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音响] 一直以来的一个疑问,盗版CD和正版CD对比有音质差异吗?

做个镜像然后翻录肯定没区别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智商税。。。



TOP

引用:
原帖由 LTFYH 于 2014-9-17 11:54 发表
你一首歌的容量能有多大,硬盘几秒钟就能全部读完,这完全就是不懂科学嘛,要这样说的话,那光驱转动时的稳定性远不能和硬盘相比,那光头还忽远忽近哪,是不是读出来的东西也有差异?
压盘工艺会影响音质?这也是谬 ...
刻录设备不太好或者盘片不太好或者环境不太好(抖动)的时候,CD刻录的误码率是比较高的,这个和硬盘存放不一样,硬盘只要没有坏道就基本不会有数据错误,但是CD刻录并不是所有的点100%完好可用,遇到刻录失败不可以用的点,系统会屏蔽它然后继续刻,如果设备不好,比如光头老化或者CD有瑕疵,误码率比较高,这样的CD听起来会有各种问题,最严重的会有爆音。这是因为刻录CD并不是和复制文件一样直接复制,它有专门的规范,具体如何我也不太记得了,如果你用WIN95和WIN98放过CD就知道,CD放到电脑里是没有文件的,最多看到一个几K的CDI文件,也不能直接复制CD音乐,所以需要专门的“抓音轨”软件来抓取,而不是和咱们平时复制一个WORD文档一样直接复制。

再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VCD或者DVD视频文件,在电脑上无论复制多少次都不会有任何变化,但是如果你刻录到光盘上,又正好把这光盘磨坏了一点,等DVD机器放到这个部分的时候,也许会暂时没声音,也许爆音,也许画面破碎马赛克,同样的一个数字文件,得到了完全不同的效果。CD和VCD,DVD一样是允许误码的,遇到读不出来的部分会跳过一小段继续播放,这就是所谓的“超强纠错”。

当然一般不会有这么严重的情况,所以你买到的盗版CD,在大多数人眼里和正版区别也就不大了,真到了随便听听就能分辨的效果,这CD一定是用128K的MP3灌的......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引用:
原帖由 dukeyzh007 于 2014-9-17 12:05 发表
但凡有点计算机常识的,看了某楼贴的帖子都会笑掉大牙……还碎片,还拼凑,还断断续续……喷了!这尼玛完全就是把黑胶碟那套理论硬往CD上套啊!
还有,CD上放的直接就是wav文件,怎么就跟电脑格式不一样了?233
喷了,CD上放的真不是WAV文件,和WAV文件毫无关系好吧,能先度娘一下基本知识再来发炎吗?

TOP

自己刻录CD无法做到数据100%正确复制?

最近Wolf和雪梨两位兄弟提起了这个老话题,我也看过国内外一些讨论CD格式优劣的文章(尤以台湾一个网友的分析浅显详实,受益匪浅)。先把我记得的说说,希望有所帮助。

Wolf兄弟倾向于认为自己刻录CD无法做到数据100%正确复制,其实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而且它不是刻录CD音质变差的问题关键所在。 Yok兄弟早就提过通过逐字节比较,可以证明自己复制的CD完全跟源文件一个0,1不差。(前提是光驱的OFFSET正确设置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Exact Audio Copy这个软件的技术文档来看,而且Offset本身也不会导致数据出错)。

CD音频采用PCM格式,碟上的数据本身只记录音频的一半信息:量化后的电平高低,也就是我们在屏幕上看见的波形振幅,以2的16次方(16bit)的精度细分,最高的电平和最低的电平间可以分出65536个等级,比如我们现在有这么一段音频数据-10000,-8000,-7000,-5000,-2000,0,2000,4000,6000,9000,这是一堆离散的数字, 如何把他们转换成模拟波形呢?

