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红色经典”不是老虎屁股

以前在上mop的时候,大概也就是2000年左右。有次我攻击飞人乔丹,因为我不喜欢他老是玩弄复出--退役--复出这种把戏。我觉得应该多给年轻队员机会。结果被众多乔丹fans骂了个狗血淋头。最后只得道歉了事。
为什么我要道歉呢。因为即使我再觉得某人不怎么样某物不怎么样。但有很多人大批人很感冒阿。没办法啊。只能去尊重他人的爱好。自己不喜欢的只好关起门来在家不看不理了。对外装糊涂。这就是我当时认识到的东西。
此事同理!你觉得作者觉得没啥了不起。没有恶意,不过如此耳耳。。。其实还是没有尊重对方的感受不替对方考虑。谁让你放出来呢?老一辈就不是fans了?他们就觉得你们在拿他们宝贵的美好的回忆开涮!不管你再觉得他们老了,不成了,迂腐不堪了,走不动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就是这样。。。就当尊老爱幼的美德吧。

当然楼主的美文还强调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本身就的电影不干净,所以按中国人的的传统也没资格批评别人。让我想起某女硕士违规横穿马路被交警拦住的反应。她说很多人都很穿马路为什么偏抓住她拍他?是什么意思嘛!我还想起了我可敬可爱的老婆,只要一有争吵和分歧。就会出现我说她现在这个不对。她说我上次那个也不对过。东拉西扯胡搅蛮缠和你抬杠。让你哭笑不得。最终我只能当男人女人思维方式不同。扯这些是啥意思呢?就是说证明对方现在的做法是不对的,不是依靠揭老底,不是依靠转移当前问题本身,不是我有错你也有错所以大家扯平都没错这样来搞平衡。我觉得只谈当前的好。八一厂当年再干了楼主眼中看不过去的事。我有两个建议:1早该说出来莫等现在。 2放在当时那个年代和当时那个时代的需要,你也会干得。

最后回到问题本身。为什么要恶搞?我不明白的。为什么拿几十年前的所谓红色经典恶搞?我是明白的。大家是能明白的。希望胡倒戈再接再厉,自己做出所谓更加锐意的原创作品。不要在别人的基础上搞。当然名字也要一起改改有点创意了。

对楼主最后一段,我就不发表意见了,我还是尊重你的。否则就离开事情本身了变成针对某人了。


TOP

lain007在上个帖子中说
引用:


但我还是要告诉各位,历史,自始至终有一条轴线,这条轴线是什么?便是人对于生命的尊重,是对于自身,同时还是对于其他个体。这种尊重来源于对于生存的渴求。这条生命的轴线并不以时代(时间)的改变而发生任何改变。
潘冬子,八一厂之流,将“正义”与“合理性杀人”划上了一个大大的等号,弱化对于其他生命的尊重,其本质就在是反人类,反历史。
时代背景决不能成为这种反生命的借口。

当然,我想各位一时还转不过弯了。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说,日本人在南京的屠杀;以及纳粹德国对于犹太人的的屠杀,完全可以原谅,因为时代背景不同,战争就是要死人的,而且法西斯认为自己也是正义的,来解放人类的。
请问,如果我这样说,你们会不会拍手同意呢?
请正面回答我,会,还是不会?
然后再来谈二战过后几十年拍出来的电影吧。




楼主,你这显然是强辩。

如你所言:潘冬子,八一厂之流,将“正义”与“合理性杀人”划上了一个大大的等号,弱化对于其他生命的尊重,其本质就在是反人类,反历史。。。。首先你把这种责任推到潘冬子,八一厂之流身上是不合适的。如果你认为他们错,不如你直接点出你对他们的背后得那个阶级的不满。不然显得你太不坦率。虽然可能会因此封贴。某个时代特定时期舆论宣传服务于当时的统治阶级需要。。。这个政治课上完的人大概都知道。又有什么不对呢?又有什么不合理呢?难道不符合客观事实吗?因为符合当时的时代需要。再说的老套点,符合当时整个社会的需要。这就是客观的事实。至于多少年之后人们会对多年以前的历史进行反思。同样必定会有骄傲自豪也会有惭愧懊悔。我想这对于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必然的结果。所谓唯物主义的事物的两面性。

我想说,如何客观评判一件事物的真善美。是否是有一丝瑕疵就可以否定某件事物存在价值的全部?你是否完全否定无论是这些恶意被人篡改的电影还是其他可能不入你法眼的东西?所谓信则有不信则无。不可否认的现在社会上很多不管是经历了抗战的老前辈,还是经历了文革的知青。那段时间那段历史对他们的影响是深远深刻的。我相信他们对当时历史阶段的感情是复杂的。看看现在有多少反映那几个特殊时期的电影电视你就知道了。看看相关那段时期的文化影视作品多么受观众欢迎你就知道了。每个人记忆里都有珍贵的东西,哪怕在其他人眼中是粗鄙不堪不值得一提的东西。在这个论坛里曾经还有过讨论70年代的人对当时的一些小吃,一些玩具,一些游戏的追忆性的文章。虽然现在都看不到了。但经历过那些事物的人都是自豪的,都有莫名的优越感。实际上,那些东西放在现在算什么呢?现在的孩子连看都不会看一眼的。这是什么道理?这就是人的感情。这就是人之常情。你难道不懂吗?你自己设身处地的考虑一下看看。将心比心的考虑一下看看。看看你所鄙夷的老古董们的反映正常不正常?如果有人生错了年代。在当时有了超前的思维类似于你。你估计这样的人能否思维正常的存活于现今?而在你看来当时有极不正常的反人类反历史的思维的活到现今的那个群体。有多少能进化到你这般头脑的?你说话太轻巧了!结论下得太从容了!也许待你再多吃两年饭,回头看自己,能否对人对己这么刻薄这么不仁?

