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电子书] 《乔布斯传——神一样的传奇》(连载完毕) [打印本页]

作者: Geo    时间: 2011-10-12 01:21     标题: 《乔布斯传——神一样的传奇》(连载完毕)

1~5  —————— 1~5楼
6    —————— 7楼
7    —————— 14楼
8    —————— 16楼
9    —————— 18楼
10~14 —————— 19~23楼




来源: 广州日报
乔布斯传——神一样的传奇
  王咏刚 周虹  著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一个有理想的嬉皮士

  和所有那个年代的嬉皮士一样,乔布斯听着鲍勃·迪伦的民谣和披头士的摇滚,读着“垮掉的”诗人艾伦·金斯堡(Allen Ginsberg)的号叫主义诗篇,吟诵嬉皮士教父蒂莫西·利里的名言,在校园里穿着满是破洞的衣服闲逛,交结些趣味相投的狐朋狗友,和男孩子们一起泡妞、酗酒……他只用了一个学期就发现,他来里德大学的目的不是读书,而是体验。他坚决退学的时候可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也不知道养父曾对亲生父母有过什么承诺。

  里德大学的开放不是白来的。即便像乔布斯这样上了几天学就办退学手续的人,校方也不排斥。他们居然允许乔布斯在学校里赖着不走,如果哪天心血来潮,还可以到教室里旁听课程。乔布斯后来说:“我决定要退学,而且觉得这行得通。我当时确实非常害怕,但现在回想起来,那是我曾经做过的最好的决定之一。在我退学的那一刻,我终于可以不必去读那些根本提不起兴趣的必修课了,我开始去旁听更有意思的课程。”

  当然,退了学就没有了宿舍住,吃、住都成了嬉皮士乔布斯必须考虑的问题。他先是在附近的居民区租房,手头紧的时候就干脆在同学宿舍的地板上凑合睡。吃饭则更是有上顿没下顿,他有时不得不去捡可乐瓶子换钱填饱肚子,或者在星期天走大约7英里远,到一处寺庙吃每周一次的免费餐。在里德,乔布斯过上了真正的流浪汉生活。通常的乔布斯传记在讲到这一段时,总是刻意渲染乔布斯的嬉皮士特征,很少有人真正注意到,乔布斯和那些只知道无原则叛逆和追求另类生活的嬉皮士相比,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他是个有追求的嬉皮士。

  乔布斯学禅的入门读物是日本禅师铃木俊隆用英文写的《禅者的初心》。追源溯流,铃木俊隆算是禅宗南五家之一的曹洞宗在日本的传人。1959年,铃木俊隆禅师抵达美国,凭着六祖“人虽有南北,佛性无南北”一句话,立志教授全无佛学根基的美国人修习禅道,以弘扬佛法。《禅者的初心》就是铃木俊隆禅师为那些对佛学一窍不通的美国人写的英文入门读物。

  教美国人学禅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铃木俊隆禅师自有一套通俗易懂的教学法。有一次,一个美国学生问铃木俊隆禅师,为什么日本人的茶杯做得这么纤细精致,很容易被大咧咧的美国人不小心打碎。铃木俊隆禅师回答说:“不是它们做得太纤细,而是你不知道如何去掌握它。你必须因应情境来调整自己,而不是要环境来配合你。”因为文化不同,很少有美国人能真正理解禅的奥妙。但毫无疑问,乔布斯属于极少数的例外。禅宗不看重经文,不讲究繁文缛节,不提倡繁琐思辨,“一切唯心、万法唯识”,讲究发自内心的顿悟。这种思维方式正合乔布斯的心性。

  因为有追求,乔布斯在里德大学期间,总是根据兴趣到教室旁听对自己有用的课程,例如英文书法课。他后来说:“如果我在大学里没有旁听过英文书法课,Macintosh电脑就不会有那么多漂亮的、比例匀称的字体。”

  不得不说,乔布斯后来在苹果体现出的各种天才,包括慧眼独具的战略思考、艺术唯美的产品设计,多少都有一些他此前参禅悟道的影子。

  1974年年初,乔布斯终于离开了里德大学,回到了洛斯阿尔托斯的家。这倒不是因为他厌倦了嬉皮士和禅宗并行的生活,而是因为他脑子里冒出了更大的理想——他想筹到一笔钱,然后去印度朝圣,研习更深奥的佛法。为了筹钱,他必须找一份工作。可是,谁会要一个只在大学校园里鬼混了两三年,根本没好好读过书的嬉皮士呢?从一份报纸广告里,乔布斯找到了一家他喜欢的公司。这家公司叫雅达利(Atari),是美国最早开发电视游戏机的公司。1970年到1980年前后的许多经典街机,都是雅达利公司的手笔。

  乔布斯走进雅达利公司,对该公司的工程师撒谎说,自己正在参与惠普公司的计算器研发。雅达利那会儿正缺人手干活儿,他们没有核实乔布斯说的是真是假,就为他提供了一份每小时5美元工资的临时工职位。

  乔布斯虽然没接受过正规的电子学教育,但凭着聪明的头脑,他居然胜任了雅达利公司的工程师工作,像模像样地在雅达利负责游戏机出厂前的调试。等攒到了足够的钱,乔布斯就向公司告了假,和自己大学时的铁哥们儿一起,去欧洲和印度游历了。

  印度之行给乔布斯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印象。他第一次看到无数穷苦人在城市里、在田间辛勤劳作。满街都是和嬉皮士打扮类似的流浪汉。不同的是,美国嬉皮士是自己追求叛逆的生活方式,而印度的穷苦人则是迫于生活的无奈。乔布斯发现,那些在田间劳作的人使用的还是几千年前的原始农具。除了参禅求佛之外,这恐怕是乔布斯在印度之行里的最大收获。乔布斯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一种好用的工具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多么大的帮助。他觉得,自己可以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脑海里正有一个梦想慢慢浮现出来:

  “我要改变世界!”
 

[ 本帖最后由 Geo 于 2011-10-20 00:05 编辑 ]
作者: Geo    时间: 2011-10-12 01:22

(2)苹果电脑诞生记

  苹果公司是在1976年4月1日愚人节的晚上成立的。一个在很长时间里不为人所知的秘密是,苹果最初的创始人并不是乔布斯和沃兹两个,而是三个人。第三个人的名字叫罗纳德·韦恩(Ronald Wayne),是乔布斯在雅达利公司的同事。

  说服了沃兹开办公司之后,乔布斯觉得,自己和沃兹都是毛头小伙子,必须有一个资深、老到、懂法律和商务的人来帮忙。韦恩是个合适的人选,他心思缜密,经验丰富,懂得法律程序和商务流程。乔布斯没费多少力量就说服韦恩加盟。

  三个人聊了很久才最终确定合伙方式。乔布斯和沃兹这两个主要创始人各占45%的股份,韦恩作为合伙人,占10%的股份。韦恩主笔起草了一份长达十几页的协议文件。

  很快,新成立的苹果公司得到了一份出乎意料的大订单,第三位创始人韦恩也因此从苹果抽身离去。

  这份大订单完全是乔布斯的功劳。当时,自制电脑俱乐部的会员保罗·特雷尔刚刚在山景城开办了历史上第一家电脑零售店——字节商店(Byte Shop)。乔布斯一个人跑到字节商店找到特雷尔说:“在俱乐部,你看过沃兹设计的电脑,那很棒,不是吗?我们现在可以批量制造这台电脑的印刷电路板,50美元一块。怎么样,你有兴趣代销吗?”

  “印刷电路板?”特雷尔诧异地说,“谁会要一块连芯片都没有的印刷电路板?买回家还要自己焊接芯片?我可不想卖这种连配件都谈不上的毛坯板子。”

  苹果公司稚嫩的商业计划受到了有史以来第一次重大打击。不过,乔布斯可不是那种容易气馁的人,他几乎在几秒钟里就修改了头脑中的销售方案:“那么,如果我们可以提供组装好的电脑呢?”

  “哦,那倒是可以考虑。”特雷尔自己还是很欣赏沃兹的设计的,“组装好的电脑,有机箱、键盘、电源,接上屏幕就可以使用,这样才卖得动。”

  “那你觉得,组装好的电脑,多少钱一台合适?”乔布斯试探性地问特雷尔。

  “怎么也要比Altair 8800便宜些吧。这样吧,我可以包销50台,每台付给你们500美元。如何?”

  500美元一台,50台!乔布斯飞快地在脑子里计算着成本和收益。沃兹组装过一台样机,乔布斯知道采购芯片、电源、键盘的成本,就算加上机箱,全部成本也就是400美元出头的样子。批发给特雷尔的字节商店,每台可以卖到500美元,利润空间不小!

