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请厂妹注意安全,韩国大厂快冲造假,1+3快冲谎言

http://www.zhihu.com/question/47459634/answer/106944086?f3fb8ead20=fd7cca90ac875c729b3dc5bbfe58dbe9


重重谎言构建的迷宫————一加DASH/OPPO VOOC闪冲技术

知乎现在已然成为互联网品牌口碑营销的重要阵地了,而且某些人也抓住了某些趋势,毕竟知乎也不是人人全知全能,只要你音量够大面子够大,有问题也可以糊弄过去,大家都懂的。

只不过,世界上还有我这种蛋疼的人。

先放结论
  • VOOC/DASH闪充并没有比高压充电更安全,纯属虚假宣传
  • 一加/OPPO机型存在使用和充电时的电量造假行为
  • 高压充电的效率并没有那么不堪,发热跟具体机型设计有关
  • VOOC/DASH闪充严重的兼容性问题被刻意淡化,能做兼容的情况下刻意不兼容,这是什么态度?



1.恐吓式营销,DASH/VOOC闪冲是否更安全

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一加3的DASH闪冲就是OPPO VOOC闪冲的马甲(忍不住吐槽下,谁家快充技术没MCU啊),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是换了数据线和手机底座的接头,从Micro—B换成了Type—C。

从OPPO VOOC诞生起,「韩国大厂」就一直宣称这种技术更安全,因为低电压啦blabla,不仅在官网大肆宣称,更在线上线下的营销引导中大放厥词。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

一项消费类电子产品要想上市,是需要通过层层把关的,在中国大陆地区最重要的一个就是3C认证。

没错,就是现在与工信部入网认证合称两大爆料狂魔的3C认证~~

3C认证有着严格完备的准入机制,尤其是对电源这种事关安全的重要指标;而且鉴于手机充电功率长期停滞不前,在可以预见的10年间,我想3C标准对其安全性的验证也不会过时,毕竟人家几千瓦都有验证嘛~~

更何况,从原理上说,做过电源的朋友都知道,在弱电项目中,宁可提升一点电压都要减少一点电流;大部分安全事故或者说隐患,都是出现了电流泄露造成的。例如很多所谓手机电死人,都是自己买了垃圾配件导致的。

常识:人体安全电压是36V,持续安全接触电压是24V,比起现在最高12V的高压快充技术来说,你懂得......然而安全电流是多少呢?——蛐蛐10mA,也就是0.01A。

所以我真的很想问下OPPO/一加的朋友们,你们是如何扭曲物理学常识,得出在手机充电时,大电流比大电压更安全的结论?

哦,你们会说「我们安全措施做得更到位啊!」我觉得真是挺可笑的,也许糊弄外行可以,但是手机充电发展到今天,你就算是用货架产品完全不研发,从数据线到主板参考设计都自带几十项安全措施;尤其手机接口进化到Type—C之后,数据线端的安全验证更为严格,对端口保护苛刻到了电流通过能力3A以上数据线需要加入E-Mark电子芯片验证的地步。

如果你们不服气,那么所谓更安全的结论,有可靠地数据支撑吗?请问是哪一家权威的第三方机构,依据什么相关规范和标准,给你们做了这样的检测报告呢?

请注意,「这里一共3个问题哦」

而且VOOC整体技术能保证万无一失?呵呵

忍不住再戳一加的伤疤,参见我以前写作的的文章《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一加2阉割快充看一加的无耻》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一加2阉割快充看一加的无耻

一加2的Type—C数据线出现了严重的设计缺陷——没办法过3A的大电流,但是错误设计的电阻会让充电器认为能过3A!
在产品设计和定型过程中,居然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实在是完全无法容忍!USB Type C 1.1 版规范在2015年4月份就已经出来,作为使用Type C的厂家,一加不可能没有阅读过此规范!
从设计到测试再到最终量产,一加居然都没能发现这个严重而低级的可笑的质量问题,其内部管理之混乱,研发、测试实力之低劣可见一斑!
上面的文字到今天我都觉得不为过,然而时至今日,我都没有看到一加对国内一加2用户做大规模召回处理,倒是从朋友那里听说一加PR把我拉黑了,手动滑稽。

再来看实际产品,对比下200块钱的贝尔金USB 3.1 Type—C数据线,从线径看我没觉得一加3这个达到了Type—C定义中最高端的5A啊,再看看保护措施集中的USB两端,我也没觉得你这个保护措施就好到哪里去啊?


再来看大家关心的电池寿命

OPPO微博前两天吹VOOC的时候,突然把电池寿命从500次大幅拉升到了900次(指的是次数完结,电池依然有80%剩余容量),我心中一惊——难道真有黑科技?

直到我去参加了617那天的快充技术会议........

原来是电池供应商——ATL自己把牛逼吹上了天,800次你怕不怕!而一般来讲,中间100次循环寿命测试,不要说普通消费者,就算是一般的测试机构都没那个时间和能力检测出来的,自然OPPO可以大吹特吹。

不管是低电压DASH/VOOC还是高电压的QC/PEP/PD/FCP,实际上进电池的电流都是一样的电压;在大家都用CC-CV充电法,电池寿命完全看电池厂技术的时候,我倒想知道VOOC/DASH到底有什么超牛逼算法能突破物理学定律。

我在此呼吁知乎诸位手机厂商的营销人员,请与你们的供应商密切沟通,看看官网电池寿命文案要刷新到什么数值,要大力学习人家这种蜂拥而上的吹牛Bee精神!

有人说,安全问题你就BB这么多,有什么意思啊?

当然很有意思!你国巫蛊之风盛行多年,什么科学技术都要附会点东西——手机辐射啊,WIFI辐射啊........老百姓啥也不懂,商家就开始疯狂利用人性弱点——恐惧、害怕等等负面情绪进行营销。

远了点说,就是CDMA技术进入中国,前主子联通、后主子电信,在推广的时候总喜欢吹逼说CDMA绿色辐射低啊,GSM辐射就是大。所以中国移动不安全不健康blabla~~~

结果呢?你国老百姓真是疯了一样信了这些鬼话,但是按照「宁可信其有」的原则,老百姓们干脆认为一切发射信号的玩意都是有害的辐射,各种居民私自捣毁基站的新闻层出不穷,我爹妈至今睡觉之前都要把路由器关了......

