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音响] 索尼Walkman之死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绝大多数用户是从中低端数码产品起步的,这些数码产品,比如手机,由于没有做完善的模拟滤波设计,大多存在混入高频数字噪声的问题,声音冷硬,而很多用户已经习惯了这种冷硬的‘数码声',他们认为这就是对的。"边仿说。

"随着用户生活品质的提升,中高端音频市场发展非常快,每家企业的销售额都在提升,新品牌层出不穷,这是个好事也是个坏事。这个行业的水实际上已经浑了。"边仿无奈的说,由于用户缺乏现场的听感,最终的结果是好、坏两种听感的东西,被说成是不同的特点。

"你费了很多努力做出高保真的声音,同时也必然会牺牲一些东西。例如为了把音质做好,使用高电压多电源设计,为了把滤波做好,加了很多音响级的运算放大芯片构建完善的模拟滤波,必然会导致功耗上升,工作温度升高,体积增大,电池续航下降。"

"很多厂商,往往名气很大的进口牌子,当然国产品牌也有,做以音质为卖点的音频产品,音质没有做好,但是产品外观做得好,广告打得响,反正音质好不好也没有个标准,照样也可以卖得好。"边仿说,这个现象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音频市场发展的最大阻碍。这实际上跟当年索尼Walkman没落的道路如出一辙。

Walkman之死:声音劣化的循环

在Walkman诞生早期,日系随身产品尺寸普遍偏大,不管是CD机还是随身听都可以用"板砖"形容。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用了台式音响才会用到的元器件,供电电压很高,产品续航不长,但是音质很不错。

边仿回忆说,当时曾经把八十年代中期的高档索尼discman和台式CD机做对比,音质已经达到了入门台式级产品的水平。

到了90年代,索尼Walkman采用了超薄的设计,体积迅速下降,跟磁带盒一样大小,还加入了重低音、防震等比较"炫"的功能,续航时间也大大提升,一次可以用几十个小时。

但是音质这个东西是没有天上掉馅饼的,追求体积小,续航时间长,能提高音质的器件由于费电和体积大,能省则省,能不用就不用,最后声音越来越干瘪。边仿认为,如果日系品牌90年代不走这条路,不会被苹果MP3那么快的取代。

"遗憾的是,进入MP3时代,这种音质劣化的过程又再一次被重复。早期mp3播放器,比如iPod一代、二代,用料质量高,虽然体积较大,保证了音质的高水平,但是到了之后的产品就越做越小,音质也越来越差。iPod重走了索尼20年走过的声音劣化之路。"他遗憾地说。

直到Hifiman HM-801为代表的Hifi播放器出现,高端随身市场的潮流才得到一定的逆转,市场上有重新出现了以音质为卖点的音乐播放器。"但是Hifi音频的用户多为低龄、缺乏听音经验的年轻用户,这些用户有多少到现场听过古典音乐会或者不插电音乐会?有多少真正听过高水平的现场演奏?不到1%。所以让我很痛心的是以音质为卖点的产品,正在第三次重复声音劣化的循环。"边仿说。



[ 本帖最后由 嵩山左冷禅 于 2016-11-24 20:03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