你举的例子太可怕了,幼稚的可怕!我觉得你说话未免过于胆大。现存的真正的法西斯大概也不敢这么说。因为根本没人会这么想也没人会这么认为。我觉得正面回答你这种问题的人只能是失去理智没有判明是非的能力的疯子。你自己的大脑是如何我不知道,但不要侮辱低估别人的智慧。大是大非的东西竟然在这里开玩笑作假设?。。。。。。我是不愿意有辱斯文,否则比这恶毒一百倍的例子我也举得出来!就拿活生生的你举例子可以吗?我看你能否冷静?转不过来弯子的是你。不是道理的弯子。是面子的弯子。因为面子。你已经不知道什么是道理了。这个事情的道理就是恶搞没错。但要适可而止。更不要随便拿别人重视的东西开玩笑。否则就是太自私了。现在你和那个毫无创意的倒胡戈有这样的认识,无非是认为别人的感受不重要,自己的观点只要自己觉得对怎么表达都可以了!大家天天都在喊叫保护知识产权,尊重知识产权。这件事情哪里有一点保护和尊重了?拿传统戏虐只能是幼稚的表现。对自己只要不喜欢的东西随时开炮是自私自利的表现。

我是不愿意再和你继续纠缠这个问题。最后就再写这么一堆。请你回到问题的本身。不用炫耀你的言词,也不要显示你对电影的研究,对历史的了解-----对历史了解的人不会这样-----你就单单回到一个跳梁小丑自己给自己安了个可笑的名字的倒胡戈拿不是自己的影视作品开涮合适不合适这个问题上!你若觉得合适,你们为什么不拿自己的作品涮自己?配个台词谁不会阿?tg上比你们能搞的人多得数不清。这么低级的没有技术含量的行为让你们交头赞许。你们真是太有创意了。不就是个红色系列吗?要是放别的东西我估计你们都懒得理。我觉得你们还是直接冲击政府大楼和敬老院的好!



TOP

离题太远,十万八千里远。。。都是电影专家,都是历史学者。

历史专家和电影专家就可以随便调侃篡改了。否定了电影和电影的内容就可以批了。严肃的学术的批和换个台词没区别了。争出当年的的史实,拿出科学的军事战略。。。应该可以作更大的事情。看完那个倒胡戈作品的人就可以了解以上专业人士想表达的内容了。做作什么啊?人性的表达就用你这方式阿?政治的成熟你就这么体现啊?反对政府反对新闻媒体一言堂用这种方式表达阿?这么理性有头脑有政治眼光又富含人道主义懂军事理论的人就用肆意篡改其他人的作品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啊?


我说你到做作什么啊?现什么啊?扯那么远那么多?八一厂的张嘎子这次都没想这么多吧?



TOP

搂主我看你离题越来越远再次提醒你刹闸。

你非要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但我说你不是那块料。别的我不说,就算你和大家探讨一些根源问题。说一些大是大非问题。谈一些理论和史实问题。那么即使你离题远点,只要有理有据我也当学点知识。我这个人专业知识不行,你看我就不和你讨论专业知识,因为我知道自己不行,我做不到引经据典。但是你光是在那里讲自己的看法。讲自己的感觉。比如,你认为战争应该怎么打,那你也列举一些权威的做法。比如你认为某些电影或者文学作品其实与当时的事实不符,那你就拿出事实根据来。有些东西我们大家都知道也明白。就比如我说在我们国家舆论是为国家机器服务。或者说在我国这个程度非常的高。我想你我都明白。但谁能说出背后的全部?可以说是公开的秘密。可是你的言语之间总把自己当作局内人,别人都是局外人。如果你一定要说那就拿出点真凭实据。虽然结果我都认同你。我认同你说得人民战争也是血腥的,我认同你八一厂是为政治服务的工具。。。。。我想说得是大家都知道。你行文的作风就是光是说。我那具体例子和你说,你说在在70年代末的对越南战争中的种种。。。我觉得为了使你的论点有理有据你就举出具体例子,比如谁领导的战役,具体参战人数,地点,死伤,出自哪里。。。又比如你说部队大院里经常播放八一厂的战争电影,单纯的官兵们显然是受了八一厂电影的精神麻醉,才将真实的战争电影化了。。。(以往那个年代那个院子没放过)。我觉得你话里的就把这种显然具体化。又比如你的文章里--------在高层普遍迷信图哈切夫斯基的前提下,下层官兵的战术思想也得不到有力的修正。冲锋号一响,士兵如潮水般进攻,才导致了战争初期极大的伤亡率。。。请你说明白图哈切夫斯基是谁?普遍迷信他的依据是什么?伤亡率是个什么概念?正常和不正常数据是多少?你别觉得我挑你的刺。你可以找找我的帖子,我不是这种人,没习惯在网上和人过不去。我只是觉得你既然要理论化。不要单纯的口沫横飞,那就真正做到有事实依据,而不要靠一些个人的口头语言习惯似似而非的词汇。比如,我们说王明左倾,是机会主义等等,这是可以根据他的一些实际事例得出这个结论。而不是我口头随便一说。这叫什么?这叫懂得偷笑。不懂得也不敢开口问---因为显得他无知嘛。我现在开口问你。我真的无知。平日里我也爱看个书报。有些知道有很多不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希望你成为我的老师!