如此反智主义,遗毒无穷!

诸位知乎的精英、成功人士、体面人士,大概没有兴趣去三四线城市的OPPO专卖店瞎逛。但是我去过,经过精心培训的疯狂促销员们,一谈起其他的快充方案,立马跟安拉胡阿克巴一样恐吓你「这不安全!」,言之凿凿别家的快充发热巨大可能导致烧毁乃至爆炸;在高额返点的驱使下,他们看起来信仰VOOC安全犹如某教徒信仰「咖啡乐都要下火狱」一般虔诚。

好玩吗?这一点都不好玩!作为第一充电KOL,每天我都接到无数的微博私信,内容大致类似「请问下是不是除了VOOC之外的快充都不安全啊」,你说我什么心情?!民智未开,这本来也并不是一个透明的方面,居然活生生被整成了利用人性恐惧的弱点进行营销,一直致力于推广快充的我,对OPPO/一加这种邪教作为当然是十二分的愤慨。


2.弄虚作假的电量,DASH/VOOC真的快吗?

讲过安全问题,我们再来谈谈速度。

手机充电器的额定功率,并不是实际输入手机的功率,一般来说都会留出1-2W的安全空间。

实际测量中,虽然DASH/VOOC是采用了跟QC一样的D+D-识别模式,但是应该还有其他私有协议,直接用USB电流计无法激活快充模式。

没办法,只能用插座式功率计推算,实测USB输出5V 1.5A左右的时候,充电器消耗功率大约9.3W,推算得充电器效率大约81%;全功率给一加3输出时,充电器消耗功率大约19.5W,推算得实际一加3 DASH闪冲USB输出功率为15.9W......

注:这里说的是从充电器USB端口输出的功率,而非实际进电池的功率,具体能进电池多少,请看我对IC转换效率分析的那段。


这是什么水平呢?也就是说实际输入手机的功率,比小米5/三星S7 edge高大约2W,比魅族PRO 5/乐视MAX 2少大约6~7W。

然而神奇的是,一加3在低电量全速补电的时候,电量百分比跑的比西方记者都要快,Excited!就算扣除刘作虎先生所谓「高压充电损失2W」,也不应该这么快啊。

答案就在手机源代码之中~~

我们可以看到,一加3的源代码设定手机充电截止电压为4.32V,按照目前普遍的4.4V电池来看的话,也就是说电池冲到98%系统直接显示充满了~~

追加下基友蛋丁的一加3代码分析:DASH闪充技术驱动程序分析

只要系统认为在DASH闪充,电量就会自己一直快速增加

所以这并不只是最后2%的问题,因为涉及到用户使用时的掉电显示,不然「冲的快」就会演变成「掉电成狗」;所以实际上OPPO/一加的所有手机,其电压/电量百分比的对应关系已经全部变掉了,其电量百分比与实际电池电量脱节异常严重。

这么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充电异常的快,毕竟98%到100%基本上占据了所有手机将近20~30分钟的涓流时间,而且变动百分比也能让前期充电看起来跑得更快,对中国这些只会看电量百分比吹逼充电速度的媒体们来说,已经足够糊弄了;但是你再怎么「优化」,实际电量还是少了2%,结果就是不如人家耐用。

啊,有人又要说了「只是2%而已啊,反正无所谓,优化用户体验!」。照这么说,整个行业为了优化涓流时间,提升电池快充体验的那一大帮人都是傻逼?别人辛辛苦苦做一辈子的科研,你软件代码写一行就「优化用户体验」了?那你参数页倒是把电池容量乘个98%啊!

最可怕的是,这种事成为常态之后,OPPO已经越发丧心病狂。在MWC 2016展示的Super VOOC技术中,OPPO吹牛逼的一张展示图露了马脚:2500mAh的电池,15分钟充满,然而充电曲线却没有涓流模式......

这意味着,大约10%~20%的电池容量没有得到利用,你压根就没有充满!

关于技术参数:这款技术展示机,采用的是ATL在MWC之前特地赶工的5C电池,连循环寿命测试都没来得及做,OPPO用的是5V 16A输入。

涓流过程存在的必要性有二:
A、低电流保养电池,毕竟充放电是个复杂化学过程,虽然涓流有些玄学成分,但是我也没看见电池厂明确说可以不要这个过程。
B、保证容量,毕竟手机根本就在电池上,今天你隐藏2%明天他隐藏5%,那么消费者再过几年买的手机,到底有多少容量是实际能使用的?买个3000mAh的手机,实际只给你用2500mAh,这种花钱买来的缩水续航你能接受?

弄虚作假实在可恶,如果都不要涓流模式,不要说你弄个5C电池,就拿明年大家都会商用的3C电池来说,ATL官方规格白皮书明确可以做到「17分钟80%」,大家都17分钟之后不充电就好了嘛~~(限于商业机密,就不贴出图了)


3.抛开功率谈发热是耍流氓,高电压充电方案效率真的那么差吗?

QC2.0或者QC3.0的原理简单说是高压充电,适配器输出9伏,电流2安培,到了手机需要转换成电池电压(比如4.0伏),输入到电池的电流可能也只是4安培。这个时候电池接收到的功率同样是4.0*4=16瓦,但适配器输出的功率是9伏*2安培=18瓦。另外18-16=2瓦的功率全部在高压转换成低压的工程中变成了热量。
但这个时候关键问题就来了。损失的2瓦的功率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这个2瓦的功率变成了热量,导致机身会非常热。机身过热时,对机器和正在充电的电池都很危险。所以一般机器发热严重时,就会降低充电功率。充电功率降低,转换时的功耗损失也会降低,机身温度就会降下来。


作者:刘作虎
链接:一加3的快充技术到底怎么样?是否有隐患? - 刘作虎的回答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刘总的回答看来是照搬了工程师给的口径。

首先,我们来梳理下主流的高电压快充方案:高通QC、MTK PEP、华为FCP。

从软件上来看,这几种充电方案都是经过识别——释放高电压过程的,电压升高之后充电过程与5V无异。

但是从硬件实现上来看,还是有很多差别的。

高通的QC 2.0/3.0,基本上都是通过骁龙芯片组打包的PMI电源管理芯片和SMB电量计芯片实现快充。

因为高通这方面也没有开源,而且地主老财的作风大家都懂,所以没有太多技术资料可循,只知道效率确实不咋地,不过反正打包送了,你还要什么自行车?!

