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科林麦克雷越野2》综合专题 全方位超详细分析

作者:Jump in.漂移组
论坛原帖:
http://forum.tgbus.com/viewthread.php?tid=1391730&extra=page%3D1

  游戏介绍
  一、华丽细致的画面
  Colin Mcrae: Dirt 2《科林麦克雷:尘埃2》使用Codemasters自行开发的EGO游戏引擎,随着引擎效能的大幅提升,游戏画面品质也有显著的进步,在呈现画面效果的同时,还能即时模拟空气的运动,使得急驰车辆即时产生的气流将影响树木、旗帜、甚至车辆本身等所有物件。车辆行驶时后扬起的沙尘也是很大的亮点,并且能够留下车辙痕迹、车身经过长时间的形式导致车身上逐渐粘上泥土与灰尘,前方车辆扬起的沙土可以很有效的影响后车的视线,导致后车无法正确判断反方向。光线效果、车辆的多边形品质等也因为引擎而有相当优异的表现,不仅车辆的精确度与精细度超乎想像,光线与粒子效果、环境与真实的物理特效让游戏场面更壮观,出色的夜间景象与夜色下的车头大灯充份展现光线系统的优异;此外,所有物体都有超高解析度的即时柔和阴影,对光线明暗变化模拟得非常细腻,即使连车后激起的尘土效果也很真实,提供玩家更丰富的游戏体验。

  二、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游戏中悬挂系统的作用明显,在沥青、石子、沙地、草地,泥地等不同路面会有不同的驾驶感觉。逼真的碰撞系统让车辆的损坏更为精细真实,小到擦破喷漆与外观损坏,大到翻车,掉车门,掉尾翼,玻璃粉碎,这些都是言语无法形容的,驾驶室视角是最逼真的,高速冲进水坑的瞬间伴随着水花四溅与挡风玻璃上雨刷除水花的画面简直就是一大视觉享受!
  不仅如此,游戏引擎让游戏画面可以出现大量观众,这表示每个转弯与直线前进时都可以看到像人海般的群众,他们同时还会根据驾驶状况发出「啊」等戏剧性的语气词,如果车撞上的话观众会作出后退并且防御的姿势,栩栩如生。再搭配上环境配乐,让游戏充满了临场气氛。
  三、等级系统
  这次的尘埃2有等级制,等级提高就能解锁新的地图与新的车辆涂装,并且随着等级提高,比赛的模式也会有rookeie初级晋升为pro专业模式,最后会到达全明星All Star模式,车辆性能会有质的飞跃。到一定等级会解锁科林麦克雷挑战赛,这也是游戏的最终战了。
  四、不同赛道的不同风格
  《科林麦克雷:尘埃2》收录众多真实世界的跑道,游戏场景多样化,美国加利福尼亚、马来西亚、英国伦敦、日本东京,中国漓江,洛杉矶,犹他州等不同赛道分别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貌,所有跑道全都依照真实世界绘制而成。伦敦贝特喜跑道发电厂的萧瑟建筑在刺眼光线和企业标志的衬托下更是突出,加利福尼亚跑道紧邻着耀眼的太平洋,奔驰在灰尘弥漫的克罗地亚跑道时还有低垂的夕阳伴随,悠闲穿过绿意盎然的马来西亚雨林是种享受。

  五、多种竞速模式与全新车辆
  《科林麦克雷:尘埃2》加入多样全新的赛道与车辆,在多人模式中拥有许多新元素,原本多人模式里的缺点也都获得改善。除了亚洲、欧洲和非洲之字形道路计时赛、传统的山道赛、短道赛以外,游戏还收录了众多的标准竞赛,多样化的赛事让竞争更为激烈,例如在克罗埃西亚乡村必须与时间竞赛,一连串曲折的狭窄弯道紧接着戏剧性的悬涯,稍不注意便非常容易翻车,专注之余还必须注意其他竞争对手,否则一不留神便可能落后。
  这次收录的车辆种类多达四十种以上,除了原有的WRC B组赛车、越野车、后轮驱动车、四轮驱动车外,还加入了ATV多功能越野车、极限越野车、轻型卡车等。更重要的是,《科林麦克雷:尘埃2》支持线上最大8人对战的竞赛模式,极具挑战性。该作在北美以外地区将被冠以《科林·麦克雷:DiRT 2》的头衔,以纪念去年在直升机事故中丧生的传奇车手科林·麦克雷,据称新作还将参考麦克雷本人晚期职业生涯。