另外,提个不是意见的小意见。因为涉及个人风格问题罢了。也许在这个论坛上认识你的人很多,但不认识你的人更多,包括我。所以既然你开贴论道。那就态度坦诚一点。不要行文中处处以下结论的方式来写。虽然每个人都有写作的风格和特点。但类似于:

1:我不清楚八一厂讲这番话的人本身是否弱智,但可以肯定的是,若非有弱智的状态,是绝然喷不出这样的声明来的
2:而当年那些可敬的电影创作者,若真有善心,又何以忍心让自己的作品被挂上“红色经典”的标签,永远地置之高阁。对于有善心的电影创作者来说,《参赛记》是对他们的伤害吗?不,绝对不会的。。(我最忍受不了的楼主的句子)
3:《闪闪的红星》直接在心灵上;间接在肉体上伤害了观众。
4:历史电影不是纯电影,虽然包含导演编剧的主观立场,但基本的历史事实与人性观还是要尊重的。
5:侵略战争与内战只是在民族与地域上的区别而已,其本质就是为各自群体的利益而战。明白?
6:由于教育上的片面性,政治上的幼稚是很多人的共性,这一点,我可以原谅您。


就先举以上部分句子。我个人觉得,先不说你的观点正确与否,你的语气和态度令人生恶。我觉得还是不要高高在上,也不要单纯的人为别人都是傻子,更不要替你无法代表的人说话。这不影响你发表你的意见,表达你的观点。如果你本身就是来发泄来泄愤,那你对不起你2002年注册的老资格。还是前面那句话,表达你强硬的观点,就拿出你强硬的依据!

最后我还要回到问题本身。问题本身是反对过分的不分场合不分目标没有明确目的恶搞。更反对这种炒作自己的行为---从作者名字就看得出来。楼主你是个聪明人,你应该看得出来倒胡戈是个上不了席面的丑角。借用他来表达你的偾世实属不智。这和你文字里的态度不一致。我觉得你大可直接批评。现在言论也没有以前那么禁锢。就比如中央台的施琅的电视剧。争议就很大。其实根本也是宣传工具。大家还不是公开的在谈在说。可是你非要扯上一批老家伙。这个东西你从来没正面表明态度。就是我前面说了很多次的人之常情的问题。你说你何必呢?我就看不惯你这么狠心,这么不尊重老人家。有人喜欢相信闪闪红星就是sb。当年他不喜欢这个他喜欢什么?我就觉得你的文章的炮台架错了,炮口对错了。你应当去反对他们背后的东西,而不是前面的普通大众。喜欢这些对这些有感情的毕竟是大众。八一厂张嘎子知识他们的代表。他们也是普通百姓。当然,如我说,反对背后的你也就发不了帖子了。那就别这么不近人情。

TOP

lain007在上个帖子中说
引用:
abe1007之马甲在上个帖子中说
引用:
皇后杀手在上个帖子中说
引用:
我说小七啊,不要在和某些神纠缠下去了.........人家的道理永远是对的!你是战不过他们的!


上回小7为一个手炳和鼠标玩FPS的问题还和一群人战了10多页,这么华丽的战斗力哪是我们这些凡人可以匹敌的?只是政治和信仰的玩笑不是随便开的,有什么不同意的就应该说,要不然这里岂不也成了一言堂了。话说回来,既然楼主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思想,那我认为没有必要去改变她什么。只要人家每天心情好就可以了。这里又不是寻仇的地方。

奇怪了,我只听说过别人母亲的玩笑是不可以随便开的,从来没听过政治和信仰的玩笑是不能随便开的。
请问,时政漫画是不是跟政治开玩笑?难道,你认为漫画不能画政治内容?
请问,迷信的人也有自己杂乱的宗教信仰,难道,就不能拿巫婆神汉开开玩笑了吗?
我看,这位朋友一定是有信仰的,只可惜迷信了点……



呵呵。讨论气氛已经完全丧失了。已经不行了。。。去给gcd开政治玩笑吧,如果你有政治资本;去给穆斯林开信仰玩笑吧。如果你不怕回回给你动刀动枪。

我说,别扯了。你把漫画当政治。你把迷信当信仰。那你画个政治漫画,让我看看辛辣不辛辣!去拿神汉巫婆开玩笑,看看他们会不会给你发疯!

TOP

lain007在上个帖子中说
引用:
楼上的朋友不是说不想再跟我纠缠其它问题了吗?如今却……唉,我就跟您直说了吧,回答您的一切疑问其实很简单,就一句话:

我就是想跳出来被坦克压的那种人。


我再善意的提醒你一下子。我和你一样是年轻人,不是糟老头子。和你一样思想活跃。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有些话还是不要说得好。哪怕大家心知肚明。还是不要说得好。起码也算对这个论坛负责。官方没有明确的东西就是民间的。即使官方永远不明确。请你不要提坦克。这种讽刺不是针对我的。只能对你不利,对大家不利。你若真有那个心,你不用说只需去那个地方坐坐。。。。。我自然会在新闻上看到你有这个觉悟。