而MTK PEP技术,因为收购的立琦电子还需要时间整合,所以直到2016下半年的P20「MT 6757」平台才会打包快充IC。因此,之前MTK平台手机要想实现快充,必须采用第三方的充电IC芯片。

华为FCP技术也是如此,目前海思尚未有能力提供快充IC,所以也得用第三方;三星平台手机亦如是,基本上三星非高通平台手机,和魅族,都得自力更生。

典型如同魅族这几代产品——MX 5/PRO 5/PRO 6,分别为MT 6795/三星7420/MT 6797平台,都是采用德州仪器「Ti」的BQ 25892系列IC;华为荣耀7/Mate 8/P9等也是采用这颗IC;乐视1S/2等产品,虽然是QC协议,但是MTK平台,所以也是德仪大客户。算起来真是「德仪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就是基础IC巨头的霸气。

扯远了......回到正题,根据德仪公布的相关资料,目前主流9/12V电压下,单颗BQ 25892降压效率大约是90~91%,比如华为那一波旗舰。

但是德仪还有个大招——双IC并行充电,专门为高功率快充准备,魅族乐视就用的这个,最高实现12V=2A,大约24W的充电功率。一颗BQ 25892搭配一颗BQ 25890(25892去识别协议版本),12V下效率大约可以提升到93%。

除了IC本身的效率之外,机身散热也会影响快充温度,比如小米5这样的玻璃机身和MOTO的大塑料,都对散热产生负面影响;还有HTC这样故步自封的厂家,虽然全金属机身材质,但是落后的三明治结构用到今天。这些不良设计导致散热不佳,积聚的热量反过来又降低了IC的效率
                                        ▲HTC 10拉稀摆带的内部结构

根据MTK最新PEP 3.0技术的演进,在产业链的推动下,PEP 3.0做到5V=6A有望实现95%左右的效率。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使用Ti的IC芯片,OPPO/一加有能力超越95%的效率吗?从数年的产业观察来看,我并不认为OPPO的研发能力以及我国的产业链能够实现这样的奇迹。然而人家就是敢吹一点效率损失都没有呢,真是佩服。

抛开功率谈发热是耍流氓,VOOC/DASH肯定比绝大多数的高压快充方案发热低,因为其他这些货:A.用的是高通打包的IC。B.结构设计和机身散热问题。C.金属机身且功率低但是只用了一颗25892。D.虽然双Ti芯片,但是功率实在太高。

我们抽取两个典型产品:三星S7 edge和魅族PRO 5。

三星S7 edge国行版用的是高通820,Charge IC自然是PMI 8996+SMB 1351。实际USB端口输入功率也就14、15W,为什么比VOOC热呢?

我们看拆解,三星后背做了个无线充电线圈,因此机身材质必须选择塑料或者玻璃,三星选了双面玻璃,材质+结构无疑大大影响了整体散热效率;高通两个IC做QC 2.0的效率又不咋地,金属中框在快充的时候是没办法做到快速导热的。

结果就是三星S7 edge快充很烫。

再来看魅族PRO 5,PRO 5的机身设计比三星S7 edge好太多:全金属+大主板,散热条件很好;两颗德仪BQ系列Charge IC也比高通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但是PRO 5的充电功率实在太高:峰值已经逼近充电器24W的额定值了。这么高的功率,就算是7%的发热损耗都是很不得了的事情。

不过反过头来看,PRO 5的充电功率大约是三星S7 edge的164%,大约是一加3的143%,实际体验来看,PRO 5温升并没有充电功率提升的那么恐怖。如果按照三星S7 edge的那个温度,PRO 5岂不是能烧开水?

所以,所谓高压快充方案发热高,并不只是Charge IC的效率或者充电方案的问题,也是其他厂商对机身材质和结构的不同选择造成的;更不能说抛弃功率去谈发热,你一个电量造假的16W去跟人家真材实料的23W比发热?有本事别造假啊。

PRO 5这样的机器,70%往后功率下降的时候,温度能比你高多少?

如果VOOC技术真那么牛逼,为什么做到今天从4.5A到5A又倒退回了4A,实际功率才16W?OPPO也没信心在高功率下控制发热呗。

再举两个极端的例子:ZUK Z2/Z2 PRO和NEXUS 5X/6P,这几个货前2者是QC 3.0,后2者是PD协议;ZUK这两货控制了充电功率,最高不到12W......NEXUS两兄弟是5V 3A,也没好到哪里去。但是这4个都不发热......

所以发热不发热,牵扯到了太多因素,单从IC效率来看低压效率更高,但是IC转换率都在那摆着;而且抛开实际功率谈发热简直耍流氓,随随便便就说高压方案有2W以上损失,不知道这结论从何而来。

PS :QC 3.0已经降低了电压,从QC 2.0的9/12V直接降到6V,效率提升很明显;未来MTK PEP 3.0直接上5V 6A;PD协议直接可以做5V 5A。其他快充方案早就不是单纯的高电压了,而是大电压大电流两个方向都在走,希望一加市场营销部及时更新大脑里的知识。我也没见OPPO敢舔着脸说USB 组织做PD协议抄袭了VOOC啊?

4.兼容性问题,私有协议就该死光光。

VOOC和DASH的唯一不同在于,DASH上了Type C端口;于是我试着用别的Type C数据线进行充电,结果发现——不行;哪怕这根价值200RMB的贝尔金Type C数据线是目前能够买到最好的:明确支持USB 3.1和3A大电流。

如果说VOOC因为使用Micro B接口,不得不自己扩充两个充电触点,所以非原装线统统不能快充还情有可原;那么一加这种不兼容其他Type C数据线的态度无疑让我感到愤怒。

之前我写过《Type C 崛起,VOOC 落幕!2016 手机快充技术展望》,其中提到
USB Type C C 协议修订了数据线规范,一举将手机数据线从 2A 提到了 3A / 5A 两个级别,其中 5A 线材强制加入 E-Mark 电子标记芯片,从源头上保证安全。从设计角度来讲,光是电流承载方面,Type C 就爆了苹果 Lighting 不知道多少个太阳系。
目前零售的Type C数据线已经完全可以做到支撑3~4A电流了,但是一加告诉你:我就是不兼容!

