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45 123
发新话题
打印

问个GTP操作的问题~~~很白!大家表骂我!帮帮忙~~~

模拟摇杆模拟不出感觉
轻掰没反应,稍重一点直接打到底


TOP

引用:
原帖由 lawson 于 2009-10-17 21:24 发表


其实,我想说,如果没有真实驾驶经验和体会,很难完全融入GT的世界,GT很多东西都和现实世界的驾驶是一致的,尤其自GT4起,那种细致的驾驶操作感是很逼真的。所以单纯想从GTP获得一般赛车游戏的超爽快感,那很难 ...
我想说的是:平时开车都是安全第一,除非高速,一般过弯都是40码以内的,那种车辆失控的感觉几乎从没体验过,更没机会去开各种驱动形式的车,所以即使开过车的人也很难体会GT的那种真实性。另外没有方向盘玩起来感觉会差多少,GTP的仿真度高吗?



TOP

引用:
原帖由 isaac 于 2009-10-22 19:56 发表


我想说的是:平时开车都是安全第一,除非高速,一般过弯都是40码以内的,那种车辆失控的感觉几乎从没体验过,更没机会去开各种驱动形式的车,所以即使开过车的人也很难体会GT的那种真实性。另外没有方向盘玩起来 ...
车辆失控并不需要高速的情况下,路面稍微有起伏不平,甚至油滑路面,你就有机会面对什么是失控。

GT真实性?还差很远,最少我相信,在未来几十年,家用机想真正模拟驾驶状态下的真实性还差远了,别的不说,仅仅是人的腰部感受路面信息这么一点,恐怕只有GT工作设计室内那些大框体能模拟了。而汽车运转过程中的轮胎扭力、行车过程中风速影响方向盘的扭动等各种真实细节,恐怕不是一时半刻能实现的。

GTP方向盘目前不会算真实。真实赛车和家用车的方向盘各有差异,家用车是全转向角度,赛车是直接指向角度,虽然GTP有固定锁位档。而且仅仅是模拟离合器的运作,恐怕还需时日,游戏中,你可以轻易从6档降到2档,但真实驾驶里,普通家用车要从6-2档的降低那就需要很强的操作技术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N78)]

专业,学习

TOP

引用:
原帖由 lawson 于 2009-10-22 20:45 发表


车辆失控并不需要高速的情况下,路面稍微有起伏不平,甚至油滑路面,你就有机会面对什么是失控。

GT真实性?还差很远,最少我相信,在未来几十年,家用机想真正模拟驾驶状态下的真实性还差远了,别的不说,仅 ...
GT里的很多东西虽然不是日常驾驶时能够体验到的,但是里面学到的知识确是能大大帮助你从新认识驾驶技巧里的学问,并且提高自己的驾驶技术。这不单单是GT,所有的sim向赛车游戏都是如此。不过,这所有的前提是,你必须在玩的时候当做自己是在真正的开车而不是单纯的对着屏幕玩游戏。

至于赛车方向盘的转向比,不一定是你所有的1:1转向形式。一般来说,房车赛是不会采用1:1的形式来转向,哪怕是F1也不全部采用1:1的转向比。具体的比例应该是多少,那完全需要按赛道的特性来制定。完全1:1转向比保持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的赛车只有卡丁车。

TOP

头d里开一辆车久了之后再换车才能有所感受

基础得打好啊

TOP

至于楼主说的怎么去更快的过弯。这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真要彻底的解答出来就需要一大堆车辆行驶时的物理动态说明来解释了。还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说的清楚的。

一般来说,最最基本的是外内外的走线行驶,这个是第一个需要肯定的。然后,每辆车因为驱动行驶的不同,重量不同,马力不同,档位的齿轮比不同,悬挂不同,制动能力不同,所选用的轮胎抓地力不同,导致在同一个弯道里的极限都会有很的差异。同时,因为路面的状况的不同也会让一个看似相同的弯道有着不同的过弯方法。

首先说车辆的驱动形式。目前的驱动行驶基本是由,FF(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FR(前置后驱)、MR(中置后驱,发动机在前排座椅和后轮轴的当中位置)、RR(后置后驱,发动机在后轮轴后面)、4WD(四轮驱动,如今的4WD大多是由电子辅助来达到全时四驱,也就所谓的AWD)。当然也有一些比较例外的布局形式,举例来说Honda S2000,这辆车虽然是FR,但是由于发动机被布置在前轮轴靠后的位置,所以驾驶起来同时具有FR和MR的特性。这样一来被有些人称之为FMR。

