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55 1234
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rikeyzhong朋友的79元耳塞个人纯主观评价

和zhangyunsony同一天拿到的塞子,不过比他多煲了四五十个小时。原帖已挂到城门上,在此再次附上链接:
http://club.tgfcer.com/thread-6921962-1-1.html


先说一下个人结论:在79这个价位上,这是一款物有所值乃至物超所值的耳塞。为什么这么说?全面均衡,该有的全有。

本人听耳机耳塞多年,也曾把玩过和蹭听过一些当年的中高端型号,如拜亚DT880,DT860,铁三角AD2000,声海HD600,老版MX500,索尼888等,不过听的最多的还是早期的索尼V600和后来的歌德RS1。最后听到听力下降,出掉了RS1和老叶的8P(后悔死了),改玩箱子去了。近五六年都没有再认真听过耳机和耳塞,而且手头也没有其他的耳塞可供AB对比。音源三个:华硕笔记本的耳机插口,酷派大神手机的耳机插口,以及一款千元级土炮DAC,用RCA转3.5mm接头。考虑到这款耳塞的定位是手机hifi耳塞,用笔记本及手机插口做输出并无不当,播放文件除了zhangyunsony提供的无损文件,也未回避各种码率的mp3文件。
条件所限,尤其是缺乏进行AB对比的流行耳塞和耳机,本贴谈不上是评测,只能是凭借印象进行的评价。
说下zhangyunsony评测中的硬伤:只听了两三个小时就写了这么一篇评测,这是非常不公平的。在我听的前两三个小时,这款耳塞的声音又硬又刺,齿音严重,弹性和泛音几乎没有,分离度差,也谈不上顺滑,我对这款耳塞的印象与zhangyunsony的评价有很多重合之处。
当然也有不重合的地方,最主要的就是,低频。zhangyunsony对这款耳塞评价最低的地方就是低频,当然他也说明了对低频部分的评价应该说是带有极端的个人色彩。
而我,根本不认为这款耳塞的低频有何不足,相反,以我听交响音乐会现场的印象和经验,我认为其低频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好吧我也强调一下我的整篇评测也有极端的个人色彩)。
煲机的第二天和第三天,耳塞的声音不再坚硬,弹性和泛音渐显,甚至可以听到堂音。分离度也有所改善。齿音大幅改善,声音逐渐顺滑。
现在,我可以说,它在每一个方面都有着“正确”的表现。
无论是高频还是中频还是低频,无论是弹性还是泛音,密度还是解析力还是延展,无论是男声还是女声,它都有一款中端耳塞应该具有的表现。
低端耳塞高频很容易亮,刺。350没有这些缺陷。高级货应该飘逸而又有控制力,350没有这些优点。
低端耳塞中频可能不够饱满。350没有这些缺陷。高级货人声要有适当的甜味,或者清丽,或者浑厚。350没有这些优点。
低端耳塞的低频很容易混,蒙。350没有这些缺陷。高级货低频要有包围感。350没有这些优点。
齿音不是没有,但已经处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限于手头条件,我无法分辨听到的齿音有多少比例能算在耳塞头上。毕竟音源稍有闪失,齿音也会大啦啦地跳出来给你脸色。
非要挑一个弱项的话,那就是分离度。它在free这首曲子的严酷考验下显得稍微有点手忙脚乱,但也没到见光死的地步。我给它在这首歌中的表现打6.5分。
想找一个强项的话,就是弹性。声音听起来足够松软。再找一个优点的话,就是钢琴声表现超出预期,在DAC的驱动下,很有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思,甚至有时候近乎表达出了钢琴的形体——对于一款耳塞来说,其实不容易。(我听钢琴现场的经验还说的过去)
对音响器材来说,还有一个简单的测试办法:把音量打大一些,如果不焦不躁不吵的话,那这款器材的声音就说得过去。在我这里,350也可以过关。
简单地说,低端耳塞的缺点,以及高端耳塞的优点,它统统没有。以声而论,它是一款不偏不倚的中端耳塞。