当然,他们会告诉你无数的理由,比如我们担心零售线的质量啦blabla。

但是,我们先来看原装线的质量。从线径和USB两端的长度来看,一加3原装线并没有体现出比贝尔金/魅族PRO 6原装线强在那里,我甚至怀疑一加3这根线就是按照3A电流通过标准设计的
▲从上至下3根线,分别为:贝尔金数据线(USB 3.1+3A)、魅族PRO 6原装线(USB 3.1+3A)、一加3原装线(USB 2.0+?A)。

再一个,手机充电发展到今天,通过手机端和充电器沟通数据,计算数据线线阻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完全可以做到:手机充电时检测数据线电流通过能力,增加/减少电流。但是一加却玩了一刀切的懒政——非原装线统统干掉,要想支持快充,除了原包装附带,只能买159的快充套装。

兼容性是个普世价值问题,因为你不可能时时带着原装的东西。人类为了解决兼容性问题,发明了标准化。细化到接口上,出现了USB标准组织,到现在大一统的Type C接口。

标准化的好处有三:
1.降低成本
大批企业都用一个标准,可以大大降低零售成本;体现在工业上就是Type C数据线出现的比苹果Lightning晚,现在的平均价格却已经大大低于苹果这个封闭接口。对消费者来说,就是无需付出额外的money。

2.强力推动新技术扩散
例如建立在Type C接口上的新技术就有很多:PD双向充电协议、整合音视频高清输出、更高标准的安全策略等;对于非标准协议来说,产业链支持的力度和速度都远比不上统一标准。

3.足够的冗余度
还是苹果Lightning VS Type C接口,从iPhone 5到现在才几年,Lightning的潜力基本被挖掘干净了,供电能力、传输能力都成了瓶颈。而Type C方兴未艾,除了4K、8K的超高速视频输出和RJ 45网线口外,Type C有望统一消费类电子的一切接口。

说得难听点,就一个公司的几十百把号工程师,也配跟全世界以万计的集体智慧相抗衡?

体现在一加DASH上,这种做在标准化产品里的私有协议,实在令人厌恶。VOOC改造Micro B数据线可以说没有办法,那时候Type C还早得很,零售Micro B数据线没有一条可以满足需求;但是现在Type C开始普及了,零售产品不比你原装的差,你还自己定义一个恶心的识别协议从中作梗,明明可以兼容却就是不兼容,这就是企业价值观问题了。

你说你们天天黑QC/PEP,好歹人家对数据线没啥要求啊,2A的数据线随便玩;MTK/高通也在推动产业链上下了大力气,高压快充的IC、充电器、移动电源满天飞,零售价格也平民化,各种充电器基本实现通用。

好了,换成你一加/OPPO,啥都不通用,什么都要用你们这一套;实际效果16W的充电套装要159的价格,我配一套24W双协议充电器+3A线(魅族UP0830/乐视EQ-24BCN+ZUK数据线)才100左右,我只想说——凭什么啊?!

然后说好开源,又说VOOC/DASH的代码不能开源,第三方ROM就没有快充了,以后会放文件支持;好吧,我就承认VOOC是你们牛逼的核心技术决不可外泄,但是软件代码也是不可解决的吗?

并非如此,伴随Type C出现的,还有PD充电协议,为什么不用?!

PD能快充吗?该协议目前最高定义100W(20V=5A)的功率,在0-20V和0-5A之前都能支持,要实现5V=4A简直易如反掌。

PD要钱吗?PD协议完全免费开放,无需授权费用,代码早公开了。

PD成熟吗?PD协议可以纯软件实现,魅族MX 5/PRO 5/PRO 6/乐视MAX 2/NEXUS 5X/NEXUS 6P/苹果12.9寸 iPad Pro.......都是PD协议,不管你是什么平台什么IC都可以做PD,只需要充电器改动一点,加入支持就行。

一加完全可以付出多一点点时间,多一点点成本,给VOOC加入PD握手协议,但是没有做;他们选择了一刀切的懒政,选择了明明可以兼容却不兼容,就为了让你多掏那几个钱、给你添点堵。

不将就?呵呵。

用安全性问题抹黑友商,恐吓用户,这是不将就?
电量百分比弄虚作假,代码级作弊,这是不将就?
捏造数据狂黑其他技术,欺骗消费者,这是不将就?
明明可以做到兼容,却要用户付出多余的成本和精力,这是不将就?


利益相关:OPPO/一加黑

当一加2出来的时候,当一加产品经理嘲讽我的时候,当我的朋友被线下OPPO专卖店坑的时候,当OPPO的营销招呼都不打就用我的文章的时候,我成了一个OPPO/一加黑。



重重谎言构建的迷宫————一加DASH/OPPO VOOC闪冲技术

知乎现在已然成为互联网品牌口碑营销的重要阵地了,而且某些人也抓住了某些趋势,毕竟知乎也不是人人全知全能,只要你音量够大面子够大,有问题也可以糊弄过去,大家都懂的。

只不过,世界上还有我这种蛋疼的人。

先放结论
  • VOOC/DASH闪充并没有比高压充电更安全,纯属虚假宣传
  • 一加/OPPO机型存在使用和充电时的电量造假行为
  • 高压充电的效率并没有那么不堪,发热跟具体机型设计有关
  • VOOC/DASH闪充严重的兼容性问题被刻意淡化,能做兼容的情况下刻意不兼容,这是什么态度?



1.恐吓式营销,DASH/VOOC闪冲是否更安全

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一加3的DASH闪冲就是OPPO VOOC闪冲的马甲(忍不住吐槽下,谁家快充技术没MCU啊),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是换了数据线和手机底座的接头,从Micro—B换成了Type—C。

从OPPO VOOC诞生起,「韩国大厂」就一直宣称这种技术更安全,因为低电压啦blabla,不仅在官网大肆宣称,更在线上线下的营销引导中大放厥词。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

一项消费类电子产品要想上市,是需要通过层层把关的,在中国大陆地区最重要的一个就是3C认证。

没错,就是现在与工信部入网认证合称两大爆料狂魔的3C认证~~

3C认证有着严格完备的准入机制,尤其是对电源这种事关安全的重要指标;而且鉴于手机充电功率长期停滞不前,在可以预见的10年间,我想3C标准对其安全性的验证也不会过时,毕竟人家几千瓦都有验证嘛~~

更何况,从原理上说,做过电源的朋友都知道,在弱电项目中,宁可提升一点电压都要减少一点电流;大部分安全事故或者说隐患,都是出现了电流泄露造成的。例如很多所谓手机电死人,都是自己买了垃圾配件导致的。

常识:人体安全电压是36V,持续安全接触电压是24V,比起现在最高12V的高压快充技术来说,你懂得......然而安全电流是多少呢?——蛐蛐10mA,也就是0.01A。

所以我真的很想问下OPPO/一加的朋友们,你们是如何扭曲物理学常识,得出在手机充电时,大电流比大电压更安全的结论?

