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31 123
发新话题
打印

[数码手机] 是时候和 home 键说再见了吗?

相信你已经看过不少有关 iPhone 十周年纪念版(我们姑且称之为 iPhone 8)的消息和谍照了,而且所有这些资料都指向了 iPhone 8 没有 home 键的事实,然而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天方夜谭,苹果为什么要撤掉一个自己辛苦培养起来的用户使用习惯呢?更何况,这个习惯的养成还不到五年。
所以,在这条新闻爆出之后,外界出现了各种有关 home 键替代方案的猜想,比如将指纹解锁后置,如华为等手机一直沿用的方案,或者将指纹识别内置在电源键中,业内有索尼的先例。
不过,网友在做这样那样猜想的同时,其实也普遍接受了一个前提,那就是指纹解锁功能不可能会被摘除,home 键拥有的各种功能中,也只有指纹解锁必不可缺。
但是,对于成熟新技术的追求,苹果的做法一向是比较激进的,比如去年 iPhone 7/7P 就毫无征兆地拿掉了 3.5mm 的耳机接口,当时外界不看好的声音接连不绝此起彼伏,但苹果却不予理会。从目前我们所获得的信息来看,今年即将发布的三款新机仍然没有独立的耳机接口。
(取消 3.5mm 耳机接口后卖断货的 AirPods)
因此对于 home 键和指纹解锁,苹果的做法已经比较「照顾用户」了,它在去年将 home 键设置为「不可按下的」,又在几年前就提交了屏下指纹解锁的专利,可以说给足了用户心理缓冲的时间。那么,直到今年才在一款新机上采取行动的苹果真的只是在等待用户的接受能力成熟吗?还是说,苹果真正等待的,是背后某项技术的成熟?
(苹果官网上对 iPhone 7 home 键的介绍)

iPhone 8 的激进改变我们首先来看一看苹果这次到底打算怎么做。
前日,外媒彭博社网站刊文称他们得到消息,这次苹果要彻底从 iPhone 8 上拿掉 home 键和指纹识别功能,所谓彻底,不仅仅是实体 home 键,连如安卓上的虚拟键也不会存在,相应地,对于 home 键的各项功能,都会通过全新的手势操作来代替。
(彭博社文章)
home 键从初代 iPhone 开始就是 iPhone 的标志性设计,当年乔布斯也十分欣赏这样的设计:「伟大的产品只有一个物理按键」。用户也越来越习惯于 home 键的使用,一次点击回到主屏幕,两次点击进入多任务,长按呼出 Siri,三次点击启动辅助功能(可设置),这些操作早已成为了 iPhone 用户的使用习惯——当然,还有 home 键指纹解锁和付款。 而关于文章中提到的手势操作,苹果给出的解决方案可能是一个软件层面上的虚拟横条。拖动横条到屏幕中间可以打开屏幕,或者在使用某个 app 的时候,这样操作可以进入多任务界面,用户还可以使用它切换应用或者进入主屏幕。
我们在推特上一位爆料大神那里看到了关于这样手势操作的演示视频。

其实,部分类似的操作已经可以在 iPad 上面完成了,比如使用五指拖拽的方式切换同时运行的应用,四指上拉进入多任务界面,或者五指一抓回到主屏幕。而现在,在苹果即将正式推出的 iOS 11 系统中,iPad 被赋予了更多提高生产力效率的功能,手势操作的种类也有所增加,比如从任意界面的屏幕底部上划,可以呼出 Dock 栏,再上划则能够进入多任务界面等等。
(iPad 上的 Dock 栏)
爆料图底部的虚拟横条,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将手势操作引入手机的 webOS 和 Palm 手机。WebOS 于 2009 年问世,主要搭载在 Palm 手机上,第一代产品 Palm Pre 曾经引起过不小的轰动,其标志性的卡片式多任务管理和多种类的手势操作也受到了用户的欢迎。可惜的是,Palm 在被卖给了惠普之后就很快夭折了,其整条产品线只存活了两年左右。
(Palm 手机)
但是,要说将手势操作做到最好的,还是 11 年推出的全手势手机诺基亚 N9,双击亮屏,多任务界面和常用程序栏的呼出,以及画字母打开应用等操作都被后来的安卓系统效仿过。N9 当年推出时也是惊艳一方,不仅仅是因为它超越同期手机的美观设计,更是因为概念般的全手势设计让它使用起来非常地「酷炫」。

