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25 12
发新话题
打印

[杂谈] 我对车评行业的看法

近期,或者说长久以来,对车评、车评人的看法都是论坛上的一大热议话题。

        除了支持不同车评人的群体互相抬杠以外,也有人持全面否决态度:看车评干嘛?一点儿用没有。

        虽然我也经常“黑”一些车评人,不过我却不同意这一观点。车评人还是有其独特的存在意义和价值的。

        自己去试驾的话,一般都只能在4S旁边的路上简单开一下,很难有什么深入的体会。去看其他车主的心得体会的话,深则深矣,但一般人很少有长期开过同时期同类型同级别的车可以来进行对比。车主所认为的好与坏,并不太能确切说出好是比对手有多好,坏是比对手有多坏。再说了,车评人你信不过,但各大论坛上的“车主”也一样有不少是水军和托,以及各种比较“主观”的看法和感受。
       
        车评人、车评媒体的价值就在于,开过的车比较多,可以更好的进行横向对比。以及优秀的内容制作能力,可以输出成观看体验更好的内容载体(比如,通俗的说,就是拍个视频,就比我码这一篇贴子要看起来舒服方便多了)。所以,即便不是准备购买的车型,也可以看看权当消遣。真当需要买车选车的时候,则可以把上述的几种方式综合起来互相印证来帮助决定。

        但车评既然成为一个职业,一个行业,就不可避免的要有吃饭问题。于是就涉及到了目前人们所最关心,撕逼最激烈的——充值现象。
       
        在这里,我不想说谁充值了,谁没充值之类的轱辘话。我又没看过充值发票也没看过充值转账记录,相信你也没有。纠结这个话题没什么意思。本帖想说的,是一个行业的良性循环的发展方式。(虽然我只是个看客,纯粹站在外行的角度来评论)

        最受诟病,也是被一些人广泛描绘的车评界的循环是这样的:


        其中,充值和吹车,又根据厂商的行事作风和车评人的操守胃口而有很多细分等级。

        最基础的等级是借车,或者这也可以不称作充值,但总之是由车企厂商输出资源,从而也对媒体所输出的内容有一定的要求。最低限度的要求是不能黑,你借我的车过去还要黑,那搁谁都受不了,下回你肯定借不到了。能接受你中肯评价的,已经算是很大度了,车评人自己也会注意分寸。比如38评新英朗,对比他评宝来,其实真实评价差不多,但用词方面就温和多了。要求往上就是要你优点多吹,缺点少提。最过份的是你连吹也要按照我的基本法,吹的不如我意也不行(听说东本就是这样而不给38车的)。
       
        然后进阶的现象有搞什么发布会评测会给来的媒体发红包发“车马费”之类的。再有直接约稿,厂商跟媒体商量你做几期什么内容,我给你多少钱。这时候双方就纯粹是买卖关系了,一方给多少钱,另一方卖出多少操守,大家谈生意。

        这种情况下,最好的也就是坚持住底线:吹可以,不能乱吹。我帮你优点着重夸,缺点忽略或者一笔带过,不能让我颠倒黑白。还有一个比较好的做法有人在尝试就是把这类厂商赞助过的内容明文标识出来。变软广为硬广。如图

        但无论车评人怎么有操守,如果身处这样的行业循环中,那也是如同影视剧中在青楼自称“卖艺不卖身”的花魁一样,沦陷是迟早的事。因为你这样卖法,肯定卖不上高价,但在看客眼中,又不相信你的清白。

        那么,如何皮角这一循环呢?对上述现象表达不满最为强烈的一些人,提出的循环模型是这样的:

        我不知道这样的循环是否符合真相,但显然是不具备可以普及和良性发展的条件的。

        我眼中的新的自媒体时代的可复制可长期发展的循环方式是这样的:

        用户通过电商等渠道的消费行为,才是摆脱厂商对这一行业生态循环的控制的唯一可长期依靠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在一个生态循环中,如果某个群体不输出价值,那么其诉求也自然会被忽略。这个客观规律是颠扑不破的。
        这个循环模式当然不是我的什么创见,已经有不少这方面的尝试。甚至也不是车评界的创举,而是这个自媒体时代的普遍做法。比如:


  
        不论是赞助广告,还是电商自营,都有一个讲究,就是转化率。就是说你这个媒体节目的观众群体中,有多少是这个广告商品的潜在消费者。
        所以最常见的做法,就是直接做相关的类别。比如爱否卖的手机配件和翻新苹果机,以及车评媒体卖机油添加剂之类的。
        其次是卖大家普遍都会需要的,比如TESTV卖食物,阅后即瞎的飞猪和即刻APP的广告。
        转化率最低的例子可能就是东南亚一个什么大学了,不知道看车评节目的人有多少人有这个需要……难道这个车评人有大批观众都还没上大学就关注起车评了?
        由于这个模式下,得到回报需要一定的用户积累,所以也就需要前期投资。不然早期的资本积累过程就容易成为“黑历史”。

        那么,有没有更牛鼻的模式,玩的更花一点的?
        我观察了一些现象,有了一个推测。
        以下内容,完全脑补,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这个模式,很精致,很隐蔽。
        只要跟伙伴的合作关系不破裂,就很难曝光。
        我们最近看到好莱坞的一些丑闻,那些大制作人大导演大明星的性侵丑事,遮盖十几年的比比皆是。所以这样的模式,或许也能维持很多年。
       
        我们,拭目以待。看谁笑到最后。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KARUTO 激骚 +3 最骚 Rated by wap 2017-11-2 19:17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楼主这篇行业分析文发在这里可惜了,这么好的内容如果辅以历年流量分析数据,绝对可以卖个好价钱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自己买过四辆车,从来没有试驾过,车评也不会对自己选择有任何影响。我是不大理解买车看车评的。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不过楼主,我还可以补充一个商业模式,其实现在有很多自媒体并不只有一个号,就如某数字车评和轼界的关系一般,大家称这个为矩阵,用不同的公众号去干不同的事

TOP

引用:
原帖由 KARUTO 于 2017-11-2 19:1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不过楼主,我还可以补充一个商业模式,其实现在有很多自媒体并不只有一个号,就如某数字车评和轼界的关系一般,大家称这个为矩阵,用不同的公众号去干不同的事
我也就看出个大概关系来,理不清里面的细节,毕竟不是行业内的。

TOP


这种所谓的底线,
和在合同的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用几乎看不清的字号写上一条“本合同最终解释权归XXX所有”一样,本身具有欺诈性,
就是婊子立牌坊行为,就不要洗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NOTE
引用:
原帖由 @gnorz  于 2017-11-3 06:55 发表
http://club.tgfcer.com/attachments/day_171102/20171102_128187_3ca89d52385ad3426ba24zcjgxe6wi75.jpg
这种所谓的底线,
和在合同的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用几乎看不清的字号写上一条“本合同最终解释权归XXX所有”一样,本身具有欺诈性,
就是婊子立牌坊行为,就不要洗了
lz就讨论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且不说你的观点,上来就称XX扣洗帽子,这表达方式在五十年大陆和当今朝鲜颇为常见,一般就是不讲道理用分贝用口号用专政让对方闭嘴。

TOP

引用:
原帖由 johentai 于 2017-11-3 08:25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NOTE
lz就讨论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且不说你的观点,上来就称XX扣洗帽子,这表达方式在五十年大陆和当今朝鲜颇为常见,一般就是不讲道理用分贝用口号用专政让对方闭嘴。
就事论事,
厂家充了值,
你用什么保准自己言论不受影响,用YYP的人格担保?
就算你说,厂家赞助部分,视频开头打字幕了,
那么,大哥比方,同样是丰田的车,凯美瑞的视频丰田赞助了,卡罗拉的视频没有赞助,
有几个观众会注意到你凯美瑞视频开场几秒有那一行小小的文字,有几位观众会注意到你YYP的视频还有这点幺儿子,
这种类似的免责声明,在法律上都是被否定的,
这种赤裸裸的婊子立牌坊行为,你们自己心里没有点逼数么。