  “我看行。”乔布斯斩钉截铁地说,“500美元一台,50台。我这就去组织生产。”乔布斯的商业头脑和冒险意识明显超前于沃兹和韦恩。听到乔布斯与特雷尔谈妥的合同后,沃兹和韦恩两人都认为乔布斯疯了。

  “我们哪有钱去生产50台组装好的电脑呀?”沃兹不解地说,“三个人一共凑了1000多美元做本钱。现在好,本钱连生产成本的零头都不到。”

  “要生产这么多电脑,就必须向银行借贷。”韦恩说,“可是,这些电脑一定能卖得出去吗?还不上银行的钱怎么办?”乔布斯可不像沃兹和韦恩那样缩手缩脚,他相信,一台足以改变世界的电脑不可能没有销路,就是借钱,也要把电脑生产出来。

  “不,不,我们不但要做字节商店这一单,”乔布斯说,“我们还要通过其他渠道卖更多的电脑。第一批我们要生产100台,50台卖给特雷尔,50台零售,卖给朋友和同事。零售价要比500美元多30%!”乔布斯的自信和坚持打动了沃兹。销售100台,保守估计,如果每台只赚100美元,那也是1万美元的利润呀!两个史蒂夫看到了苹果公司发展壮大的希望。

  但老实、稳重的韦恩快要崩溃了。他后悔被两个史蒂夫忽悠,上了苹果这条“贼船”。扩大生产规模意味着必须举债,举债则意味着自己这个股东必须承担偿还义务。韦恩此前不久刚刚经历过一次投资失败,他不想在这么短时间内经历第二次。4月12日,苹果公司成立还不到两个星期,韦恩就折现卖掉了自己在苹果的股份,从苹果全身而退。

  可怜的韦恩当时只是把苹果看成是两个小孩子的游戏和冒险,一旦这冒险超过了合理的范围,他自己的理智就会占据上风。两个史蒂夫没有受到韦恩退出的干扰,迅速找朋友借到了第一笔生产资金,又找来费尔南德斯等一班好朋友来帮忙组装电脑。不到一个月的工夫,给字节商店的50台电脑就已经生产完毕。

  不过,因为资金和时间的限制,乔布斯并没有兑现自己对特雷尔的承诺。最终交付字节商店的Apple I电脑,并不是带键盘、机箱和电源的完整产品,而是只装配好了所有芯片的电脑主板。特雷尔面对着乔布斯拿来的一堆电脑主板,虽然有些遗憾,但还是当场支付了货款。

  苹果公司的第一单生意,两个史蒂夫成功地赚到了8000美元的利润。革命性的Apple I也没让特雷尔失望,很快成为了字节商店最畅销的产品。这促使沃兹在不久后彻底放弃了惠普的工作职位,全职为苹果工作,同时也给沃兹改进并打造下一代真正组装完好的个人电脑Apple II赢得了时间。
 

[ 本帖最后由 Geo 于 2011-10-12 01:30 编辑 ]
作者: Geo    时间: 2011-10-12 01:24

(3)权力斗争后危机降临

  直到1984年10月,斯卡利才隐约意识到,苹果近一年来的成功一方面给整个公司带来巨大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让乔布斯的权力欲极度膨胀。

  在斯卡利到来之前,马库拉和斯科特小心地控制着创始人乔布斯的权力,甚至不让乔布斯插手他钟爱的Lisa项目。斯卡利并不像马库拉那样担心乔布斯在管理上的幼稚和鲁莽,他经常默许乔布斯参与公司决策。但Macintosh的成功让乔布斯信心爆棚,他开始在公司高层管理者会议上以CEO的口吻说东道西,还频繁地插手他职责范围外的事情。

  “1984”广告的成功播出让Lisa和Apple II团队的员工觉得,自己成了最不受重视的一群人。乔布斯在公司里处处用Macintosh的成功发布来说事儿。他毫不避讳地说,Macintosh团队是公司内水平最高的一群人,理应得到最好的支持和待遇。个别Macintosh团队的成员甚至公开称呼其他团队的人是笨蛋。有一次,Macintosh团队和Apple II团队的员工竟打起了“群架”。两拨人在屋子里各占一张桌子,互相攻讦。斯卡利此前一直抱着观望和容忍的态度,直到10月份,斯卡利才发现,这种纵容可能是个错误,因为事情正向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10月份的年度财务计划会议上,乔布斯第一次在所有高层管理者面前,显露出了自己的权力欲。在讨论下一年度各部门预算时,乔布斯提出了一个改变预算方法的建议。他认为,每个单独的部门,例如Macintosh团队、Apple II团队等,都应单独核算,每个部门都应有支配自己所创造的利润的权利,而不是作为整个公司的一部分,听由公司按某种比例分配。这个建议在斯卡利等职业经理人看来,实在是幼稚到了极点。不同部门创造的价值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应当体现在奖励机制中,而不应体现在财务预算里。否则,公司部门之间必将势同水火,倾轧和抢夺资源的情况一定会愈演愈烈。

  乔布斯自己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个建议有多么幼稚。他用他擅长的推销产品的方式,在管理层面前口若悬河地介绍新预算方法的优点。在座的公司高层几乎没人同意乔布斯的观点,但在乔布斯夸张的手势和语言面前,又没人愿意出头阻止。大家都用恳求的目光看着斯卡利,希望他能出来打个圆场。

  斯卡利选择了容忍,他知道乔布斯需要约束和培养,但又碍于自己和乔布斯之间的关系,不愿亲自站出来。

  关于Macintosh的销售方向,乔布斯和斯卡利之间也有不同的看法。斯卡利希望Macintosh像IBM PC那样主打商务客户,而乔布斯却不愿冷落了普通个人消费者。Macintosh发布后不久,苹果在夏威夷的怀基基(Waikiki)海滩举行销售会议。当时,斯卡利刚刚在全球范围招聘了2500名销售人员,以便向商务客户推广Macintosh电脑。乔布斯觉得,斯卡利主打的销售方向是错误的,但他又很难说服斯卡利。在夏威夷的第一个晚上,两个人就在晚餐时因为这件事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脑子里总是充满新思维的乔布斯明显不喜欢斯卡利所擅长的传统销售和分销模式。有一次,乔布斯和联邦快递创始人兼CEO弗雷德·史密斯一起吃饭时,史密斯提到,IBM正在考虑用联邦快递做中介,建立从工厂到客户的全新直销模式。听了这个新思路,乔布斯眼睛亮了。他立即找到斯卡利,说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直接在苹果电脑生产工厂旁为联邦快递修一条专用的飞机跑道,刚走下生产线的Macintosh电脑就可以直接上飞机,以最快的速度飞向全球每个客户手中了。乔布斯觉得自己的设想可以节省维护庞大分销渠道所需的巨额资金。斯卡利却觉得,乔布斯脑子里装的都是些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呀!斯卡利说:“这怎么可能!”

  对于两人之间的分歧与权力纷争,包括马库拉在内的董事会成员也逐渐担忧起来。1985年年初,董事会在评审斯卡利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时,坦率地对斯卡利说:“你做得非常棒,只有一点除外——你似乎不是一个人在管理公司。”

  公司内部的部门纷争愈演愈烈。Apple II团队的员工几乎成了公司里最委屈的人。他们弄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开发的产品为公司贡献了大部分销售额和利润,却无法得到哪怕只及Macintosh团队一半的资源配置。很多人觉得,乔布斯是在滥用自己的权威,把好的资源都拿到了自己的Macintosh团队。对Apple II有深厚感情的沃兹对此非常生气,他认为,苹果已经失去了正确的方向,正在放弃Apple II这样伟大的产品。

  1985年年初,沃兹离开了公司。一些中、高层经理也相继离职。Apple II团队和Macintosh团队总共有几十位工程师辞职。每个部门都缺少人手,斯卡利办公室墙上贴的组织结构图上,有好多地方标记着“待招聘”(TBH)的字样。

  因为库存积压,到1985年1月时,分销商为了消化已有的库存,不再从苹果公司进货。Macintosh销量开始直线下跌。
 

[ 本帖最后由 Geo 于 2011-10-12 01:31 编辑 ]
作者: Geo    时间: 2011-10-12 01:25

(4)为了拯救苹果淘汰乔布斯

  销售下滑,业绩不佳,让苹果内部积压的矛盾接二连三地暴露出来。乔布斯的草率粗暴和越权管理也成为许多中、高层经理发泄不满的对象。在一次经理会上,许多中层经理对公司的现状表达了不满。有一个经理威胁要辞职,他当着大家的面说:“到底是谁在管理这家公司?如果是斯卡利,那为什么乔布斯总是跑过来,对我们指手画脚?”

  斯卡利给每个经理一张纸和一支笔,让他们画出他们心中公司的样子。测试的结果让人伤心。有人画了斯卡利和乔布斯在抢着驾驶同一条船。另一个人画的是乔布斯面前摆着两顶帽子——董事会主席和Macintosh团队总经理,乔布斯必须从两顶帽子中选一顶。

  斯卡利不得不几次三番地对乔布斯说:“如果你继续什么人都管,什么事都过问,我们就没法共事了。你应该集中精力在Macintosh的事务上。”与此同时,Macintosh部门的几个人也跑来抱怨,乔布斯在部门内乱指挥。乔布斯最早希望Macintosh部门不超过100人。但现在Macintosh团队已经成了几百人的臃肿机构,再也没有了当初的高效率。乔布斯朝令夕改的老毛病在臃肿的团队中显得尤为突出,让许多人无所适从。

  每次斯卡利把这些抱怨反映给乔布斯时,乔布斯总是说:“别担心,镇静。我知道我们在做什么。相信我,这是正确的道路。”

  公司的形势越糟糕,乔布斯就越活跃。乔布斯甚至跟别人说,目前只有他才是拯救公司的唯一人选。斯卡利觉得,自己和乔布斯之间意见一致的地方越来越少,乔布斯已经不再适合管理Macintosh团队了。

  斯卡利找到乔布斯,对他说:“没有人像我这样崇拜你的才华和远见。我不惜改变了我的职业生涯来和你一起工作。但现在这种境况的确不行。如果你不想办法改进,管理层就必须去作出改变。在过去两年里,我们相互间成了最好的朋友。但我对你目前管理Macintosh部门的方式彻底失去了信心。”