TOP

lain007在上个帖子中说
引用:
我觉得为了使你的论点有理有据你就举出具体例子,比如谁领导的战役,具体参战人数,地点,死伤,出自哪里。。。又比如你说部队大院里经常播放八一厂的战争电影,单纯的官兵们显然是受了八一厂电影的精神麻醉,才将真实的战争电影化了。。。(以往那个年代那个院子没放过)。我觉得你话里的就把这种显然具体化。又比如你的文章里--------在高层普遍迷信图哈切夫斯基的前提下,下层官兵的战术思想也得不到有力的修正。冲锋号一响,士兵如潮水般进攻,才导致了战争初期极大的伤亡率。。。请你说明白图哈切夫斯基是谁?普遍迷信他的依据是什么?伤亡率是个什么概念?正常和不正常数据是多少?你别觉得我挑你的刺。你可以找找我的帖子,我不是这种人,没习惯在网上和人过不去。我只是觉得你既然要理论化。不要单纯的口沫横飞,那就真正做到有事实依据,而不要靠一些个人的口头语言习惯似似而非的词汇。比如,我们说王明左倾,是机会主义等等,这是可以根据他的一些实际事例得出这个结论。而不是我口头随便一说。这叫什么?这叫懂得偷笑。不懂得也不敢开口问---因为显得他无知嘛。我现在开口问你。我真的无知。平日里我也爱看个书报。有些知道有很多不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希望你成为我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这位朋友,给了人家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
第一问,比如谁领导的战役,具体参战人数,地点,死伤,出自哪里。

原文引自:杨达,香港军事专家,接受德国之声的采访。
  对中国人来说,1979年中越战争其惨烈程度直逼朝鲜战争。昆明军区在对对越自卫反击战进行总结时提到:“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我军牺牲6900余人,伤14800余人。2月17、18日两天,伤亡达4000人,后勤部门措手不及,无力全部救治,伤员死亡很多。”许多中国人至今都还记得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描述的浴血场景,电影所宣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背后是无数士兵生命的代价。时至今日,昔日媒体称颂的影响已无人再提起。1984年的老山战役中,中国军队牺牲939人,支前民工64人,山头被炮火削平几公尺,地表阵地一片焦土。
西方媒体在关于中越战争的报道中指出,中国解放军仍然依赖队形密集的步兵,用“人海战术”冲击敌人的阵地,这种战术在越南付出了巨大代价。

为何会出现这种场面,以下是小七看过的国外记录片《红色高地》资料:1979年3月10日,中共广州军区十六师(十六师是临时编号,因为当年的参战部队编号是不断变换的,同一个番号可能是不同的部队)六团三连五班宋某回忆说:“当时炮兵刚对对面的无名高地轰击了大概有五六分钟,连长说,上面的越南人大概都死光了。于是,他下令通讯员吹冲锋号,让三连的同志们往山头冲锋。听到冲锋号,那就跟电影上演似的,好多同志一涌而上,也有同志喊缴枪不杀的。结果,冲面最前面的一位战友踩上了地雷,因为战友们靠得实在太近,一下子就牺牲了五名同志,我额头上的伤就是那时候留下的。现在再看当年的老战争电影,我都会摸一下这个伤,实在是连里电影放得太多了,也不知道真的打仗是这个样子。“(小七的记忆力还是不错地哟)

难道,这不是一个电影害人的具体例子吗?


第二问,请你说明白图哈切夫斯基是谁?普遍迷信他的依据是什么?伤亡率是个什么概念?正常和不正常数据是多少?

图哈切夫斯基是苏联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也是大纵深作战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后被斯大林以判国案清洗。

所谓大纵深作战理论是指:以杀伤兵器同时压制敌人整个防御纵深,在选定的方向上突破其战术地幅,然后将由坦克摩托化步兵组成的快速突击集群投入交战,并以空降兵实施空降相配合,迅速将战术突破发展为战役突破,达成预定的战役目的。

当年中共在建国之后,大量引进了苏联的作战理论,一直到中越战争爆发之前,大纵深作战理论在中国军队当中,仍是高层普遍迷信的战术之一。
但是,大纵深作战理论需要机械化部队间的紧密配合,而且需要在战略上实施多个相定方向的大范围突击。中越战争中,中共军队显然还未达到多兵种的相互协同,空军也只能在白天实施支援,推进速度可想而知。而在实施这种战役突破时,下层官兵却在没有空军、机械化坦克部队的有力支援下,进行密集性的战术突破。也就违背了上层军官原有的战术意图。

伤亡率的计算:战术想定完成之后,死亡、重伤、失踪人员与战术想定投入兵员的百分比。正常的伤亡数据为,进攻作战——敌军有生力量数量的3倍;防御作战——敌军有生力量的1/2,遭遇性、搜索作战——敌军有生力量的一倍。超过以上数据,则为不正常伤亡。