TOP

反正对我来说,最了解自己需求的只有自己,自己选择自己需要的就好。我不会关心其他人说了什么。所有媒体的内容,我都当是广告。

TOP

车评本来就有广告属性,一般人要养家糊口自然不可避免的要参与经济活动中,要是不信这个车评人的话,不看不就行了,为何搞得像有深仇大恨一样。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NOTE
引用:
原帖由 @gnorz  于 2017-11-3 08:42 发表
就事论事,
厂家充了值,
你用什么保准自己言论不受影响,用YYP的人格担保?
就算你说,厂家赞助部分,视频开头打字幕了,
那么,大哥比方,同样是丰田的车,凯美瑞的视频丰田赞助了,卡罗拉的视频没有赞助,
有几个观众会注意到你凯美瑞视频开场几秒有那一行小小的文字,有几位观众会注意到你YYP的视频还有这点幺儿子,
这种类似的免责声明,在法律上都是被否定的,
这种赤裸裸的婊子立牌坊行为,你们自己心里没有点逼数么。
没有人说车评是客观公正的,大家都有标准。工信部油耗就是按照他的标准来测出来的,你开不出来。
做车评的主动披露有赞助/特约我觉得挺好,说明我们是关系方,内容仅供参考,我觉得不是什么牌坊不牌坊。你假设这些小字的重大影响力建立在消费者完全不懂,盲从,小白,按照某些车评人自己定义的消费者,蠢,极可能还坏,需要明确指引,伟大的引领。但是中国又有哪一家独立客观第三方车评呢?即便有,习惯免费内容的消费者会去给他们埋单,帮助他们独立下去吗?我看现在是难的。

TOP

管他那么多,就看一下初晓敏、杨聂聂的大白腿就行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johentai  于 2017-11-3 10:06 发表
没有人说车评是客观公正的,大家都有标准。工信部油耗就是按照他的标准来测出来的,你开不出来。
做车评的主动披露有赞助/特约我觉得挺好,说明我们是关系方,内容仅供参考,我觉得不是什么牌坊不牌坊。你假设这些小字的重大影响力建立在消费者完全不懂,盲从,小白,按照某些车评人自己定义的消费者,蠢,极可能还坏,需要明确指引,伟大的引领。但是中国又有哪一家独立客观第三方车评呢?即便有,习惯免费内容的消费者会去给他们埋单,帮助他们独立下去吗?我看现在是难的。
就YYP的那行充值申明,
视频从头到尾打水印或横幅显示的话,我就服气,一句话都不会多说,
但是目前这种做法,就是坏。
李老鼠不是老说,媒体人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吗,
人家冲着YYP的名号来看视频的,
你一会一个视频说是充值的,
一会一个视频又说没充值,你让观众怎么看?
打个比方,你本来去水果店买进口车厘子的,结果卖给你国产樱桃,你说这水果店坏不坏。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wanghujin  于 2017-11-2 19:18 发表
自己买过四辆车,从来没有试驾过,车评也不会对自己选择有任何影响。我是不大理解买车看车评的。
我买车也从不试驾,当然我要买的车没有试驾车也是一个原因
我感觉现在买车就和当年装机一样,非得怎么样弄一个最理想配置,其实过几年再怎么样合理都是渣
手机用户如果不懂手机,可以买苹果,上限也就大几千块钱,汽车用户如果不懂汽车上限太高,得百万,所以车评要介入。
我也看车评,但是看车评不影响我要买的车,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只不过知道自己需求的消费者是少数,更多人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本帖最后由 TJ-NNY 于 2017-11-3 16:50 通过手机版编辑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我以前很早说过我当时看车评是走哪些看点,一就是完整的全方位展示车辆整体和局部细节,二就是看都有什么亮点功能和设计是否合理或者不合理。还有,自动挡的匹配我一直觉得是个很扯淡的评价标准,你做的平顺对我来说是加分项,而加减档的速度和传动效率才是必须项,甚至最好有好用的手动车型选择才是正常向。
不过国内某车评带动起来自动挡平顺性成了考量一台车最重要最根本的价值观,也倒是挺符合这个扭曲的市场的

TOP

 25 12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