这时我们就需要音频的另一半信息:时间。

如果我们在0.000022秒(1秒/44100)时在坐标系内画出-10000这个点,在0.000044秒时画出-8000这个点, 0.000066秒时画出-7000这个点......依此类推, 最后把所有点连接起来,我们就可以大致重现原来的波形了。

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我的表不准,那么我在0.000025秒画第一个点, 0.000042秒画第二个点,最后画出来的波形肯定跟原来有很多差别了。

这里面还有一个假设,大家想想,要产生原来的那一堆描述振幅的数据,不是也得间隔一段时间量一下吗,对了,这就是说采样或录音时也得看着表, 这个表还得非常准,要不然重放时, 人家的表跟你精度不同,画出来的曲线就不同了。呵呵,大家基本明白数字信号处理的一个大问题JITTER 是怎么回事了。

这个问题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光有一堆正确的10001010101没有用的,你得有一个很准的时钟,它直接决定你绘制的波形的准确程度。所以我们光讨论CD复制能不能把所有100101010101正确拷过来只触及了问题的一半。

接下来, 大家会想,嗯,我的马兰士CD机的时钟精度跟CD录音师的设备的时钟精度如果有差异,那么我的机子上重现的波形可能会跟录音师机子上的波形有点细微差异,这我明白,可是你说了我的原版碟和刻录碟上的数据是很容易做到一样的啊,那在同一台马兰士CD机上播放,用的都是机子上的那个时钟,应该重现出同样的波形才对啊,为什么听起来就是不同呢。

首先, 我们不难想象原版CD数据面上的岛和槽都有一定的长度,假设它是一微米, 也就是1微米岛-1微米槽-1微米岛...这样排列, 实际上这个间距是如此之小,以至于刻录机转速和激光的开关必须有极高的精度,才能刻出同样长度的岛和槽。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刻录机刻出来的岛和槽长度都跟原版不一样(高速刻录时偏差往往也较大,所以一般建议低速刻录音乐CD),如果比原来长,比如说1.25微米.那么原来1000微米的位置现在就只能记录800个岛和槽了, CD机要重放出音频必须读取稳定的数据流,如果原来你的CD机在0.00001秒能读取原版碟上1000微米内的1000个岛和槽信息,现在它就得提速,在0.00001秒内通过1250微米的距离才能在你的刻录碟上读取到同样1000个岛槽信息。同样道理,如果刻录出来的岛槽长度短于1微米,比如0.8微米,那你的CD机就减慢转速,因为0.00001秒内只要通过8000微米的距离就能读取1000个岛槽信息。实际情况中我们还要就碟片读取质量(取决于染料, 碟片的重心, 碟孔偏心度, CD转盘结构设计,纠错机构设计等很多因素)考虑到一次读不到回头再读,或者根本读不出(因为刻录碟的反射率比CD低,在CD-ROM里能读的不一定在CD机上也能读,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家用音响特意标榜能读取CD-R, CD-RW)只好通过插值重画波形或干脆跳过.

现在我们不难发现,即使数据都是那些1010101001,由于刻录碟和原版CD上信号记录的状态和读取的难易程度有差别,读取刻录碟容易导致CD机上的主要耗电部件--电机转速频繁变化,引起电源污染;同样道理,纠错电路负荷变化同样会引起电流波动,造成电源污染,这些才是刻录碟声音不好的最大原因。设计的好的Hi-End CD机上把数模转换电路和时钟电路与机械部分的供电尽量分离,减少电机和纠错部分电流变化对时钟和音频转换部分电源质量的影响就是这个道理。

由于刻录碟上的岛槽状态不可能做到100%与原版碟一样,拿到CD机上放也就不可能完全跟原版音质一样,我们能做的就是减少刻录时岛槽长短变化的不稳定性和提高CD播放机数模转换和时钟电路的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但是我们也不用沮丧,实际上如果使用的刻录机刻录质量高(YAMAHA, Plextor...),在好的CD机上播放刻录碟音质好得很。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把同一首曲子分别从原版和刻录碟抓到硬盘上欣赏,那它们干脆就在同一起跑线上了(当然前提是两张碟上的数据一样,但我们前面已经提过,这非常容易实现),音质取决于你的声卡。