哦,你们会说「我们安全措施做得更到位啊!」我觉得真是挺可笑的,也许糊弄外行可以,但是手机充电发展到今天,你就算是用货架产品完全不研发,从数据线到主板参考设计都自带几十项安全措施;尤其手机接口进化到Type—C之后,数据线端的安全验证更为严格,对端口保护苛刻到了电流通过能力3A以上数据线需要加入E-Mark电子芯片验证的地步。

如果你们不服气,那么所谓更安全的结论,有可靠地数据支撑吗?请问是哪一家权威的第三方机构,依据什么相关规范和标准,给你们做了这样的检测报告呢?

请注意,「这里一共3个问题哦」

而且VOOC整体技术能保证万无一失?呵呵

忍不住再戳一加的伤疤,参见我以前写作的的文章《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一加2阉割快充看一加的无耻》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一加2阉割快充看一加的无耻

一加2的Type—C数据线出现了严重的设计缺陷——没办法过3A的大电流,但是错误设计的电阻会让充电器认为能过3A!
在产品设计和定型过程中,居然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实在是完全无法容忍!USB Type C 1.1 版规范在2015年4月份就已经出来,作为使用Type C的厂家,一加不可能没有阅读过此规范!
从设计到测试再到最终量产,一加居然都没能发现这个严重而低级的可笑的质量问题,其内部管理之混乱,研发、测试实力之低劣可见一斑!
上面的文字到今天我都觉得不为过,然而时至今日,我都没有看到一加对国内一加2用户做大规模召回处理,倒是从朋友那里听说一加PR把我拉黑了,手动滑稽。

再来看实际产品,对比下200块钱的贝尔金USB 3.1 Type—C数据线,从线径看我没觉得一加3这个达到了Type—C定义中最高端的5A啊,再看看保护措施集中的USB两端,我也没觉得你这个保护措施就好到哪里去啊?


再来看大家关心的电池寿命

OPPO微博前两天吹VOOC的时候,突然把电池寿命从500次大幅拉升到了900次(指的是次数完结,电池依然有80%剩余容量),我心中一惊——难道真有黑科技?

直到我去参加了617那天的快充技术会议........

原来是电池供应商——ATL自己把牛逼吹上了天,800次你怕不怕!而一般来讲,中间100次循环寿命测试,不要说普通消费者,就算是一般的测试机构都没那个时间和能力检测出来的,自然OPPO可以大吹特吹。

不管是低电压DASH/VOOC还是高电压的QC/PEP/PD/FCP,实际上进电池的电流都是一样的电压;在大家都用CC-CV充电法,电池寿命完全看电池厂技术的时候,我倒想知道VOOC/DASH到底有什么超牛逼算法能突破物理学定律。

我在此呼吁知乎诸位手机厂商的营销人员,请与你们的供应商密切沟通,看看官网电池寿命文案要刷新到什么数值,要大力学习人家这种蜂拥而上的吹牛Bee精神!

有人说,安全问题你就BB这么多,有什么意思啊?

当然很有意思!你国巫蛊之风盛行多年,什么科学技术都要附会点东西——手机辐射啊,WIFI辐射啊........老百姓啥也不懂,商家就开始疯狂利用人性弱点——恐惧、害怕等等负面情绪进行营销。

远了点说,就是CDMA技术进入中国,前主子联通、后主子电信,在推广的时候总喜欢吹逼说CDMA绿色辐射低啊,GSM辐射就是大。所以中国移动不安全不健康blabla~~~

结果呢?你国老百姓真是疯了一样信了这些鬼话,但是按照「宁可信其有」的原则,老百姓们干脆认为一切发射信号的玩意都是有害的辐射,各种居民私自捣毁基站的新闻层出不穷,我爹妈至今睡觉之前都要把路由器关了......

如此反智主义,遗毒无穷!

诸位知乎的精英、成功人士、体面人士,大概没有兴趣去三四线城市的OPPO专卖店瞎逛。但是我去过,经过精心培训的疯狂促销员们,一谈起其他的快充方案,立马跟安拉胡阿克巴一样恐吓你「这不安全!」,言之凿凿别家的快充发热巨大可能导致烧毁乃至爆炸;在高额返点的驱使下,他们看起来信仰VOOC安全犹如某教徒信仰「咖啡乐都要下火狱」一般虔诚。

好玩吗?这一点都不好玩!作为第一充电KOL,每天我都接到无数的微博私信,内容大致类似「请问下是不是除了VOOC之外的快充都不安全啊」,你说我什么心情?!民智未开,这本来也并不是一个透明的方面,居然活生生被整成了利用人性恐惧的弱点进行营销,一直致力于推广快充的我,对OPPO/一加这种邪教作为当然是十二分的愤慨。


2.弄虚作假的电量,DASH/VOOC真的快吗?

讲过安全问题,我们再来谈谈速度。

手机充电器的额定功率,并不是实际输入手机的功率,一般来说都会留出1-2W的安全空间。

实际测量中,虽然DASH/VOOC是采用了跟QC一样的D+D-识别模式,但是应该还有其他私有协议,直接用USB电流计无法激活快充模式。

没办法,只能用插座式功率计推算,实测USB输出5V 1.5A左右的时候,充电器消耗功率大约9.3W,推算得充电器效率大约81%;全功率给一加3输出时,充电器消耗功率大约19.5W,推算得实际一加3 DASH闪冲USB输出功率为15.9W......