PS:小七当年在某部队时担负战术室某特别工作人员,所以,丝毫不认为您是在挑刺。



1:我不知道你以前做过什么,有哪方面的工作或者社会经验。然而在部队看来你是白待了,我虽然没有当过兵,但我见的兵都是对自己的部队有深厚感情的,甚至做会普通人仍保有良好军人风范的。比较少见瞧不起自己的国家瞧不起自己的军队的。不过你又有意无意炫耀了这个确实可以炫耀的资历。。。。当然你也可以说自己是理性的认识这个问题。那就只能认为你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太差。让人觉得并非如此。
2:你费心回忆收集的资料,我仔细看过了。对我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资料。希望你今后的文章也能如此
3:前文多次叙述,我从不反对在特定时期舆论媒体是会为了特定的阶级所利用。变为某种工具这一观点。尤其是八一电影制片厂这种军方在战期间直接参与宣传影片的制作的对应机构。然而要说到其成立的前因后果以及目的,我的裹脚布就更加的长了。毕竟它也是生产电影作品的制作单位。我们谈他和类似这样机构的作品。我也小小的做了一下功课。收集了一些比较脍炙人口的早期反映抗站等相关内容的影视作品,有香港,有台湾,也有祖国内地的。我相信你很多都看过。也许你有当年感动而长成人鄙夷的残酷。我则是千千万万对这些影视作品怀有感情的年轻人之一。或其中某部,或其中某个镜头,或其中某段对白,某段音乐,由于所占篇幅较大,我放在最后供你参考。我所要说的就是电影中很难平衡的,是故事的潜在背景和显性主题之间的矛盾,所谓的民族性和国际性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方式。就拿《英雄》来说,很多中国观众无法忍受编导把暴君秦始皇塑造成伟人,但对多数老外来讲,这根本不会影响他欣赏该片,因为他不知道这段历史。反之,很多西方影评界认为过誉的作品,如《与狼共舞》、《勇敢的心》等,在我国影迷当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任何史诗片,战争片,历史片,都有具体的时代背景。如果编导以真实性作为最高理想,那么拍出来的影片大概只有历史学家才会竖起大拇指。比如五六十年代好莱坞热衷的古罗马片,别说是人物的言行举止,连道德标准都跟上世纪中叶西方社会很相似,到七十年代有人真的拍了一些反映古罗马荒淫无耻的影片,可是,就连业内人士都表示吃不消。可见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带着自己的时代烙印来审视上千年前、数万里路外的爱恨情仇。为了最小限度地疏离观众群,或者由于本身的知识局限,创作者便会选择性地淡化甚至歪曲某些时代特征。
这是客观的部分,主观的部分就是人为的所谓达到某些宣传的目的的影视作品。国内的你批驳污蔑的比较多了,我暂不说。我来说你推崇的欧美战争片。以下是我引用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旅美著名的影评人周黎明的一些文章的内容,刊登在----周黎明《好莱坞启示录》,复旦大学出版社,繁体版书名《透视好莱坞:电影经营的奥妙》,台北亚太出版社)以及南方都市报上的部分内容:

在1950年代以前,好莱坞的权力中心在电影公司,俗称“电影厂制度”(studio system)。那时的演员和导演都需要跟电影厂签长期合同,或干脆是电影厂的雇员,电影厂控制着融资和制作的各个方面。后来电影厂制度瓦解后,明星们全成了单干户,他们参与一个项目时都以自己公司的名义,这样他们在税收上就可以合法地报销很多跟工作有关的开支,比如乘坐私家飞机去外景地等。但明星们一般不是直接出面跟电影厂谈项目,他们各有自己的经纪人(agent),一切都由经纪人打点。事实上,在好莱坞不管大腕小腕都有经纪人,你若是编
剧也得有人代理你的业务,你想写完剧本自己直接寄给制片人或电影公司,你的成功率几乎是零。首先,他们对没通过经纪人推荐而来的本子不屑一顾;其次,他们即使有兴趣也不能看,因为一旦看了,下回哪部电影里跟您的作品有雷同之处,您便可能告他剽窃,所以从法律角度考虑他们也不会贸然拜读您的大作。几大经纪人公司掌握着最关键的人际关系,因此权力便自然而然集中在他们手里。在90年代初,像迈克•奥维茨那样的大牌经纪人堪称好莱坞数一数二的呼风唤雨者。近年来,经纪人公司的权力略有下降,但基本上仍能保持跟电影公司平分秋色的地位。
好莱坞需要华盛顿提供金钱、设备和人员协助拍摄,华盛顿需要好莱坞帮它宣传形象,但主动权掌握在好莱坞手里。打个比方,现在好莱坞筹备拍摄一部战争题材影片,需要大量军事设备作道具,它有几个选择:一、向军方以市场价租借,以美国的薪资标准,这个数字会相当可观;二、用电脑制作虚拟的;三、向军方游说,表示该片对军方形象有利,相当于军方几百万元招兵广告的效应,因此,军方应该免费提供。
美国军方除了在二战期间直接参与宣传影片的制作,平时并没有附属的故事片产业,也没有“八一电影厂”的对应机构,但它不是不明白好莱坞产品的巨大宣传作用。在一个自由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它有两种选择:一是跟好莱坞合作,以廉价甚至完全不收费的方式提供器材、人员及咨询服务(如向剧组成员讲解专业知识,参观军事设施等);另一种就是不合作。什么时候合作?当它觉得所拍摄的这部影片对军方有利时,具体地说就是里面要有代表军方的正面人物;反之,如果它觉得影片有损军人形象,自然就不会出钱出力。比如,好莱坞关于越战的影片几乎全都把美军描写成坏人,国防部也就不会去充当“赞助商”了。描写海湾战争的《火线勇气》本想从军方得到一臂之力,但国防部公关部门看过剧本后,以“里面没有一个我们的战士是好人”为由,将它拒之门外。总的来说,美国政府不会也无权去干涉一家私营企业以什么立场拍摄,即便遇到911那样的特殊时期,最多也就是跟片商“协商”,试图施加影响而已。
早在1915年格里菲斯拍摄《一个国家的诞生》时,西点军校的工程师便亲临片场,帮助他重演美国内战的细节,并出借“古董”军火。1924年他导演《美国》时,陆军部门动用了一千名骑兵和一个军乐队。当时的战争部长解释道,军方配合大导演,是为了让拍出来的影片对军校有教学作用。
如今美国国防部为好莱坞“调兵遣将”的目的,是为了征兵。自从越战结束后美国从义务兵改为志愿兵后,每年军方需耗费巨资作广告,而再好的广告也不如好莱坞影片来得有煽动性。但反对人士指出,没有确切的数据可以证明这种赞助形式真正起到了推动征兵的效用,一些国防部大力支持的影片,如《空中勇士》等,吸引了千百万的年轻观众,但前来报名参军的人并没有明显增加。归根结底,这是官僚机构用纳税人的钱来补助一个根本不需要补助的行业。