  乔布斯露出惊愕的表情:“是吗?好吧。那你能多花一点时间,配合我一起工作吗?”的确,斯卡利最近几个月,跟乔布斯一起工作的时间没有那么多,也没有太多时间指导和培养乔布斯的管理能力。但这与目前的现状无关。斯卡利现在最头疼的是,如何尽快消除乔布斯对公司内部管理秩序的干扰。

  斯卡利说:“我打算建议董事会,让你从管理Macintosh部门的位置上退下来。在通知董事会之前,我想让你提前知道这件事。”

  乔布斯惊呆了,他看着斯卡利说:“我真的不敢相信,你竟然想这么做。”斯卡利说:“是的,我想这么做。我觉得你应该集中精力在董事会主席的职务上,同时关注未来的新技术、新产品。我们必须解决Macintosh部门存在的问题。”

  乔布斯被激怒了。他怒气冲冲地说:“如果你这么做了,你会毁掉整个公司。我是唯一充分理解这家公司的制造和运营的人,我不认为,你已经懂得了所有的一切。”

  斯卡利说:“你走得太远了,偏离了一个日常管理者应该做的。如果我继续纵容你,我们将不会有任何新产品发布,我们也不会再取得任何成功。”曾经的“活力二人组”之间,再也找不到共同语言了。乔布斯不敢相信,为什么几个月前还是配合得天衣无缝的好搭档,几个月后,就成了无法共存的对立者。

  1985年4月10日,斯卡利在预先得到马库拉支持的情况下,把乔布斯的问题提给了董事会。斯卡利已经做好了被董事会解雇的准备。他进一步向董事会解释说:“在现在这个二人同时执掌权力,乔布斯兼有董事会主席和Macintosh部门总经理双重身份的时候,做事情真的很难。乔布斯必须接受,斯卡利才是CEO,才是公司的管理者。”

  斯卡利建议由法国人让-路易·卡西(Jean-Louis Gassée)来接替乔布斯管理Macintosh部门。董事会会议从下午6点开到晚上9点半,又在第二天晚上9点继续,一直到第三天凌晨3点半为止。董事们分别和斯卡利及乔布斯谈话,试图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最终,尝试调解失败的董事会集体站在了斯卡利一边,决定免去乔布斯Macintosh部门总经理的职位,由卡西接任,但保留乔布斯董事会主席的头衔。

  乔布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一直处于暴怒和狂躁的状态。他非常激动地跟同事说:“我不相信发生的一切。我不相信。为什么?为什么斯卡利这么对我?我不相信他竟然这么对我。他背叛了我。我不会原谅他。”

  5月31日,斯卡利正式签署文件,解除了乔布斯Macintosh部门总经理的职位。

  这时,已经没有人相信,乔布斯会愿意在董事会主席的职位上继续待下去。1985年9月,对苹果万念俱灰的乔布斯向董事会递交了辞呈。9月13日,董事会开会讨论乔布斯离职的问题,并最终同意了乔布斯的辞职请求。9月17日,乔布斯正式从苹果离职。
 

[ 本帖最后由 Geo 于 2011-10-12 01:31 编辑 ]
作者: Geo    时间: 2011-10-12 01:27

(5)乔布斯与迪斯尼恩怨

  《玩具总动员》后,皮克斯在三维动画领域的创作潜能被全部释放了出来,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以每一两年一部大片的速度,拍摄了十几部脍炙人口的动画盛宴。其中,光是获得过奥斯卡奖的影片就有《怪物公司》、《海底总动员》、《超人总动员》、《料理鼠王》、《WALL-E》、《飞屋环游记》和《玩具总动员3》等。

  虽然电影创作一帆风顺,但2003年前后,皮克斯和迪斯尼之间的合作还是出现了麻烦。在分成和版权方面,乔布斯想获得一份对皮克斯更有利的合作协议,但埃斯纳一直不同意。两家公司之间的谈判断断续续。2004年1月,乔布斯单方面终止了谈判。乔布斯公开贬低迪斯尼在影片拍摄方面的贡献,他说:“事实上,迪斯尼公司多年来很少与我们在电影拍摄的技术层面开展合作。大多数合作仅限于电影的市场发行,而非电影拍摄。”

  乔布斯甚至宣称,皮克斯的品牌影响力已经超过了迪斯尼:“现在的动画电影界,皮克斯才是最有影响力,也是最值得信任的品牌。皮克斯的电影比迪斯尼的电影更能让影迷信服,对影迷更有意义。”

  迪斯尼公司的公关发言人则予以公开回击:“乔布斯的这些言论很不合时宜。他的说法令人遗憾。他不但攻击侮辱迪斯尼公司,还在谈判破裂后损害迪斯尼的名声。我们希望乔布斯好自为之。”

  事实上,因为皮克斯开创的三维电脑动画技术的兴起,动画电影正全面向三维动画倾斜。当时,皮克斯的电影为迪斯尼带来的利润已经占到了总利润的45%以上。乔布斯和埃斯纳之间的纷争从某种意义上说,直接影响到了动画电影产业的未来。甚至连当时身为美国副总统的戈尔也试图出面调停皮克斯和迪斯尼之间的分歧。

  迪斯尼和皮克斯两个动画巨头之间的决裂只有一个结果,就是两败俱伤。如果分道扬镳,迪斯尼将失去巨额收入,而皮克斯也将失去最好的发行平台。

  迪斯尼的股民和董事会不干了,他们不能坐视埃斯纳因为所谓的分成和版权问题而置两家公司的战略合作于不顾。在迪斯尼家族的罗伊·迪斯尼的带领下,股民和董事会发起了“拯救迪斯尼”活动,逼迫埃斯纳下台。2005年9月,埃斯纳辞去了迪斯尼董事会主席和CEO的职务。

  赶走了埃斯纳,迪斯尼和皮克斯的合作重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2006年1月24日,迪斯尼公司正式对外宣布,用大约7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皮克斯公司。因为这桩交易,乔布斯一跃成为了迪斯尼最大的个人股东,并进入了迪斯尼的董事会,真正成了电影圈里举足轻重的人物。 

  从1985年被苹果驱逐算起,到1996年年底重返苹果,乔布斯在这12年间做了两件事,一是创立了NeXT公司然后被苹果收购,一是收购了皮克斯公司并最终被迪斯尼收购。头一件是彻头彻尾的失败,后一件却是在屡败屡战后的终成正果。

  如果说,NeXT为乔布斯留下的最大遗产是失败的体验和走向成熟的过程,那么,皮克斯为乔布斯留下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也许就是对技术与艺术关系的思考了。

  拍动画电影给乔布斯带来了和研发电脑完全不同的体验。乔布斯在一次采访中总结说:“电脑产业里,每件产品都注定会在几年、十几年后成为历史的积淀,被新产品所替换。而动画产业则完全不同。皮克斯正把它所创造的东西注入到一种可持续更新的文化中,每一代孩子都会用新的眼光来观看皮克斯的动画片。我想,60年后,人们会像今天看《白雪公主》一样看《玩具总动员》的。一部好电影会被人们看上60到100年,这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就像皮克斯善于用创新的电脑技术拍摄观赏性强的动画片一样,技术可以释放艺术的潜力,艺术反过来也可以让技术更加与众不同。虽然乔布斯本人被皮克斯的艺术家们批评为没有艺术鉴赏力,但他的确是这个地球上把工程视角、艺术品位以及大众需求结合得最好的一个人。

  乔布斯很早就懂得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道理。1982年,他带领整个Macintosh团队去参观路易·蒂芙尼(Louis Comfort Tiffany)的艺术作品。路易·蒂芙尼是珠宝大亨查尔斯·蒂芙尼(Charles Lewis Tiffany)的儿子,一生致力于用高超的艺术技巧设计彩色玻璃或马赛克镶嵌拼接而成的唯美工艺品。路易·蒂芙尼的艺术追求与乔布斯对艺术的理解殊途同归:好的技术产品应该有最好的艺术设计,而好的艺术品也应该为普罗大众所拥有和使用。

  看一看苹果公司在乔布斯回归后的那些有如神助的绝美工业设计吧:从iMac透明的彩色机壳,到MacBook Air轻薄的金属机身;从iPod的动感音乐造型,到iPhone和iPad简约主义的流畅线条……谁又能真正说清楚,这些产品究竟是卓尔不群的高新科技,还是美轮美奂的艺术设计,抑或是时尚流行的消费元素?

  甲骨文公司的拉里·埃里森是这样评价乔布斯的:“他有一个工程师的头脑和一颗艺术家的心灵。”
 
作者: 到处看着    时间: 2011-10-12 01:28

已经从STORE里下载了。
作者: Geo    时间: 2011-10-12 01:28

(6)重建水果帮

  乔布斯1997年出任临时CEO后,做得最多的一件事是什么?是炒鱿鱼!

  首先离开的是马库拉。作为苹果的元老,马库拉没有办法面对他曾经无情驱逐的乔布斯,他只能选择离开。接下来要离开的,是所有副总裁。没错,是“所有”副总裁。这是一个阿梅里奥曾极度信任的管理团队。但在乔布斯眼里,他们不属于苹果。

  几乎所有副总裁都打包走人了。最后一个要解雇的副总裁,就是那位危急时刻起过关键作用的弗雷德·安德森,苹果公司的CFO。听到这个消息,一位经历过危局,又有幸被留在董事会的董事跑来对乔布斯说:“你怎么能解雇安德森呢?苹果股票跌到谷底的时候,正是他做了所有能做的努力,才让我们不至于破产的呀。你不能解雇他!”