与两千元级的高端耳塞及耳机相比(以它的价格,这么比并不公平;但考虑到卖家在论坛上自信的宣传语,我有理由拿它与高级货相比),它没有自己的性格和高端器材应有的贵气——比方说AD2000在高低频游刃有余的控制力和淡金色泽,比方说RS1在播放交响时轻松表现出来的三角铁余音。
它就像一个大部分科目82分(满分100)的学生,简单题目和中等题目都能做对,难题还是搞不定。考个武汉大学之类的985学校没问题,但挑战北大清华还缺少自己的强项
换个比方,它可以说是拜亚耳机的穷人版:全面均衡,素质有余,没有硬伤,当然也没有惊喜,个性欠奉,口味偏淡。它相对高端耳机和耳塞所有的不足(不能说是缺陷),可以用其低廉的价格包容过去,就像你没法要求售价四五万块钱的小车拥有大众cc的动力或者宝马7系的空间。对一款79元(纯粹出于价格的理由,我推荐不带mic的69元版)的耳塞来说,它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这也正是我又买了一条mx98准备送人的理由:350如此,同价位(现价80)的mx98品质也不会差;或者说它就是一辆用五万元的价格做到了十万元水准的代步车,空间、动力、安全性以及各项配置都交足功课,可以圆满甚至超额完成买菜接人上下班等一般的任务,但假如你买车的目的是炫富泡妞或是飚车越野,那就不是它力所能及的了。

总评:如果你只是随便听听,在这个价位上,它会给你一个安全而值当的选择。推荐购买。如果它在目前的基础上再有所提升,增加一两个亮点或者减少一两个缺点,比方说更好的分离度,应付大场面的能力,或者有自己特色的甜美或密度,那么它就可以由“可以听”上升到“好听”,由物有所值上升到物超所值。
PS:在我看来,市面上本来就没几个耳塞称得上物有所值,物超所值的耳塞我没见过。参考标准:我最喜欢的RS1耳机,假如其价格为1000元的话,就可以称得上物有所值。

提请大家注意,在买耳塞之前,先与卖家沟通一下,自己的手机耳机插孔是否兼容。
本帖每个字均为以我个人口味为准,全是彻底主观的评价,如有不同意见,let's agree to disagree。
以上。

[ 本帖最后由 十年后海啸 于 2014-8-3 06:26 编辑 ]


TOP

不废话,比earpods如何?:D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One Plus
耳机导致听力下降......


TOP

这个mic按键确实质量不行 难怪要专门说明  这点蛮可惜的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ONY 巨猴
我在评测一开始就说了我的听音取向
对低频是重质不重量
exk也绝对算不上低频量足的塞子
也多次提到
估计是套子对于低频可能会有影响
但也只是也许
因为索尼蓝牙配塞的套子佩戴感和他家的差不多
一样容易松动 但是不会造成低频完全没量感
所以才有了那篇结论
另外关于煲耳塞
按照我个人经验 除了当年的生物震膜 其他塞子在几十小时内煲前煲后区别不是很大 而且这个价位的塞子给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
也很少有人会去可以的煲
所以才以煲之前的状态来测的

音频这个东西本来就是比较主观的
我说的肯定不适合所有人 所以开篇才用了大量篇幅来介绍自己的一些情况
以免有朋友误解

TOP

引用:
原帖由 女武神 于 2014-8-2 22:42 发表
这个mic按键确实质量不行 难怪要专门说明  这点蛮可惜的
这个在想办法处理中,争取早日解决这个不足,到时我们会跟进处理的。感谢楼主对我们的信任和用心的评测,楼主耳朵很尖,说实在我们的调音师对我手上的DT880S爱不释手是典型的早期拜亚迷,声音风格我们整体是欧系的,所以相对来说可能一听很清淡,很普通,但绝对会是一款耐听的耳塞,希望各位购买的好好对比下,可能这个不是最好,但绝不会是让人觉得声音不行的耳塞。目前艰苦在推广中,好多好的声音方案都还是要在后面推出,希望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带给大家更多物有所值的选择。八月是一个感恩回馈月,本人自己投资用真皮做的一款耳机包会以回馈方式补偿给早期我们产品质量不稳定带来的损失。我们是用心在做产品,做得不好的我们会记住,那是我们欠信任我们的人的,会慢慢 在各个时期返回你们应有的的权益。保证你们花得物有所值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酷派
引用:
原帖由 @achen126  于 2014-8-2 22:18 发表
不废话,比earpods如何?:D
没听过earpods,不予评价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酷派
引用:
原帖由 @jidatui  于 2014-8-2 22:20 发表
耳机导致听力下降......
可见当年我听了多少……
这也是提醒各位耳机烧友注意保护听力

TOP

引用:
原帖由 女武神 于 2014-8-2 22:42 发表
这个mic按键确实质量不行 难怪要专门说明  这点蛮可惜的
我手里的这条塞子的mic倒没有出什么质量问题,因为我根本没用过……
刚才按了几下,觉得手感太硬了,基本上就是地摊货水准……
建议rikeyzhong在有余力之后研究一下日系随身听的按键手感,细腻顺滑,感觉立即高大上

