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其他] 为什么当年业界主推AV端子这种画质超烂的接口? [打印本页]

作者: KoeiSangokushi    时间: 2017-8-4 14:56     标题: 为什么当年业界主推AV端子这种画质超烂的接口?

音频传输的信息量很明显远少于视频,但是AV线给音频分配了2个RCA端子,只给视频留了1个RCA端子——这效果怎么可能好?随便也想的到啊!

S端子明显强化了视频端子,色差更是扩充到了3个RCA端子,D端子则已经有点往VGA接口靠近的感觉了

为什么当年(实际上一直到PS3和XBOX360这代的随机线)都是主推AV端子?

最近买了根索尼原装镀金的3米长的AV线,以为效果会比PS2随机的AV线好一些,结果基本没区别,字体该重影还是重影,细节还是一样的烂,被国产小蜜蜂色差线吊打

[ 本帖最后由 KoeiSangokushi 于 2017-8-4 14:59 编辑 ]
作者: lightling    时间: 2017-8-4 15:0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VIVO
因为当时所有电视基本都有AV,但不是所有电视都有S或RGB
作者: Nemo_theCaptain    时间: 2017-8-4 15:02



Remember Reach
Remember 三国片
作者: KoeiSangokushi    时间: 2017-8-4 15:04

引用:
原帖由 lightling 于 2017-8-4 15:0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VIVO
因为当时所有电视基本都有AV,但不是所有电视都有S或RGB
我说的业界包括电视机
视频传输的信息量远大于音频这一点哪怕是黑白电视时期也适用啊
这么明显的事实难道业界看不到?居然只把一个RCA端子留给视频?
作者: BeastMa    时间: 2017-8-4 15:0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有时候真的不知道战区的言论自由程度是不是好事……
作者: 古兰佐    时间: 2017-8-4 15:06

所以有必要搞一次大范围的智商测试,门槛不用太高,清楚掉那些智商低于50的用户即可。
作者: achen126    时间: 2017-8-4 15:07

自带模糊滤镜,抗锯齿啊!
作者: KoeiSangokushi    时间: 2017-8-4 15:08

引用:
原帖由 achen126 于 2017-8-4 15:07 发表
自带模糊滤镜,抗锯齿啊!
对英文是无所谓,对日文来说简直噩梦,笔画都完全糊了
作者: DEKU    时间: 2017-8-4 15:12

为什么现在还在卖1080的屏幕?

为什么不全部换成8K?
作者: KoeiSangokushi    时间: 2017-8-4 15:17

引用:
原帖由 DEKU 于 2017-8-4 15:12 发表
为什么现在还在卖1080的屏幕?

为什么不全部换成8K?
AV端子一直烂,又不是近年来才烂的
AV端子的同期就有BNC端子和色差端子等高质量视频接口
作者: 洛克狼    时间: 2017-8-4 15:36

原装色差,怪兽色差线淘宝一大堆,就是买hdmi适配器给ps2也好
问题来了,楼主为什么在2017年还买镀金av线呢???
我的原装色差线早在2002年就买了
作者: asdqwe    时间: 2017-8-4 15:4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4
论三国片的发帖
作者: gopcboy    时间: 2017-8-4 15:5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古兰佐  于 2017-8-4 15:06 发表
所以有必要搞一次大范围的智商测试,门槛不用太高,清楚掉那些智商低于50的用户即可。
古叔还是太激进了
各种片儿估计各种翻车
作者: 萝卜    时间: 2017-8-4 16:03

lz你一定买到了假线,索尼原装av效果就算比hdmi差一点也不会太多,在柔和度上还远超组装hdmi,赶紧投诉卖家退款

[ 本帖最后由 萝卜 于 2017-8-4 16:05 编辑 ]
作者: qqqqqq    时间: 2017-8-4 16:11

引用:
原帖由 萝卜 于 2017-8-4 16:03 发表
lz你一定买到了假线,索尼原装av效果就算比hdmi差一点也不会太多,在柔和度上还远超组装hdmi,赶紧投诉卖家退款
每次看你的发言都感觉是从你头像的嘴里说出来的,然后就会觉得特别喜感。
作者: asdqwe    时间: 2017-8-4 16:1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4
三国片快去看96年的电软

