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剪刀手有够无聊--《碟中谍3》

上午带远道而来的侄女去青宫看《碟中谍3》。
看完问她好不好看,结果她先说了一句,我四年没进电影院了,适应了好一阵子。
在中国,看电影的人真的只是一小撮啊。



回来查到这则新闻,印证自己的感觉。跟上月在香港看原版比,的确是如下精确列出来的,删了这么些。
或许可以说无关紧要,只觉得为了维护一个所谓国际大都市的形象,这样做可以称为“人不能无聊到这个地步”。
ent.sina.com.cn/m/f/2006-07-18/00581161980.html
“第一处:片头部分有一段带有闪回性质的5分钟段落被整个拿掉;”

这一段删除应该是最伤筋动骨的。
删掉这个开头,让《碟中谍3》的叙述从倒叙完全变成了顺叙。由倒叙带来持续近一个半小时的悬疑感完全消失了。
不知什么人为什么敢这么大胆剪?
原创导演也许挖空心思想到的一个花活(虽然我觉得因为这个小技巧带来的悬念其实也不是很大不了的)--打个比方,这个片头类似于一个留了IT光头发型的人精心蓄在脑后的一小绺沾沾自喜的头发--现在,咱这位二度创作者看着多余,就给它喀嚓掉了。
旁人看了不会觉得什么;
见过这位仁兄剪发前后真容的我也不觉得有什么,只是觉得这位先生朴实了;
这位仁兄可就在心里吐血呢。
“第二处:片中进入上海的第一个镜头就被删,即一只鸟正在鸟笼上面跳着;”

原片中,导演这里大概是想来个微型的闲笔吧。现没了。

“第三处:阿汤哥从浦西的民居窗口看到浦东的高楼群,其中镜头滑过晾晒在阳台上的衣裤场景被删;”

比原片那段戏的节奏有点变化。

“第四处:繁华南京路上的紧张追车戏份被部分缩短;”

这个不得不借用性方面的比喻,那个……就是,时间短了。你自己体会去吧。

“第五处:在西塘,阿汤寻找爱妻,推门看见的一群老人正在打麻将的场面也不翼而飞;”

当时看到这里时,我和满场观众都笑了。因为这个场面跟前面阿汤飞奔的急切对比强烈。

“第六处:西塘四处横生的晾衣竿镜头没有了;”

没话说。

“第七处:阿汤哥遭遇大反派菲利普·霍夫曼严刑拷打的段落被全部删除,原片中这段场面显得有些暴力血腥;”

哦,就是这样。现在这样子删就不觉得阿汤哥太辛苦了。想起来电影前面四人组捉到这位大反派时,阿汤哥暴怒,打开飞机底部修理他的场面也被剪了。剪刀手倒挺能搞平衡的。

“第八处:阿汤哥拿着手机在西塘奔跑,老人们无动于衷地望他的镜头没了。”

忘了。

总结一下,的确这些剪得都不影响剧情,也不是都很影响观感,

反正有够无聊就是了。


TOP

和谐社会!



TOP

超哥原创!?


TOP

青宫看成春宫。。。

寒。

TOP

其实本不欲写这篇东西,但是思前想后还是罗唆几句,而且事先就决定这是个严重低于偶平常水准的评论,但是写它的唯一目的就是:因为偶是真正看了电影,而且是在电影院里看过电影后而记录的观后感,偶觉得有责任写下来,它不是看下载或者看枪版后的感受,因为偶觉得看那种东西而对电影做出什么评价,都是不可信的,影评最起码应该包括过关于电影的综合感受,而不是晃动的影影绰绰的玩意儿能决定的。所以虽然这个评论已经很晚了,缺乏新鲜度,但是毕竟它在中国才刚刚上映,因此偶觉得对于这部电影,本站有责任留下一篇属于本站的真正的影评,虽然它真的低于偶平常的一般水平。

这篇东西中会不同于偶以往的贴子,将涉及一些剧清,对于没看过此片,尤其是这类型带有一定故事悬念的影片的读者,偶不推荐观看此贴。

其实关于在内地电影院中上映的《碟中谍3》,首当其冲的就会涉及删剪的问题,整个大陆版的《碟中谍3》一共删剪了约八分半钟的场景,这是件非常令人不爽的事情,虽然多数不太熟悉本片的观众会觉得这些删节没有太明显的痕迹,但是这种删剪并没有什么很充足的理由,如果偶是电影局或者文化部官员,如果认定这电影有曲解中国或者污蔑成分的话,那就干脆CANCEL掉此片,不予引进,也不至于偏要掩耳盗铃般的扭捏作态,去删剪影片,因为即使你中国删剪了这些内容,但是除了中国大陆,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的观众,照样看到了你作为中国政府官员感觉到不悦的东西,那么光不给中国大陆观众看这些有什么用呢?这和鸵鸟把头埋进沙堆里看不出有啥大的区别。所以偶不想对这一举动像一般人那么破口大骂,但是从一个最常规的逻辑角度,偶瞧不出中国的电检制度存在什么逻辑和理性。至于更有甚者,某些媒体上登出某些院线代表居然声称这片删剪后更流畅云云,那简直就是婊子观点了,这也透出了中国某些媒体的无良与无耻。