另外大家对原版和引进版有没有区别也有争议,其实川子兄弟引用来取笑的那段话说得是对的,国内现在很多引进版根本跟国外发行的版本不是一回事,很多都是Remaster过的,这么说其实侮辱了Master这个工作, 因为他们(唱片公司,唱片公司委托的录音棚,还有光盘厂)只是在糟蹋原版的信息,往往是把原版拿来做个EQ, 压缩之类的处理后拿给光盘厂压。

人家的原版好好的数据,如果考虑用国外原版的母盘压付不起那个钱,就拿一张成品CD回来照着重做一个母盘就好了(也就是跟以前那些盗版一样的搞法),这样起码最后出来的引进版CD上的10001010101跟国外的原版是一样的。可是不知道是唱片公司故意要恶化引进版音质以避免对境外原版造成冲击还是唱片公司-唱片公司委托的录音棚-还有光盘厂这中间那一环出现了白痴,很多引进版上的数据跟原版比都是处理过的。而且绝对不会处理得比原版更好, 只有更差。

话说回来, 即使唱片公司不使坏,也没有白痴去乱搞原版的数据;除非用国外原版的母盘,否则引进版还是不可能跟原版一样,这个情况跟我们前面讨论的原版和刻录的关系非常相似。把国内光盘厂看作一个很高档的刻录机,拿了原版CD来以后制作一个新的母盘,这个母盘虽然压出来的数据跟国外的母盘压出来的,都是一模一样的那堆1010101,但这些1010101在引进版和原版CD上的岛槽分布必然因母盘不同而不同,至于差异大到什么程度, 对音质影响有多大那就得看情况了。

最后, 我们扯了这么久都是假设数据复制时没有误码, 丢码的情况,实际中大家使用的光驱质量, 抓音轨软件,刻录软件,刻录方式,刻录碟片; 以至于商业化复制中光盘厂的设备精度,清洁程度,检测手段,光盘质量等很多因素都决定着数据复制的质量。个人复制者由于经验不足,光盘厂家(尤其是盗版生产线)由于工作态度不端正, 很多时候本来很容易做到的无损数据复制都没做到,这些问题就不在我们讨论之列了。



——————————————————————————————————

LOLO:马达的电流波动倒不是影响解码器绘制波形图, 是影响它转换出来的模拟音频质量。

为了节省大家时间, 我还是把原来的长篇大论压缩一下好了, 看不明白可以再回到原文:

第一点,CD音频的录制和重放需要时钟信息,只要录制和重放设备的时钟信号不一致就无法保证原始波形完全无误的重现。(至于对时钟精度的要求就见仁见智了, 普通欣赏者可能觉得0.001%的误差就已经很棒了, “金耳朵”可能要求0.0001%, 生产厂家又可能为了在宣传上打败对手在产品中使用小于0.000001%误差的时钟。)

第二点,刻录碟上的岛槽长短不一造成读取时CD机的电机转速时快时慢, 甚至造成纠错电路的负荷时大时小, 引起电流频繁波动, 带来电源污染, 如果解码器(DAC)的供电受到这种电流波动的影响就会导致还原出来的音频的失真。

至于kaikai兄弟说的CD中已经有准确的时间码我认为不对,幅度数值之间的间隔大小是由采样率高低决定的,比如44.1k决定0.000022秒的间隔, 而这个间隔是由录制或重放设备自身时钟或从属的主设备的时钟来产生的。另外虽然两张碟上数据比较是一样的,音质完全可能不一样。原因我已经说过了。

加数据缓存是一个将数据流稳定供应给解码器的好方法, 在实际中从CD随身听到Hi-end座机都大量使用,它能有效解决转盘读取的数据量不稳定和解码器要求稳定数据量的矛盾,但它没有解决电机转速频繁变化造成的电源污染, 那得靠巧妙安排解码器的供电线路或者干脆将解码器与转盘分离来解决。

张俊:!  ( 03-5-18 21:51 )

