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35 123
发新话题
打印

世界足坛十大怪才 第一竟是中国的(转)

哈哈,刚看到的,惊奇之后决定转发~~

不知道火星不


TOP

这文章谁写的?



TOP

没听说过。。。


TOP

233333333

TOP

NO3是WHO?

TOP

神了~ 中国真的不缺人才,包括这位作者

TOP

没听说过啊

TOP

衣基塔

TOP

日向小次朗的前身。。。

TOP

一口一个梨在上个帖子中说
引用:
NO3是WHO?


一几他。。
狂人门将

TOP

听戏要听梅兰芳
看球要看李惠堂

TOP

记得初中时在什么杂志上看到过,印象最深的就是射穿球网

TOP

作者是神!

TOP

李惠堂(1905年-1979年),字光梁,号鲁卫,祖籍广东五华县的粤籍客家人。李惠堂出生于香港,从17岁开始,即活跃于1920年代-1930年代之亚洲足球球坛,不但是战前少见的中国职业足球球员,也是公认之中国足球球王。并带领港沪两地足球菁英,称霸于第七、第八、第九及第十届的远东运动会。

1950年代,李惠堂退休转任教练,继续于香港和台湾两地从事推广足球活动。战后定居于香港的李惠堂,不但让足球成为香港最风行主流运动外,也经常客居台湾并带动当地足球风气。1954年与1960年两届亚洲运动会中,他亦以教练身分率领港台两地联队击败日本,韩国等强敌获得冠军。除此,他晚年协助创建的台湾木兰女子足球队亦于1970年代末期与1980年代初期称霸于亚洲。

一般来说,1930年代之前,中国足球水准为全亚洲之冠,他居功厥伟。而至今中国兴盛之足球风气实起始他于1929年所提起的“足球即中国国球”的概念。

目录 [隐藏]
1 生平
1.1 崭露头角
1.2 中国球王
1.3 战争
1.4 中华民国教练
2 贡献与著作
3 参考资料



[编辑]
生平
[编辑]
崭露头角
李惠堂为1905年出生于香港大坑村的粤籍客家人,是香港20世纪初的建筑巨商李浩如之第三子。1912年,6岁的李惠堂被父母送往中国梅县接受基础教育,并在该地自学足球球技。1917年,返回香港,于皇仁学院接受西式中学教育,不过仍继续参与校内足球活动。

1922年香港学校之“夏令营杯”足球赛中,17岁的李惠堂展现了高超足球技巧,带领学校球队获得佳绩。担任前锋的他因入球数惊人,赛后即被吸收为香港南华体育会甲级足球队队员,并参加该地的甲级足球联赛。

[编辑]
中国球王
1923年,自学校毕业的他开始展开职业足球生涯并以称职的前锋角色帮助所属足球队获得沪港埠际赛、上海甲级联赛等赛事冠军。1925年年初,他加入上海乐华足球队,为早期的上海职业足球球员。

同年5月,第七届远东运动会于菲律宾马尼拉举行。在足球项目赛事方面,阵内包含李惠堂诸多足球名将的中华民国足球队一路挺进决赛。而在稍后的与菲律宾对决中,李惠堂演出帽子戏法的独进三球﹔让中国球队以五比一悬殊比数获得该届冠军。事实上,以他为队长的中国球队亦于稍后的第八,九,十届获得该赛事冠军。这里面,1934年的远东运动会的中日足球决赛中,29岁的李惠堂更踢进关键一球,使中国球队以四比三的分数获得胜利。也因为他优异表现,让1930年代上海有句流行语说“睇(看)戏要睇梅兰芳,睇波(球)要睇李惠堂”,自此中国足球球王李惠堂的别号不胫而走。

除了代表中国球队参与重要比赛外,他对于推广足球风气也极为热心。1929年,他以兼任复旦大学体育教练与中国足球协会主要成员身分提出“足球即国球”的概念。根源于此概念,他在许多场公开演讲中,不但指出足球可以促进中国体育风气,也认为中国人的体型绝对适合于发展足球的这项世界主流运动。