注:这里说的是从充电器USB端口输出的功率,而非实际进电池的功率,具体能进电池多少,请看我对IC转换效率分析的那段。


这是什么水平呢?也就是说实际输入手机的功率,比小米5/三星S7 edge高大约2W,比魅族PRO 5/乐视MAX 2少大约6~7W。

然而神奇的是,一加3在低电量全速补电的时候,电量百分比跑的比西方记者都要快,Excited!就算扣除刘作虎先生所谓「高压充电损失2W」,也不应该这么快啊。

答案就在手机源代码之中~~

我们可以看到,一加3的源代码设定手机充电截止电压为4.32V,按照目前普遍的4.4V电池来看的话,也就是说电池冲到98%系统直接显示充满了~~

追加下基友蛋丁的一加3代码分析:DASH闪充技术驱动程序分析

只要系统认为在DASH闪充,电量就会自己一直快速增加

所以这并不只是最后2%的问题,因为涉及到用户使用时的掉电显示,不然「冲的快」就会演变成「掉电成狗」;所以实际上OPPO/一加的所有手机,其电压/电量百分比的对应关系已经全部变掉了,其电量百分比与实际电池电量脱节异常严重。

这么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充电异常的快,毕竟98%到100%基本上占据了所有手机将近20~30分钟的涓流时间,而且变动百分比也能让前期充电看起来跑得更快,对中国这些只会看电量百分比吹逼充电速度的媒体们来说,已经足够糊弄了;但是你再怎么「优化」,实际电量还是少了2%,结果就是不如人家耐用。

啊,有人又要说了「只是2%而已啊,反正无所谓,优化用户体验!」。照这么说,整个行业为了优化涓流时间,提升电池快充体验的那一大帮人都是傻逼?别人辛辛苦苦做一辈子的科研,你软件代码写一行就「优化用户体验」了?那你参数页倒是把电池容量乘个98%啊!

最可怕的是,这种事成为常态之后,OPPO已经越发丧心病狂。在MWC 2016展示的Super VOOC技术中,OPPO吹牛逼的一张展示图露了马脚:2500mAh的电池,15分钟充满,然而充电曲线却没有涓流模式......

这意味着,大约10%~20%的电池容量没有得到利用,你压根就没有充满!

关于技术参数:这款技术展示机,采用的是ATL在MWC之前特地赶工的5C电池,连循环寿命测试都没来得及做,OPPO用的是5V 16A输入。

涓流过程存在的必要性有二:
A、低电流保养电池,毕竟充放电是个复杂化学过程,虽然涓流有些玄学成分,但是我也没看见电池厂明确说可以不要这个过程。
B、保证容量,毕竟手机根本就在电池上,今天你隐藏2%明天他隐藏5%,那么消费者再过几年买的手机,到底有多少容量是实际能使用的?买个3000mAh的手机,实际只给你用2500mAh,这种花钱买来的缩水续航你能接受?

弄虚作假实在可恶,如果都不要涓流模式,不要说你弄个5C电池,就拿明年大家都会商用的3C电池来说,ATL官方规格白皮书明确可以做到「17分钟80%」,大家都17分钟之后不充电就好了嘛~~(限于商业机密,就不贴出图了)


3.抛开功率谈发热是耍流氓,高电压充电方案效率真的那么差吗?

QC2.0或者QC3.0的原理简单说是高压充电,适配器输出9伏,电流2安培,到了手机需要转换成电池电压(比如4.0伏),输入到电池的电流可能也只是4安培。这个时候电池接收到的功率同样是4.0*4=16瓦,但适配器输出的功率是9伏*2安培=18瓦。另外18-16=2瓦的功率全部在高压转换成低压的工程中变成了热量。
但这个时候关键问题就来了。损失的2瓦的功率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这个2瓦的功率变成了热量,导致机身会非常热。机身过热时,对机器和正在充电的电池都很危险。所以一般机器发热严重时,就会降低充电功率。充电功率降低,转换时的功耗损失也会降低,机身温度就会降下来。


作者:刘作虎
链接:一加3的快充技术到底怎么样?是否有隐患? - 刘作虎的回答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刘总的回答看来是照搬了工程师给的口径。

首先,我们来梳理下主流的高电压快充方案:高通QC、MTK PEP、华为FCP。

从软件上来看,这几种充电方案都是经过识别——释放高电压过程的,电压升高之后充电过程与5V无异。

但是从硬件实现上来看,还是有很多差别的。

高通的QC 2.0/3.0,基本上都是通过骁龙芯片组打包的PMI电源管理芯片和SMB电量计芯片实现快充。

因为高通这方面也没有开源,而且地主老财的作风大家都懂,所以没有太多技术资料可循,只知道效率确实不咋地,不过反正打包送了,你还要什么自行车?!

而MTK PEP技术,因为收购的立琦电子还需要时间整合,所以直到2016下半年的P20「MT 6757」平台才会打包快充IC。因此,之前MTK平台手机要想实现快充,必须采用第三方的充电IC芯片。

华为FCP技术也是如此,目前海思尚未有能力提供快充IC,所以也得用第三方;三星平台手机亦如是,基本上三星非高通平台手机,和魅族,都得自力更生。

典型如同魅族这几代产品——MX 5/PRO 5/PRO 6,分别为MT 6795/三星7420/MT 6797平台,都是采用德州仪器「Ti」的BQ 25892系列IC;华为荣耀7/Mate 8/P9等也是采用这颗IC;乐视1S/2等产品,虽然是QC协议,但是MTK平台,所以也是德仪大客户。算起来真是「德仪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就是基础IC巨头的霸气。

扯远了......回到正题,根据德仪公布的相关资料,目前主流9/12V电压下,单颗BQ 25892降压效率大约是90~91%,比如华为那一波旗舰。

但是德仪还有个大招——双IC并行充电,专门为高功率快充准备,魅族乐视就用的这个,最高实现12V=2A,大约24W的充电功率。一颗BQ 25892搭配一颗BQ 25890(25892去识别协议版本),12V下效率大约可以提升到93%。

除了IC本身的效率之外,机身散热也会影响快充温度,比如小米5这样的玻璃机身和MOTO的大塑料,都对散热产生负面影响;还有HTC这样故步自封的厂家,虽然全金属机身材质,但是落后的三明治结构用到今天。这些不良设计导致散热不佳,积聚的热量反过来又降低了IC的效率
                                        ▲HTC 10拉稀摆带的内部结构

根据MTK最新PEP 3.0技术的演进,在产业链的推动下,PEP 3.0做到5V=6A有望实现95%左右的效率。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使用Ti的IC芯片,OPPO/一加有能力超越95%的效率吗?从数年的产业观察来看,我并不认为OPPO的研发能力以及我国的产业链能够实现这样的奇迹。然而人家就是敢吹一点效率损失都没有呢,真是佩服。

抛开功率谈发热是耍流氓,VOOC/DASH肯定比绝大多数的高压快充方案发热低,因为其他这些货:A.用的是高通打包的IC。B.结构设计和机身散热问题。C.金属机身且功率低但是只用了一颗25892。D.虽然双Ti芯片,但是功率实在太高。

我们抽取两个典型产品:三星S7 edge和魅族PRO 5。

三星S7 edge国行版用的是高通820,Charge IC自然是PMI 8996+SMB 1351。实际USB端口输入功率也就14、15W,为什么比VOOC热呢?