。。。。。。。。。。。。。。。。。。。

更多的我就不引用了。针对利用宣传机构为自己粉饰是否是国人专利。可以看得出来并非。除了电影本身需要带给人的积极的一面,欧美的影视作品更注重商业化。也就是说它倒向了另外一个方面。我们的东西某些时候可以不计报酬的宣扬一个思想。它们则可以为了商业利益淡化扭曲思想。这是国家的体制,市场的体制,机构的体制本身造成的因素。至于搂主所说的欧美的电影中体现出的人文和反战思维。我想任何一部战争片都会包含。我们自己拍摄的电影里哪一部没有包含对和平的渴望对战争的厌恶?即使是血流成河的杀戮场,也是在体现战争的残酷,让人珍惜现今的和平。仅仅用一句-----侵略战争与内战只是在民族与地域上的区别而已,其本质就是为各自群体的利益而战。要不然你怎么体会不出我们的电影业在反映所有战争电影都会反映的反战,人性,忠诚,爱。。。这些主题!我觉得搂主你选择性失明是你真的盲了吗?还是前面我说得,你不是为了道理在这里论。我不知道你是否经常这么和人争。可能输赢对你很重要。输赢对你在tgfc这里很重要。对我不重要。我要说出来明摆着的事实。不要片面简单的看一个问题。


下面我列出来比较著名的一些所谓红色经典的电影和大概内容。当然对你这样的fq肯定不喜欢关于内容的那种描述。你会觉得这是政府的语言,不是民间的语言。这种内容简介本身就是洗脑。不过看过的人知道。看看在下面的这些电影介绍中有没有自己小时候喜欢过的,和同学兴高采烈的讨论过的,过了这么多年仍然看了会激动的电影。看看里面是不是宣扬战争的,是不是没有反战渴望和平的。是不是都是纯粹的宣传工具而完全丧失了故事性娱乐性。

TOP

《八女投江》
1987年/内地出品
导演:杨光远
主演:张凯丽、王兰英、岳红
  1938年春,在日寇控制下的东三省,小学教员冷云不能忍受亡国奴的生活,于是与身为伪警长的汉奸丈夫孙汉奇决裂,毅然离家出走,参加抗日联军。在抗联,她成长为一名刚强的战士,与其他女兵们一起为抗日而战斗。一次日军对抗联实行三面包围,在乌斯浑河畔,冷云等八位女兵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主动在敌人一侧打响,直到最后一颗子弹打完,敌人渐渐逼近时,她们手挽手,从容地走向滔滔江水之中。本故事曾于1949年拍成《中华女儿》,由凌子风、翟强导演,张铮、岳慎、柏李、秦布华、于洋等主演,获第5届卡罗维发利国际影展自由斗争奖。

《英烈千秋》
1974年/台湾地区出品
导演:丁善玺
主演:柯俊雄、甄珍
  这是以张自忠将军抵御日寇、壮烈牺牲的事迹为题材的战争巨片,描写了张的光辉事迹和经历。张抗战前任国民党29军第37师师长兼天津市长,奇袭歼灭侵占长城喜峰口的一个日寇联队;“七七事变”后,他与日寇虚以委蛇,与日本将领谈判,谴责日军侵略行径;张被任命为北平市长,利用职守拯救志士仁人,被误以为当了汉奸。逃出北平后,他被任命为33集团军司令。1940年春,为防守鄂北襄樊,与五个师日军血战数月,张率500名敢死队,不幸被围,全部牺牲。张自忠表现了一个中国军人忠于国家民族的壮烈情操。柯俊雄细腻地刻划了张忍辱负重、对日本侵略者英勇抗击的风貌。影片气势雄浑、大气、厚重,构思严谨,以浓墨粗笔泼洒战场风云,用工笔细描刻划人物,将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大场面与一些作者虚构的小人物和宁静的家居场面进行动静结合,线点面绵密布排、展开,有血有肉。

《八百壮士》
1976年/台湾地区出品
导演:丁善玺
主演:陈鸿烈、黄家达、金汉、柯俊雄、林青霞、徐枫
  丁善玺编导的本片,继《英烈千秋》后,叙述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略上海,中国88师524团团长谢晋元,为牵制日军,掩护中国军队后撤,率领480青年军官,号称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达三个月之久。军人英勇杀敌,女童子军冒着生命危险给守军输送食物、医药,当牵制任务完成,守军越过苏州桥后撤。本片的格局手法与《英烈千秋》完全不同,只限于几成孤岛上海的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数百中国军人与包围的日军进行阵地战。导演根据史实,利用四行仓库周围有英法租界,苏州河对面又是国统区,苏州河两岸战争与和平不同环境造成的戏剧冲突,表现了爱国军队抗击侵略者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上海人民声援国民党守军的时代气氛。导演把握住双方冲突的因素,安排丛生的险象,利用国军在枪林弹雨下游过苏州河,民众都为军人担心的正反打镜头蒙太奇剪接手法,形成扣人心弦的场面,把剧情推向高潮。本事件曾于1938年搬上银幕,是默片,由阳翰笙编剧,应云卫导演,袁牧之、陈波儿主演,是抗战时期“大后方电影”中较为著名的一部,其中女童子军冒死为壮士们送国旗的细节,具有极为悲壮的感染力。影片在当时的大后方及香港极为轰动,而且在东南亚甚至西欧都得到热烈反响