  弗雷德·安德森成为乔布斯重建水果帮的进程中,硕果仅存的前任高管。事实证明,留用安德森的决定并不算坏,安德森在苹果一直工作到2004年,见证了苹果由谷底走出的全过程。

  在用人问题上,乔帮主的个人好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这无可厚非。作为CEO,要成大事,首先要有一支自己信任的团队。

  创建NeXT时,乔布斯已经吸取了当年在苹果的教训,不但自己始终控制着NeXT的管理大权,而且所有高管都是他自己任命的亲信。12年的漂泊,乔布斯再也不愿看到12年前苹果内部部门纷争、人浮于事、高管间兵戈相向的情形了。

  要做改变世界的大事,就要有出类拔萃的牛人。只要是乔帮主看中的人,一个也跑不了。

  当年,乔布斯搭建Macintosh团队时,他直接跑到Apple II团队挖人。他找到一位编程高手,对他说:“你行吗?我们Macintosh团队只要真正的高手。我可不确定,你到底行不行。”

  “行啊,”这位工程师没有怯场,“我认为自己还不错。”

  “我听说你很有创意,是吗?”

  “这可不是我自己说的。不过,如果我能加入Macintosh团队,我会干得不错的。”

  乔布斯匆匆离去,几个小时后,又来到这位工程师的办公室。乔布斯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现在已经加入Macintosh团队了。跟我来,我带你到新的工作岗位。”

  “太棒了。”这位工程师兴奋地说,“我只要一两天就能完成手头的工作。”

  “还要一两天?你还在研究Apple II?”乔布斯生气地说,“你做这个只是在浪费时间!你的代码还没写完,Apple II就寿终正寝了。Macintosh才是苹果的未来。你现在就要开始为Macintosh工作。”

  “现在?”这位工程师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现在!”乔布斯走上前用力拔掉Apple II的电源线,然后把桌上的显示器和电脑一起搬走,一边走一边说,“跟我来!”

  这个莫名其妙被乔布斯抢到Macintosh团队的工程师叫安迪·赫茨菲尔德(Andy Hertzfeld),后来成了Macintosh团队的开发干将,还写了一本名为《苹果往事》的书,记录Macintosh研发的传奇历程。

  重返苹果后,乔布斯对牛人的渴求丝毫不减。他最需要的是自己的左膀右臂,是像当年的史蒂夫·沃兹那样可以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兄弟。这样的兄弟,乔布斯从NeXT带回了两个。一位是软件研发大师阿维·特凡尼安,另一位是硬件研发大师乔恩·鲁宾斯坦。

  接下来即将隆重出场并光芒四射,一直到今天都始终是乔布斯身边最重量级大牛的人,居然是乔布斯回到苹果后从数百设计师里慧眼发现的。他的名字叫乔纳森·艾维。

  重回苹果的乔布斯偶然发现,艾维所在的团队正忙着设计一种神秘的电脑。这种电脑有灵巧的一体化机身,透明的外壳和可变换的色彩。看到这款设计的时候,艾维手中还只有一个泡沫塑料的模型。几次交流下来,乔布斯断定,眼前这个艾维,必将在工业设计领域傲视群雄。

  乔布斯大胆起用艾维,让他负责苹果的设计团队。不负众望的艾维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变戏法一样每隔两三年就拿出一件震惊世界的作品,从一鸣惊人的iMac,到小巧玲珑的iBook,再到将苹果推上巅峰的iPod、iPhone和iPad。乔布斯回归后,苹果每一件杰作的工业设计几乎都出自大师艾维之手。

  1998年年初,乔布斯又从康柏公司挖来了精通电脑产品供应链和物流的蒂姆·库克(Tim Cook)。库克在随后的十几年里迅速成长为苹果内部最精通运营和管理的人,并于2007年晋升为苹果的首席运营官(COO)。最近几年乔布斯生病治疗期间,库克代理CEO职责,负责苹果日常运营。

  左膀右臂都齐了,项目裁剪和人员调整也做完了,乔布斯有了自己信赖的团队,公司内的组织结构也变得清晰起来。乔布斯对《商业周刊》记者说:“这样的组织结构流畅、简单、清晰,职权明确。一切都简化了,这正是我所追求的,既专注、又简单。”
 

[ 本帖最后由 Geo 于 2011-10-12 19:48 编辑 ]
作者: dirge    时间: 2011-10-12 01:55

这本火车小说最近限免了。
作者: blackism    时间: 2011-10-12 02:49

app store上有,装ipad看着呢~
作者: 眼神    时间: 2011-10-12 08:02

引用:
原帖由 dirge 于 2011-10-12 01:55 发表
这本火车小说最近限免了。
火车小说一词赞
作者: 林则徐    时间: 2011-10-12 12:11

这书烂的一比,李开复忽悠到现在也该收收了
作者: limboking    时间: 2011-10-12 13:35

us store上卖0.99啊
求全本txt
作者: marsghost    时间: 2011-10-12 13:37

限免的时候从app store上下了一本。说老实话,文字功底很一般,感觉像看网络小说和八卦新闻,一点没有传记那种严肃的感觉
作者: Geo    时间: 2011-10-12 19:50

(7)与微软一笑泯恩仇

  苹果本就是个爱打官司的公司。微软、惠普、HTC、披头士的苹果唱片等一大批公司都当过苹果的被告。2008年,苹果甚至还把纽约市推上了被告席,状告纽约市设计的徽标侵犯了苹果的商标权。但说起旷日持久和诡谲离奇,非苹果和微软之间的官司莫属。

  确切地说,苹果和微软是一对爱恨交织的冤家。“恨”的根源来自市场竞争,既然微软站在了PC阵营一面,两家公司当然是对手。很早以前,两家公司就因为Apple II和Macintosh上使用的BASIC语言解释器打过官司。1988年,苹果又拿图形用户界面开刀,起诉微软窃取了苹果的图形用户界面技术。

  懂行的人都明白,这种起诉无异于贼喊捉贼。苹果的图形界面技术是从施乐“借鉴”过来的,而且,苹果此前也曾正式授权微软将相关的专利技术用于Windows 1.0的研发。只不过,当微软开始研发Windows 2.0时,苹果感受到了来自软件巨人的直接威胁,就到法院递上了诉状。等微软着手开发Windows 3.0时,苹果又追加了数项起诉要求。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段子,说是在起诉过程中,约翰·斯卡利(John Sculley)曾和盖茨私下里探讨和解方案。盖茨对斯卡利说:“Windows可没有抄袭Mac。你知道,我们两家其实都是从施乐学到的图形用户界面技术。既然你闯进施乐的宅子偷走了电视机,那为什么不允许我闯进去偷走音响呢?”

  官司在地区法院、上诉法院和巡回法院之间转来转去,多次上诉、判决,还是没有个明确的结果。苹果和微软折腾了四五年,各自花掉了上千万美元的诉讼费用。与此同时,两家公司间“互惠互助”的合作关系倒时不时地显现出来。当然,即便“相爱”,那也是种磕磕绊绊的爱情。

  1984年苹果发布的Macintosh震惊了微软。当时微软正着手开发电子表格软件Excel。看到Macintosh如此领先,盖茨心里开始打鼓,如果把宝都押在IBM PC上,会不会将来追悔莫及呢?于是,微软以Excel为契机,正式开始为Macintosh开发软件。盖茨甚至向苹果承诺,可以把微软三分之一的开发资源投入到Mac版Excel上。但那时的乔布斯却对盖茨献殷勤心存戒备。

  苹果当时的市场总监,后来加盟微软的迈克·莫瑞(Mike Murray)回忆说:“乔布斯相信,盖茨会从Mac上偷走好的创意,用于微软正在研发的Windows。项目合作过程中,乔布斯时常会打电话把盖茨叫来,然后盖茨就在白板上画出微软正在做的所有事情,说:‘我本不该告诉你这些,但我还是要告诉你我们所做的一切。’盖茨画出Windows的路线图后就搭飞机回西雅图。”

  1985年年初,Mac销售呈现颓势。微软这边又开始了动摇。盖茨担忧地说:“苹果可能做不好这件事。”

  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则说:“嗯,我们可以帮他们。但是,我们必须假定,他们自己清楚地了解所有情况,并也在为同样的问题而焦虑。”

  就这样,既有旷日持久、死缠烂打的官司,又有断断续续、步履蹒跚的软件合作。一方面,两家公司在市场上争得你死我活;另一方面,微软需要苹果的专利技术,苹果则需要微软的IE浏览器和Office办公套件。

  乔布斯回归前,没人能解开这个结。乔布斯回归后,他敏锐地看到,解开这个结,也许就是拯救苹果的胜负手。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微软为苹果开发的办公软件和IE浏览器。办公软件从Apple II时代起,就是人们使用个人电脑的最大理由。在微软Office已经垄断办公软件市场的时候,苹果一旦和微软决裂,人们就更没有理由选购苹果电脑了。所以,从软件合作上讲,微软做苹果的朋友,要比做苹果的敌人更有利。

  总之,在纠结的官司里,双方谁也得不到好处。反之,如果两家公司摒弃前嫌,特别是如果能吸引微软注资苹果,那对现金流紧张的苹果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这种合作对微软也有好处,不微软每年不但可以从Mac软件市场获得大约3亿美元的利润,还可以淡化微软越来越负面的市场垄断形象。想明白了利害关系,乔布斯才不会管这种合作是不是一次投降。他凭着摇滚明星一样的个人魅力,只花了几周时间就搞定了老对手盖茨,与微软签订了一份互利的合作协议。