TOP

引用:
原帖由 zhangyunsony 于 2014-8-2 22:46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ONY 巨猴
我在评测一开始就说了我的听音取向
对低频是重质不重量
exk也绝对算不上低频量足的塞子
也多次提到
估计是套子对于低频可能会有影响
但也只是也许
因为索尼蓝牙配塞的套子 ...
呵呵,zhangyunsony兄的评测,我看过多遍,我在听音过程中也着重参考了张兄的评测。
说到低频,我想再多说两句。
与其他耳塞/耳机相比,350的低频当然不算多;与我早期的听音取向相比,350的低频也是不足的
但是,与我听过的现场相比(从交响音乐会到街头的鼓阵),这个低频没问题。
在下不才,却也在老师指导下瞎弹过几天钢琴,就个人的听感,350对钢琴的表现也已经交足功课。而低频不足的塞子,在我这里肯定是无法通过钢琴这一关的
现在我听器材的参考系是现场声,就是乐器和人声直接发出来的原声,而不是通过各种播放设备发出来的声音
好吧,对低频的不同评价也许和我听力有所下降有关?

说到煲耳塞,这个……我觉得前后还是区别很大的……在主楼里面已经说明了

当然,听音本来就是个完全主观的东西,我说的也只适合我自己,开头也简单介绍了一下我自己的听音经历。听音取向虽未明说,但我也点出本人是喜好美式风格的歌德党
各人保留自己的看法就好。

[ 本帖最后由 十年后海啸 于 2014-8-3 08:1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rikeyzhong 于 2014-8-2 23:15 发表



这个在想办法处理中,争取早日解决这个不足,到时我们会跟进处理的。感谢楼主对我们的信任和用心的评测,楼主耳朵很尖,说实在我们的调音师对我手上的DT880S爱不释手是典型的早期拜亚迷,声音风格我们整体是欧 ...
在主楼中有两个方面我一字未提,就是外形和佩戴舒适感
不提外形一是因为本人不怎么看中外形,器材最重要的就是声音,其他都靠后站。
二是因为这款耳塞尚为创业阶段作品,主打方向又是音质而不是亮骚的外表,不可能投入太多资源到外形上,借鉴或者套用模具都完全可以理解
至于佩戴舒适感……这玩意就更加因人而异了。每个人的耳朵和耳朵对耳塞的触感本来就不一样,同样的耳塞可能这个人戴起来很舒服,另外一个人就完全受不了。所以提佩戴舒适感的参考价值几乎为零

TOP

引用:
原帖由 rikeyzhong 于 2014-8-2 23:15 发表



这个在想办法处理中,争取早日解决这个不足,到时我们会跟进处理的。感谢楼主对我们的信任和用心的评测,楼主耳朵很尖,说实在我们的调音师对我手上的DT880S爱不释手是典型的早期拜亚迷,声音风格我们整体是欧 ...
回头谈谈音质本身
本来我是想把耐听一词加到主楼中的,因为全面均衡,高频不亮不刺,中频饱满,低频不蒙不混的器材,基本上都比较耐听
但是考虑我听350比较少,煲机虽然有四五十个小时,但真正听也就二十个小时左右,所以暂缓给出一个“耐听“的评价

350好像用的是8.5mm的单元,在低频的表现力(延展下潜)以及应对大场面的时候会吃些亏,不过这个并不是消费者考虑的范畴,因为消费者只管自己最后听到的声音,不会因为你的用料而改变对你的评价
但我能肯定地说,这个调音取向很好,中正稳和,的确有点推好了的拜亚耳机的范儿。
我很好奇你们如果推出大单元产品,比方说50mm单元的产品,会是什么样子。我对它的期待是能与DT880和MPRO一较高下。

[ 本帖最后由 十年后海啸 于 2014-8-3 08:1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十年后海啸 于 2014-8-3 06:54 发表

呵呵,zhangyunsony兄的评测,我看过多遍,我在听音过程中也着重参考了张兄的评测。
说到低频,我想再多说两句。
与其他耳塞/耳机相比,350的低频当然不算多;与我早期的听音取向相比,350的低频也是不足的
但是 ...
印象中SR60和SR80低频量感都不少……
按理说你喜欢歌德的 应该对低频更敏感才对
这里也就不争论什么了 讨论下即可
可能真的是由于塞子导致的问题吧 在听几首测试曲目的时候
确实是低频几乎不可闻 而且不仅是低频 还包括中频偏低的位置 也几乎听不到
改天有机会换个套子听下 现在这个塞子拿给我朋友在听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楼主真心有爱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ONY Z1
音质其实很好评价,100元和1000元的只要正常人都能听出区别,论坛神吹ip5那个耳机我也有,你没好耳机听起来还行,你听习惯上千的耳机,ip5那个不能忍。不过这79元耳机定位肯定不是对音质有高要求的人,手上没耳机随便买个来用的才是你的消费对象。

TOP

 55 1234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