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断背山》受到热捧的社会与政治原因(转)

去年影视区有讨论《断背山》的帖子,里面有对于《断背山》地位的讨论,今天我看到这篇博文,觉得总结得很有说服力,就转载过来了。

另外,《断背山》是独立电影。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9511960100u9e8.html

《断背山》受到热捧的社会与政治原因
二言
2011-08-15

  《断背山》的奥斯卡成功不仅仅依靠精良的制作,其背后还有一定的社会和政治原因。

  《断背山》于2005年推出时,正值美国大选以小布什入主白宫之后。共和党当时上台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强硬的反恐政策,另一个就是同性婚姻议题。

  强硬的反恐政策涉及到诸多方面,主要是当时伊拉克战争并没有取得像阿富汗战争那样的全民共识,但当时共和党掌握白宫和国会两院,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谎言成功地做了政治营销。初次之外,还有《爱国法案》对公民私人空间的侵入,等等。虽然社会上有反对的声音,但一到公开的政治辩论中,反对者就会被冠以“叛国”或“不爱国”的帽子。

  至於同性婚姻。2003年,马塞诸塞州有望成为全美第一个承认同性婚姻的州,而全国选民对此的支持率只有三分之一,於是共和党就在一些州发起禁止同性婚姻的选民公投,成功地激发了保守选民的政治热情。当他们在投下反对同性婚姻这一票时,也顺便为共和党候选人小布什投下一票。美国民主和共和两党在选民中一直呈现五五波,假如某一方能够激发新的票仓,那就可能在大选中取胜,这就是共和党将有关同性婚姻的投票和总统大选“捆绑”投票的原因。

  《断背山》就是在这种压抑的大环境下推出。影片没有借助任何政治语言,但一场发生在两个男人之间平常之极的爱情故事更像一场无声的抗议。当时网络上围绕《断背山》的争论其实就是对同性恋权益的辩论,各大媒体的影评也不再是不痛不痒置身事外的文字,读起来更像时评和政论文章。也就是说,热捧《断背山》其实是对当时小布什和共和党政治的抗议。

  在营销学中,一件新商品推出的成功必须符合三对原则:产品对位,时机对准,消费者对口(the right product, at the right time, to the right customers)。2005年推出《断背山》,正好符合这三对原则。可以说,假如该片早五年推出,会因为观念过於超前而无法积聚足够反响。假如晚五年推出,那么获得同性恋人群普遍支持的奥巴马已经上台,而且全美已经有好几州承认同性婚姻,影片的抗议意味就显得大为削弱甚至有些不合时宜。

  奥斯卡热门片中能够产生巨大社会反响的作品不多,因为影片不仅要有高质量,而且需要与当时的社会和政治背景息息相关。1962年,《杀死一只知更鸟》在民权运动的最高峰时推出;1967年,《猜一猜谁来吃晚餐》涉及到的跨种族婚姻引起了当时媒体的巨大争议,而且恰值相关的官司将打至最高法院之时。这些影片不仅有着重要的艺术影响,而且在美国历史上留下了政治足印。《断背山》也是这么一部作品。


在《杀死一只知更鸟》(1962)中,一位白人律师冒社区之大不韪,为黑人嫌犯辩护。该片获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八项提名,获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艺术指导。


《猜一猜谁来吃晚餐》(1967)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十项奥斯卡提名,获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原著剧本。包括主演斯宾斯·屈赛在内的一些演职人员在拍摄过程中,曾收到死亡威胁信件。


《断背山》(2005)获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八项奥斯卡提名,获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配乐。


肯·梅尔曼曾是小布什2004总统竞选委员会主任,当时默许在各州推动禁止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选民公决。他还曾任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2010年8月,他公开亮相,表明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但同性恋群体认为他此番表态纯属投机之举,因为在选民对同性恋权益的支持率节节攀升的时代,共和党需要未雨绸谬,从长远考虑,开始拉拢同性恋选民。

============

就我看来,如文中所提,例子中尖锐时政意味的电影在奥斯卡都没有获得最佳电影奖,但是这些电影经典程度和影响力实在是超过了奖项本身。


TOP

好片,相比起来,《撞车》显得刻意煽情了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