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16 12
发新话题
打印

[电脑] 纯铜热管浑然一体无比霸气

认了2个月还是没忍住,昨天背着媳妇入了它,誓要超至4.5G...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引用:
原帖由 aweiwei 于 2009-8-17 11:20 发表
399元么?真贵!!!
299,淘宝上一堆一堆的,包装盒上条码制造日期是09年6月。



TOP

不考虑价格,这么说Cooler Master V10也比所有散热器都好多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aweiwei 于 2009-8-17 11:50 发表

台式机用户表示笔记本不能玩GTA4有何用
的确没用,键盘会装不上的,雷老板

TOP

重量才610g,顶多算中等,后面有X架固定,这么多人都在用,没出现拉坏主板啦。

非常重的一般有人吊线在散热器上,从电源那里吊着可以减少重量。

[ 本帖最后由 sceic 于 2009-8-17 14:33 编辑 ]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E61)]

超渣? 晚上看劳资截图吧

TOP

图来了,E8400 跑445*9=4G ,内存异步在2D,约860MHz,机箱盖有,室温28°,Everest 过5分钟稳定性测试(CPU 100%使用率)后截图1,停止测试后1分钟截图2.





中间有突然从60飙升至70°的时候,温度蹿升跨度之大惊煞 我也,后来摘掉盖子手触散热器CPU导热盖的部分,感觉也就40°不到,比洗澡水还要两块,也许就是CPU测不准的问题

截止发帖完毕,系统Idle了15分钟,现在Everest先是GPU 54°,CPU 46°。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唯独忘记说,风扇转速虽然不算低(约2000rpm左右),但是却很静,对得起它的名号,比起我之前用的alpha 400 plus静太多,而且400会在3.6G以上频率猛然加速和减速,这点非常糟糕。

TOP

我觉得ASUS带的那个石墨导热膏很不好,涂不上去,一块一块的,我勉强像抹雕塑一样一块一块的按了上去,觉得有点太厚了,过两天缓一缓普通硅脂,应该有改善。

TOP

楼上说的那不就是我这散热器的一代么,同样构架,何苦出2代啊。

我知道你说的那些,可重量都超过这只了,至于样子,我个人觉得还是要考虑的,说实话,这散热器属于非主流。

TOP

刚刚把ASUS那个石墨导热挂下来擦干净了,换了普通硅脂,CPU满载5分钟,带机盖,温度64-65°,没变化。
LS那我依旧是那个问题,为何这散热器的一代不如二代效率高呢,一代用的貌似就是热管+铝片。

TOP

想了一下构造,觉得这种的不会像塔式散热一样灰尘那么容易堵住散热结构阿,因为风向不是顺着缝隙直吹,也并不暴力。倘若我旁边放个扇子暴力吹,也可以和塔式一样,可是,有意义吗?

TOP

引用:
原帖由 超越梦想 于 2009-8-18 11:5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E63)]

你的散热面积太小,相比塔式储存不了太多热量,也没有风扇直吹,有12cm大吗,风扇越大,在同样转数下可以提供大的多的风量和最大化散热面积,貌似铜热管看上去也很细,有6m ...
我想你没见过实物吧,个体相当大的,鳍片大概有8CM直径,热管6mm的话6根就是3.6CM宽度,包括间隙的话要过4CM,包括导热底座的话要过.... 所以我不知道你说的6mm*6根能代表啥概念呢? 热管传递热量粗细只是一个考量,效率还要看弯曲角度,角度越大的越是影响效果。另外还要看和底座的契合度,与散热鳍片的铆接方式。SK2散热片间距大致哟2mm,这也不算很密集。

TOP

引用:
原帖由 searilutgfc 于 2009-8-18 11:59 发表
:D

4.5GHz 呢?
4.5G目前上去肯定不稳了,昨天4G的时候系统自动加压到1.33V,跑3.6的时候我可以指定1.25V稳定工作。所以再上去的话不光是散热,体质也成问题,这不是雕。

TOP

所以我说这散热器是非主流,拿高性能的眼光去看就输了。当然,我也觉得性能没到我的期望值(我期望是60°以内),但是静音和外观还是相当满意。

TOP

 16 12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