技术进步之后的交互新阶段了解了情况之后,我们回到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是现在?
iPhone 最大的竞品——三星 Galaxy 系列手机早早地就装备上了曲面屏、虹膜识别等「黑科技」功能,看着风评渐渐倒向对手,苹果难道就一点都不着急吗?
当然不是。苹果之所以这么迟才对 home 键有所动作,主要是考虑到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屏下指纹技术尚未成熟,当然,从目前来看,即使到 iPhone 8 的发布,苹果依然没有完全攻克屏下指纹技术,但它也给出了足够令用户满意的替代方案。
曾经乔布斯对「正面只有一个按键」有着比较偏执的追求,对苹果来说,乔布斯留下来的当然是值得传承的好东西,因而一代又一代,home 键以极低的利用率占据了 Phone 正面下方的一大片面积,并且这样的做法也被三星等厂商效仿。
但随着全面屏技术的成熟,智能手机对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象征着低效率的 home 键被撤除也是合情合理的。
在小米 Mix 和三星 Galaxy S8 以及 Note9 系列上,这两家给出的方案都是将指纹识别后置,在手机背面开一个或圆或方的口以嵌入指纹识别的模块。但对于正面指纹识别的代表 iPhone 来说,后置指纹识别绝对不是一个进步的选择。于是在前两年苹果提交了屏下指纹识别的专利,有意用「黑科技」来攻破这一难关。
(小米 Mix 机身背面的指纹解锁模块)
可惜的是,新品面世之际,苹果却似乎在这项技术上遇到了困难,从目前的爆料来看,因技术受限,iPhone 8 配备屏下指纹识别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苹果给出的方案是面部识别。这项技术被外媒称为 iPhone 8「皇冠上的明珠」,据称,苹果称之为 Face ID 的技术可以在几百毫秒之内完成身份验证和解锁,同时这项技术还将支持 Apple Pay 和第三方应用。不仅如此,基于正面多个传感器的 Face ID 还能在完全漆黑的环境中完成扫描,甚至平放在桌面上也能识别成功,另外,在安全性上,面部信息也要比指纹信息更复杂更安全。
如此看来,无论是识别速度、兼容性还是安全,Face ID 都能很好地取代 Touch ID,有关移除 home 键为指纹识别带来的不便也就得到了解决。
从整个业界来看,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足够成熟,有能力应用在如 iPhone 这样的大众消费品上。
早在四年前,国内的 Face++就已经推出了 C 端的面部识别解锁方案,前段时间支付宝也称他们打算将人脸识别的精确度提升至金融交易级别,而三星的智能手机 Galaxy S8 也在今年装备了号称 0.01 秒内解锁的面部识别功能,不过,iPhone 8 的方案似乎与 S8 有一定的区别,据说 iPhone 8 会通过前置的两个摄像头,采用结构光 3D 扫描技术来完成面部信息识别,其精确度和识别率非常高,不会出现和 S8 一样被照片解锁的情况。
另一方面,是手势操作的彻底成熟,这与 Palm 系列手机的失败也有一定的关系。
在当时,Palm 手机虽然在当时使用了非常酷的手势操作,但也因为手势操作的理念太过超前,硬件配置够不上等原因,导致最终产品给用户的体验并没有想象中的惊艳。
但现在,智能手机的性能早已今非昔比,很多高端手机处理器的计算能力甚至超越了大部分 PC,手势操作在这样一个硬件环境下已经不再受限。另外,随着手机屏幕地不断变大,具体到点的点按操作往往需要两只手来完成,这对操作效率来说是一个较大的障碍,这时只需在部分区域活动的手势操作就体现出了它在操作效率方面的优势。
(外媒跑分,A10x 处理器的计算能力已经超越了去年的 RMBP,今年新机上会装备更强大的 A11 处理器)
对很多智能手机的用户来说,实体键的操作其实是非常鸡肋的。设想一下,用了这么些年触摸屏,现在再拿实体全键盘的手机打字,还有当初的流畅感吗?
曾经国内有一篇智能手机行业的分析文章指出,智能手机真正的形态应该是完全没有任何实体按键的(不包括侧面电源和音量键),对于系统的一切操作都应该在屏幕内完成,因此在安卓端,虚拟功能键越来越成为主流,而 iOS 系统上最常用的辅助功能也是其用于代替 home 键的小圆点(Assistive Touch)。
实体按键需要一定的键程,按下之后还需要等待弹回完成反馈,这种操作在时间上看起来与虚拟按键没有太大区别,但在实际体验时给用户感觉上的差异却是非常明显的。手势滑动的即刻响应与顺滑感受对比点按操作的反应和动画要流畅自然得多,这样说虽然有点吹毛求疵的嫌疑,但对一向追求完美的苹果来说,是必然不可忍耐的——更何况,home 键绝对是 iPhone 用户使用次数最多的物理按键。