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国足球队以亚洲第一的身分进入会内赛,不过在单淘汰预赛中以零比二败于英格兰。

[编辑]
战争
1940年-1950年期间,接踵而至的中日战争与国共内战,不但让中国足球发展停滞不前,也让李惠堂的足球球员生涯受到严重影响。1940年战事影响,他从上海转往香港,而1941年日军占据香港后,李惠堂再避难至广东。不过于期间,仍积极参与推广足球活动。1945年二战结束,李惠堂返回香港球坛。因中国时局仍颇为混乱,李惠堂只能带领香港南华球队转往东南亚比赛,也获得十连胜的佳绩。

1948年,43岁的李惠堂宣告挂靴退休,并在港创立华人足球裁判委员会。此后定居香港的他转任足球教练,并从事写作及电台、报刊等媒体的体育评论工作。

[编辑]
中华民国教练
1950年,国共内战失利的国民政府迁至台湾。仍支持中华民国的李惠堂与台湾政府体育界两者之间有许多互动,对于台湾足球界也有相当多关注与指导。加上他与同为足球运动爱好者蒋纬国与郑为元两中华民国政界名人的共同合作下,足球运动成为1970年代之前台湾的最兴盛运动。

1954年,第二届亚洲运动会于马尼拉举行,已定居香港的李惠堂特别允诺出任中华民国足球代表队教练,并且带来多名香港球员名脚助阵,组成了香港球员为主,台湾球员为辅的“港台联队”。

在该项赛事中,港台联队的中华民国代表队,在预赛中以三比二胜越南、半准决赛四比零胜菲律宾队、准决算四比二胜印尼。而到冠亚决赛时,李惠堂带领的该代表队更以五比二轻取韩国队,获得该届亚运会上,台湾获得的唯一团体金牌。四年后,1958年东京亚运会会场上,他继续担任中华民国足球代表队总教练,带领更多香港与台湾足球名将参与赛事。在接连几天的赛事进行中,中华队以连胜四场﹔共踢进八球仅失两球的完美成绩挺进决赛。到了最后总决赛,中华队更以三比二的比数于延长赛打败宿敌韩国队,卫冕足球项目的冠军。

1960年代之后,因为中国与台湾的奥运会籍纠纷,台湾队无法参加各项足球国际赛事,加上1970年代之后,台湾棒球逐渐兴盛,李惠堂于是渐渐减少对于台湾足球运动推广的相关工作。不过即使如此,他仍于1966年出任该国国际足球总会副会长,并在随后应台湾铭传商专(今铭传大学)校方之邀,担任该女子学校之足球队教练。而由该“铭传女子足球队”主力球员组成的台湾木兰女子足球队不但成为亚洲第一支女子足球队,也在1970年代末期与1980年代的女子足球球坛上,取得颇为耀眼的成绩。

李惠堂同时于1965年起担任国际足球联合会副主席一职,并成为首位担任该会副主席之华人。

[编辑]
贡献与著作
因在将近20年的赛球经历中,于各项公开赛事入球超过2000球,1976年出版的西德足球杂志,曾将李惠堂评选为20世纪的世界5位“球王”之一,与巴西比利、英国史丹利·马菲士、西班牙阿尔弗雷多·迪·斯蒂法诺及匈牙利普斯卡斯齐名。但因为他与台湾的国民政府关系相当密切,1950年代之后的中国体育相关文献,并无太多李惠堂的相关赛事报导或历史记载。不过总的来说,于1979年去世于香港的他,不但普遍认为是1930年代中国足球风气的带领者,也是开启中国,香港,台湾,甚至亚洲足球运动的主要功臣之一。而这些贡献也可从他所著《球圃菜根集》、《杂果盘》、《足球裁判》等相关书籍如见一斑。

1994年9月,广东省五华县县政府将李惠堂祖居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在房舍内举办《球王李惠堂》小型展览。而该地点,在1990年代中期之后,也成为该县的最主要旅游景点。

TOP

CCTV几来着还演过他的专题记录片

听戏要听梅兰芳
看球要看李惠堂

TOP

 35 123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