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SS加装直读问题,请SS硬件达人指教(36楼更新成功经验) [打印本页]

作者: hkt3010    时间: 2010-12-2 18:07     标题: SS加装直读问题,请SS硬件达人指教(36楼更新成功经验)

心血来潮,把未改机的V土星加直读,直读芯片直接从白土星里面拆了一块出来,没想到加上去无效...
无码裸照,V土星光驱上的芯片是双列32管脚的三菱芯片...
[attach]255438[/attach]

直读芯片正面...
[attach]255439[/attach]

直读芯片背面...
[attach]255440[/attach]

到老外论坛里查了些资料,貌似这种用双列32管脚三菱芯片的光驱,还要从直读上加焊一根线到这块三菱芯片上,但不知道要焊到直读芯片的什么地方...另外,偶还没搞清单线直读和双线直读是否是相互兼容的?或者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直读芯片? 望SS硬件达人指教...或者有V土星的同学,放个拆机裸照和直读焊接图给偶参考下,感激不尽...

顺便放比较常见的用64管脚日立芯片光驱的白土星裸照,这种机器用单线直读即可,那根线直接接+5v...
[attach]255441[/attach]

-------------------------我是华丽的分割线----------------------------

12.3日更新:

按照RVR提供的信息,把直读上PIN6管脚在PCB上的引线割断,重新把PIN6管脚与光驱板IC PIN14管脚的连线焊好,再接上+5v,插好排线。。。
开机,画面还未出来,光头透镜已经开始在上下抖动自检,此时偶知道,成功了!
放进刻录盘,SEGA蓝色的大LOGO出现了,完全成功了。。。
感谢提供信息的同学,尤其是RVR和多乐士...
自己动手,最后成功的乐趣果然妙不可言,这也证明SS的直读实际是单双线通吃,只是接法不同而已。
上点照片。。。
在直读PCB上割断大IC的PIN6管脚的引线,焊上飞线...


另外一头接到光驱板上的三菱IC PIN14...


成功了!


SFZ3中...
[attach]255898[/attach]

[ 本帖最后由 hkt3010 于 2010-12-4 00:26 编辑 ]
作者: qhd422    时间: 2010-12-2 18:12

第一张图,中间那个排线插座,从右往左数第二个孔
作者: hkt3010    时间: 2010-12-2 18:13

网上查到这张照片,它的直读貌似跟偶的不一样,也无从知晓三菱芯片出来的那根线焊到直读的什么地方。

作者: hkt3010    时间: 2010-12-2 18:14

引用:
原帖由 qhd422 于 2010-12-2 18:12 发表
第一张图,中间那个排线插座,从右往左数第二个孔
谢谢!你说的管脚是+5v,是用来给直读取电的,一般这根线直接接到电源板上比较多。偶问的是第二根线的接法。
作者: zyl501zyl    时间: 2010-12-2 19:20

接在三菱芯片的15脚 好像是时钟:D 信号输出,

有晶振的直读只接+5v,没晶振的要接时钟输入
作者: hkt3010    时间: 2010-12-2 20:29

引用:
原帖由 zyl501zyl 于 2010-12-2 19:20 发表
接在三菱芯片的15脚 好像是时钟:D 信号输出,

有晶振的直读只接+5v,没晶振的要接时钟输入
谢谢,不过看老外的资料是接三菱芯片的14脚,而最大的问题在于另一端接直读芯片的什么地方?



老外也有直读图,不过直读跟咱的也不一样...

作者: RVR    时间: 2010-12-2 20:38

对,没晶振和有晶振的直读接法不一样。
作者: RVR    时间: 2010-12-2 20:50

拍了张照片,仅供参考
作者: RVR    时间: 2010-12-2 20:52

另一头的确是接在14脚的位置。

[ 本帖最后由 RVR 于 2010-12-2 21:01 编辑 ]
作者: hkt3010    时间: 2010-12-2 20:53

引用:
原帖由 RVR 于 2010-12-2 20:38 发表
对,没晶振和有晶振的直读接法不一样。
看了tgbus的土星直读贴确实也是这样分的,不过看老外的资料居然是按光驱板上那颗芯片的不同划分的(32pin三菱和64pin日立),糊涂中...

http://www.segastyle.com/saturnmod.html
作者: wood    时间: 2010-12-2 20:55

直接买块万能直读,无视机型的那种,不过现在不好买了。
作者: hkt3010    时间: 2010-12-2 21:00

引用:
原帖由 RVR 于 2010-12-2 20:50 发表
拍了张照片,仅供参考
多谢RVR兄,偶研究下
作者: RVR    时间: 2010-12-2 21:08


