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关于镜头的讨论……

50不是透视关系,而是虚化会出二线这个问题...从镜头设计结构来看,50mm必出二线,120的80mm一样也会出二线,因为80mm只是像场大了,结构和135应该是一样的。

长焦对虚化的控制会好点,如果是人像设计的结构,望远和微距结构一样会出二线,因为对于望远和微据这两个结构来说,sharpness和各种像差慧差的纠正是放在第一位的,而好的虚化则要适当的借助像差。


TOP

………似乎不该只把我反驳的理由和论点给删掉吧,要删两方面意见最好都去掉

这个样子好象你的论点就是最后正确的一样,太误导人



TOP

太细致了```不管什么镜头,只要觉的画面舒服是自己想要的就好了.人像头是焦段和结构上的定义.并不是画面定义.
不管什么头拍人都可以

[ 本帖最后由 planar 于 2006-9-22 16:28 编辑 ]


TOP

唉,PlANAR兄,这是两个概念的问题了,不能混淆在一起

实际拍摄的时候,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自然是什么镜头都可以拍人的,我自己还喜欢用大广角去拍人,这是实际运用的问题。

而至于为什么所有的摄影教材上会把85-135这一个焦段的中望远镜称之为人像头,为什么50以及更短焦距的镜头没有被称之为人像头,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作为理由的,这恰恰是来源于最基本的透视关系,这些就属于常识问题了。

上面是关于这个常识问题的讨论,和实际运用这个问题并没有冲突。

实际拍摄的时候,我也鼓励大家不要墨守成规,拍那种千篇一律大光圈虚化的标准85人像照,根据自己的需要有效的发挥自己镜头的优势和特点,不要把自己的视角限制在一个狭隘的焦段上。

TOP

像场 是什么?

像差 又是什么?

这个二线性,是不是在50mm或者更短的范围内都会出现?是不是光圈越大二线就越明显?所以说长焦能更好的虚化?

二线一般用在表现什么呢?长线条物品背景?还是点状物的背景?

或者简单的说照片中出现二线是好还是不好呢?在多数情况下应该避免还是使用呢?

这个帖子我越看疑问越多。。。。。

求解释,谢谢了!

TOP

广角头为啥不用来拍人像,是因为同样拍一个半身像,你需要离得很近,从而产生透视变形,大鼻子什么的。

50mm因此原因在全幅上不适合拍人像,但在APS上,片幅变小,同样拍一个半身像,你必须离得更远,大鼻子现象自然也就比全幅上减轻很多。虽然75mm视角和85mm视角还是小有偏差,但好在数码时代裁剪十分方便,只是损失了些像素,还是可以正常出片。那么拿50mm当人像头也不是不可以嘛~:D :D :D

TOP

OK,对于透视关系这个问题的口水就此打住

没有必要在这个论坛上为了这个在屋脊里被嚼烂了的命题吐口水了,这里归根结底并非专业较真的摄影坛子
大家有兴趣的直接去各相关坛子查找答案

我的意见很简单,透视关系没变

TOP

透视是没变,可摄距变了……

多说无益,还是PP拍出来看最实际:D :D :D

TOP

引用:
原帖由 shin1789 于 2006-9-22 15:26 发表
………似乎不该只把我反驳的理由和论点给删掉吧,要删两方面意见最好都去掉

这个样子好象你的论点就是最后正确的一样,太误导人
你的理由不是在前面保留了,就留了不重复的一对,把轱辘话都删除了。

TOP

对了,昨天说了二线和光圈无关的说法纠正一下。

一般来说,好的虚化都需要一定像差的帮助,锐利的成像往往有较乱的焦外,比较容易出二线,所以从镜头设计的惯例来说,最大光圈往往就是为了虚化所设计,怎么设计则有很多种手法,比如分辨率从中央到周边逐级渐降(lecia M noctliux 50/1.0),或者人为制造暗角(minolta stf 135/2.8(4)),虽然说小日本从虚化上崇尚奶油般化开的焦外,但实际上也有变态利用二线的做法(弗伦达nokton 50/1.5)。

一般来说随着光圈的收缩,镜头会变得逐渐锐利起来,像差也开始逐级减少,所以很少有镜头可以做到全程虚化柔和的,有些镜头在f5.6以下的虚化基本就属于不能够看得了,如果需要全程虚化柔和,对镜片的研磨要求就非常高,层次感必须做到完美,事实上,全程光圈虚化柔和似乎只有柯克镜头和莱卡的部分镜头,很多镜头f5.6以下的光圈就是追逐分辨率,不再考虑虚化的效果了。

