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电脑里为什么没有B盘?

TURBO是切换CPU外频的吧?
80的可以切换到66


TOP

5寸盘大赞...



TOP

当年曾经见过一张,应该保留下来的,现在有点遗憾


TOP

我现在用5寸盘的外套做光盘套

TOP

引用:
原帖由 iamxiaogang 于 2006-9-16 23:20 发表
我现在用5寸盘的外套做光盘套
这点子湿 去回收点学样

TOP

引用:
原帖由 到处看着 于 2006-9-16 13:22 发表
A是三寸,B是五寸,高中电脑基础课的知识了,不过我到现在还没见过五寸的实物.
反了。从那个时代过来用过5寸的人给你纠正。:D

TOP

本帖所有人都是伪非。。。。

无论是3.5还是5寸驱动器,都可以作A驱,当然也可以作B驱。。按照用户喜欢而已,但是软驱排线位置A位跟B位是有讲究的,(完全版本的软驱排线是有5个接口的,分别是接主板『或IDE卡,现在会有人知道什么叫IDE卡或叫多功能卡吗?』A驱3.5寸口和5寸口,B驱3.5寸口和5寸口),另外还要在BIOS中正确设置驱动器,如果驱动器设置跟排线位置不符会不能通过开机自检(不过也可以设定开机不自检,开机速度会快很多,但如果接错就用不了软驱)。。

286时代的机器只会配一台5寸驱,如果是常常COPY盘的就两台5寸驱,386~486时代更小巧容量也大一点的3.5寸盘开始流行,当时的电脑考虑方便性普遍的电脑都会配一个5寸+一个3.5寸驱动器,但因为5寸盘普通比较便宜且更常用,所以普通的接法通常都是5寸是A驱,3.5寸才是B区。。。到了486后期开始,5寸开始淘汰,3.5寸驱动器才正式占据A驱位置,后来还有容量更大的ZIP盘驱动器等移动存储器出现,但都是价格昂贵的小圈子玩物,普通人不会见到,直到更方便更大容量的刻录机跟U盘出现之后,现在的3.5寸驱动器也不再是必需品了

[ 本帖最后由 霏菲飞 于 2006-9-17 15:2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tank817 于 2006-9-16 22:00 发表
TURBO是切换CPU外频的吧?
80的可以切换到66
是减半。。100变50,80变40,66变33..当年的机箱面板还都有个小LED屏能显示频率,不够偶还没见过有人傻到会去按那个TURBO键

TOP

我怎么记得我那台486就是正常是80,按下TURBO显示66的?
可能记错了

TOP

保留盘号

TOP

早期的bios里面还有设置A、B驱动器盘符对换的选项,

早期的驱动器接线上,开头的是A,中间有一处转了180度的线,后面的就是B,而且最早用的接线上有2大2小四个接口;

早期的dos下,diskcopy命令就是给只有一个驱动器的用户准备的软盘互相拷贝工具,而且要看内存决定拷贝速度,如果只有512k的内存,拷贝5寸高密度(1.2M)源盘和目标盘的交互次数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好像有7-8次,如果有1M以上内存,好像3-4次就可以,低密度磁盘可以一次拷贝完成;

后来大家内存普遍都有4M了,HD-copy就开始流行了!

TOP

1992年开始,那个时候国内最流行的压缩软件是arj,后来还用过一段时间的ain

zip反而用的很少!

TOP

第一次见5寸盘,偶以为是小号的唱片

TOP

家里的5寸盘怕是发霉了吧?里面还有大富翁游戏呢~
记得上了大学就再没有用过了

TOP

没有u盘和网络前,全靠3.5寸盘传递信息阿。
5寸盘有一张,里面还有贪吃蛇的游戏呢。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