大的趋势不在一瞬间完成当然,苹果这次在 iPhone 8 上彻底拿掉 home 键的做法还是非常激进的,符合其试图先驱智能手机行业新一波「风尚」的一贯做法。不过要完全移除 home 键的也只是即将发布的三款 iPhone 的其中一款,也就是最高端的 iPhone 8,另外两款(iPhone 7s 和 iPhone 7s Plus)则会保持与 iPhone 7 类似的设计。
对此,有外媒认为手势操作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操作交互,对 iPhone 需求较为基础的用户不一定愿意付出这样的学习成本。对很多 iPhone 用户来说,选择 iPhone 的理由也正是因为它的简单和省心。
而这款 iPhone 8,从目前曝出的消息来看售价可能会高达 999 美元、国行甚至会达到 8000 元以上。但对付出高额经济成本的用户来说,他们会更加追求一些极致的体验,当然也就愿意付出一定的学习成本。反之,购买「廉价」iPhone 的用户中,上述那种基础用户的比例会相对较高,苹果自然也就不必在 iPhone 7s 系列手机的交互问题上表现得过于激进。
因此,对于一款普及率如此之高的智能手机产品,iPhone 对待行业表现出激进态度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其庞大的用户基数。
但总体来看,纵观智能手机的发展历史,高屏占比是毫无疑问的趋势,在连续数年压榨边框之后,全面屏技术终究还是盯上了屏幕上下两端的闲置面积。
和「无线」的趋势一样,智能手机这样普及率极高的消费级产品在迎合一个新的技术潮流时,做出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样的创新,不仅仅对科研设计者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对用户来说也同样是一个离开「舒适区」的过程。回首看去,大屏手机和智能手表这些产品和技术在当时都曾饱受批评,但现在手机屏幕依然越来越大,智能手表也越卖越好。一个划时代的产品或者技术,在最初不一定会为用户完全地接受,但只要创新者们对自己看到的未来坚信不疑,用户的想法就有机会发生改变。

所以,苹果也许至少需要两到三代产品的更迭,全面屏的技术才能被完善,普通用户也才能够去适应这样的改变。在那之前,这个趋势会一直延续下去,我们也会不远的未来看到不少跟进的厂家,继去年小米 Mix 惊艳亮相之后,全面屏的时代也将在今年下半年真正到来。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转自极客公园

http://www.geekpark.net/news/222048



TOP

人类不需要home键。


TOP

没关系,我们还有睾科技震动电机,通过不同的参数,随时给你模拟赤橙黄绿青蓝紫轴,啊不对,赤橙黄绿青蓝紫点的手感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残疾球肯定还会保留的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不知道用照片能不能骗过

TOP

引用:
原帖由 masterfish 于 2017-9-8 14:3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不知道用照片能不能骗过
这个肯定不行 照片是平面的啊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Lenovo
你国iPhone用户早就习惯残疾球了,home键根本没用,取消home键是顺应民意。。。。。

TOP

等机器出来再说吧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用手势可以,用虚拟键等坐牢

TOP

谁告诉你的home键的培养只有5年?2007年第一代iphone的时候就培养给用户home键的习惯了,文章写的华而不实,指纹才是5年时间

TOP

我感觉我是我认识的买iphone里唯一一个不用残疾球的。。。以前买的iphone5的home键设计的不行,按上半年就咯吱响了,6的从买来按到现在手感都没变过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因此对于 home 键和指纹解锁,苹果的做法已经比较「照顾用户」了,它在去年将 home 键设置为「不可按下的」,又在几年前就提交了屏下指纹解锁的专利,可以说给足了用户心理缓冲的时间。

--------------

一看到这些为了自圆其说就胡他妈扯的文章就恶心,提交屏下指纹专利和心理缓冲有啥关系?home键明明模拟了按下的感觉又给了啥心理缓冲?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home键可按下—home不可按下仅震动—取消home键(同样是不可按,手势操作,仅震动)

本帖最后由 藕是张力 于 2017-9-8 19:00 通过手机版编辑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norush  于 2017-9-8 15:01 发表
这个肯定不行 照片是平面的啊
3D打印呢?

TOP

 31 123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