但是也不能够说所有的镜头都是最大光圈不锐利的,作为望远结构的镜头,必须做到全程光圈像差纠正,最大光圈也不能够有周边分辨率下降的问题,这是因为用途决定的(星空,野生动物),大多数微距镜头也是如此,但作为人像镜,则需要考虑视觉效果(人眼也是周边分辨率下降的),所以设计上就有取舍,可能我们可以看到同一个135/3.5的镜头,tele-tessar就是望远结构的,而sonnar就是人像结构的了。

但实际上二线也可以利用,折返镜头就是完全利用二线性的镜头,所以关键还是看摄影者的功力,因为这个帖子不是高手向,所以我就不推荐难以控制的镜头作为人像镜头了。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同一个135/3.5的镜头,tele-tessar就是望远结构的,而sonnar就是人像结构的了。长焦貌似zeiss只才用tessa和sonnar.

今天在无忌上看见2手的sonnar 100/3.5(真罕见的镜头)..真想买.没用过sonnar和tessar,有机会都要买来试试.

TOP

俄罗斯也用类似的名称,其实tessar的变种名称是很多的,很多厂商都使用这个结构,但是叫不同的名字,当时应该只有弗伦达使用完全不同的结构heliar,和tessar的锐利相对应,heliar注重层次感。

TOP

引用:
原帖由 planar 于 2006-9-23 13:09 发表
同一个135/3.5的镜头,tele-tessar就是望远结构的,而sonnar就是人像结构的了。长焦貌似zeiss只才用tessa和sonnar.

今天在无忌上看见2手的sonnar 100/3.5(真罕见的镜头)..真想买.没用过sonnar和tessar,有机会都 ...
PLANAR兄,SONNAR称之为人像结构是不准确的,所以我才强调为什么所有摄影教材会把85-135的中长焦望远镜称为人像镜是个常识问题,并不是什么人像结构或者望远结构,而是因为85-135焦段的透视效果造成的,85-135焦段的透视效果最符合半身或者大头人像照的时候,人的面部各细节的比例是最恰当的,所以才把85-135焦段的镜头称之为人像头,是因为焦段,而并非结构特点。
SONNAR 135/3.5和TELE-TESSAR 135/3.5从焦段透视意义去说,都可以属于教材的定义头,而他们结构区别则是两码事.

至于SONNAR和TELE-TESSAR,这两种结构的镜头都源自于早期著名结构Triplet

TELE-TESSAR源自于4片3组的TESSAR结构,最初是源自TEASSAR的超望远(250MM以上)设计,其特色是无球面像差,变形极低,失光极轻微,而且镜片组成少,TELE-TESSAR不同于TEASSAR的是,它大胆地改变了镜面间的设计距离,并通过优化使得从镜头第一面到焦平面的距离比实际焦距还短,有时甚至可以减少到25%的长度。这大大缩短了镜身的设计长度,使长焦镜头更便于携带。但由于天塞结构的先天缺陷,远摄天塞镜头无法实现更大的光圈。TESSAR结构最大光圈只能到F2.8,而且因为设计一开始就非常完美,后期并没有改进空间,除了使用更高级的光学玻璃.
TESSAR结构一直都被认为是TRIPLET结构的一种改进型,天塞结构诞生于1902年。

下面是TELE-TESSAR的结构



我们再说SONNAR
SONNAR结构也是TRIPLET结构的改进型,但ZEISS最初选择开发SONNAR结构的目的,是为了突破TEASSAR结构的瓶颈,是为了增大光圈提升快门速度的需要,ZEISS和LEICA两家公司在经历了TESSAR的竞争后,都将目标瞄准了高速大光圈镜头的开发上,两家公司选择了不同的路线,莱卡选择了将双高斯设计放在SUMMARON及SUMMARIT之上,而ZEISS选择的路线则是SONNAR.
ZEISS在1926年收购了ENREMANN公司,而该公司的著名设计师,也就是以后被称之为SONNAR之父的Bertele加入了ZEISS公司,他全力投入了SONANR结构的改良上,他对早期的SONNAR结构做了两项非常成功的改进,从此真正完美的SONNAR出现了,首先,Bertele将他早期的ERNOSTAR-SONNAR结构加入了第三片凸鏡,来贴合前后原本分离的两片,以低折射玻璃材质代替空气间隔。此举不仅将镜面的反射光量有效降低,同时也加强了球面像差与彗星像差的补正,因此能将SONNAR推到光圈f/2的。接着,Bertele把镜头最后一群加以改良,SONNAR原本是但一片凸镜,后改為两片贴而成為光圈f/2的SONNAR;最后改為三片帖合的凸鏡群,巧妙地修正更多的球面像差,SONNAR的起始光圈也进一步推到f/1.5。
这个时候就诞生了一只著名的镜头CONTAX SONNAR 50mm f/1.5(1931)
ZEISS公司对SONNAR结构的成功改造,适得其在于莱卡双高斯结构的大光圈高速镜头的竞争中略胜一筹,SONNAR结构在二战之后登上了自己发展的颠峰.成了那个时代高速标准镜的代名词.