  微软同意在随后的5年里继续开发Mac版的Office办公套件和IE浏览器。苹果则承诺使用IE作为缺省浏览器。微软付给苹果一笔未公开的专利技术使用费,同时认购1.5亿美元无表决权的苹果股份,以此换取双方专利官司的和解。

  消息一经宣布,苹果股价当日就上升了33%,这次合作对苹果起死回生的作用可见一斑。喜欢从战略高度思考问题的乔布斯不会囿于眼前的“投降”与否,他所看到的,是未来的苹果电脑不能没有浏览器和办公软件的支持。苹果要卷土重来,就要有一笑泯恩仇的大侠气概。

  2010年5月27日,当东山再起的苹果在市值上超过微软,成为这个地球上规模最大的科技公司时,乔布斯感叹道:“这感觉不像是真的。”
 

[ 本帖最后由 Geo 于 2011-10-14 00:24 编辑 ]
作者: 迪比亚路    时间: 2011-10-12 21:15

看过,封面那李开复的评论感觉很搞笑啊,他根本就没和乔布斯共事过
作者: Geo    时间: 2011-10-14 00:24

(8)乔布斯的颜色革命

  1996年2月,《财富》杂志采访当时还在NeXT苦苦挣扎的乔布斯时,乔布斯说:“如果我来管理苹果,我会压榨出Macintosh剩下的所有价值,然后转向下一个伟大的产品。PC战争已经结束了。微软早就赢了。”

  的确,微软、IBM和英特尔早就赢得了PC战争。但这并不意味着苹果在个人电脑领域就没有任何机会。1996年的乔布斯肯定没有想到,当他一年后成为苹果临时CEO后,苹果还有足够的机会在个人电脑领域异军突起。虽然不能在正面战场逐鹿中原,但乔布斯和艾维这对黄金组合硬是在背水一战的情况下,为苹果电脑重新塑造了潮流、时尚的品牌形象,在年青一代的消费者圈子里,生生赢回了一部分市场。

  乔布斯回归后,围绕着个人电脑所进行的这场绝地大反击,第一场战斗是从彩色透明的iMac开始的。iMac之前,个人电脑的发展基本上是性能角逐。CPU不断升级换代,硬盘和内存越来越大,显示和网络性能越来越强,电脑之间攀比的是数字,是性能指标。除了“傻帽”的苹果,没人在乎电脑的机箱是不是漂亮,键盘的颜色是不是美观。

  第一代Macintosh当年也曾在外观设计上动过脑筋。乔布斯坚持使用的一体化机身和正面向前突出的“额头”设计,都是Macintosh独到的地方。一直以来,所有人都认为,电脑不过是个高性能的计算工具——直到乔布斯从艾维那数以百计的设计模型里,发现彩色、透明、水果糖一样的iMac。

  1998年5月6日,乔布斯在14年前发布Macintosh的同一个会场,揭开了iMac的神秘面纱。会场上亲眼目睹iMac真身的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天天被单调的黑白两色机箱消磨掉了所有审美情趣的人们突然发现,电脑原来还可以被设计得这么养眼。

  除了创意的外观,iMac与当时日趋流行的互联网之间,也实现了紧密集成。用户打开电脑,就可以连入互联网冲浪。iMac这个名字里,开头的字母“i”所代表的就是互联网(internet)。从5月6日发布iMac到8月15日在全美正式发售,苹果在3个月里得到了15万台订单。到1998年年底,短短半年,iMac一共发售了80万台!

  要知道,当年斯卡利和乔布斯对第一代Macintosh所做的过于乐观,以至于导致库存灾难的市场预测,才不过是每月销售8万台!一位媒体记者回忆说:“iMac的发售日,是我们见过的某型号计算机卖得最好的一天。”

  乔布斯说:“我们设计iMac的目的是为客户提供他们最关心的东西——让人兴奋的因特网功能和简单易用的特性。iMac是领先一年、售价1299美元的电脑,而不是落后一年、售价999美元的东西。”

  有趣的是,iMac发布后,苹果亦敌亦友的老朋友比尔·盖茨不无嘲讽地对媒体说:“现在,苹果领先的只是颜色,我们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能赶上。”盖茨的言外之意是,你iMac不是独特吗?可你只有色彩独特呀。用户选电脑,又不是选油画颜料,色彩有那么重要吗?而且,即便色彩重要,别人不会很快模仿吗?!

  吃不到葡萄才说葡萄酸。无论盖茨是否看得到iMac彩色设计的卓越之处,那卓越之处就在那里,不增也不减。千万别小看iMac所领导的颜色革命。

  苹果前主任工程师,目前任盛大多媒体创新院院长的陆坚对笔者说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中世纪的西方人和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的中国人,在衣服颜色上都单调得要命。但今天,无论是西方人还是中国人,他们的衣着缤纷多彩。如果有人说,不就是颜色的改变吗,有那么困难吗?这些人其实并不知道,衣着颜色的变化背后,反映的是社会风俗、生活观念、人文理念的变革。西方经历了文艺复兴,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才让社会变得五彩缤纷。电脑领域也是一样,那些跟在创新者后面说创新如何简单的人其实并不懂得,真正的创新在于,它改变了我们习以为常的现状。”

  外形和颜色是艾维一直强调的两种核心设计元素。iMac开创了苹果对完美色彩不懈追求的道路。

  后来发布的iBook也沿袭了iMac的彩色透明设计,再后来的iPod mini系列,更是用金色、银色、粉红、绿色、蓝色等炫目的色彩诠释着不同风格的音乐潮流。即便是iPhone和iPad的黑白两色,也在不断向我们证明,大师艾维对颜色这种感性设计元素的把握能力,早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更为有趣的是,随着iMac的发布,当苹果的产品开始变得五颜六色的时候,苹果自己的商标却悄悄地从彩色苹果变成了单色苹果。今天,在每件苹果产品的包装盒内,我们都能找到两张白色的苹果商标贴纸。

  白色是最空灵清净、包容万象、清澈明亮的颜色。当苹果自身的产品越来越炫目迷人的时候,苹果自身的商标却因为白色而变得愈加内敛和端庄——这,也许正与乔布斯心里追寻多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禅机不谋而合吧。
 

[ 本帖最后由 Geo 于 2011-10-14 17:43 编辑 ]
作者: 雒小猫    时间: 2011-10-14 08:42

引用:
原帖由 迪比亚路 于 2011-10-12 21:15 发表
看过,封面那李开复的评论感觉很搞笑啊,他根本就没和乔布斯共事过
消遣着看就好一。一正式的等24号的老乔传呗
作者: Geo    时间: 2011-10-14 17:43

(9)可以触摸的玻璃改变世界

  乔布斯和苹果发明iPhone、iPad的历程其实相当漫长,其间经历了多次反复。不过,在iPhone和iPad所有出色的设计要素中,那块可多点触摸的玻璃无疑是最光彩夺目的一处。

  2010年苹果发布iPad平板电脑时,有记者问乔布斯,为什么苹果先做iPhone,再做iPad。乔布斯说:“告诉你,实际上我们是从平板电脑开始的。我当时想要一块可以作为显示设备的玻璃,同时也可以支持多点触摸。我把想法告诉我们的硬件工程师。6个月后,他们拿回来一块神奇的玻璃。我把玻璃送给我们卓越的UI设计师,设计师就基于这块玻璃,创造出了惯性平滑卷动之类全新的用户体验。我当时想:‘我的天,我们可以把平板电脑的想法扔到一边,先用这块玻璃做一台手机。于是,我们就开始研制手机。’”

  在乔帮主嘴里,整个过程轻描淡写。但事实上,乔布斯很早以前就开始关注手机和平板电脑,并静静地等待机会。直到工程师们创造出了神奇的多点触摸玻璃,乔布斯才相继抛出震撼世界的iPhone和iPad。

  2001年,微软开始大肆炒作平板电脑(Tablet PC)的概念。几乎所有主流PC厂商都参与了进来。2003年,在一次采访中乔布斯预言:“微软的平板电脑会以失败告终。”结果还真如乔帮主所料,在几年时间里,一大堆有键盘的、没键盘的平板电脑走马灯一样逐个儿登场,却没有一款真正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历史就是这么神奇。十几年前,苹果刚开始借Macintosh炒作图形用户界面时,没有人想到,最后在图形用户界面领域取得垄断地位的是微软而不是苹果。这一次,在平板电脑的角逐中,命运完全颠倒了过来。微软眼睁睁看着自己炒作的平板概念先是被人们渐渐淡忘,10年后却又突然借苹果的iPad大放异彩。

  2002年,iPod发布不久,乔布斯预感到,iPod将在短时间内改变世界音乐产业的格局。也许,依靠一款可以打电话的iPod,苹果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改变移动通信产业的格局。于是乔布斯亲自动手,在纸上画了几张iPod版手机的草图,还给这个项目起了一个神秘的代号“紫色1号”(Purple 1)。不过,连乔布斯自己也觉得,这个“紫色1号”与其他手机相比,没有太多革命之处,那几张草图也就仅仅停留在了纸面上。

  2005年,苹果尝试着与摩托罗拉合作,在摩托罗拉手机里嵌入iTunes音乐功能。这一合作引得市场上谣言四起,人们猜测,已经在音乐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的苹果很快就将杀入手机市场。事实上,和摩托罗拉的合作只是苹果在移动领域的一次试水。摩托罗拉的iTunes手机并不成功。但通过类似的合作,苹果开始秘密接触手机制造商和移动运营商。