我们看拆解,三星后背做了个无线充电线圈,因此机身材质必须选择塑料或者玻璃,三星选了双面玻璃,材质+结构无疑大大影响了整体散热效率;高通两个IC做QC 2.0的效率又不咋地,金属中框在快充的时候是没办法做到快速导热的。

结果就是三星S7 edge快充很烫。

再来看魅族PRO 5,PRO 5的机身设计比三星S7 edge好太多:全金属+大主板,散热条件很好;两颗德仪BQ系列Charge IC也比高通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但是PRO 5的充电功率实在太高:峰值已经逼近充电器24W的额定值了。这么高的功率,就算是7%的发热损耗都是很不得了的事情。

不过反过头来看,PRO 5的充电功率大约是三星S7 edge的164%,大约是一加3的143%,实际体验来看,PRO 5温升并没有充电功率提升的那么恐怖。如果按照三星S7 edge的那个温度,PRO 5岂不是能烧开水?

所以,所谓高压快充方案发热高,并不只是Charge IC的效率或者充电方案的问题,也是其他厂商对机身材质和结构的不同选择造成的;更不能说抛弃功率去谈发热,你一个电量造假的16W去跟人家真材实料的23W比发热?有本事别造假啊。

PRO 5这样的机器,70%往后功率下降的时候,温度能比你高多少?

如果VOOC技术真那么牛逼,为什么做到今天从4.5A到5A又倒退回了4A,实际功率才16W?OPPO也没信心在高功率下控制发热呗。

再举两个极端的例子:ZUK Z2/Z2 PRO和NEXUS 5X/6P,这几个货前2者是QC 3.0,后2者是PD协议;ZUK这两货控制了充电功率,最高不到12W......NEXUS两兄弟是5V 3A,也没好到哪里去。但是这4个都不发热......

所以发热不发热,牵扯到了太多因素,单从IC效率来看低压效率更高,但是IC转换率都在那摆着;而且抛开实际功率谈发热简直耍流氓,随随便便就说高压方案有2W以上损失,不知道这结论从何而来。

PS :QC 3.0已经降低了电压,从QC 2.0的9/12V直接降到6V,效率提升很明显;未来MTK PEP 3.0直接上5V 6A;PD协议直接可以做5V 5A。其他快充方案早就不是单纯的高电压了,而是大电压大电流两个方向都在走,希望一加市场营销部及时更新大脑里的知识。我也没见OPPO敢舔着脸说USB 组织做PD协议抄袭了VOOC啊?

4.兼容性问题,私有协议就该死光光。

VOOC和DASH的唯一不同在于,DASH上了Type C端口;于是我试着用别的Type C数据线进行充电,结果发现——不行;哪怕这根价值200RMB的贝尔金Type C数据线是目前能够买到最好的:明确支持USB 3.1和3A大电流。

如果说VOOC因为使用Micro B接口,不得不自己扩充两个充电触点,所以非原装线统统不能快充还情有可原;那么一加这种不兼容其他Type C数据线的态度无疑让我感到愤怒。

之前我写过《Type C 崛起,VOOC 落幕!2016 手机快充技术展望》,其中提到
USB Type C C 协议修订了数据线规范,一举将手机数据线从 2A 提到了 3A / 5A 两个级别,其中 5A 线材强制加入 E-Mark 电子标记芯片,从源头上保证安全。从设计角度来讲,光是电流承载方面,Type C 就爆了苹果 Lighting 不知道多少个太阳系。
目前零售的Type C数据线已经完全可以做到支撑3~4A电流了,但是一加告诉你:我就是不兼容!

当然,他们会告诉你无数的理由,比如我们担心零售线的质量啦blabla。

但是,我们先来看原装线的质量。从线径和USB两端的长度来看,一加3原装线并没有体现出比贝尔金/魅族PRO 6原装线强在那里,我甚至怀疑一加3这根线就是按照3A电流通过标准设计的
▲从上至下3根线,分别为:贝尔金数据线(USB 3.1+3A)、魅族PRO 6原装线(USB 3.1+3A)、一加3原装线(USB 2.0+?A)。

再一个,手机充电发展到今天,通过手机端和充电器沟通数据,计算数据线线阻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完全可以做到:手机充电时检测数据线电流通过能力,增加/减少电流。但是一加却玩了一刀切的懒政——非原装线统统干掉,要想支持快充,除了原包装附带,只能买159的快充套装。

兼容性是个普世价值问题,因为你不可能时时带着原装的东西。人类为了解决兼容性问题,发明了标准化。细化到接口上,出现了USB标准组织,到现在大一统的Type C接口。

标准化的好处有三:
1.降低成本
大批企业都用一个标准,可以大大降低零售成本;体现在工业上就是Type C数据线出现的比苹果Lightning晚,现在的平均价格却已经大大低于苹果这个封闭接口。对消费者来说,就是无需付出额外的money。

2.强力推动新技术扩散
例如建立在Type C接口上的新技术就有很多:PD双向充电协议、整合音视频高清输出、更高标准的安全策略等;对于非标准协议来说,产业链支持的力度和速度都远比不上统一标准。

3.足够的冗余度
还是苹果Lightning VS Type C接口,从iPhone 5到现在才几年,Lightning的潜力基本被挖掘干净了,供电能力、传输能力都成了瓶颈。而Type C方兴未艾,除了4K、8K的超高速视频输出和RJ 45网线口外,Type C有望统一消费类电子的一切接口。

说得难听点,就一个公司的几十百把号工程师,也配跟全世界以万计的集体智慧相抗衡?

