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业评] 腾讯在收购工作室这方面,吊打全世界游戏公司

posted by wap, platform: VIVO
抄个游戏去找企鹅。。呵呵。。他可没这么无聊。。他自己抄成本低多了收入还更好


TOP

引用:
原帖由 jolinheart 于 2019-1-2 10:33 发表
麻花疼能做到今天看事物的角度明显不是键盘侠可以比拟的,人家都不是傻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好比大家都知道企鹅内部每年都有大量的IP被枪毙,胎死腹中,竞争池,你同样不知道SONY,微软,内部也有同样的事在做,只是不在尼国尼想关注也关注不到而已

说穿了,这个世界,首先你得有钱,有人投资,你才能活下去,才能有后续的可能性,不管这可能性是带来好处还是坏处,总比0强,没有企鹅,epic可能当年就退出了,或者他也可以自己强撑,找别的下家,但是企鹅的投资的确给epic带来了一条今天我们所看到成果的路
你关注不到是你自己的问题,又不是我关注不到

本来我想说你是个连英文媒体都没法看的情报弱者,然而我自己都在这个区翻译了几年的gaf、kotaku、unseen64了,还被某些人蔑为八卦专业户
证明你连我翻译的帖子都不怎么看,张嘴就来

我说了,养盅这东西别的手游集团也在做,但其他游戏领域是不做的,是手游体量小才能这么玩
主机和PC游戏的养盅,在2006年以后就已经结束了,此后就是连EA也只敢在手游领域养盅
后来的主机和PC游戏领域,也有内部竞争,但不看好的企划案会在中途被毙掉,而不是像鹅厂这样一起投放到市场,让市场决定
这有很大的区别,游戏售价,宣传成本,宣传的覆盖性和有效性,甚至是财务在减税方面的特殊操作(特殊资产减计可以免税),都导致了这些区别
几个手游成功了就觉得可以吊打全世界,这跟“CF秒所有FPS”也没什么区别

Epic在2012年当然可以选择其他公司的注资,是Tim自己选择了F2P和鹅厂,而不是他们只有鹅厂可选
这种命运并不属于Epic,属于现在的Bungie,他们的下一个新IP动视不要,其他欧美大厂也不要,只有养猪场要

关键在于Epic做了这些年F2P,靠抄吃鸡才找到条道路,在这之前,连鹅厂自己都不看好堡垒之夜,就像我说的,它的大陆代理权都只是买Paragon送的小小赠品
你们要吹可以,去吹Riot,反正我也不玩LOL,我甚至都不喜欢MOBA这个类型,吹成什么样我都看不懂
吹Epic?堂堂90年代铁三角,00年代的FPS和TPS双料标杆,沦落到现在只能做抄袭网游的水平,还是抄了整整6年才尝到甜头,我不觉得这有什么值得吹的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9-1-2 11:33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ddaaii 激骚 +1 我很赞同 2019-1-2 19:27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ad
引用:
原帖由 @jolinheart  于 2019-1-2 10:33 发表
信息给不给看协议,看投资合同,epic也不傻,就好比高瓴资本投资我公司,对赌协议,知识产权协议,都会写得一清二楚,外界媒体顶多是起哄或者猜测而已

至于“抄”,以前大家觉得🐧就是抄抄抄,但现在都2019年了,有哪些公司是只做原创不带抄袭的,一个系统,或者一个概念火了,抄的人不计其数,吃鸡模式,所有厂商或多或少的想蹭热度,最后无非就是谁融合自己产品融合得好与坏,用户接受度多与少

麻花疼能做到今天看事物的角度明显不是键盘侠可以比拟的,人家都不是傻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好比大家都知道企鹅内部每年都有大量的IP被枪毙,胎死腹中,竞争池,你同样不知道SONY,微软,内部也有同样的事在做,只是不在尼国尼想关注也关注不到而已

说穿了,这个世界,首先你得有钱,有人投资,你才能活下去,才能有后续的可能性,不管这可能性是带来好处还是坏处,总比0强,没有企鹅,epic可能当年就退出了,或者他也可以自己强撑,找别的下家,但是企鹅的投资的确给epic带来了一条今天我们所看到成果的路

最后,这年头还有人说企鹅依旧靠抄袭就太low了,不信现在组个团队抄个游戏去找企鹅,看企鹅鸟不鸟我们
epic是上市公司,腾讯只是参股,又不是风投,哪来的对赌协议?和谁赌?


TOP

引用:
原帖由 yfl2 于 2019-1-2 10:5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ad
epic是上市公司,腾讯只是参股,又不是风投,哪来的对赌协议?和谁赌?
Epic不是上市公司,但非上市公司也有股权一说,内部私有股票
所以Tim说Epic不是鹅厂的子公司,因为鹅厂不是最大股东
这意味着他要么自己掌握着超过40%的股权,要么跟其他人(比如Mark)联合控股超过40%,总之是比鹅厂多
上周他这个澄清还是有意义的,因为在他表态之前,我见过的媒体,包括国外的,都认为鹅厂那40%就是最大股东了,其实不是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9-1-2 11:04 编辑 ]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eizu M9
任天堂的收购有什么可夸的?
任天堂那几个收购案例,早在收购之前就开始合作了,收购的时候有几斤几两自然明白。要是任天堂真的对自己收购扩张的手段有信心,怎么可能在产能窘困的近年毫无建树。