  2007年1月,Macworld大会上,乔布斯介绍了苹果电脑和iPod的几款新型号后,突然停顿了一会儿,然后,用他特有的、带磁性的声音说:

  “这一天,我期待了整整两年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件革命性的产品改变世界。1984年,苹果发布的Macintosh改变了整个计算机产业。2001年,苹果发布的iPod改变了整个音乐产业。今天,我们要发布3件同一重量级的革命性产品。”

  像Macintosh和iPod一样能改变世界的重量级产品!还是3件!听众震惊了。乔帮主是在忽悠大家吗?现场鸦雀无声。

  “第一件产品,”乔布斯继续说,“是一台宽屏幕、可触摸控制的iPod;第二件产品,是一台革命性的手机;第三件产品,是一台前所未有的互联网通信工具。这三件产品并不是独立的设备,他们是一台设备。我们把它叫做iPhone。今天,苹果要重新发明手机。”

  重新发明手机——没错,这就是乔布斯对iPhone的定位。如果2007年第一次看见iPhone的人还无法相信乔布斯这一论断的话,今天,只要去北京、上海的苹果专卖店看一看人们抢购iPhone的长队,看看云集在专卖店门口的黄牛党,就知道乔布斯当年的论断有多么准确。

  2010年发布的iPhone 4将iPhone的销售推向了一个高潮。从9月在中国上市开始,一直到2011年春节前,iPhone 4无论在苹果中国网站,还是在北京、上海的专卖店,都一机难求。大量“黄牛”挤在专卖店门口,组织数百人排队,每天在第一时间抢购所有可以买到的手机,然后高价转卖。

  苹果此前从没遇到过如此严重的“黄牛”问题,总部负责零售店业务的高管专程赶到北京处理。三里屯专卖店请来大量保安维持秩序,但现场还是因为抢购发生多起斗殴事件。黄牛党的恐怖以及粉丝们对iPhone的热度可见一斑。

  2010年4月,中国钢琴家郎朗在旧金山的一次音乐演出中,出人意料地拿出了刚刚上市不久的iPad,借助一款名为“魔法钢琴”的软件,在触摸屏上弹起了速度最快的钢琴曲之一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大黄蜂的飞行》。整个音乐会现场充满了欢笑声和惊呼声。在这一时刻,乔帮主设想的可以多点触摸的玻璃,真的变成了一块可以弹钢琴的玻璃。
 

[ 本帖最后由 Geo 于 2011-10-19 23:59 编辑 ]
作者: Geo    时间: 2011-10-20 00:00

(10)乔布斯创新法则:用户友好

  1979年在施乐,乔布斯看到了鼠标、视窗等神奇的图形用户界面技术。从历史角度看,那一次参观无疑左右了IT技术在未来十几年的走向。这不仅仅是因为乔布斯从施乐“偷”走了图形用户界面技术,更是因为,乔布斯那一天不但看到了一种新的技术,也看到了这种技术背后所代表的“用户友好”的设计思想。

  从那以后,乔布斯在产品设计上的主导思想从来没有偏离过“用户友好”这个主题。设计师将创意提交给乔布斯审阅时,乔布斯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个被赋予了决策权的最终用户。凡是用户不会喜欢或者用起来别扭的设计,无论技术有多先进,都会被乔帮主一板子拍死。

  乔布斯对用户友好的重视是从包装开始的。从Apple II时代起,乔布斯就非常重视苹果电脑的包装。他觉得,用户打开包装箱时,最先看到的是产品包装,这个第一印象,以及用户拆开包装的过程,是教用户学习产品使用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乔布斯曾对Macintosh开发团队说:“好吧,假如我就是那件产品。当购买者试图把我从包装箱里拿出来并开始使用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当购买者打开电脑的包装,我们包装鼠标的方式能不能直观地告诉用户,鼠标应该这样拿、这样用?类似地,当用户第一次打开Macintosh电脑的时候,电脑上需要显示些什么来引导用户使用?如果完全没有使用手册,我们的产品设计能不能做到,用户打开包装,就可以使用?”

  苹果前副总裁杰伊·艾略特回忆说,研发Macintosh的图形用户界面时,有一天,乔布斯到旧金山一家名叫Ciao的餐厅吃饭。侍者刚拿上来菜单,乔布斯就被菜单上毕加索风格的图示吸引了。就是这个风格!乔布斯兴奋得像吃了迷幻剂。

  周一一大早,乔布斯就赶到公司,给设计师们看Ciao风格的菜单,和设计师们一起确定图形用户界面里每一个图标、每一种字体、每一个形状以及每一种颜色的设计。第一代Macintosh图形用户界面的视觉风格就这样被确定了下来。在乔布斯心里,电脑的界面就要像一份吸引人的菜单那样,既好看,又好用。

  终其一生,能让乔布斯真正佩服的人十分有限。发明宝丽来相机的埃德温·兰德和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都有幸成为了这一小批牛人中的一员。宝丽来相机是当年操作最容易、使用最方便的相机;而福特汽车则是用技术实现汽车平民化的经典。虽然乔布斯追求产品的品位和形象上的完美,但在用户交互上,乔布斯始终强调,电脑产品都要像宝丽来相机和福特汽车那样简单、易用。

  在苹果工作过的一位设计师回忆说,乔布斯经常盯着自己的一双手发呆。乔布斯说:“手是你身上最常使用的部位,而且,手能够直接听命于大脑。”只要解决好手和电脑相互交互的问题,产品就自然具备了“用户友好”的特点。

  乔布斯说:“创造力只不过是连接某些东西的能力。如果你问一个有创造力的人,他们如何‘创造’某个东西,他们会觉得有点儿委屈,因为他们真的不是在‘创造’东西,他们只是看到了某种东西。因为,他们能够把曾经见过的不同体验连接在一起,然后综合成某种新东西。”

  苹果电脑的用户都知道,Mac OS操作系统每个窗口的左上角都有红色、黄色、绿色三个按钮,分别对应于“关闭窗口”、“收缩至托盘”、“放大窗口”三个不同的功能。每个看到这三个彩色按钮的人都会联想到十字路口的交通信号灯。

  可是,在Macintosh设计初期,这三个按钮的颜色都是灰色的。有一次开会的时候,乔布斯仔细地观察这三个小按钮的设计,一边看一边摇头说:“不行,不行,这三个按钮一点儿也不友好。一眼看过去,不知道每个按钮是做什么用的。”

  负责用户界面的设计师柯戴尔·瑞茨拉夫(Cordell Ratzlaff)想了想说:“把他们设计成灰色,是为了不分散用户的注意力。如果要更明确地区分它们的功能,能不能这样设计,当鼠标移动到某个按钮上时,就显示一个小动画,来提示用户这个按钮是做什么的?”

  乔布斯使劲地摇头:“不好,不好,这太复杂了,一点儿都不友好。”

  突然,乔布斯灵机一动,对大家说:“你们知道交通信号灯吗?红色、黄色、绿色,三种在人们的直觉里最有表意功能的颜色。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这三个按钮分别涂上红色、黄色和绿色呢?”

  瑞茨拉夫事后感慨道:“刚听到这个疯狂的建议,我们都觉得,将交通信号灯和电脑的图形用户界面联系在一起,实在太怪异了。但没过多久,我们就发现,乔布斯是对的。不同颜色的按钮直观地暗示了三种不同的功能,又不像大图标或动画那样打扰用户。特别是,我们用暗示‘危险’的红色按钮来指代‘关闭窗口’,这样,用户就不容易误点这个按钮了。”

  斯卡利说:“乔布斯总是从用户体验到底会怎么样这个角度去看待每一件产品。”
 
作者: Geo    时间: 2011-10-20 00:01

(11)乔布斯创新法则:减法艺术

  乔布斯骨子里是一个简约主义者。这个天性在很早就暴露无遗了。斯卡利就曾说过:“乔布斯的方法论区别于其他所有人的地方在于,他总是相信你所做的最重要的决定不是你去做什么,而是你不去做什么。他是一个简约主义者。”

  微软创始人保罗·艾伦(Paul Allen)在2011年出版的披露微软早年历史的《谋士》(Idea Man)一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微软帮苹果开发Macintosh版本的Excel软件时,艾伦到硅谷拜访乔布斯,了解Macintosh电脑和图形用户界面技术。乔布斯当场为艾伦展示了Macintosh原型机和由鼠标控制的图形用户界面。

  当艾伦看到乔布斯演示用的鼠标只有一个按键时,他好奇地问乔布斯:“鼠标上如果有两个按键,是不是会更好些?”