《科林麦克雷越野2》综合专题 全方位超详细分析

游戏点评
  时隔两年,codemasters又为我们拉力fan带来了尘埃1的续作《科林麦克雷尘埃2》,画面的显著提升与更为真实的环境特效是很大的卖点,对竞速与越野游戏感兴趣的玩家第一眼见到尘埃2一定会被吸引。用来上手的第一关是伦敦rallycross组别的场地赛,刚开始玩这类游戏的玩家会被车辆的操控性而搞得撞车连连,因此玩真实系的赛车想玩得好唯一的方法是多练习。
  要熟练掌握的话要花些精力去磨炼技术。每一个弯道都可以使你撞的四脚朝天,一旦你对车辆和赛道有一定程度的熟悉,你就能自由地在其中享受拉力的乐趣。正如之前的《尘埃1》和《Grid》,《尘埃2》再一次显示了Codemasters在真实系竞速游戏领域的强悍地位。
  《尘埃2》分单人和多人模式。单人游戏的生涯模式有很多内容让你漫游其中很长一段时间。游戏有多种赛事模式,最典型的就是耳熟能详拉力赛!还有多个等级的难度设定。根据难度的不同,游戏会有最多5次的闪回机会,如果你不慎犯错撞翻了,你可以回放到撞车前跑得顺畅的一段重新再来。
  游戏中最高难度的AI很会超车,还会撞你。游戏中有好感度的设定,假如你超车的时候一直顶别人车尾,别人会抱怨甚至爆粗口,根据比赛的不同,其他车手会对你有不同的评价,有的会提出一对一挑战有的会赞扬你。进而影响他们对你的态度。这些评价在组队赛的时候相当有趣。随着生涯模式发展,你会逐渐获得其他车手的信任,比如以前你要是碰撞了他们,他们会很生气,可是如果你和他们成了朋友,他们会反问你有没有事。游戏的成功之处也少不了极有代入感的旅行车菜单模式,而车子外面就是你比赛的地方,这样一来玩家就能更有比赛的投入感。你也可以下车到车库里查看并且设置你的赛车,比如涂装和鸣笛声,警车的鸣笛很有趣,在多人模式下使用的话感觉上是在警匪追逐赛。
  游戏优点:
  1.丰富的生涯模式,赛道多而且风格不一。
  2.多人模式最多八人比赛激烈而有趣
  3.声音和画面渲染出色
  游戏缺点:
  没有分屏多人对战
  总结:
  出色的声色效果,速度感,车体损毁系统,以及良好的操作感(刚上手的新手不算),身临其境般的生涯模式和出色的AI,丰富的赛道等等.........使得《尘埃2》是成为一款非常出色的赛车游戏,不论你是不是拉力赛车的爱好者,你都不应该错过《尘埃2》!!!


车辆细调

  GEAR RATIO齿轮比:
  LONG长,提供更高的极限速度,但加速会慢一些;SHORT短,加速度会很高,极限速度会降低。这个我建议中间偏LONG部分比较合适,拉力赛弯道为主,这样调整综合性会比较不错,之后也就不用管它了。
  DOWNFORCE下压力:
  LOW低,下压力低的话极速就会比较高,因为风阻更小,但弯道上的稳定性会降低,对于多弯的拉力赛而言,偏HIGH的话过弯稳定性会很好。建议尽量朝high调整。
  SUSPENSION悬挂系统:
  SOFT软,抓地力会较高,颠簸路面的稳定性更佳,但速度会有损耗;STIFF硬,这样的悬挂在过弯时侧倾会很小,速度更快,但稳定性稍欠颠簸路面更难控制。如果是路况颠簸的话推荐您调中间偏软……柏油路面等平坦的硬地路面的话调到中间偏硬
  DIFFERENTIAL分速器:
  LOOSE弱,降低转向后的加速度,容易转向不足。STRONG,和前者相反,容易转向过度。如果你是喜欢转向不足的玩家就选择偏LOOSE,这样过弯车辆不容易摆尾,但入弯推头效应会相对增加。STRONG带来的结果是甩尾会很频繁。操控优秀的话,推荐靠LOOSE一些吧,因为本来尘埃游戏中的赛道就会让车有一定摆尾基础。
  BRAKE BIAS刹车分配:

  FRONT靠前,容易转向不足;REAR靠后,容易转向过度。效果和分速器类似,推荐调到中央。


赛道介绍

  在进入正题前我们先讲下正确过弯方法
  Ⅰ.高速弯

  ①“回旋镖”弯
  弯道特点:
  赛车的转弯角度不大,通常在30-60度左右,弯道夹角为钝角,貌似回力镖,为高速弯道。
  弯道攻略:
  因为转弯角度不大,所以通过的速度非常快,有些钝角弯道甚至是不需要减速的,可以全速通过。即使要减速,大概在入弯减,松一下油门稍作减速,把过弯的角度抓准, 就能轻松通过(如图),过了APEX点就能继续全速前进。
  潜在危险:
  过钝角弯道并不难,比较要注意的是赛车转弯的角度要小心控制,因为过弯速度高,转弯角度稍有错失就会以极高的速度装上护栏,一般常见意外是车手误判过弯速度,以过高的速度入弯,等过了APEX点后才发现速度太快来不及转,通常这时要救已经来不及了,车子会一头撞上护栏。

  ②S型弯
  弯道特色:
  对于这种S型弯道,速度的拿捏是最重要的!太快,过了第一个过不了第二个;太慢,过弯节奏杂乱无章!但速度到位的话,就如蜻蜓点水一般。
  弯道攻略:
  路线的选择没有特别之处,就是以连接各弯道的最短路线速度只要达到控制赛车走在这条线上即可,但还是维持慢入快出的配速,不但要走在线上,还有达到加速出弯的目的。
  潜在危险:
  危险的地方就在于高速与各弯壁擦身而过,为了走最短的路线,车手经常冒险将车子逼近弯道内侧,但这必需谨慎,稍有闪失,就会饮恨赛场了。

  ③之字弯
  弯道特色:
  算是变形的S型弯道。车子会电光火石一般飞快的冲过弯道,是最惊险刺激的弯道了。
  弯道攻略:
  只有一条线能迅速过弯,速度必须适中,车手也只有一次机会。按照图中的配速通过就可以了。有时还可以全速通过,极为惊险!
  潜在危险:
  最需要精准操作的弯道了,完全不能有闪失,只有一次机会,一会定生死的弯道!

Ⅱ.中低速弯

  ①复合弯道
  弯道特色:
  有些弯道相距很近,因此会出现过第一个弯道所走的路线恰好衔接上第二个弯道的入弯路线,变成一条过弯路线却通过两个弯道的状况。
  弯道攻略:
  因为要一口气过两个弯,所以必须对两个弯道作通盘的考虑与计算。重点是要找到一条能一口气顺利通过两个弯道的路线。
  潜在危险:
  俗话说“顾头不顾腚”,这是车手最容易犯的错,最常发生的状况就是无法感觉到两个弯道其实是串在一起的,而去想“先过一个,再过另一个”。只有看出这是一条曲线就能通过的复合弯道,才能有更快的速度出弯。

  ②直角弯道
  弯道特色:
  弯道夹角为一个直角,在游戏中见的最多。所以,能在直角弯道取得优势对一场比赛是尤为重要的。
  弯道攻略:
  只要坚持两个原则,过这种弯道就不会困难。一是慢入快出,二是内外内。入弯前靠近外侧减速,后向内滑行至APXE点再加速出弯。只要减速适当,就会轻而易举的顺利过弯了。
  潜在危险:
  由于是直角弯道,所以APEX点处在角的顶点上。稍有转向过度就会一头撞在墙上。还有,如果经过APXE点时速度过快,会又引起转向不足。所以,正确通过APXE点成了关键。

Ⅲ.慢速弯

  ①锐角弯道
  弯道特色:
  弯道夹角为锐角,又称“V型弯道”,过弯速度是最慢的……
  弯道攻略:
  过弯方式基本与直角弯道差不多,还是慢入快出,外内外一定要做到!与直角弯道相比,过弯速度更低,入弯前的刹车点更早!
  潜在危险:
  刹车点的提前会造成刹车点难以抓住,建议寻找一个赛道外围的物体做参考(旗帜,广告牌等),有了明显的标志,刹车点就会好找多了。

  ②发夹弯
  弯道特色:
  英文就称为Hairpin Coner,弯道的造型就像个夹子一样,又称U型弯。赛车转弯角度足足达到180读!也称回头弯。这是所有弯道里过弯速度最慢的,即使是有“弯道王者”的F1赛车也会被逼到只能用时速无五,六十公里来过弯。过弯速度最慢而难度最高。
  弯道攻略:
  慢进快出,外内外是最基本的,有时候发夹弯会被安排在直线底,因此入弯减速的刹车点会提早很多,甚至会有七早八早就开始煞车减速的状况发生。车手最好是不停地测试各种煞车点以及过弯速度来找到最佳的过弯方法、过APEX点后的加速动作需要小心谨慎,由于过弯速度极低,车手有时会犯急着出弯而加速过猛导致轮胎打滑的失误,RWD赛车就有打滑的危险,需要小心。
  潜在危险:
  最常发生的状况就是进入直线底的发夹弯,因错过煞车点而减速不及,无法顺利进弯而一头冲出赛道。只有不停练习以确保顺利通过而别无他法。

