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30 12
发新话题
打印

阿凡达大卖,还是商业因素比较多吧.

引用:
原帖由 yak 于 2010-1-26 17:56 发表
大卖的原因:

第一点——导演盛名。
    卡麦隆,单这3个字,就值不止1亿票房;
      再来个“十年磨一剑”,这5个字,再值一亿票房;
            你换个别的导演,就真没这种号召力。


第二点——电影特 ...
你以为大众都和资深电影迷一样关注电影界的一切? 国外不敢肯定, 我敢说国内90%去看的人之前根本不知道他,

准确的说是通过宣传才知道此人是泰坦尼克号的导演, 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所以第一点应该归类在商业宣传里比较正确.


TOP

其实就是商业因素

只不过要想商业因素发挥到那么大的效力

得有阿凡达幕后那些东西罢了



TOP

人的名,树的影。

名气不是没来由就出现的,所谓“盛名之下”,背后撑腰的还是实力。


======================================================
如果单指国内市场的票房贡献,那确实有得两说。

国人确实知道导演姓甚名谁的人不多,但是看电影这种活动,
    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娱乐,而且忒普通。
      中国现在的电影业已经不能再代表所谓的“小资情调”了,而完全是一种通俗娱乐。


什么叫“通俗”?
隔壁刘老六摸得,我为何摸不得——这就叫通俗。
吃得起西洋饽饽,为何看不起电影——这就叫通俗。

《阿凡达》这电影之所以在中国卖得开,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本身市场容量就很大。
      胃口够大,遇上个“不错”的菜,才吃得多;
         否则一只饿慌了的蚂蚁,能吞下一个鸡蛋吗?

再者,电影也是细分人群的,在中国,《阿凡达》的内容就是8岁-80岁的“国人”都能看;
    如此宽泛的年龄层匹配度,《三枪》做不到、《喜洋洋与灰太郎》做不到、招惹新闻风波的《孔子》更做不到。


=============================================
总之,不错的素材、著名的厨师、精美的卖相、承受得起的价格、老少皆宜的口味。
                  是这些因素成就了《阿凡达》在国内的大卖。


什么?你依然坚持说吆喝和广告“更”重要?
     你当电影院是开在弄堂小巷里的黑店吗?
     你当电视台的娱乐节目都只播明星绯闻吗?
     你当观众们口耳相传的原始能力已经退化了吗?


最后,千万别改口把之前的这些要素也纳入“商业因素”的广义范畴里,
      否则《阿凡达》这件商品还真找不出几个“非商业因素”咯~


TOP

强顶YAK,这片最重要的就是全观众群无差别通吃,还能让绝大多数看完的观众说一声“好看”,形成强大的口碑力量,这就是最牛逼的地方。像教父、肖申克这样的片子,虽然艺术成就高高在上,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消受并认同;而阿凡达这部片子,能让尽可能多的观众感受到电影这门艺术的魅力,获得这样的票房回报,完全是天经地义的。

昨晚在深圳保利影城看二周目,晚上6点到,7点20分和8点10分的两场只有前4排了,9点那场也卖出去70%左右,最后买了7点20分第四排的票,看的时候是满座,很多全家老小一起出动来观看的,散场时听到的议论都是说“好看”,这就是明证。

BTW,买票时前面有人看孔圣人,瞄了一眼屏幕,下一场大概卖出10来个位置,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很欣慰。

TOP

剧情不俗一些
又成小流片了
然后论坛上叫好
票卖不出去
你们啊
naive

TOP

引用:
原帖由 彩虹上校 于 2010-1-26 22:29 发表


你以为大众都和资深电影迷一样关注电影界的一切? 国外不敢肯定, 我敢说国内90%去看的人之前根本不知道他,

准确的说是通过宣传才知道此人是泰坦尼克号的导演, 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所以第一点应该归类在商 ...
你大概不知道口碑是什么意思。
大部分影迷从title公布开始一直在关注阿凡达,和平上映的前1、2天去看的基本都是影迷(那时候票不算难买),这些人的口碑(包括一些名人的博客和微博)才引发大量观望的影迷入场,排队继而导致羊群效应后传统媒体才开始关注。我相信我在电影论坛上看到的早期那些评价都是发自内心而且是免费的宣传。

我同意LS某位说的催化剂效果,请理解商业宣传只是催化剂。

另外我想你看的不是IMAX或者RealD,在真正的效果烘托下大部分人对剧情不是那么挑剔的,当然也不是说就能突破底限,阿凡提的剧情至少在底限上面,2012也有点相仿。

[ 本帖最后由 sensui 于 2010-1-27 10:1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sensui 于 2010-1-27 10:06 发表


你大概不知道口碑是什么意思。
大部分影迷从title公布开始一直在关注阿凡达,和平上映的前1、2天去看的基本都是影迷(那时候票不算难买),这些人的口碑(包括一些名人的博客和微博)才引发大量观望的影迷入场,排队继而导致羊群效应后传统媒体才开始关注。我相信我在电影论坛上看到的早期那些评价都是发自内心而且是免费的宣传。

我同意LS某位说的催化剂效果,请理解商业宣传只是催化剂。

另外我想你看的不是IMAX或者RealD,在真正的效果烘托下大部分人对剧情不是那么挑剔的,当然也不是说就能突破底限,阿凡提的剧情至少在底限上面,2012也有点相仿。
我看的的确是3D IMAX, 这片子就是看TG水区的某些人吹了去看的, 可能是吹的太神了,什么刚开始那段宇宙, 人感觉飘起来之类的话都说出来, 结果我根本没这感觉.

可能这就造成第一印象失败吧. 近3小时的片子,感觉太快了,一切都是囫囵吞枣那样,没有回味无穷,甚至自己都没有印象深刻的场景.

比如泰坦尼克, 男主角和女主角在船头的那个经典场景过了10来年我还一直清晰的记得, 不过拿所有的片子和泰坦尼克比都是苛刻的. 但毕竟这是同一个导演的作品,自然要比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飞天猪 于 2010-1-26 15:22 发表
[posted by wap]

卡麦隆拍的当然是商业片,关键是谁能做到忍耐十几年才出一部电影,这个也是大卖原因啊。
忍耐十几年
公关公司的说辞您看看就好。
估摸着就是休息了一阵,翻出来个老本子,拉到投资,就开拍呗。

TOP

虽然我是看的效果很差的单机3D,对3D效果很不满意,不过开头那个镜头我确实是感觉自己好像在移动。

TOP

引用:
原帖由 handsomeken 于 2010-1-27 15:47 发表


忍耐十几年
公关公司的说辞您看看就好。
估摸着就是休息了一阵,翻出来个老本子,拉到投资,就开拍呗。
呵呵。这种话。你自己偷偷说没问题。。拿出来堂而皇之是就有傻了。

TOP

商业因素?阿凡达在国内推广上花的钱不知道有同期的国产片的几分之一

TOP

引用:
原帖由 handsomeken 于 2010-1-27 15:47 发表


忍耐十几年
公关公司的说辞您看看就好。
估摸着就是休息了一阵,翻出来个老本子,拉到投资,就开拍呗。
秀下限吗?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BlackBerry]

说了那么多,我总结是综合素质已经达到顶峰。

TOP

确实有很多的商业炒作因素,而且运用得很得体,激发羊群效应的策略很成功。

不过也不能否认阿凡达本身的素质,口口宣传这种东西,阿凡达如果本身素质不过关的话,是达不成这种效果的。

TOP

今天刚刚看3d阿凡达,和老妈一起看的,老妈看完都是赞不绝口啊。
我觉得这辈子没花过这么值的40元

TOP

 30 12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