  乔布斯回答说:“你知道的,保罗,这完全是简约和复杂之间的取舍关系。没有人会在使用鼠标时需要两个或更多的按键。”

  “不过,史蒂夫,”艾伦说,“人们既然有多于一根的手指,他们也许还想要一个单击右边按键的功能呢。”

  乔布斯摇着脑袋,对艾伦的建议不以为然。为鼠标配备多个按键的建议虽然合情合理,但这与乔布斯心中对简约的狂热追求是矛盾的。

  在微软,设计师们试图平衡的是简约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当新增的特性破坏了原本的简约设计,但由此给程序或设备带来更多功能时,微软的设计师总是倾向于保留这样的特性。

  但在苹果,设计师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截然相反,他们平衡的是用户体验和复杂性之间的关系:当新增的特性引入了复杂性并伤害了原本简约、流畅的用户体验时,苹果的设计师宁可放弃附加功能,也要保持用户体验的完美。

  于是,多年来,苹果电脑配置的鼠标一直都特立独行,只有一个按键,与IBM PC阵营的两键、三键鼠标截然不同。初学者总是抱怨IBM PC的两键、三键鼠标难以掌控,不清楚每个按键的目的何在;而电脑高手却恰恰相反,总是抱怨苹果的单键鼠标很难快速实现特定功能,要模拟右键单击等操作还需要键盘上的控制键配合。

  两种设计体系,两种风格的鼠标一直并存,在这个领域,没有谁真的胜出,他们分别代表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直到近年来,苹果在电脑上开始大量使用多点触摸板代替传统的鼠标,推动着图形用户界面领域的又一次重要变革。反观PC阵营,鼠标的设计还停留在两键、三键时代,任由苹果在前面绝尘而去。

  对简约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乔布斯年少时修习禅宗的经历。乔布斯常说:“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不是你做什么,而是你不做什么。”这种“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禅机在苹果的每一件产品中都有或多或少的体现。在设计iPod时,艾维就说:“从某种意义上看,我们真正在做的,是在设计中不断做减法。”

  研发iPhone时,因为多点触控显示屏的引入,乔布斯和艾维尽可能把用户可操作的元素减少到最少。于是,乔布斯在设计iPhone的最初阶段,就给设计团队下达了一个死命令:iPhone手机面板上只需要一个控制键。没有人知道乔布斯为什么这么笃定一定有一种好的单键解决方案。也许,乔布斯当时只是扮演了一个顾客的角色,他只是用他特有的方式,向设计师和工程师索要一种最酷、最简约、真的能改变世界的产品。

  于是,今天我们手里拿的iPhone,还包括后来的iPad,在前面板上就只有一个又大又容易按的圆形按键。甚至到了2011年年初,当苹果在新版iOS操作系统中测试新的多点触摸交互方式时,不少人预测,未来的iPhone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将真正实现前面板的“零按键”。

  陆坚告诉笔者,苹果研发iMovie视频编辑软件的时候,因为iMovie定位在消费者用户,用户界面的设计本来就非常简单,但乔布斯还是认为界面太复杂了。

  乔布斯说:“95%以上的用户在上传视频前,根本不做什么剪辑、特效操作。对于这些用户来说,iMovie还是太复杂了。”乔布斯一次次地要求iMovie的设计团队简化设计,直到整个用户界面和操作流程足够简单,每个用户不需要用户手册就能直接使用为止。

  陆坚评价说:“苹果的员工很多都被注入了这种追求完美和简约的基因。每次设计产品都会不断地推敲,追求最简单、最优雅的表现方式,而不只是止步于做出的第一个产品设计。”

  很显然,苹果内部根深蒂固的追求简约的基因来自乔布斯,是乔帮主让做减法变成了产品设计中的一种经典方法。

  2004年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乔布斯说:“创新来自于对1000件事情说‘不’,唯其如此,才能确保我们不误入歧途或白白辛苦。我们总是在想,可以进入哪些新的市场。但只有学会说‘不’,你才能集中精力于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作者: Geo    时间: 2011-10-20 00:02

(12)不同凡“想”的创意营销

  除了预知未来和创造完美产品,乔帮主的另一项独门绝技——市场营销,也是苹果征服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1997年,乔布斯回归后,在苹果濒临破产的绝境下,尽快恢复公司形象和产品声誉就成了当时市场营销的重点。

  不多久,“不同凡‘想’”系列广告就在报纸、杂志、电视上频繁亮相。在时长仅60秒的主题电视广告里,包括爱因斯坦、鲍勃·迪伦、马丁·路德·金、约翰·列侬、爱迪生、拳王阿里、圣雄甘地、毕加索等在内的17位20世纪风云人物以黑白形象依次出现在画面中。

  电视广告所配的画外音是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献给那些疯狂的人——不合时宜的人、叛逆的人、搞破坏的人。那些人总是用与众不同的方式看世界,他们不喜欢规矩,他们不承认现状。你可以反对他们,也可以吹捧或污蔑他们。但你唯一不能做的一件事就是忽视他们。因为他们正在改变一切,是他们推动着人类的进步。某些人把他们视为疯子,而我们视他们为天才。因为唯有那些疯狂到极点并自认为能改变世界的人,才真的改变了世界。”

  据说,乔布斯第一次看到拍成的广告片,听到这段旁白的时候,激动得哭了。画外音所说的那些疯狂的人,那些不合时宜的、叛逆的、搞破坏的人,那些因为疯狂才真的改变了世界的人,不就是乔布斯乔帮主自己吗?在电视上播放的“不同凡‘想’”广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轰动效应,仅仅花了大约60秒的时间,乔布斯和苹果就都找回了曾经一度模糊甚至濒临消亡的叛逆者形象,乔布斯的苹果又一次站在了改变世界的大潮前头。

  时尚也是近年来苹果广告的另一个关键词。在大家熟悉的iPod系列广告里,苹果用剪影手法,让黑色人影在彩色背景上伴着音乐跳跃、舞动,剪影身上佩戴的白色iPod、白色耳机和白色导线异常醒目。纯净的彩色背景和黑白两色的画面主体让整个广告画面充满了青春和动感。

  除了广告之外,乔布斯特别擅长在各种展会、发布会上,利用明星一样的个人魅力,宣传苹果的公司形象与产品。

  1984年发布Macintosh时,乔布斯穿着深色套装,打着领结,站在讲台上,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台下的听众。突然,他走向一个纸盒子,打开Macintosh电脑的包装。电脑的屏幕在众人注视下闪亮起来,与此同时,电脑居然自己发出了声音,它对大家说:“嗨,大家好,我是Macintosh。能从包装箱里钻出来,真是不错呀。”

  在场的2500人欣喜若狂。“拜苹果教”,或者更确切地说,“拜乔布斯教”正式诞生。当时,苹果的市场总监,后来加盟微软的迈克·莫瑞激动地向乔布斯伸出了大拇指,说:“瞧瞧现场吧,这简直就是宗教。”

  和早年穿西服套装登台的风格不同,近年来,乔布斯在Macworld展会或苹果WWDC世界开发者大会上作主题演讲时,总是穿着他那身标志性的“帮主服”—— 一件挽起袖子的黑色高领套头衫,就是俗称“龟脖衫”(Turtleneck)的那种,配一条蓝色牛仔裤,一副圆形细边眼镜,还有一双运动休闲鞋。看一看近年每一次有乔帮主参与的苹果产品发布会吧。只要那身熟悉的“帮主服”一登台亮相,听众就必然热血沸腾。

  实话实说,乔布斯在生活里其实是个寡言少语的人,如果不是谈得来的朋友,他宁可一言不发。但帮主就是帮主,他的语言天分和气质魅力天生就是为大场面准备的。一旦上了讲台,乔帮主就自然拥有了睥睨群雄、舍我其谁的架势。当然,一定要总结规律的话,卡迈恩·加洛(Carmine Gallo)在《乔布斯的魔力演讲》一书中总结出的3个临场提升语言效果的技巧最值得我们学习:

  注重目光交流:乔布斯在演讲前会作精心的准备,到真正登台时,他并不会逐字逐句地阅读讲稿,而是特别注重在演讲时与台下听众做目光上的交流。有时候,他会偶尔扫视一眼幻灯片,然后迅速又将注意力转移到听众身上。

  开放式的姿势:乔布斯站在讲台上,很少双臂抱在胸前,或是把手背在背后。他总是用一种“开放式”的姿势和观众交流。乔布斯并不喜欢讲台,他觉得,演讲者和听众之间不应该有多余的障碍。

  手势:几乎每一句重要的话,乔布斯都会用手势加以强调。包括手势在内的肢体语言对乔布斯的演讲来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乔布斯最常用的姿势就是两手向外打开,同时肘部收拢在身侧,这样的姿势利于双手做出清晰、明确的动作。

  此外,从语调、语速、幻灯片的设计、演讲内容的安排,到演讲时间的控制,乔布斯的演讲中有许多可以借鉴的东西。例如,通常每次苹果的产品发布都有多个产品需要介绍,乔布斯会把最重要的产品放在最后,然后,在介绍完所有其他产品后,像是意犹未尽一样,突然对观众说一句,“我差点儿忘了”,或是“还有一件事”,以此来引出整个发布会的压轴大戏。
 
作者: Geo    时间: 2011-10-20 00:03

(13)暴君还是明主

  一位前苹果员工给我们讲了他刚入职时,见到乔布斯第一面时的情形。在苹果总部,新入职的员工通常会有为期一周的入职培训。一周里安排的都是让新员工尽快熟悉公司运作、掌握必备技能的讲座、课程。培训即将结束时,他发现,乔布斯特意安排了一个与新员工见面,接受新员工提问的环节。

  作为一个新员工,能在入职第一周就有机会见到乔布斯并向他提问,每个人都非常兴奋。在会议室里,乔布斯穿着著名的牛仔裤和“龟脖衫”,高高坐在台上等着新员工提问。

  可新员工们热情的提问,到了乔布斯那里,换回的常常只是冷冰冰的几个字。对大家的问题,乔布斯的回答总是既简短又粗暴,觉得问题不好或不想回答时,乔布斯在台上就干脆地说:“下一个!”搞得提问的新员工站在会议室里满脸涨红,不知所措。有一位新员工问乔布斯:“您觉得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乔布斯不耐烦地丢回来一句:“没有比这个问题更傻的了。”就把头扭向了一边。提问题的员工委屈得就差直接哭出来了。

  参加过这样的新员工培训,也许,大多数人都会觉得,乔布斯和那些历史上大权在握、说一不二、粗暴傲慢的暴君还真有几分神似。

  根据一位前苹果高管的回忆,乔布斯经常在公司内部的项目讨论会上大发雷霆,一点儿都不顾及对方的颜面。有一次,一位加入苹果才4个月的产品经理被调入一个新的产品团队。这个产品本身有不少设计和质量问题。没想到,这个倒霉的产品经理刚加入团队,就在第一次项目讨论会上遭遇了乔布斯的“雷霆风暴”。看到产品中存在的问题迟迟不能解决,乔布斯可不管你是不是初来乍到,他直接冲着倒霉的产品经理一通咆哮,怒火烧到顶点时,乔布斯激动地挥舞着手臂,用手指敲打着产品经理的脑袋。可怜的产品经理就这样无比委屈地当了一回乔布斯的“出气筒”。

  Macintosh设计初期,有一次乔布斯通知负责用户界面设计的柯戴尔·瑞茨拉夫,自己要亲自跑过来看一看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方案。瑞茨拉夫和设计组的成员坐在会议室里,心里多少有些忐忑不安,不知道乔布斯对当前的设计是否满意。但大家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乔布斯竟然一走进会议室就开始大吼大叫起来。

  “你们这群业余的废物!”乔布斯大声吼道,显然来之前已经看过了设计方案,“你们都是设计Mac OS的人,对吗?”