TOP

引用:
原帖由 卖哥 于 2019-1-2 11:0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eizu M9
任天堂的收购有什么可夸的?
任天堂那几个收购案例,早在收购之前就开始合作了,收购的时候有几斤几两自然明白。要是任天堂真的对自己收购扩张的手段有信心,怎么可能在产能窘困 ...
任天堂的投资本质上就跟杯赛差不多,但在手段上没那么狠毒,稍微温柔点
属于知道你有价值,但有意通过种种手段遏制你的价值,在出名前低价入手
也就是说,知道你以后可能会变成白天鹅,但我只能以丑小鸭的价格把你搞定

所以任天堂的投资有相当高的性价比,但就是因为过于注重性价比,在2000年后基本就没有新的投资了,所以对于现在的产能也自然没有什么帮助
最后一个成功案例大概是Retro,把前恐龙猎人团队逐渐磨练成Metroid Prime级别
但是就连Retro,也因为任天堂不愿意扩大开发规模,从NGC时代就不断经历人员流失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9-1-2 11:24 编辑 ]

TOP

顺便说一嘴,早年日本很多大发行商都是几个企业之间交叉控股的,当年微软圈了一堆想买的日本公司,最后一个都没搞定,这也是原因之一
鹅厂这种广撒网的投资法,泡沫经济时代的日本发行商早就玩过了,只要现金充足,看到谁出了名就入点股,这没什么难的
如果说入了一定的股份就要吹,按照这种观点,那20年前的日本游戏界就已经是一场乱交Party了,不用说的这么夸张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9-1-2 11:17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eizu M9
引用:
原帖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9-1-2 11:10 发表
任天堂的投资本质上就跟杯赛差不多,但在手段上没那么狠毒,稍微温柔点
属于知道你有价值,但有意通过种种手段遏制你的价值,在出名前低价入手
也就是说,知道你以后可能会变成白天鹅,但我只能以丑小鸭的价格把你搞定

所以任天堂的投资有相当高的性价比,但就是因为过于注重性价比,在2000年后基本就没有新的投资了,所以对于现在的产能也自然没有什么帮助
最后一个成功案例大概是Retro,把前恐龙猎人团队逐渐磨练成Metroid Prime级别
但是就连Retro,也因为任天堂不愿意扩大开发规模,从NGC时代就不断经历人员流失
我到不觉得任天堂刻意压低收购目标在收购前的价值,实际上我觉得任天堂是不怎么喜欢收购这种模式,能够稳定合作的就稳定合作为止了,hal和is这么多年合作下来可以说比子公司还亲,实际上这两还是独立的。而且,最近的收购monolith更是明确属于nb不要了接个盘。

TOP

引用:
原帖由 卖哥 于 2019-1-2 11:4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eizu M9
我到不觉得任天堂刻意压低收购目标在收购前的价值,实际上我觉得任天堂是不怎么喜欢收购这种模式,能够稳定合作的就稳定合作为止了,hal和is这么多年合作下来可以说比子公司还亲, ...
我没说非要收购,投资也一样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Gamefreak,只要成为宝可梦IP的控制者就行了
虽然很多人是一直到2015年那个坏象坦博才知道Gamefreak给任天堂之外的平台开发游戏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eizu M9
引用:
原帖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9-1-2 11:57 发表
我没说非要收购,投资也一样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Gamefreak,只要成为宝可梦IP的控制者就行了
虽然很多人是一直到2015年那个坏象坦博才知道Gamefreak给任天堂之外的平台开发游戏
所以不存在任天堂打/压对方价值的情况呀。
至于说ip在手就不愁,那动视那边不是好多案例么,把别的发行商控制的整个公司整个团队挖过来了,旧ip压根不要(附带了可能还嫌贵呢),然后旧ip衰落了,动视扶持的新ip火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卖哥 于 2019-1-2 12:0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eizu M9
所以不存在任天堂打/压对方价值的情况呀。
至于说ip在手就不愁,那动视那边不是好多案例么,把别的发行商控制的整个公司整个团队挖过来了,旧ip压根不要(附带了可能还嫌贵呢), ...
想要压低价值就是在出名之前入手啊
出名前就展开合作,然后自己评估能不能火,发售前就投资入股/收购
所以我说这比杯赛温柔,没像杯赛那样下绊子
任天堂在这方面不但开销低,成功率也高

这方面做的反面教材的就是EA,基本上都是在成名作发售了以后才有胆量收购,花的价钱多,收购后又玩死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9-1-2 12:25 编辑 ]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9-1-2 11:13 发表
顺便说一嘴,早年日本很多大发行商都是几个企业之间交叉控股的,当年微软圈了一堆想买的日本公司,最后一个都没搞定,这也是原因之一
鹅厂这种广撒网的投资法,泡沫经济时代的日本发行商早就玩过了,只要现金充足,看到谁出了名就入点股,这没什么难的
如果说入了一定的股份就要吹,按照这种观点,那20年前的日本游戏界就已经是一场乱交Party了,不用说的这么夸张
乱交party笑尿了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