LOBO说的绝对正确!这个我以前很了解,现在专攻电脑音频,早就忘了。

CD本身的确是不带时码的,这也是CD容易跳碟的原因。比如在播放第一首乐曲的时候,由于片基等原因造成跳碟(激光头偏离超出可纠正的范围),可能会直接跳到第二首(或者其他)的某个地方。这就是因为它没有时间依据,激光头跳到哪儿算哪儿。如果有时码,出现的现象就不是这样了,可能是播放突然停顿,但是等到激光头找到原来的位置后(没有时码是找不到原来的位置的),还会接着播放下去的。

时基抖动也是低档CD机的缺点,为了减少0.1甚至0.01的误差可能要花上上万元的代价。上万元的高档机除了时基抖动小以外,电源也很讲究(他们的电源部分的造价比国产的功放机整机还要贵上几倍),机壳设计和D/A转换就更不用说了!

其实,其他朋友怀疑LOBO的说法是因为,他们不是很了解数字电路原理,特别是像DAT(磁带式数字路音机)、CD机、DVD机等的工作原理。他们认为1就是1、0就是0,不错单纯的将完全正确。问题就是要从载体上讲0和1通过光转换或者磁转换转成标准的数字信号的过程不是这么简单的,还有将数字信号(硬盘中的WAV)刻到CDR上的过程也不是都一样的(不同的刻录机不一样,用一个刻录机,不同的刻录盘也不一样,夏天和冬天又不一样)。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Note III
楼上的,我看晕了……

TOP

posted by wap
引用:
原帖由 @zo  于 2014-9-17 12:25 发表
自己刻录CD无法做到数据100%正确复制?

最近Wolf和雪梨两位兄弟提起了这个老话题,我也看过国内外一些讨论CD格式优劣的文章(尤以台湾一个网友的分析浅显详实,受益匪浅)。先把我记得的说说,希望有所帮助。

Wolf兄弟倾向于认为自己刻录CD无法做到数据100%正确复制,其实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而且它不是刻录CD音质变差的问题关键所在。 Yok兄弟早就提过通过逐字节比较,可以证明自己复制的CD完全跟源文件一个0,1不差。(前提是光驱的OFFSET正确设置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Exact Audio Copy这个软件的技术文档来看,而且Offset本身也不会导致数据出错)。

CD音频采用PCM格式,碟上的数据本身只记录音频的一半信息:量化后的电平高低,也就是我们在屏幕上看见的波形振幅,以2的16次方(16bit)的精度细分,最高的电平和最低的电平间可以分出65536个等级,比如我们现在有这么一段音频数据10000,8000,7000,5000,2000,0,2000,4000,6000,9000,这是一堆离散的数字, 如何把他们转换成模拟波形呢?

这时我们就需要音频的另一半信息:时间。

如果我们在0.000022秒(1秒/44100)时在坐标系内画出10000这个点,在0.000044秒时画出8000这个点, 0.000066秒时画出7000这个点......依此类推, 最后把所有点连接起来,我们就可以大致重现原来的波形了。

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我的表不准,那么我在0.000025秒画第一个点, 0.000042秒画第二个点,最后画出来的波形肯定跟原来有很多差别了。

这里面还有一个假设,大家想想,要产生原来的那一堆描述振幅的数据,不是也得间隔一段时间量一下吗,对了,这就是说采样或录音时也得看着表, 这个表还得非常准,要不然重放时, 人家的表跟你精度不同,画出来的曲线就不同了。呵呵,大家基本明白数字信号处理的一个大问题JITTER 是怎么回事了。

这个问题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光有一堆正确的10001010101没有用的,你得有一个很准的时钟,它直接决定你绘制的波形的准确程度。所以我们光讨论CD复制能不能把所有100101010101正确拷过来只触及了问题的一半。