本帖最后由 asdqwe 于 2017-8-4 16:15 通过手机版编辑
作者: 夏青    时间: 2017-8-4 16:15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当年的汽车为什么都要带磁带播放器
用更好音质的cd或者mp3也可以啊
厂商是不是都傻?
作者: pencil    时间: 2017-8-4 16:16

国内最早的山寨FC游戏机都是用的同轴电缆呢,每次要玩都得把电视天线或者有线电视给拆了,然后把有限的几个频道之一调得乱七八糟直到可以看到游戏机画面,每次玩个游戏都搞得家长相当火大。不过后来我发现了一个神器就是同轴电缆三通口....

技术是一点一点进步的,国人整出vcd的同时dvd就有了,但这并不妨碍vcd在国内风云天下了好多年
作者: hulus2    时间: 2017-8-4 16:1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BeastMa  于 2017-8-4 15:04 发表
有时候真的不知道战区的言论自由程度是不是好事……
我说任天堂几句不好就晓得关我小黑屋,他这种的不会直接转去怀旧区啊?
作者: 夏青    时间: 2017-8-4 16:1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KoeiSangokushi  于 2017-8-4 15:17 发表
AV端子一直烂,又不是近年来才烂的
AV端子的同期就有BNC端子和色差端子等高质量视频接口
碳纤维车身比铝制钢制的性能好多了,为什么这些车厂不用呢?是不是傻?
作者: majian1    时间: 2017-8-4 16:1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为什么80年代的FC都退市都不支持S端子?明明用S端子更清晰啊,用色差也更好,任天堂为什么不用?
作者: Nemo_theCaptain    时间: 2017-8-4 16:19

引用:
原帖由 pencil 于 2017-8-4 16:16 发表
国内最早的山寨FC游戏机都是用的同轴电缆呢,每次要玩都得把电视天线或者有线电视给拆了,然后把有限的几个频道之一调得乱七八糟直到可以看到游戏机画面,每次玩个游戏都搞得家长相当火大。不过后来我发现了一个神器 ...
原版FC也这样,AV线的新版FC是1993年才出现的
作者: 请不要咬着不放    时间: 2017-8-4 16:25

引用:
原帖由 KoeiSangokushi 于 2017-8-4 14:56 发表
最近买了根索尼原装镀金的3米长的AV线,以为效果会比PS2随机的AV线好一些,结果基本没区别,字体该重影还是重影,细节还是一样的烂,被国产小蜜蜂色差线吊打
原装AV线强行跟国产色差线比显示效果
我说三国片就是个弱智,你们大家不会介意吧。
作者: 绯雨流    时间: 2017-8-4 16:38

你是不知道有RF这种接口吗
作者: 海腹川背    时间: 2017-8-4 16:40

RF射频线。
作者: yfl2    时间: 2017-8-4 16:47

所以在有分量的情况下买av线的思路是什么
作者: KoeiSangokushi    时间: 2017-8-4 16:50

引用:
原帖由 yfl2 于 2017-8-4 16:47 发表
所以在有分量的情况下买av线的思路是什么
我那台海信电视不支持240p超低分辨率,所以PS2在用色差输出的情况下没法玩PS1游戏,也没法玩ICO
今天刚买了台15寸洋垃圾夏普和D端子线,看看周末能不能到货
作者: 成成    时间: 2017-8-4 17:0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红米Note2
你应该拿ps3玩ico,就行了呗
作者: ylgtx    时间: 2017-8-4 17:2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最早的游戏机不是只有一根线么,av线把音视频分开已经算先进了
作者: northcong    时间: 2017-8-4 17:3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有点比何不食肉糜都跨越了
作者: 十步一杀    时间: 2017-8-4 18:59

为什么当年会有彩色全电视调制信号?这么反人类的清晰度为什么不直接上8K?
作者: acoolbat    时间: 2017-8-4 19:0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撸主听说过RF射频吗
作者: 洒家又回来了    时间: 2017-8-4 19:0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就是啊,怎么不一开始就上HDMI啊?太傻逼了。
作者: seek    时间: 2017-8-4 19:4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何不食肉糜?
作者: qevilcrystal    时间: 2017-8-4 20:10