具体到影片大陆版本的删节部分,其实和中国或者上海形象并无多大关系,那个全国闻名的“办证”小广告的画面照样出现在影片中,其实这是中国城市里司空见惯的玩意儿,出现在一个急速运动的镜头中,绝非是影片创作者的刻意所为,起码不像挂着沪A假牌照的陆虎车那么刻意。中国人其实很敏感,敏感到像只面对着大狗的猫咪,全身的毛都立着,紧张DI与狗对立,看起来很凶悍,其实可能下一秒就溜之呼也,妥协到无影无踪了。所以《碟中谍3》还是上映了,但它透着的却是中国观众的尴尬,也更多透着中国电影管理者们的尴尬。其实《碟中谍3》的删节更多是牺牲观众的所谓管理与商业的双赢,缩剪到了120分钟的此片一天下来可以让影院多排一场放映,而且我看电影的影城(武汉万达影城)更是密集到了可怕的地步,三个临近的放映厅居然做联映(这是利用放映机房距离接近而采用的放映方式),可以把有限的拷贝的能量发挥到极致,这种联映可以让各厅之间的放映间距缩短到四十分钟,整个三个放映厅不停机DI可以使放映的场次增加三场左右,所以影片越短,影厅的使用率就越高。偶想,某院线代表对电影局的剪刀一下而拍手称赞,也不无她的道理。

《碟中谍3》八分钟的删剪最无厘头的片段来自这一系列影片标志性的序幕引子的片段,偶也找不出啥理由来为剪刀手们辩护,总之这段删节占去了整个八分钟删除场景的一半,这是提前爆发的悬念,是影片中正反派的一次心理的交锋,它为后来可能看起来有点沉闷的铺垫戏做了注脚,但是删除了它,影片开始后的一大段小汤同学与未婚妻的定婚PARTY显得非常沉闷和冗长,这是很伤害影片的结构和观众的观影乐趣的删节。至于其他地方的删节,偶倒觉得无甚大碍,因为等下会提到。

首先应该对《碟中谍3》给予一定的肯定和嘉许,因为多数续集电影都是一蟹不如一蟹的,但是《碟中谍3》还是做到了一些出人意料的进步之举,出于对近年来一路下滑的商业电影的鼓励,偶觉得还是应该肯定《碟中谍3》的一些努力。这其中最值得肯定的,是本片脱离了第二集的个人秀式的价值取向,而把影片重新带回到了属于它的传统中来。近十年来,且不说传统的间谍影片随着冷战结束而进入冰河时期,就连传统古典的动作冒险电影都佳作鲜见。能把偶像派的电影重新转回传统动作电影的轨道上来,这的确需要一定的勇气和魄力,虽然小汤这人近年越来越轻佻,但是对于电影,他的态度还是有一定的说服力的,虽然《碟中谍3》还是他的个人表演,但是影片有了一个不错的剧本和故事架构,这才是真正推动影片的动力。

《碟中谍3》是计算得非常精准的标准美式娱乐电影,是教科书级别的,它没有什么拖泥带水的抒情和不耐其烦的形体与画面表演,每个段落都精准地控制着节奏,不给观众走神或者不耐其烦的余地。两个多小时的影片在一开始交代了需要交代的背景后,就马上进入了连场的动作系列中,每场重要的动作场景之间的间隔基本都不超过五分钟,所以能把观众的娱乐心态调动到相当高的水准。

影片一共由六个主要的动作场景组成,其中偶个人觉得最出色的场景来自梵蒂冈任务的片段,它是完全具有《M:I》系列传统的动作冒险片段,所谓智勇双全皆在其中,而且《M:I》系列中绝大多数的标志性动作场景尽数收录,如变脸易容术、小组渗透术、空中悬吊、组合攻击诸如此类,要啥有啥。而排其次的动作场面则属影片开场的柏林任务,这段场景非常热闹,包含了非常传统的枪战与形体表演,是吴宇森式的暴力美学的复习,而且在影片一开场不久就满足了观众的第一次高潮的需要。肯定也有不少人会提及在跨海大桥上的一战,这是一段号称扫裤管的战斗场面,片段中不断的爆炸低频确实令座椅上的观众经受了声浪的考验,不过这个场景由于十年前的《真实的谎言》珠玉在前,而且它和前面谈到的两场戏很不同的在于它已经在大规模放映的预告片中被反复渲染过,因此新鲜感和震撼力还是下降了许多。