《血战台儿庄》
1986年/内地出品
导演:杨光远、翟俊杰
  主演:邵宏来、初国良、翟俊杰、赵恒多
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事迹搬上银幕。1938年春,侵华日军为一举打通津浦线,打算与华北方面军南北夹攻,合围徐州。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抵达徐州,布置战略,起用了代人受过、被民众斥为“汉奸”的张自忠,并将川军王铭章师收编进自己麾下。津浦路北线的韩复榘集团军为保存实力,擅自放弃重镇济南,日军主力矶谷乘虚南下。日军坂坦师团占领青岛后,沿胶济线进迫鲁南军事重镇临沂,与中国守军展开激战,台儿庄会战的序幕拉开。临沂激战,张自忠部队增援,与庞炳勋部队前后夹攻,打得日寇溃不成军。3月15日,日军矶谷师团抢先入关,直扑滕县,与王铭章的川军一二师展开激战,王以身殉国。日军向徐州进犯。李宗仁决定扼守要塞台儿庄,台儿庄一线中国守军全线反击,日军陷入重围,被全歼于台儿庄外。

《小兵张嘎》
1963年/内地出品
导演:崔嵬、欧阳红樱
  主演:安吉斯、张莹、张平、李健、葛存壮、管宗祥
  抗战时期的华北白洋淀,张嘎目睹奶奶被日寇杀害,八路军侦查连长钟亮被抓走,发誓报仇。为了弄一支枪,他差点把游击队排长当成了汉奸,后来有了枪又违反纪律。在敌人面前,张嘎坚强不屈,并配合游击队拔掉了岗楼。影片非常生动地刻画了儿童的倔强和聪明,其娱乐左右不亚于《小家当家》在美国的效果,但艺术成就更高,因为它不仅把人物融入抗日的大背景,而且有含蓄而高超的抒情段落,导演手法极其纯熟,视听处理纯熟而有特色,长镜头运用尤其出色,堪称新中国儿童片的巅峰。主角名字中的“嘎”已成为一种性格的代名词。1977年重映。

《鸡毛信》
1953年/内地出品
导演:石挥
  主演:蔡元元、舒适、马立、蔡安安、周伯勋
根据华山小说改编,张骏祥编剧。抗战时期,华北某地龙门村儿童团长海娃一边放羊,一边为八路军放哨。一天,他为八路军送鸡毛信(信封上粘有鸡毛的信代表“十万火急”),半道上遭遇日军,海娃急中生智,将信藏在“老头羊”的大尾巴里。后来小胡子队长看中了羊群,把羊和人全部带走。但海娃的机智勇敢终于使他出色地完成了送信的任务。八路军根据信的内容,活捉了猫眼司令。影片浅显而充满童趣,海娃的塑造极具魅力,诉诸于观众内心的顽皮和好动。获英国第9届爱丁堡电影节优胜奖。海娃的演员蔡元元后参演了《林家铺子》等片,成年后创办了澳门第一家电影公司。他集编导演于一身,创作了《刑场上的婚礼》、《大辫子的诱惑》等片。

《松花江上》
1947年/内地出品
导演:金山
主演:张瑞芳、王人路、浦克
  本片被称为“忧患史诗”,表现东北沦陷后14年中人民的艰难生活,以平实朴素的叙事手法概括了那段苦难历史。东北松花江畔,一青年与车店店家的孙女妞儿相爱。“九一八”爆发,日本入侵东北,孙女的父母亲均被日本人杀害,青年被抓走,半途遇义勇军偷袭日寇,青年趁乱逃回车店,碰见日寇伍长正欲污辱妞儿,遂打死日寇伍长,带妞儿逃离。“七七事变”后,两人参加了义勇军,抗击日寇。影片描写了中国人民的深沉感情,特别是东北的粗犷和质朴,摄影主动介入戏剧深层。在声音处理上,本片以点带面,用不同的哭声贯串全片,但拒绝煽情,抑扬控制得当。本片编导金山(1911-1982)系话剧名家,曾主演《夜半歌声》。本片拍摄时,金山和张瑞芳处于热恋之中。

《平原游击队》
1955年/内地出品
导演:苏里、武兆堤
主演:郭振清、方化、王恩启、杜德夫、凌元、葛存壮
  这是影响最广的抗战片之一。1943年,华北抗日根据地遭日军扫荡,游击队长李向阳率队深入敌后,牵制敌人松井部队,使之不能进山增援,同时还要保住李庄的公粮。地主杨老宗向日寇告密,李向阳通过地道,向敌人进行袭击。李数次声东击西,三进县城,终于打死了汉奸,并设下埋伏,歼灭了松井部队。影片采用惊险片模式,情节一波三折,悬念丛生,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人物塑造也较成功,主角既有中国古典文学中草莽英雄的影子,也融合了罗宾汉、夏伯阳的特色,方化塑造的反角松井更是突破了当时把敌人简化为极端愚蠢、残忍的做法,形象较一般反角复杂,也更有味道。1974年重拍,这部彩色版保留了一位原导演和主演反角的方化。情节跟老版相同。1977年老版重映。

《苦菜花》
1965年/内地出品
导演:李昂
主演:曲云、袁霞、王志刚、杨雅琴、万仓
  根据冯德英小说改编。1937年,胶东半岛王宫庄贫农冯大娘,面临丈夫被地主逼死,大儿子离家出走,便参加了革命,后来和大女儿一起,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民主政府,抵抗日寇的扫荡。冯大娘支持女儿当民兵,送二儿子参加八路军。在遭到汉奸告密后,未来的儿媳不幸牺牲,自己也被捕,但冯大娘强忍悲痛,把敌人引向地雷阵。本片从家庭为出发点,生动描写了一位伟大母亲在民族和个人的漩涡中的崇高情操。影片在人物塑造、画面和音乐等方面均充满了乡土气息。曲云的表演刚毅、饱满,极具内力。1977年重映。