这个是初版的,上面的是黄色小方盒的包装的(我的灰SS就这样),下面的是最早的黄色长方盒子SS。


这个是稍后的SS,白SS(可能也有部分灰SS),主板和手柄接口分离的。IC是64 pin,4面有脚的。


这是你的。


这什么烂板子啊………………orz

[ 本帖最后由 RVR 于 2010-12-2 21:10 编辑 ]
作者: RVR    时间: 2010-12-2 21:11

引用:
原帖由 hkt3010 于 2010-12-2 21:00 发表

多谢RVR兄,偶研究下
我手里的这个直读和你的PCB有点点不一样,请小心尝试~ 而且我不很清楚像你手里这种能不能改成无晶振的直读。

[ 本帖最后由 RVR 于 2010-12-2 21:21 编辑 ]
作者: hein    时间: 2010-12-2 21:33

我有台黑色的土星,有块直读

因为有2台机器改了,所以这台一直没改,光驱应该是最好的,不知道怎么装,要么我也拍个照,你们给我点方案吧
作者: RVR    时间: 2010-12-2 21:43

那就别改了,喜欢的游戏相信基本都有Z了吧,呵呵~ ~;
作者: hkt3010    时间: 2010-12-2 21:49

引用:
原帖由 RVR 于 2010-12-2 21:11 发表

我手里的这个直读和你的PCB有点点不一样,请小心尝试~ 而且我不很清楚像你手里这种能不能改成无晶振的直读。
偶从PCB背面看大体一致,也是双IC的那种,而且能看出来那根线接在大的IC的某个管脚。能否PCB正面也帮忙照一个...
作者: hkt3010    时间: 2010-12-2 22:08

如果没有看错,那根线应该接在两个IC中较大的那个(DIP20)上的PIN4脚上。
看到正面图就清楚了。
作者: hkt3010    时间: 2010-12-2 22:25

芯片型号是18CV8P,再查这个芯片的资料,发现时钟CLK是第1脚(PIN1)...
作者: 多乐士    时间: 2010-12-2 22:38

不用看了,他那个直读和你的肯定不一样。
作者: 多乐士    时间: 2010-12-2 22:46

你的灰土星光驱板是JVC EXL-P608
白土星光驱板应该是EXL-P604

白土星的直读,装在白土星上的时候只需要接+5V一条线是不是?
如果是的话,就是直读带晶振,只需要+5V就能工作

同样,白土星的直读装在灰土星上也只需要+5V就能工作
结果:现在你装上去不工作?

结论:因为P608比P604版本高,所以你白土星的直读不兼容灰土星P608光驱版
解决办法:换直读。。。。。。
作者: hkt3010    时间: 2010-12-2 22:54

引用:
原帖由 多乐士 于 2010-12-2 22:46 发表
你的灰土星光驱板是JVC EXL-P608
白土星光驱板应该是EXL-P604

白土星的直读,装在白土星上的时候只需要接+5V一条线是不是?
如果是的话,就是直读带晶振,只需要+5V就能工作

同样,白土星的直读装在灰土星上 ...
没错,VICTOR土星都是用EXL-P608,而白土星用的都是EXL-P604。后者就是用的64pin的日立IC,直读只需接+5v就能工作,而前者的话据资料必须从直读再多接一根线到32pin IC的第14脚。
当然,偶并不知道是接法的问题还是直读版本的问题。
作者: RVR    时间: 2010-12-2 23:06

引用:
原帖由 hkt3010 于 2010-12-2 22:25 发表
芯片型号是18CV8P,再查这个芯片的资料,发现时钟CLK是第1脚(PIN1)...
我也查过,所以才说不一定一样。正面忘记照了
作者: 多乐士    时间: 2010-12-3 00:12

[attach]255563[/attach]

网上找了张图,和LZ的直读比对了一下
虽然不完全一样,但是可以参考一下,发帖者同样没有给出正面图。。。
来源连接http://bbs.a9vg.com/thread-542911-2-1.html

18cv8p 查了下,第1脚是CLK,第20脚是Vcc
上图中,同样是一大一小两块芯片,+5V应该也是接在第20脚上(我猜的,猜错了LZ表打我。。。),信号线看图是接在第6脚上
LZ的直读也是20脚的芯片,+5V也是接在第20脚上,所以LZ可以试试把另一条信号线搭在第6脚上看看有啥结果。
作者: hkt3010    时间: 2010-12-3 00:29

引用:
原帖由 多乐士 于 2010-12-3 00:12 发表
255563

网上找了张图,和LZ的直读比对了一下
虽然不完全一样,但是可以参考一下,发帖者同样没有给出正面图。。。
来源连接http://bbs.a9vg.com/thread-542911-2-1.html

18cv8p 查了下,第1脚是CLK,第 ...
你是光你是电你是唯一的神话....
偶刚才用了一个小时在网上找了无数的图片和RVR的背面图及自己的直读进行反复对比,最后得出的结论跟你的结论完全一致,焊接点就是DIP20这个芯片的第6管脚...