接下来, 大家会想,嗯,我的马兰士CD机的时钟精度跟CD录音师的设备的时钟精度如果有差异,那么我的机子上重现的波形可能会跟录音师机子上的波形有点细微差异,这我明白,可是你说了我的原版碟和刻录碟上的数据是很容易做到一样的啊,那在同一台马兰士CD机上播放,用的都是机子上的那个时钟,应该重现出同样的波形才对啊,为什么听起来就 ...
> 这个问题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光有一堆正确的10001010101没有用的,你得有一个很准的时钟,它直接决定你绘制的波形的准确程度。所以我们光讨论CD复制能不能把所有100101010101正确拷过来只触及了问题的一半。

这句话有问题。模数变换的时候模拟信号的时域信息是会被丢失的,而数字信号的采样频率信息是预先决定的(比如音乐CD就是44100赫兹)。

然后数模变换的时候则根据没有时域信息的10001010101和预先决定的采样频率通过数模变换成具有时域信息的模拟信号。

其实消除时域信息正是模数变换的意义所在。换句话说,只要10001010101没有误码,同时采样频率没有搞错,那么数模变换以后的结果一定是一样的。

TOP

posted by wap
引用:
原帖由 @zo  于 2014-9-17 12:12 发表
music cd不是纯数字啊。。。
music cd就是100%纯数字。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jitter理论不成立

现在那个设备是不缓存直接播放的?

TOP

刻录设备不太好或者盘片不太好或者环境不太好(抖动)的时候,CD刻录的误码率是比较高的,这个和硬盘存放不一样,硬盘只要没有坏道就基本不会有数据错误,但是CD刻录并不是所有的点100%完好可用,遇到刻录失败不可以用的点,系统会屏蔽它然后继续刻,如果设备不好,比如光头老化或者CD有瑕疵,误码率比较高,这样的CD听起来会有各种问题,最严重的会有爆音。这是因为刻录CD并不是和复制文件一样直接复制,它有专门的规范,具体如何我也不太记得了,如果你用WIN95和WIN98放过CD就知道,CD放到电脑里是没有文件的,最多看到一个几K的CDI文件,也不能直接复制CD音乐,所以需要专门的“抓音轨”软件来抓取,而不是和咱们平时复制一个WORD文档一样直接复制。

再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VCD或者DVD视频文件,在电脑上无论复制多少次都不会有任何变化,但是如果你刻录到光盘上,又正好把这光盘磨坏了一点,等DVD机器放到这个部分的时候,也许会暂时没声音,也许爆音,也许画面破碎马赛克,同样的一个数字文件,得到了完全不同的效果。CD和VCD,DVD一样是允许误码的,遇到读不出来的部分会跳过一小段继续播放,这就是所谓的“超强纠错”。

当然一般不会有这么严重的情况,所以你买到的盗版CD,在大多数人眼里和正版区别也就不大了,真到了随便听听就能分辨的效果,这CD一定是用128K的MP3灌的......

-------------你说的这种是已经无法正确读出数据的情况下,我说的是在数据都能正确读取的情况下,是无所谓音质的区别的。

TOP

而且LS说时间问题的我想问下,那带缓存的光驱岂不是根本无法正确的CD了

TOP

posted by wap
引用:
原帖由 @bikebicycle  于 2014-9-17 10:09 发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a04300100lofg.html
这文章也有问题,作者没搞清楚jitter与误码之间的关系。

>大家始终要记得一点:虽然CD读取过程中一般是没有误码的,但碟面的情况、CD转盘的情况,都在影响着读取输出的信号的质量,具体说就是包含多少jitter。

实际上,jitter直接导致的结果正是误码。当出现jitter(或者别的干扰)的时候,原始为0的数据被读成1了,或者1读成0,就是误码。变换以后的结果自然就有区别了。

TOP

自己mp3转刻CD那音质真是一泡污,木耳也听的出区别。
买的D版音质有好有坏,关键还是看音源是否良心。
不过大部分还是收Z,D碟最后多是当垃圾扔。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S III
music cd没有ECC

TOP

请教大神,21世纪之后出的HDCD,据说音质比传统CD又上了一个台阶,这玩意目前网上有无损的吗?
ape和flac就是抓取CD的无损?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