《地道战》
1964年/内地出品
导演:任旭东
主演:朱龙广、张勇手、刘秀杰、刘江、王孝忠
  这是极具娱乐性的战争片,在文革中未被禁映,跟相同风格、相似题材的《地雷战》形成事实上的姐妹片,风靡全国。影片描写冀中根据地军民通过挖地道,打击日寇。本片编导任旭东原是一名富有传奇色彩的军人,真枪实弹打过仗,负过三次伤,后在八一厂拍摄军事教育片。事实上,本片是被当作军教片来拍的,由八一厂和工程兵司令部联合摄制,目的是向民众推广平原游击战的一种战术。其中一个战争场面取材自1945年5月4日河北高平村的真实战例,民兵队长高传宝的原型是该村的刘傻子。敌人据点炮楼底下的长镜头拍摄于河北焦庄。经典台词“高,实在是高”出自刘江扮演的汤司令之口。1966年上映时,江青将演职员表改为“军教片”。据八一电影厂透露,本片已发行3000个拷贝,观众累积达到18亿人次。

《地雷战》
1962年/大陆
导演:唐英奇、徐达、吴健海
主演:白大钧、董元夫、张长瑞、吴健海
  这是一部极具娱乐性的战争片,以1944年抗战时期胶东根据地为背景,描写赵家庄村民们如何利用地雷来打击日寇。日军不断地向我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扫荡,黄村、赵家庄等地的民兵组成联防,利用“铁西瓜”,采取灵魂战术——“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转,躲在暗地打冷枪,埋好地雷远远看,叫鬼子挨打又挨炸,一个人影也看不见”,总结出“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死雷活用,到处开花”的经验,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影片以类似《小鬼当家》的方式描写抗战,描写了民兵的勇敢和智慧,是文革中极少数未被禁映的影片,极受欢迎。曾在第14届维也纳电影节获纪念奖。

《最后关头》
1938年/香港地区出品
导演:陈皮、李芝清、南海十三郎等
主演:薛觉线、马师曾、吴楚帆
  这是多家香港电影公司代表华南电影界联合制作的抗战筹款影片。影片叙述一群大学生深入各界,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最后各界人士团结起来,走上战场,向日寇冲杀。公映时,当剧中人大呼“一定要把侵略者驱逐出去”时,全场掌声如雷。当时尚未现出汉奸原形的汪精卫现身银幕。影片获中国电影史学家杜云之选为中国百大名片之一。

《游击进行曲/正气歌》
1938年/香港地区出品
导演:司徒惠敏
主演:容小意、李清、白璐、林楚楚
  抗战期间,江南大地遭受日寇铁蹄践踏。青年王志强组织游击队抵抗日寇,他的未婚妻若兰和弟弟志明也加入这一行列。他们忍受着房屋被烧、亲人被杀的悲愤,发动群众,瓦解敌军,使游击队日益扩大。在一次战斗中,他们机智勇敢,理应外合,将敌军全部歼灭。游击队员虽然来自四面八方,语言各异,但是他们的共同目标是抗击日寇。因港英当局要求删剪二千多英尺胶片,片主袁耀鸿押后映期,于1941年以《正气歌》上映。

《孤岛天堂》
1939年/香港地区出品
导演:蔡楚生
主演:黎莉莉、李清、姜明
  本片改编自赵英才小说,讲上海沦为“孤岛”后,一群爱国青年在其首领“神秘青年”的领导下,同汉奸特务进行生死斗争,暗杀了好几个为虎作怅的汉奸特务。与他们同住一楼的东北流亡舞女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后,主动为他们提供汉奸头目的活动行踪。他们还得到小商贩、报贩和市民的支持。终于,在一次盛大的舞会上,他们巧妙地把汉奸特务一网打尽,顺利地按照原计划转移出上海,投身抗日游击队。这类神话般的英雄故事,对于广大被侵略和蹂躏的大众,能起到宣泄对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的仇恨,同时也表达了面对国破家亡那种无能为力的感觉。这是香港最早的国语片之一,阵容仍为上海影人。

《狼山喋血记》
1936年/内地出品
导演:费穆
主演:黎莉莉、张翼、蓝苹、刘琼
  本片描写了一个山村里,经常有恶狼肆虐,胆小的村民很怕恶狼,结果越怕狼,狼就越猖狂,一连吃了两个人。这血的教训使大家清醒起来,团结一致消灭恶狼。这是一部号召抗战的国防电影,影射了日本侵略者,你越怕它,它就越猖狂,所以全国人民要团结一致,抵抗侵略。后来成为第一夫人的江青(艺名蓝苹)在本片中扮演刘三妻子的角色。这是刚入联华公司的蓝苹好不容易争取到了扮演“第二主角”的机会,但徒有虚名。黎莉莉回忆道,在拍摄过程中,蓝苹多次要求费穆给她的角色增加戏份,费穆表示自己不能擅自改动,且影片本身就是以群戏为主,无法答应她的要求。费穆在《蓝苹在(狼山噪血记)中》一文中写道:“这里我只介绍蓝苹女士。其理由是蓝苹女士所演的角色,是最容易被观众忽略的一个……在《狼山喋血记》中,差不多是每隔几百尺片,才将她放进一个场面,这种场面多数是一个镜头的场面,很少连续到三个镜头以上……”解放初费穆从香港回大陆,想继续拍片,却接到江青“先写检查”的命令。费穆沮丧地返回香港。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