三国片的意思大家没看懂,说的是主机里为啥不附带S,色差之类的线,偏偏送AV

三国大大,那是因为标配都是送可以应付的,效果好的请再一次掏腰包!
作者: cloudian    时间: 2017-8-4 20:15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小时候,我过生日,舅舅把他家的影碟机带过来给我看,结果我家的电视没有AV端口,只有RF,好郁闷,舅舅二话不说打的又回去把他家电视机也搬过来了……

(T_T)太感动了。
作者: 小僵尸    时间: 2017-8-4 20:20

引用:
原帖由 KoeiSangokushi 于 2017-8-4 15:17 发表

AV端子一直烂,又不是近年来才烂的
AV端子的同期就有BNC端子和色差端子等高质量视频接口
同期? 你还是多读读书算了
作者: huzhiyangqaz    时间: 2017-8-4 20:2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三国片只不过是想在泥潭秀一下新买的原装大法金av线而已,这不是三国片一贯的路数么

大家也稍微配合点让三国片开心下嘛233
作者: BeastMa    时间: 2017-8-4 21:0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引用:
原帖由 @huzhiyangqaz  于 2017-8-4 20:27 发表
三国片只不过是想在泥潭秀一下新买的原装大法金av线而已,这不是三国片一贯的路数么

大家也稍微配合点让三国片开心下嘛233
这年代还买什么镀金AV线都是脑子里有屎的,讲真……
作者: foxhounds    时间: 2017-8-4 21:38

我有1台PS2 。。。。
我有1台PS2 。。。。
我有1台PS2 。。。。
我有1台PS2 。。。。
我有1台PS2 。。。。
我有1台PS2 。。。。
我有1台PS2 。。。。
我有1台PS2 。。。。
作者: ORICONF    时间: 2017-8-4 21:55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你又买了一根镀金的AV线,你真有钱,你是我痰里最有钱的人。
作者: himura    时间: 2017-8-4 22:0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为什么弱任fc不标配display port和hdmi?
作者: 高露洁    时间: 2017-8-4 22:0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家里电视没有s端子口咋办,随游戏机附送电视吗?
作者: hwj10ten    时间: 2017-8-4 22:41

我来帮楼主洗地,这个问题其实是有意义的。
都知道RGB信号是不经视频处理的原生信号,比AV复合视频要清晰靓丽不少,而且RGB比AV还少了视频处理电路,按理说应该是要推广RGB而不是AV吧?这跟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有关系的,电视台相比现在技术和设备落后,为了更大范围的传输信号,用复合信号会更容易,当时的摄像机更是摄入然后特意处理成复合信号来传输,这样也容易理解了。至于S端子没啥好讨论的,色彩相比AV并无质的提升,只是分离了亮度信号,观感对于AV来说提升不是很大,为什么没流行,跟电视界大佬有关系
作者: KoeiSangokushi    时间: 2017-8-4 22:5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5
引用:
原帖由 @hwj10ten  于 2017-8-4 22:41 发表
我来帮楼主洗地,这个问题其实是有意义的。
都知道RGB信号是不经视频处理的原生信号,比AV复合视频要清晰靓丽不少,而且RGB比AV还少了视频处理电路,按理说应该是要推广RGB而不是AV吧?这跟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有关系的,电视台相比现在技术和设备落后,为了更大范围的传输信号,用复合信号会更容易,当时的摄像机更是摄入然后特意处理成复合信号来传输,这样也容易理解了。至于S端子没啥好讨论的,色彩相比AV并无质的提升,只是分离了亮度信号,观感对于AV来说提升不是很大,为什么没流行,跟电视界大佬有关系
S端子在液晶上清晰度比AV端子高很多,字体没重影,是什么原因?
作者: hwj10ten    时间: 2017-8-4 23:10

引用:
原帖由 KoeiSangokushi 于 2017-8-4 22:5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5
S端子在液晶上清晰度比AV端子高很多,字体没重影,是什么原因?
说过了啊,分离了亮度信号,原来是混一起的肯定不如分开的好啊。
作者: 道克斯    时间: 2017-8-4 23:12