  ③开放弯道
  弯道特色:
  弯道的造型很贼!入弯与出弯路段不对称(大部分弯道是对称的),入弯路段短而转弯急,很容易让人误以为出弯路段一样的短而急,但实际上出弯路段长而平缓。
  弯道攻略:
  首先要看穿这是个不对称的弯道,但不要跑不对称的路线(出非太窄没有选择行车线的能力)。不对称的过弯路线,不利于加速。因此车手即使跑进不对称的弯道也要尽量跑对称的路线。找出一条最自然的线,然后以这条线的折反处做为临界点,这跟以APEX点做临界点的弯有很大差异。
  潜在危险:
  车手容易被弯道骗了,误以为出弯和入弯一样长,误把APEX点当临界点,造成入弯时减速过多。

  ④紧缩弯道
  弯道特色:
  造型与开放弯道正好相反……
  弯道攻略:
  和刚才一样,不要被骗了!还是找一条最自然的线。但如果到了APEX点才转向就会出现转弯过急的情况。所以要提前刹车和转向。
  潜在危险:
  跟开放弯道一样,车手误以为APEX点才是临界点,到出弯时就会发现道路又短又急,因减速不足冲出赛道。

热门赛道
  首先是场地赛的涉谷与伦敦

  上图是涉谷,下边是伦敦赛道。它们没有很急的回头弯与那种让人头疼的路况,平坦的柏油路面与泥地跑起来觉得比较舒服。唯一的难点是在柏油路与泥地衔接的地方有水坑.很容易造成打滑等失误,新手需要格外小心。
  接下来是拉力赛

  第一张图是漓江,是条中高速赛道.比赛时候跳跃次数较多,赛道围栏都是用铁质脚手架搭起来的,所以车子擦边的话很容易失速或者严重的话就翻车掉头。
  第二张图是玉龙,高速赛道,直道与5档弯较多..回头弯有3个....是条很容易上手的赛道。

  第二张来讲讲克罗地亚.路窄是最大特点...相当危险,路旁的石头相当碍事,跑得过于激进反而会出车祸.外号“新人杀手”。

  第三张马来西亚.雨林的景色是相当不错的,可是玩家不能只顾看风景而左顾右盼忘记手中的方向盘.湿滑的泥地对车辆要求很高。赛道虽然宽敞而且直道很多,但往往这样反而让玩家无法正确判断刹车点的位置.高低起伏与非一般的跳跃动作很容易翻车。上手需要一段时间。

  第四张摩洛哥.沙石路面,高低起伏不明显.高速弯道多,玩家们在跑纪录时候因为紧张导致入弯速度太快而滑出去。控制速度是关键!

  最后一张犹他..前半程与后半程有明显区别,就是弯道与直道在数量上的差距,大直道上强烈的阳光与周围的沙漠非常刺眼,视角选择不好的话很容易在这里就输掉比赛。

所有车型介绍
  ps:“★”代表易上手度
  同种车型不同系列

  个人觉得Nissan350Z是款性能中等偏上的车型,急速与加速都很不错.转向性能的缺陷只要在微调时增加下压力就能少许弥补。

  evo 9的加速优于evo10,但是速度与控制性与后者对比有些欠佳

  evo10是我在游戏里用的最多的车,对我来说这车很完美了,不解释,呵呵

  三菱GT是用来上手的好车。初期的GT高控制性是它的强项。

  GXP的速度没得说,控制性很好,跳跃时候不会像Z4一样很夸张的落地,实力均衡的车子

  翼豹十代是广告车型.性能就差在控制性上,加速非常有力。

  R4车轻加速与急速都很优秀.如果控制性再好点就完美了

  斯巴鲁翼豹STI GROUP N是我热爱的第二款车型.三项几乎全能。比赛常用

  BMW Z4貌似是车头太重了...速度快所以好像很会飞啊....而且腾空后很会撞地板.

  BUGGY系列的越野车控制性向来很低,在Raid或者landrush赛事中最好不要选择这类车.太容易转向过度

  Raid系列的是landrush和raid比赛里首选车种,三项性能都很平均。

  卡车也是landrush和raid比赛中的佼佼者.控制性能虽然低,可是与BUGGY的车型比的话已经很ok了

  这些算是隐藏车。毕竟后来才能拿到。铲车是个bug。过弯相当犀利,给它个★

  Stock系列的车控制性比BUGGY的好很多,第一辆除外。这系列的车比赛时表现很不错。算中等的车。


TOP

文章很给力!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