接着说各种驱动形式的特性。
FF:由于生产成本较地,大多量产中低级车辆都会选用这种驱动形式。但是同样因为车前部的重量集中,造成了车身重量的分配严重失衡。所以在转弯时FF的车容易出现under(转向不足)的情况。
FR:后轮驱动的形式被广大性能车和大马力车所青睐。最主要的原因是在高速情况下输出更顺畅。并且车身前后重量相对FF来说,更容易做到前后的平衡。但是后轮驱动的车辆有个共同的特性是容易over(转向过度)!因为后驱车辆的前轮只负责转向,而动力全部来源与后轮。这意味着一旦后轮输出动力过大导致轮胎不转地空转的话,由于在转向时的侧向G力的关系,车尾会很容易的就不根据前轮的转向轨迹行走而滑出去。所以,漂移时就是运用这个特性来推着车辆横向滑动。
MR:这种驱动形式对于整车的前后重量分配来说是最合理最平均的。但是由于技术含量较高,并且比较浪费空间,一般在轿车的运用上只有纯运动型的跑车才会采用。但是由于车身重量的分配平均,车身整体的动态会显得异常活跃,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驾驶MR的车型时在弯道里会觉得车辆特别的飘。另外,因为同样属于后轮驱动,特性也就自然是over(转向过度)了。
RR:在轿车上极少采用的驱动形式。比较出名的就是保10洁的911系列。早期在没有电子辅助的情况下,由于RR形式的车重量大多集中在车后部,加上后轮驱动的关系,是所有后驱车里最容易over(转向过度)的一种!是非常难以驾驭的布局形式。在GT里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RUF改的“黄鸟”,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试一下,用“黄鸟”前后N1轮胎辅助全关,跑完一圈纽堡林是一件多么自虐的事情。
4WD:由于前后轮都有驱动能力,所以他同时具备了FF和FR的特性,至于具体偏向哪一种,就要看厂商给车辆分配的前后驱动比了。这种驱动形式的最大好处就是容易驾驶,适合初学者。

然后来说汽车行驶时的动态。
当车辆加速时,由于惯性,车辆荷重会移到车尾,这就是为什么车急加速时车头会胎起的道理。同样,减速时荷重会移到车头,车屁股会翘起来。
那么,如何控制车辆的荷重移动这就是能让车辆转弯时更快更稳的最高级技巧了!就上面所说的基本荷重的移动方式来看,要控制好这个荷重的变化,那就和你的刹车,油门的控制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刹车时由于荷重移到了车头,并且让前轮的负载更重而获得更大的直线抓地力。而因为前轮的负载过大会导致侧向抓地力的损失而不能顺利的进弯。此时如何控制刹车力度来让那些多余的重量重新回到车尾帮住车辆以更稳定的姿态入弯这就一定要靠自己不断的练习来提高了。
说过了入弯,再说出弯。同样,因为加速会导致荷重后移,减少了前轮的负载而导致转向时前轮抓地力减弱。那么此时就要依靠油门的收放来控制车辆前后荷重的分配平衡。只有这样,才能更快更稳的出弯。要知道出弯后的加速度直接影响到你到下个弯位时的速度和整体节奏。

最后说如何减速。
同样参考上面的荷重移动里提到的。在制动时由于车身荷重会大量移向前论,使前轮的纵向抓地力增加,而侧向抓地力低下。所以,切记减速时不必在直线时进行!除非遇上部分极特殊的弯道,需要在弯里再制动。此时也不能再采取大力制动的方法,只能配合引擎的牵引力来做减速。不然就会因为荷重的迁移导致后轮抓地力地下而发生over(转向过度)的情况从而导致spin(调头)。
另外,在GT里是没有刹车温度变化这个设定的。所以很多人会把这个忽略掉。事实上,在现实里由于制动时刹车皮和刹车碟在剧烈摩擦后产生的高温会让刹车皮产生热衰退现象而导致制动能力越来越弱(具体看刹车皮的有效工作温度范围而定)。所以在制动时必须配合引擎的牵引力来做减速。也就是为什么在减速时需要做跟趾和退档的动作。

先说这么多。打字好累

TOP

两连发了~~~~

[ 本帖最后由 零太郎. 于 2009-10-23 12:0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lawson 于 2009-10-12 14:12 发表
[posted by wap]

B级任务都是学习转弯技巧的最佳入门任务。但在这之前不妨先体会A级任务的直线定点刹车练习,掌握了踩刹车的时间才能更好理解进弯位前的准确刹车位置,刹车不单是为了减速,也是为了获得下一次加速的 ...
B级任务最后一关金杯始终拿不到

TOP

引用:
原帖由 rb 于 2009-10-23 12:49 发表

B级任务最后一关金杯始终拿不到
复杂的俺就不详细说了。这关很简单。

重点提示。

就在第一个弯道上,采用延迟刹车+左脚刹车技术。(通俗来说,假设你开了提示线,提示让你踩刹车了,别急,车子差不多过完红色提示区,才动用左脚刹车技来刹车,注意油门别轻易放。)

目的,保持在第一个弯道上能让转速始终维持一定的数值上。

TOP

我目前离金杯0.011秒  

TOP

引用:
原帖由 rb 于 2009-10-23 23:09 发表
我目前离金杯0.011秒  
尝试刹车时间再准确点,按照这思路去做没错的,我都是那么扫着过的。

补充,没记错的话,第二个弯道逃离后的方案绝对不是顺着提示线走外线,走外线会不够时间的,贴内弯逃离弯道吧。

[ 本帖最后由 lawson 于 2009-10-23 23:41 编辑 ]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xml,)]

会开真车的基础上再去玩gt确实更好些。但另一方面开过真车再去开gt也总会感觉不爽,最关键的还是各种力回馈,包括路面震动啊,推背啊这些。我还是喜欢玩rr

TOP

 45 123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