我记得原来三国片不是这样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破罐破摔了
作者: KoeiSangokushi    时间: 2017-8-4 23:2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5
引用:
原帖由 @hwj10ten  于 2017-8-4 23:10 发表
说过了啊,分离了亮度信号,原来是混一起的肯定不如分开的好啊。
我个人感觉AV到S的提升非常明显
S到色差的提升不是特别明显
作者: 洛克狼    时间: 2017-8-4 23:33

ps3的ico是支持3D哦,为什么不插索尼镀金HDMI线享受五星级盛宴视觉,反而买夏普洋垃圾
作者: hwj10ten    时间: 2017-8-4 23:44

引用:
原帖由 KoeiSangokushi 于 2017-8-4 23:2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5
我个人感觉AV到S的提升非常明显
S到色差的提升不是特别明显
色差已经是分离了红蓝绿的信号,对比AV和S端子这样的复合信号颜色是一眼睛的差别。用色阶图看最明显的差别就是颜色过渡清晰自然,AV那种是很突兀的互染。但讲真,在那个年代实际上AV才是最屌的原汁原味信号,因为电视台给你传输的就是复合信号,原汁原味没毛病。打游戏看DVD用色差属于高级端口了,色差端口在当年民间甚至一些广告也叫DVD接口,属于高大上的了。
作者: 小僵尸    时间: 2017-8-5 00:05

引用:
原帖由 hwj10ten 于 2017-8-4 23:44 发表

色差已经是分离了红蓝绿的信号,对比AV和S端子这样的复合信号颜色是一眼睛的差别。用色阶图看最明显的差别就是颜色过渡清晰自然,AV那种是很突兀的互染。但讲真,在那个年代实际上AV才是最屌的原汁原味信号,因为电 ...
色差除非是逐行480P,不然差别绝对没有AV到S的差别大

AV到S差别是清晰度的差别,S到色差是画面的锐利感和物体边缘部分的过渡

还有,电视台信号要看年底和地区的,最普遍的叫做RF
作者: 小悟空    时间: 2017-8-5 11:2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搜台可以搜索到隔壁邻居用RF玩游戏或看录像的信号,这算是最早的直播或视频分享吗?
作者: DKNYZK    时间: 2017-8-5 11:4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以前电视就240P或者480P 扫描线配Av线很好啊 现在都1080P了肯定不行 要么买老电视 老彩监 要么配效果好的转换器
作者: 泡泡嘴    时间: 2017-8-5 12:1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视频接口是一步步在进化的,av分离了音频和视频,s端口将亮度和色度分开传输,色差则把色度信号分开为红色差和蓝色差分开传输,现在的的hdmi从1.0到2.0大大提高传输带宽,从而提高信号分辨率和色彩采样率。
作者: hwj10ten    时间: 2017-8-5 13:39

av作为老的模拟信号其实很可以了,当今各种数字信号当道,卖电视卖机顶盒的放弃色差放弃VGA放弃S端子,都不敢轻言放弃AV接口,基数太大了,如果有人留心,会发现CCTV1平时节目都是16:9的高清画质信号,到新闻联播会变成4:3的标清(当然现在也可以选择全高清),无非就是为了照顾国内大多数落后地区方便看,而那些地区电视最高级的接口也就只是AV。作为从模拟时代转到数字时代,av顺利的完成了当时“能看”的历史任务,到现在甚至有一些模拟器还有AV画质的滤镜,影响力可见一斑。
作者: hazuki007    时间: 2017-8-5 14:3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家里的有线电视到现在还是av线怎么破。。。。
作者: 倍舒爽    时间: 2017-8-5 20:0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5
楼主玩龄不足,经常不在自身找问题怪环境怪别人…
在国内的话,也就到了ps中后期的s端子才泛用一些,在ps2初期用老av端子的也大有人在…
至于雅达利,fc时期国内用的也就是射频rf居多…
过了90年才慢慢普及av端子,没用过rf这玩意吧?还能无线传输哦!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17-8-5 21:57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时代的眼泪啊
作者: kinglive2008    时间: 2017-8-5 22:46

傻逼就是有市场,厉害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club.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