的时候,法国南方基金会在法国安排好你需要的各种技术条件,所以这是在最后就这么完成的。

《赖小子》的主演有职业演员难有的质感

主持人说:您的这个片子很吸引人的是男主角的扮演者是曾经进过看守所的少年,我看介绍说您是开机前三天从网吧找到的这么一个小孩的,那对于一个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人来说,您当时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来选择他呢?我看一些报道说您希望他的表演最生动最有质感的,但是实际上这个表演还是需要一些演技在里面的吧,您对这个是怎么把握的呢?

韩杰说:我从来不相信没有学过表演的人演不了电影,我觉得人都会表演自己,只是导演会不会选择什么样的人来演自己的片子,人从小就有表演的天性,表演给别人看,我觉得这个是与生具来的,所以我坚信一点,我选择非职业演员不是目的,而是出发点,我觉得在非职业演员身上能找到专业演员身上很难用演技表达出来的情感和自身的身体语言,我坚信这一点。

韩杰说:其实我们片子最初定的不是这个小伙子,是之前的一个小伙子,比他还小,也是刚从学校辍学出来的,后来他妈妈不告诉我他去哪儿了,我只好找派出所告诉他我拍片子是真的,因为我觉得他妈妈一直怀疑我。后来派出所的人找她的时候她说我儿子其实不是出去了,是两个月之前进派出所了。这个消息我一听就觉得一惊,我觉得现在经济越发展,社会上还有更多的青少年成长的问题。对我的片子也有了一个启发,后来我只有放弃,就只有到网吧,各种各样的地方找,后来我就发现这样一个小伙子,他很沉迷网吧聊天,虽然是农村的小伙子,但是他们的生活还是很丰富,我观察他很久,我就发现他身上有一种青少年生长期间对世界很好奇的东西,后来我就找到他,他一开始不相信我,后来我就找朋友让他了解我,后来了解了他告诉我他以前也进过看守所,坐过半年牢。我不排斥他曾经做过什么,我觉得从他身上能看到生命中青春的活力和作为一个男孩子义气的感觉,我觉得拍电影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他们身上的质感,那种质感是很难从职业演员身上找到的。

主持人说:我觉得他接拍您这部片子也能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韩杰说:对,他一开始是从怀疑到欺骗,他说我也有工作,只是今天到网吧,玩玩,我也理解,后来我也是通过朋友才找到他,对于他来说工作就像游戏一样,他经常告诉我,你教给我这些表演的东西,我觉得像游戏一样,太简单了,有一次我就拍一场他们抢劫的戏,拿枪抢劫出租车司机,我教他这个枪怎么用,他笑,你不用教我,我以前经常玩这个,经常拿着枪玩。

韩杰说:所以让我很意外,我觉得对他的触动很大,他从刚开始什么都不怕,什么也不为自己着想,一天到晚放逐自己,这样的青年不止他一个,也成为一种现象,越是陕西这种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地方,很多小的地方,越来越有更多的青少年成长的问题,我觉得这种问题是普遍性的,所以我要发现这个问题。

韩杰说:这个男孩子拍完以后,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拍完以后又去打架又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又犯了事儿,现在在逃,但是有一段时间他来北京找我,拍完片子很长时间了,他告诉我他想做点……就是放弃以前的生活,重新做一个人,他想学表演,学幕后制作,我觉得可能也是受我的影响,我也希望对他能有所改变,他现在也在尝试能不能上学。

主持人说:您觉得这个片子对您来说收获最大的地方在哪儿?

韩杰说:我觉得收获最大的不是学会怎么拍电影,而是学会了怎么去生活,怎么去关注人。

主持人说:那片子在得奖之后您最希望得到的反响是什么样的?

韩杰说:希望观众能理解,能看到片子。

主持人说:能理解您片子的内涵和意识?

韩杰说:对。

TOP

引用:
原帖由 红叶 于 2006-12-29 23:13 发表
这种片子正式发行过吗?
显然没有……

TOP

我晕!电影达人都死哪去了?一部片子都找不着啊?

TOP

问个比较傻的问题 D商不做的话哪来的下载

TOP

对前两部感兴趣,最后那部反倒感觉意思不大。

TOP

估计这种片子只有胶片,连正版DVD都没

TOP

偶一直想独立制作恐怖电影.

TOP

看着看着会睡着吧

TOP

应亮《背鸭子的男孩》   

听名字就够装B的了。  根本没兴趣看 

TOP

 22 12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