RVR的大芯片并不是DIP20,而是DIP24,所以没办法直接参考那个管脚,但根据找到它的一张正面图得知,这个焊点最后连到了接口排线的最上面的管脚(不知道是否是PIN1),再看自己的直读,接口排线最上面的管脚连接的正是DIP20芯片的PIN6...

找到了RVR照片上直读的正面,虽然很模糊,但还是可以看出那个焊点的走向...
[attach]255564[/attach]

然后顺藤摸瓜,逆向找自己直读的焊点...
[attach]255565[/attach]

以上只是理论上找到的,实际等偶改了才知道....
作者: riven    时间: 2010-12-3 10:1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UC

@riven mark
作者: RVR    时间: 2010-12-3 10:3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正面照晚上补上。
作者: 多乐士    时间: 2010-12-3 12:18

RVR的直读是24脚的芯片
应该是22CV10AP-25
作者: hkt3010    时间: 2010-12-3 12:56

试过了,第二根线焊到直读上的18cv8p第6脚。

开机之后,九球画面的左右两个大球一红一绿,无法识别光驱。。。可耻的失败鸟。。。
作者: 多乐士    时间: 2010-12-3 14:34

上最笨的办法
18cv8p上20个脚,一个个搭上去试
要是还不行的话,LZ还是死心吧
作者: 孤高の英雄    时间: 2010-12-3 14:46

有台V土星谁要啊?
作者: RVR    时间: 2010-12-3 18:59

图片补上~~

自己收藏了双灯V,顶英雄~~
作者: RVR    时间: 2010-12-3 19:14

查了M37477M8的data sheet,第14脚的确是时钟输入脚。我的那个从正面看没有别的连线,是由反面直接连到光驱上的。
要注意的是背面的线是被割断的,这根线原先是连到主板排线的。
作者: hkt3010    时间: 2010-12-3 21:07

引用:
原帖由 RVR 于 2010-12-3 19:14 发表
查了M37477M8的data sheet,第14脚的确是时钟输入脚。我的那个从正面看没有别的连线,是由反面直接连到光驱上的。
要注意的是背面的线是被割断的,这根线原先是连到主板排线的。
多谢RVR兄提供的信息,看来那个管脚是跟直读断开,直接接到光驱板上的,怪不得偶直接焊上去是无效的。

虽然已经订了一块双线直读,不过还是想按照RVR的信息再试下...
作者: hkt3010    时间: 2010-12-3 21:10

仔细看看,多乐士提供的照片也印证了确实要将那个管脚跟直读PCB断开,看来偶就差这一步了...
这个管脚通过PCB走线连到光驱排线的第1脚,偶昨天还纳闷,既然是连到排线上的,为什么不直接从光驱板上飞线而却飞到直读上来,这样看来,就把这个问题也解释了...


作者: hkt3010    时间: 2010-12-3 22:12

按照RVR提供的信息,把直读上PIN6管脚在PCB上的引线割断,重新把PIN6管脚与光驱板IC PIN14管脚的连线焊好,再接上+5v,插好排线。。。
开机,画面还未出来,光头透镜已经开始在上下抖动自检,此时偶知道,成功了!
放进刻录盘,SEGA蓝色的大LOGO出现了,完全成功了。。。
感谢提供信息的同学,尤其是RVR和多乐士...
自己动手,最后成功的乐趣果然妙不可言,这也证明SS的直读实际是单双线通吃,只是接法不同而已。
上点照片。。。
在直读PCB上割断大IC的PIN6管脚的引线,焊上飞线...
[attach]255835[/attach]

另外一头接到光驱板上的三菱IC PIN14...
[attach]255836[/attach]

成功了!
[attach]255837[/attach]
作者: RVR    时间: 2010-12-3 23:29

恭喜恭喜,LZ很有冲劲啊!
原来这两种直读的确可以互换:D

顺带一提,这个三菱的芯片描述是“SINGLE-CHIP 8-BIT CMOS MICROCOMPUTER”,不知道算是光驱主控还是仅仅负责检测正版和地区码的。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club.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