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懂车帝四车大拆解---拆完了

这个行业里目前达到业界顶尖的人才还是有很多的。但是,我只能说一句但是了。这行业对比码农和搞金融的赚钱很少的,没有钱就谈不上养更高端的人才,而且技术人员真的不被重视,领导们看中的是销量和利润,他不关心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强,更感觉这些是你应该做到的。这就是我做了多年技术工作的感受。
都不说十年前,只说五年前,国内主机厂的研发中心里,未必有专门的标定团队,更不一定会耐心培养一个合格的标定人员。现在招人,要求你懂Canaylst,或者CANPro这类的,好像这些人才都是突然一夜冒出来似的。而且工资给的也不高。想想自己很后悔搞技术这行,真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kerorozhou 于 2021-2-18 21:36 发表

08年吉大车辆工程本科毕业的时候,周围同学去主机厂、研究所的多,当年成绩最好的不少先选的汽研(中汽研和一汽汽研所),其次通用、大众。13年博士毕业的时候,车辆专业的硕博去供应商的人多了(我读研的时候换专 ...
12年去长沙博世考察,那时候他们刚刚从长沙大学挖了个教授来搞NVH这一块,当时那个教授给我展示了球形麦克风阵列,以及为这个阵列设计的声学室。当时国内NVH确实刚刚重视起来,很多主机厂的异响解决能力很一般,然后我当天就和那个教授探讨了很多,也让她教了我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更多的是探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案例和理论知识如何结合。
一年后再去博世时,这个教授就走了,当时问了下离职的原因,其实还是对一些很专业的人才,这个行业没办法养着,往往更多的看得是绩效,而非研究和实验。
十年前我也会发出和LZ一样子的感慨,现在我也用掉了我的热情和青春,一个步入不惑之年的人也不想被那些只会搞关系的老板们压榨了,我能看着一个家里有后台的领导胡乱管理,把我辛苦建立起来是第三方公司调研得出业界领先的团队搞乱,让大家纷纷跳槽。所以我也就从此不再有热情,更多的就是吐槽罢了。永远不要和一个不懂技术的人谈技术,因为你不知道他的下限啊。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imissrain 激骚 +1 最骚 Rated by wap 2021-2-19 06:24

TOP

引用:
原帖由 八宝斋 于 2021-2-18 22:4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所以现在大力发展电车,发动机变速箱追不上就不追了,直接不要了,弯道超车。现在油电之分是不是类似当年机械表石英表,以后bba只能走高端路线了?
发动机变速箱我以前在帖子里说过,这个要追赶,需要花费时间和大量的研究,其实原理很简单,主要难点就在于使用的材料和标定控制上,这个不是不能追赶,而是所有主机厂的领导不会做给他人做嫁衣的事情。必然都是怎么见效快,怎么来啊。早几年的时候,长城,吉利,比亚迪想联合搞双离合,结果搞出来个啥,就是从格特拉克买个改进的7速双离合回来,吹嘘自己技术。
还有早期吉利也到处买变速箱技术,收购过澳大利亚DSI的新闻,都十年多了。但想得很好,结果很差,DSI的人员离职了,技术没有怎么学到,在原设计上搞的东西不好。吉利转手就把DSI的股份卖给别人了。这就是国内的现状。可以说民企国企都别指望了。
国人错误的看待了电动车,其实说这个弯道超车也是误导,三电技术大家都是在一个起跑线,一起发展,只是传统车企有着巨大的内燃机和变速箱以及CAN网络这个包袱,不会自己革自己的命,只会观望。所以国内目前搞这个搞得越早,积累的经验,就可以给以后的成熟产品铺路,而这些经验,就是如内燃机和变速箱的那些经验一样。
但是前几年是骗补,18年特斯拉发力后,这些企业才乖乖的拿出些本事来了,否则真的就是PPT造车,和画饼上市圈钱,他们真心搞汽车的不多。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imissrain 激骚 +1 最骚 Rated by wap 2021-2-19 06:24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