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剧透] 《我不是药神》一部三观不正的片子(顶楼更新社会各界的批评)

引用:
原帖由 rover 于 2018-7-5 09:4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ad
药企上百亿的研发投入还被人骂是吸血鬼,还不如转型做房地产。

至于那些生病了的人,等死呗。
早就赚回来了,药企投入大,但赚的也多啊,绝对的暴利行业

资本家都不是傻子,没有几十倍的收益,谁会去投几百亿的成本

[ 本帖最后由 Oldman 于 2018-7-5 10:36 编辑 ]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rover  于 2018-7-6 22:38 发表
@王志安  药品专利制度是目前我们能够找到的最好的保护创新的机制,和许许多多优秀的制度一样,它当然有代价。它的代价就是在专利保护期内,原研药的价格非常昂贵,那些贫穷的患者很可能负担不起药费。对于癌症药物来讲,他们看起来就只能等死。

虽然对于新药研发来讲,这是一种帕累托改进。它是在没有妨碍任何人利益的情况下做出的一种改进,有钱人能够支付的起药费,获得了救助的机会。但穷人的患者却并没有因为药物的发明而变得更差。在专利保护期内,原研药厂获得超高的利润,这种利润是一种奖励,奖励更多的药厂投入人力和无力研发攻克各种绝症。一旦专利保护期到期,药价就变得非常便宜,穷人也用的起。最终这些治疗绝症的神药,成为人人普惠的大众廉价药。

但公众的心理却不这样认为,在没有药可以救命之前,人们普遍会选择认命,但当了有了药物自己买不起之后,却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是被金钱剥夺了求生的机会。这个机会自己本该就有,是一种天赋人权。

这种普遍的大众心理我们当然不能无视。也正因为如此,对于买不起药来救命的穷人来讲,他们购买非法的廉价药对于社会管理来讲是一个伦理困境。这种困境是那么的难以选择,因为无论选哪一种选个似乎都是对的,也似乎都是错的。

一部好的电影,应该揭示这种深刻的伦理困境,但是,《我不是药神》最终,却将这种困境选择变成了一种道德控诉。药厂无良,只想着赚昧心钱,将药品的价格定的那么高,毫不在意患者的生和死。而贩卖非法药物的贩子,却变成了救助病患的英雄。

其实这个逻辑只要认真想一样就是那么的荒谬,到底是谁真正在救治患者?是非法的药贩么?不,而是导演眼中没有良心和人性的的药厂,是他们花费了数十亿美金研发出来了第一个靶向药物,拯救了千千万万的白血病患者。

国产电影,离真正思考我们复杂的世界和生活,还差得远呢。当然,这并不妨碍电影会有超高的票房,赚大把的钱。
专利制度不是国内药价高的遮羞布。格列卫在国内专利到期前是两万一盒,到期后还是两万一盒,哪里变成了人人普惠的廉价药。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中国老百姓买不到平价的抗癌药,根本就不是专利费的问题,就算专利费为零,中国抗癌药价格照样会贵几倍,而且在中国大部分根本就买不到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realsquall  于 2018-7-7 09:41 发表
因为很简单,一个格列卫背后有多少个连三期临床都过不了的药啊,一个原研药的研制成本至少50亿美元,多的上百亿美元。可以了解一下opdivo,keytruda以及罗氏pdl1单抗的T药。更不用说什么奥西替尼,色瑞替尼这些划时代的靶向药了。中国安罗替尼,凯美纳等等都是美国的仿制药,哪个中国药厂能投入几百亿研究一个新药,哪怕是恒瑞制药,君实,还是和记黄埔制药?投入几百亿,还要好多年才能研究出来,风险太大了。所谓创新药都是把美国大公司的分子靶向药的共价键换一下改头换面做出来的!
关键还是没钱,投资方急功近利,医药行业遇到的困境和芯片业其实也是雷同!
中国就不要搞什么原研药,能把仿制药搞好就行了。美帝处方药市场中仿制药占比接近90%,有了这个专业水平再谈新药研发吧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