体现在一加DASH上,这种做在标准化产品里的私有协议,实在令人厌恶。VOOC改造Micro B数据线可以说没有办法,那时候Type C还早得很,零售Micro B数据线没有一条可以满足需求;但是现在Type C开始普及了,零售产品不比你原装的差,你还自己定义一个恶心的识别协议从中作梗,明明可以兼容却就是不兼容,这就是企业价值观问题了。

你说你们天天黑QC/PEP,好歹人家对数据线没啥要求啊,2A的数据线随便玩;MTK/高通也在推动产业链上下了大力气,高压快充的IC、充电器、移动电源满天飞,零售价格也平民化,各种充电器基本实现通用。

好了,换成你一加/OPPO,啥都不通用,什么都要用你们这一套;实际效果16W的充电套装要159的价格,我配一套24W双协议充电器+3A线(魅族UP0830/乐视EQ-24BCN+ZUK数据线)才100左右,我只想说——凭什么啊?!

然后说好开源,又说VOOC/DASH的代码不能开源,第三方ROM就没有快充了,以后会放文件支持;好吧,我就承认VOOC是你们牛逼的核心技术决不可外泄,但是软件代码也是不可解决的吗?

并非如此,伴随Type C出现的,还有PD充电协议,为什么不用?!

PD能快充吗?该协议目前最高定义100W(20V=5A)的功率,在0-20V和0-5A之前都能支持,要实现5V=4A简直易如反掌。

PD要钱吗?PD协议完全免费开放,无需授权费用,代码早公开了。

PD成熟吗?PD协议可以纯软件实现,魅族MX 5/PRO 5/PRO 6/乐视MAX 2/NEXUS 5X/NEXUS 6P/苹果12.9寸 iPad Pro.......都是PD协议,不管你是什么平台什么IC都可以做PD,只需要充电器改动一点,加入支持就行。

一加完全可以付出多一点点时间,多一点点成本,给VOOC加入PD握手协议,但是没有做;他们选择了一刀切的懒政,选择了明明可以兼容却不兼容,就为了让你多掏那几个钱、给你添点堵。

不将就?呵呵。

用安全性问题抹黑友商,恐吓用户,这是不将就?
电量百分比弄虚作假,代码级作弊,这是不将就?
捏造数据狂黑其他技术,欺骗消费者,这是不将就?
明明可以做到兼容,却要用户付出多余的成本和精力,这是不将就?


利益相关:OPPO/一加黑

当一加2出来的时候,当一加产品经理嘲讽我的时候,当我的朋友被线下OPPO专卖店坑的时候,当OPPO的营销招呼都不打就用我的文章的时候,我成了一个OPPO/一加黑。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红米Note3
也就充电头那边会认真看,一般上街买手机的whocare



TOP

我等厂妹的反击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S7 Edge
常识:人体安全电压是36V,持续安全接触电压是24V,比起现在最高12V的高压快充技术来说,你懂得......然而安全电流是多少呢?——蛐蛐10mA,也就是0.01A。
https://pic3.zhimg.com/e9be6f552454f3d4c3561482df4c3206_b.jpg

所以我真的很想问下OPPO/一加的朋友们,你们是如何扭曲物理学常识,得出在手机充电时,大电流比大电压更安全的结论?


…不用往下看了

TOP

蛐蛐10mA,也就是0.01A。

usb2那500ma够电死楼主五十次了,心疼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One Plus One
连基本电力常识都不知道,净胡扯些专有名词来唬人
3C认证事实上只针对现有的标准,满足即可,对新技术是没有测试的,除非那项技术出了国标
而且3C认证作假是很普遍的事情,没必要多纠结。被抽查出问题,只用飞行检查 通过,然后再邮寄几套特制的手机去检测就完事。

TOP

引用:
原帖由 saintshin 于 2016-6-20 22:3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S7 Edge
常识:人体安全电压是36V,持续安全接触电压是24V,比起现在最高12V的高压快充技术来说,你懂得......然而安全电流是多少呢?——蛐蛐10mA,也就是0.01A。
https://pic3.z ...
我百度搜索了一下,人体安全电流貌似的确是这个。。难道百度又造假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532 于 2016-6-20 22:38 发表
蛐蛐10mA,也就是0.01A。

usb2那500ma够电死楼主五十次了,心疼
手机充电器输出电流超过1A,远大于人体安全电流,为什么用手摸插着电的手机充电器没什么感觉?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580571

TOP

引用:
原帖由 yangchen0821 于 2016-6-20 22:47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One Plus One
连基本电力常识都不知道,净胡扯些专有名词来唬人
3C认证事实上只针对现有的标准,满足即可,对新技术是没有测试的,除非那项技术出了国标
而且3C认证作假是很普遍的事情, ...
你可以去反驳他。。。。。

[ 本帖最后由 a904055262 于 2016-6-20 22:54 编辑 ]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电压不变电阻增加电流不变

不开玩笑,这哥们发现能做正功的永动机了,诺奖指日可待

TOP

引用:
原帖由 a904055262 于 2016-6-20 22:49 发表

手机充电器输出电流超过1A,远大于人体安全电流,为什么用手摸插着电的手机充电器没什么感觉?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580571

懒得写贵在真实的id了,大半夜的,凑合一下吧

10ma随便经过你哪个脏器都能把你轰杀几次

TOP

哈哈哈哈,笑死我了,又是哪家友商坐不住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532 于 2016-6-20 23:00 发表


懒得写贵在真实的id了,大半夜的,凑合一下吧

10ma随便经过你哪个脏器都能把你轰杀几次
看不懂你啥意思??你到底是质疑作者的安全电流还是肯定??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ONY 巨猴
引用:
原帖由 @a904055262  于 2016-6-20 23:05 发表
看不懂你啥意思??你到底是质疑作者的安全电流还是肯定??
数据没问题,但是人体又不是超导体
10ma直接接心脏上人肯定挂,但接手指头上等到了心脏就没啥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a904055262 于 2016-6-20 23:05 发表

看不懂你啥意思??你到底是质疑作者的安全电流还是肯定??
生理盐水浓度0.9%,所以各种咸鱼肉干都超标几十倍了,吃一口保证立马死人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