  包括瑞茨拉夫在内的设计团队怯懦地点着头。乔布斯的音调越来越高:“你们真是一群饭桶!现在的窗口样式和操作都太复杂了,要打开一个窗口,居然有8种不同的方式!你们脑子进水了呀!”

  乔布斯一口气讲了足足20分钟。瑞茨拉夫和他的设计小组成员们坐在下面腿脚打颤。瑞茨拉夫本人反倒丝毫不担心,因为他知道,根据以往的经验,乔布斯越是火气大,越是把情况说得严重,其真实用意往往是要提醒、敲打整个团队,而不是把整个团队解散了事。 

  1997年回归苹果的时候,因为大规模裁员砍项目,乔布斯的暴君风格被发挥到了极致。那个时候,说不定哪天,某个项目组就会突然被解散,平时在一起办公的同事会突然走过来向你告别。

  有好几个月的时间,苹果内部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大家流传着一个听来让人不寒而栗的故事:不止一个倒霉蛋在公司办公楼里坐电梯时,电梯门突然打开,乔布斯的高大身形眨眼之间就来到了倒霉蛋面前。整个电梯里突然安静了下来,只剩下倒霉的员工心跳加速的声音。

  这时,倒霉蛋听见的第一句话通常是:“你叫什么名字?在哪个项目工作?”无论倒霉蛋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如何磕磕绊绊,乔布斯都会继续追问:“你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对公司有什么价值?未来有什么计划?”

  几乎没有人可以在让人窒息的电梯间里,顺利回答上面这几个问题。而一旦员工的回答让乔布斯不满意,员工在电梯里听到的最后一句话就一定是:“好吧,你明天不用来上班了。”

  乔布斯的“电梯裁员”神话在苹果内部广为流传,以至于1997年下半年,许多员工宁愿走楼梯也不愿进到狭窄的电梯间里“自投罗网”。现在看来,“电梯裁员”的神话多少有夸张、捏造的成分。据当时乔布斯身边的一位秘书透露,乔布斯的确有过当场诘问后立即将员工炒鱿鱼的例子,但没有一件是发生在电梯里。

  虽然管理方式粗暴,但一些曾和乔布斯共事的人宁愿把乔布斯的暴君行径看作一种管理手段,而不是一种性格缺陷。前苹果公司的计算机科学家拉里·特斯勒说:“1985年,乔布斯被迫离开苹果的时候,公司每个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复杂感受。那时,几乎每个人之前都在工作中受过乔布斯的恫吓或威胁,‘暴君’的离开让他们多少有了种解脱的感觉。但他们每个人同时又非常尊重乔布斯,大家都担心,如果没有了这位‘暴君’,没有了他的独特魅力,公司将走向何方。”
 
作者: Geo    时间: 2011-10-20 00:04

(14)“海盗团队”

  当年,乔布斯麾下的Macintosh团队是一支不折不扣的“海盗团队”。那个年头,约翰尼·戴普(Johnny Depp)主演的系列电影《加勒比海盗》还没有上映,不过,作为迪斯尼主题公园的著名景点,“加勒比海盗”从1967年开始就成了美国人喜欢的娱乐形象,不少嬉皮士都把海盗当成放荡不羁、敢想敢干的英雄加以膜拜,这和国内的年轻人喜欢水浒里面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绿林好汉是一个道理。

  从一开始,乔布斯就想打造一支加勒比海盗风格的研发团队。在Macintosh团队的办公室里,他扯起了一面画有骷髅图案的黑色海盗旗。要是条件允许,乔布斯没准儿会把整个办公室装修成一艘巨大的海盗船。每个新加入Macintosh团队的员工,都会领到一件海盗T恤,上面印着:“做海盗!不做海军!”

  海盗和海军的譬喻,是乔布斯本人的发明。他那个时候常说的两句口头禅是:“当海盗比当海军更快乐。”“能当海盗,为啥还要当海军?”

  为什么乔布斯说海军不如海盗?这个问题在施耐庵的《水浒传》里早就有了答案。看一看当年水泊梁山和大宋官军的每一次对决,无论是陆战、水战、阵地战、运动战、游击战、破袭战……哪一次不是官军输得屁滚尿流?毫无疑问,海盗比正规军更灵活,应变更快,更有冲劲儿,更少繁文缛节的羁绊,作战方式也更加不拘一格……这些特点,恰恰是乔布斯想带给Macintosh团队的。

  从办公室的环境开始,乔布斯就不断为Macintosh团队注入动感元素。那几年,Macintosh团队曾在苹果总部的几个大楼间搬来搬去,但无论在哪里办公,办公区里总有一些大家可以在工作之余玩的游戏机和玩具。乔布斯还抱怨办公室里太冷清,特别批准大家用公款买些音响放在办公区里,当然,只有在晚上或周末不干扰正常工作的时候才能把音响打开。

  Macintosh的办公区看上去既像一个杂乱无章的实验室,也像一个幼儿园——看一看那些后起的互联网公司吧,比如谷歌、Twitter、Facebook,他们的办公室无一例外都兼具了工作和娱乐的双重特性。其实,这种“海盗”式的办公室文化早在Macintosh时代就被乔布斯演绎得淋漓尽致了。

  乔布斯曾对《时代》周刊说:“Macintosh团队每周的工作时间是90个小时。”这说法多少有些夸大其词。但为了铭记乔帮主的教诲,Macintosh团队还是去定做了一件特别的圆领运动衫,衣服上写着“每周工作90小时且乐在其中”。

  Macintosh团队的行事风格就更像是一群海盗了。有一次,大家正在办公室里讨论软件设计方案,团队里兼具艺术家气质的工程师比尔·阿特金森(Bill Atkinson)为了跑到另一幢大楼去拿一块存有演示文件的硬盘,直接抄捷径从办公楼的后门跑了出去。可比尔忘了,当时已经过了下午5点半,按照办公楼的规矩,警卫们已经打开了办公楼后门的自动报警器,这时是不能从后门出入的。一时间,警铃大作,整栋办公楼都被笼罩在刺耳的声音里。

  尖锐的警铃声持续了三分多钟还没有停止,乔布斯不耐烦了,他大声说:“就没有人可以把那鬼东西给关掉吗?”

  工程师安迪·赫茨菲尔德对乔布斯道:“我们能把那东西毁掉,让它闭嘴。”

  乔布斯想也不想就说:“随你怎么做,只要能让它闭嘴,怎么做我都无所谓。”

  得到乔帮主口谕的赫茨菲尔德和同事一溜小跑冲进工具间,抄起榔头、螺丝刀、扳手之类他们能拿得动的所有家伙,直奔警铃而去。他们先用螺丝刀戳穿了警铃,可那该死的声音还是没有停下来。愤怒的工程师们干脆用上了蛮力,三下五除二就把警铃拆了个七零八落,刺耳的声音戛然而止。

  正在这时,一个灰头发的警卫出现在工程师们身后。乔布斯交出了自己的证件,并对警卫说:“我会负责的。”警卫拿着乔布斯的证件看了好半天,终于,他耸耸肩,收拾起一地的警铃碎片,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还有一次,Macintosh团队成员在电脑展上看到了世界上第一台商业销售的便携式电脑Osborne 1。这台电脑的发明人是亚当·奥斯本(Adam Osborne)。当时,奥斯本正在展会现场。当他看到Macintosh团队的员工后,就直接用挑衅的语气对他们说:“回去告诉乔布斯,Osborne 1肯定比Apple II和Macintosh卖得多。”

  员工回到公司,把事情经过讲给乔布斯听。愤怒的乔布斯当即抄起电话,打给奥斯本公司:“嗨,我是史蒂夫·乔布斯,我想跟亚当·奥斯本说话。”

  奥斯本的秘书告诉乔布斯,奥斯本不在公司,她问乔布斯是否需要留言。

  “是的,”乔布斯回答,他停了一下又接着说,“我的留言是:告诉亚当,他是个浑蛋。”

  乔布斯继续说:“还有一件事,我听说亚当对Macintosh感兴趣。告诉他,Macintosh电脑非常好,他没准儿会想给他的孩子买几台,即便Macintosh会让他的公司关门大吉。”

  乔布斯的预言应验了,一年后,奥斯本公司真的关门大吉了。



连载完毕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club.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