那么为什么今天我们在135相机上看见的SONNAR结构的镜头基本都是85-135这个焦段?

这就是SONNAR结构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了,进入上世纪50年代后35SLR相机兴起了,但135系统的兴起断送了SONNAR结构的未来,原因是SONNAR 50的镜后焦距太短,反光镜所需要的空间,使得SONNAR的标准镜头无法用在SLR上,相同的SONNAR設計在SLR机身上就要以85作为起始焦距才行。从此之后SONNAR结构退出了50这个曾经给了他无数荣誉的战场,今天我们看见的SONNAR镜头,也认为是85-135的中望远镜的设计.

但是SONNAR结构归根结底是一种高速镜头的设计,是与TEASSRA结构不同的.而其被认为是人像结构也是因为他所处的这个焦段的透视特点.

现今,我们马上又要迎来一只新的ZEISS SONNAR高速镜头,那就是即将在SONY A系统上登场的ZEISS 135/1.8 T *


下面是ZEISS JENA SONNAR 135/3.5 DDR的结构



下面是CONTAX SONNAR 50/1.5的结构



可以注意下两只光圈不同的镜头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区别
再看看最上面TELE-TEASSAR的结构的区别


TEASSAR和SONNAR两种结构都是开发式的结构,各家镜头厂在基础上都做了自己的改进,推出了各种改进型的TEASSAR和SONNAR,这里引
一个小例子,一群美国记者在日本买了Nikon的机器和标头带到朝鲜参加朝鲜战争,回来大为惊叹Nikon镜头的锐利表現,NIKON镜头从此获
得了声誉.Nikon当时所设计搭配在Nikon RF相机的镜头,就是种仿造SONNAR的镜头.



我是SONNAR的用户,135/3.5DDR是我必带的一只镜头,SONNAR的成像特点我认为是锐利,色彩平衡,从高光到暗部的层次过渡非常完美细腻
PLANNAR兄,你有机会一定要试试SONNAR的镜头,很好玩的

[ 本帖最后由 shin1789 于 2006-9-23 16:20 编辑 ]

TOP

TO 老D

我后面反驳你的主要在这点

“50不是透视关系,而是虚化会出二线这个问题...”

我认为这对于理解50为什么不被称为人像头这个问题来说是个非常大的错误,这是断章?我觉得不纠正是误导人的说法.

至于前面关于85的争论,我承认我一开始想错了,我想到的是你用来做人像头的都是50X1.5后的标头,是伪85镜,关于这点,就涉及到了50X1.5后透视效果有没有变这个争议问题.
但后来你说了你用的是85G,那我就没什么了.你用了真正的85镜,觉得难控制,那就属于你个人的经验了.

后面对PLANAR的回复是针对人像头是种结构这一不准确说法回的,最后又绕回到了50X1.5后
透视关系有没有变这个问题.

TOP

135/1.8我见过产品了``太塑料了,镜头到是很漂亮.

一直想收只成色好的sonnar 135/2.8 T*

你的sonnar的资料我之前没见过,正好读一下.

sonnar本意好象就是太阳的意思,所以是作为高速镜头出现的.

说起zeiss实在惭愧,除了手上的distagon用出了点味道,2只planar没拍出什么特别好的东西.惭愧啊.

前一段时间见过一只sonnar 85/2.8很小巧的一只镜头.可是有planar了也就不重复投资了.

就如这个帖子里引用的大量zeiss的资料.我喜欢zeiss是因为手中镜头的深厚底蕴.日系厂商的确做的很好,可是这种底蕴只有zeiss这种光学巨人才有的!!!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