其实《碟中谍3》的跨海大桥一战是整个影片的一个分水岭,如果说整部影片在前面的部分能打九十分的话,那么这一战后,整个影片后半部就只能打到五十分的水准了(但愿是因为电检删节的原因,但可能不是),这方面偶的观点和之前的多数影评可能近似。如果说影片的前半部让人重新找到了《M:I》系列的传统感觉,或者说逼近甚至超越了《M:I》第一集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半部戏,就又重回了《M:I》第二集那种广为人所诟病的架构中去了,或者简单点说,又陷入了有勇无谋的境地。可能再精明的男人一旦遇见了女人,就变得近乎痴呆了?这么解释倒也合乎情理了,喝喝。

接下来的半场电影包含三个动作段落,其中逃出IMF总部被当做了一个过渡,剧本中也大概是这么一个安排,因此这个环节没有什么令人有深刻印象的记忆,比起前面三场就根本落了几个档次,偶甚至不记得男主角是怎样逃出IMF总部的,比起第一集中潜入CIA的环节,那简直是天壤之别,很难找出《M:I》系列中那种固有的智勇双全的传统。而接下来在中国的两处动作戏就甚至可以到了无厘头的地步,团队搭挡们无厘头的出现和无厘头的离开,也瞧不出太多技术含量,偶也很不明白小汤哥一下从21世纪的上海高楼大厦间的跳跃和一下50年代水准的上海西塘的狂奔之间有哪些东西带有《M:I》系列的传统,甚至整个中国任务中,就瞧不出有什么任务算是不可能完成(MISSION:IMPOSSIBLE)的成分,小汤同学如愿DI在上海现代化大楼里偷到要偷的东西,在上海某街道社区医务室里干掉了仇敌,唉,说啥也有也确实啥也有,甚至连上海市区居然中移动或者中联通或者中电信小灵通没信号的事情都有。。。。。但就是没什么脑子,甚至连观众可能都觉得大反派(霍夫曼好歹也算新扎OSCAR影帝诶!)死得轻如鸿毛,居然死于中国服务质量最佳的上海出租汽车轮下,唉!可悲啊,可叹啊!

所以有不少人对《碟中谍3》的虎头蛇尾颇有微词,这点偶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倘若把这一集的《M:I》想捧到某个高度或者级别,它最大的难度还是卡在剧本这个环节,所谓成也剧本,败也剧本。其实当今的娱乐电影能够干的事情早已经超越了十年之前许多,例如技术,但是人的脑子毕竟还是人脑,电脑能达成的进步,人脑未必能进化得有那么迅速,所以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有更多奇思妙想、匪夷所思的花哨场面(其实比起《M:I2》的华丽镜头,第三集还算是退步了不少),但是精彩完美的故事,却是可遇而不可求。

中国有句成语,叫:事不过三。不知道这《碟中谍3》是否会是最后一部《M:I》,但中国人的思维没有什么决定性作用。不过偶倒希望这一系列电影真的就此终结,因为它能及格,就真的很不错了。可惜,从前那个打篮球的乔丹却不这么认为,估计被逼婚中的小汤同学也不这么认为吧?反正他们都是美国人。

可能是偶有点牵强,不知道怎么搞的,偶突然间觉得《碟中谍3》有点像齐达内。喝喝。。。。。。。

P.S.关于“兔脚”是啥

其实这是个尴尬的话题,虽然大陆上映版本中关于这个东西的描写非常含糊其词,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是个致命生化或者病毒武器或者武器原料。其实影片中这个命题的设计如果电影局真有逻辑和脑子可言,这片干脆就直接禁映了,因为它直接暗示或影射,中国的或者设在中国最发达城市里的组织或者公司,在生产制造反人类的高致命性生化、病毒武器,而透过国际掮客将这些武器或者原料出售给中东或者近东的一些极端主义国家,诸如没点名的叙利亚或者伊朗这类国家(IMF中那个内鬼的台词能明显的暗示到这些)。

电影局对本片关于中国关于上海的这一部内容是有四到五分钟的删改的,台词也修改了一些,含糊其词,扭扭捏捏,其实也瞒不住什么东东,只不过是造成自己的尴尬而已,其实这些删改对于影片而言,没有什么过于明显的伤害(起码没到《黑社会》那种修改的级别),因为影片的上海环节是整部影片已经不可逆转DI变得没有智慧的进展的一部分,但是这么删来改去,实在是掩耳盗铃,反而欲盖弥彰了。

其实说回《碟中谍3》的创作者,对上海并没有什么特殊感情和喜爱,起码它对上海这个世界新兴发达城市的观察和发现,远比不上《致命紫罗兰》(虽然这片也蛮烂的)这类作品,《碟中谍3》中的上海其实依旧是传统好莱坞式的远东城市,与《偷天陷阱》、《007明日帝国》、《绝密飞行》这类影片中的东南亚城市并没有什么真正不同,只是为了满足出不了门的那些美国观众的猎奇心态而已。


作者:flyerzeng 来源:GO!Movie论坛

TOP

flyerzeng


这人还在啊?现在他做啥牌号了??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