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事故理赔] 紧急求助,关于肇事逃逸

一口咬定当时没注意到,下车看了发现没痕迹就以为没碰到,然后就走了
逃逸毛啊,又不是没回来,又不是没认,让他走程序好了,拘留毛,警察就是为了省事,让你认了他省得管
那个车主也牛B,真敢狮子大开口要钱,穷疯了


TOP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有三个方面:
(一)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为从主观方面来看,在犯罪恶意上是很小的,是对现场后果的害怕所致。但毫无疑问,其逃逸行为还是直接故意所致。所以无论何种情形,行为人在逃逸时都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逃逸行为有直接的故意,这是行为人的主观方面。
(二)客观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从刑法理论来看,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对行为的客观方面予以认定。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是最高院的《解释》中规定了在五种情形的基础上而逃跑的行为。这就可以明确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节来规定的。也就是说如果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或者虽有交通违规行为但该违规行为与结果没有因果关系,或者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仅负同等责任或者次要责任,或者交通行为在所造成的结果尚未达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定罪标准的,或者在负事故全部责任或主责的情况下仅致1人重伤,但又不具备酒后驾驶、无执照驾车、无牌照驾车《解释》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即便行为人事后有逃逸行为,也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肇事逃逸
肇事逃逸
(三)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虽然没有逃离现场(有的是不可能逃跑),但是在将伤者送到医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门处理时畏罪逃跑,虽然无论从主观方面还是客观方面都是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构成的,也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而在学界部分学者认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并不深。因此,对其处理不宜过重,具体把握尺度也宜宽不宜严,所以要对逃逸行为的时间和空间作必要的限定。


这是法律规定,无论主管、客观都有辩解的空间,给200块钱,爱要不要,不要就走程序,估计连200都索赔不到



TOP

引用:
原帖由 jacobox 于 2014-7-13 21:53 发表


这个好,我先学习下,怎么跟交警说的不一样,说只要有事故,不管有没有损失,只要我走了,就是逃逸,我就要担责,要拘留我,要通知我单位,还要吊销驾照
警察都这样,尽量往严重了说吓唬你,你认了他省事,要不进司法鉴定他不是麻烦么,不用听警察的,这么点P事算逃逸,还拘留,真是闲的蛋疼了


TOP

楼主你车一般在哪出没?我去找你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